社保改革核心:破除利益固化藩籬
由中國社會保障30人論壇、韓國社會政策學會、日本社會政策學會東亞部會主辦的第十屆社會保障國際論壇9月13日在京舉行。來自中國、日本、韓國、美國、德國、法國、意大利等10多個國家100多所高校及研究機構的社會保障專家學者圍繞“當代社會保障發展的機遇與挑戰”主題展開深入研討。
論壇上,多位社保專家表示,當前我國社保制度改革的核心任務已經不是解決普惠性問題,而是如何破除利益固化的藩籬,解決公平性與可持續性問題,促使地區之間、城鄉之間、群體之間在理性博弈的條件下,從福利權益失衡狀態走向相對均衡、相對公平狀態。
中國人民大學校長陳雨露在致詞中指出,我們將進入一個新的全面變革的時代,而全面深化改革的一個重要戰略目標就是要建立更加公平、可持續的社會保障制度。
中國社會科學院副院長蔡昉認為,深刻理解和領悟中國未富先老的獨有特征,不僅能夠幫助研究者抓住中國人口老齡化問題的關鍵、提出更加中肯的政策建議,而且有助于在對中國和發達國家的社會保障進行比較研究時發現他們的不同。
中國醫療保險研究會會長、原勞動和社會保障部副部長王東進表示,我國已經成為世界上社會保障制度覆蓋人數最多、保障項目基本齊全的國家,但由于起步較晚,加之受歷史條件和經濟發展水平等諸多因素的制約,這一制度又在統一性、公平性、可及性和持續性方面都存在著一些缺陷和問題,特別是我國和許多國家(地區)一樣,正處于從傳統性風險向現代性風險過渡的歷史時期,如何有效防范和化解各種社會風險,確保社會保障制度穩健運行和可持續發展,是必須妥為籌謀、積極面對的重大課題。他強調,我國應當努力完善社會保障治理結構、治理體系,繼續推進社會保障法制建設,實現法治社保,使社會保障成為促進社會公平正義、增進人民福祉的堅實基礎和重要載體。
中國人民大學教授鄭功成強調,要實現福利權益的相對公平和均衡目標,就需要持續進行增量改革,同時也需要對存量進行結構調整,這必然遇到來自既得利益地區、既得利益群體的強大阻力,能否破除這種阻力是一個重大的挑戰。
鄭功成表示,在城鄉分割、身份分割、地區分割之下,形成了利益分配失衡的格局。主要表現為:城市獲得的是長期傾斜的公共資源投入,卻不愿分擔鄉村的社會保障責任;發達地區占據的是發展先機與年輕勞動力的奉獻,卻不愿共擔欠發達地區的社會保障責任;醫療保險的城鄉分割局面在大多數地區仍然難以突破,社會救助體系與相關福利項目仍然是城鄉有別、地區差距過大;機關事業單位人員與企業職工之間的養老保險權益、公積金權益乃至職業福利權益等均存在著較大差別。
社保領域的改革還與戶籍改革、事業單位改革息息相關。鄭功成表示,就業領域中的所謂體制內人員與體制外人員,或者有編制人員與無編制人員以及各種形式的用工方式,其實質就是將人分為若干等級,同工不同酬、同制不同權;還有事責與財權不相匹配的財稅體制以及官民分割的福利體制等。這些體制性障礙因為涉及到相關群體的重大利益,牽涉到國家機關特別是政府部門的職責與權力匹配,牽涉到各個單位的社會成本負擔,往往積重難返,形成強勁的路徑依賴,矯正起來絕非易事。
中國經濟體制改革研究會會長宋曉梧則特別提醒,社保制度的改革中,要避免新制度擴大收入分配的不公平。他建議,在未來的制度設計中,要發揮社會保障平抑一次分配差距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