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不卡视频在线播放,中文字幕亚洲综合小综合在线,亚洲一级大片,免费观看的成年网站不下载

山東勝利職業學院學費,費用收費標準規定

思而思學網

 第六章 學費標準

第二十五條 按照魯政辦發(2000)68號文件的規定標準收取學費,并接受考生及社會各界人士的監督。普通高職(專科)、對口高職(專科)學費:理科5000元/年?人、文科4800元/年?人。

第二十六條 學生因自身原因提出退學,在校學習時間不足一學期的按一學期收取學費和住宿費;滿一學期不足一學年的按一學年收取學費和住宿費。

山東勝利職業學院成立于2003年6月,其前身是1973年建校的勝利石油學校。學院隸屬勝利石油管理局,實行山東省教育廳與勝利石油管理局雙重領導、以勝利石油管理局為主的管理體制。學院占地744.8畝,建筑面積20.7萬平方米,固定資產1.77億元,圖書館藏書73.9萬冊。

學院現設有油氣勘查與信息工程系、石油工程系、儲運與建筑工程系、機電工程系、電氣與自動控制工程系、管理工程系等6個教學系和建設工程分院、交通工程分院、醫療衛生分院3所分院,以及11個機關職能部門和13個科級單位。其中,三所分院均為獨立院落,與院本部共同形成了“一本三分”的辦學格局。學院現有油氣開采技術、鉆井技術、油氣儲運技術、機械制造及自動化、機電一體化技術、生產過程自動化技術、應用化工技術、數控技術、護理、藥學、汽車檢測與維修技術、汽車技術服務與營銷、電氣自動化技術、應用電子技術、建筑工程技術、建筑裝飾工程技術、焊接技術及自動化、市場營銷、計算機應用技術、酒店管理、會計電算化、電子商務等22個普通高職專業,各類全日制在校生3001人,從建院到現在已有四屆學生畢業。

學院現有在崗職工867人,專任教師345人。在專任教師中,有教授2人、副教授87人、高級講師63人;碩士51人,在讀博士3人,在讀碩士54人;全國優秀教師2人,山東省優秀教師5人,局級專業技術拔尖人才12人,局級優秀青年知識分子16人。學院通過《教學工作單項獎評選與獎勵辦法》、《教學人員崗點工資考核分配暫行辦法》等規章制度,持續加大工資薪酬向教學一線傾斜力度,實行教學效果與崗點工資掛鉤,形成了“激勵與約束”并舉、“事業留人、感情留人、待遇留人、機制留人”并重的師資隊伍建設機制;學院從企業一線選拔了10名具有實踐經驗的工程師充實教師隊伍,聘請了78名行業企業的首席技師和技術專家作為學院的兼職教師,進一步改善了師資隊伍的結構,逐步建立起了一支結構合理、業務優良、專兼結合、能夠適應職業教育教學要求的師資隊伍。

在勝利石油管理局的全力支持下,學院持續加大對教學基礎設施的建設力度。僅2006年~2008年,學院總經費支出3.9億元(包括管理局撥款和學費收入),學院僅在實驗實訓設施更新改造方面就先后投入資金3000余萬元,完善了汽車駕駛與維修訓練中心、職業技能訓練中心、數控加工中心、焊接技術實訓室、護理實驗實訓室、電氣及自動化實訓室等校內實驗實訓室或實習基地;新建了汽駕無紙化考試室、化工仿真實訓室、電子閱覽室等6個機房,13個多媒體教室和1個語音室;對校園網進行了擴容改造;對圖書館閱覽室進行了擴建,建設了大型隨書光盤數據庫,通過開展館際合作與石油大學實現期刊數字資源共享,從而使學院的辦學條件進一步改善,育人環境進一步優化。

學院組織力量對35年的辦學傳統和辦學經驗的文化積淀進行了系統的總結,對校園文化的精神理念進行集中凝煉,提出了師生員工的行為規范,形成了“精鉆博采勵志篤行”的校訓、“惟實求真 嚴謹創新”的校風、“身正學高、傳道授業”的教風、“知行合一專博并進”的學風,創作了“托起能源的太陽”的校歌,設計制作了“油海沖浪”的主題校標,編制了《校園文化手冊》。這些文化創作,深深植根于學院的歷史和現實,既與石油文化相融通,又體現了學院精神,逐步得到了師生員工的認同和校外各界人士的稱贊。精神理念與制度文化相結合形成了全院師生員工的導向力、凝聚力、整合力、約束力,從而進一步提高了學院辦學的軟實力。

35年來,學院為石油石化行業和地方培養各類專業人才7萬多人,其中,已有8人擔任廳(局)級領導職務,247人擔任縣(處)級領導職務,36人被聘為局級以上首席專家,涌現出了諸如中國十大杰出青年、科技創業獎獲得者、中國青年“五四”獎章獲得者、享受政府特殊津貼專家等一大批優秀畢業生。中石化集團公司油田企業經營管理部副主任劉汝山,中石化川氣東送建設工程指揮部副指揮王春江,中國深圳石油實業公司總經理陶玉春,中國石化天然氣分公司副總經理史殿義,勝利油田高級專家李振泉、盛明仁、王永詩等就是他們中的杰出代表。

用人單位對四屆高職畢業生的評價為:素質高,誠實守信,團結協作精神好;動手能力、崗位適應能力強;扎根基層、安心一線、樂于進取。2006、2007屆畢業生平均就業率為90.55%。2006屆畢業生就業率為90.6%;2007年畢業生就業率為90.5%。機電一體化技術、油氣儲運技術、應用化工技術專業畢業生連續2年就業率100%,鉆井技術、油氣開采技術專業連續2年出現了畢業生供不應求的局面;近幾年為油田培養高級技工704人,技師112人;畢業生參加中央企業技術比賽和中石化職業技能競賽39 人次,獲獎12 人次;在校生參加地、市級以上的各類比賽59人次,獲獎59人次。

學院被授予“全國職業指導與創業教育先進單位”、“山東省職業教育與創業教育先進學校”、“山東省職教師資隊伍建設工作先進集體”、“山東省大中專學生暑期三下鄉社會實踐優秀組織單位”、“山東省職業教育與成人教育科研基地”等稱號。

作為企業辦學,因油而生,依油而興。學院高技能人才的培養、職工培訓以及科技開發和技術服務滿足了油田不同時期生產的需要。學院堅持“企業辦學必須為企業服務”的理念,依據油田生產建設需要及時調整專業設置,為油田的發展提供人才支撐;學院根據油田生產建設需求開展以技能操作、職業崗位訓練、新技術與新工藝、職業崗位技術比賽為主要內容的多類型、多層級的職工培訓,年培訓4500余人次,為油田技能人才隊伍建設做出了貢獻;學院發揮人才和設備優勢,結合油田生產中遇到的難題開展技術攻關。近幾年取得科技成果14項,獲實用性專利25項,并被推廣應用,為企業創造利潤上千萬元。

學院在為企業提供技能人才支撐和技術服務的同時,企業在人力、物力、財力上給予學校很大的支持,每年提供超億元的經費支持,投資5000萬元建設技能人才訓練中心,積極參與學院石油特色專業的設置、人才培養模式的創新、教學內容的優化、特色教材的編寫、“雙師”結構教學團隊的建設,增強了學校的生機和活力。

熱門推薦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