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些企業原本都是帶著問題、帶著期望的找到培訓機構,希望通過培訓解決企業問題,提高員工整體作戰素質,以便面對今后更嚴峻的市場環境?墒峭粓雠嘤栂聛,看似熱火朝天、群情激昂的場面一等結束后卻有點讓人丈二和尚摸不著頭腦,到底自己要解決的問題解決沒有,員工得沒得到提高,老板心里沒底,員工心理沒數,只感覺著培訓的錢是又打了水漂啊。
其實,現在的很多培訓都已經變了味道了,害慘了很多急于解決問題的企業。有很多機構所謂的“培訓”,都是本著打一槍換一個地方的原則,要么課程教材通用、千篇一律;要么內容教條、形而上學,培訓方式過于呆板、陳舊,缺乏創新,在會議室里訓人或者是教條般地講死理論,沒有真正實戰的案例;要么就是一些所謂的“大師”在裝腔作勢,沒有經過市場的歷練就敢指揮企業該如何如何,豈不是天大的笑話嗎?
經過調查與研究:68%的管理者認為由于培訓不充分導致了企業競爭力的衰減,53%的管理者認為通過培訓明顯降低了企業的成本支出,這些真實的數據和世界500強企業的成功經驗足可表明培訓對于企業的積極作用,這也逐漸成為國內大多數企業的共識。
在中國大陸,剛剛步入現代市場經濟,企業的成長歷史還相當短暫,與發達國家相比還有一定的差距;有組織的企業培訓活動開展的比較晚一些,真正將培訓納入人力資源管理范疇正規運作,也不過是五六年的光景,雖然培訓這一概念我們并不陌生,但我們的企業卻還沒有正視它,對它還缺乏全面的認識,我們看到:企業無論大小,幾乎都在進行著多種形式的培訓嘗試,現場技能培訓、產品銷售培訓、人員凝聚力培訓、潛能開發培訓,甚至也有將企業內訓做成軍訓的。
這是由于企業領導、培訓活動組織、執行者以及企業員工等對培訓理解的欠缺。
目前中國大多數企業普遍存在的情形:他們已經意識到對員工進行在職培訓的重要性,并且花費了大量的金錢與時間,但其表現出來的“盲目性”、“臨時性”和“急迫性”事實上又讓企業沒有能夠真正收獲“培訓的價值”!往往造成各類“急救式”培訓效果。具體表現是:他們普遍認為培訓是萬能的,一旦發現員工存在一些“差距”時,就寄希望于培訓能夠改變一切,完全忽視了培訓前期的調研、中期的針對性、后期的評估。與此同時,一些愿意“討好企業”的培訓者恰恰又愿意去迎合這種“盲目需求”;正因為“盲目”,致使很多企業的培訓安排就“臨時”而“急迫”。
了解培訓、剖析培訓的實際問題對提高認識、轉變企業培訓的現狀,真正發揮培訓在企業中的作用具有重大的現實意義。
我認為,培訓不是隨隨便便誰都能做的,培訓機構覺得是無所謂走走過場的事情,但可能給正面臨困難的企業特別是中小企業帶去更大的問題,甚至是導致死亡的問題,應該說,培訓的實操性在我看來是至關重要的。
筆者認為,最好的培訓是以實戰、實用、實效為根本目的,強調量身定做的低成本實戰性,打破以往眾多培訓課程空洞說教,照本宣科之陋習。通過正反案例,生動剖析,全景展示。適合時宜地安排一些能夠開啟心智活躍氣氛的故事,講一些在企業身邊發生的實實在在的案例;選擇本地、本企業的案例,案例貼近員工很具有感染力、發生的時間也是最近階段的;同時對被培訓員工進行現場模擬操練,緊接著討論等互動方法,以此來增強被培訓員工的參與解決問題的積極性,使員工在快樂的培訓氛圍中掌握知識點,使得他們輕松學習,輕松記憶,這樣就可使知識的掌握更加牢固。
而我們在為眾多的企事業單位進行培訓時無一例外的都是這么做的。
在培訓之前詳細了解企業的情況和當前遇到的瓶頸與問題,在根據當前的市場情況和企業的實力,拿出有針對性的培訓方案。只有這樣做,才能算是真正的有針對性、實效性和實用性。不是說自己是大師自己就真的是了,那些所謂的學院派在學校里可能能被稱作老師,可是面對瞬息萬變的市場環境,激烈的市場競爭,他們是永遠不可能成為大師的。真正的大師是經過市場歷練,在摸爬滾打中鍛煉出來的,特殊的經歷和獨到的眼光是他們最寶貴的財富,也是他們的制勝法寶。
因為只有與企業實際問題相結合,才能使培訓達到它真正應該有的作用,讓企業問題得以解決,讓員工素質得以提到,讓企業規模得以發展。
應該提醒企業的是,培訓機構的素質良莠不齊,為了避免自己的損失應該擦亮眼睛找尋有實戰實力的機構進行合作才是,不然只能浪費自己的時間和金錢,找到為企業量身定做的培訓才是最重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