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最新黑龍江工業學院招生網和內蒙古招生考試院公布的錄取數據,內蒙古高考的考生需要成績在185分左右,位次排名需要在74688名左右,才可以考上黑龍江工業學院,不過每年黑龍江工業學院在內蒙古招生人數不同、試卷難度也不同,所以錄取的分數也不會相同。
一、內蒙古高考多少分可以上黑龍江工業學院
1、內蒙古高考2022年考生上黑龍江工業學院的理科最低分需要349分,錄取最低位次為52011名;
2、內蒙古高考2021年考生上黑龍江工業學院的理科最低分需要342分,錄取最低位次為48888名;
3、內蒙古高考2020年考生上黑龍江工業學院的理科最低分需要358分,錄取最低位次為51004名;
4、內蒙古高考2020年考生上黑龍江工業學院的理科最低分需要185分,錄取最低位次為74688名;
5、內蒙古高考2022年考生上黑龍江工業學院的文科最低分需要407分,錄取最低位次為14090名;
6、內蒙古高考2021年考生上黑龍江工業學院的文科最低分需要426分,錄取最低位次為15379名;
7、內蒙古高考2020年考生上黑龍江工業學院的文科最低分需要449分,錄取最低位次為17242名;
8、內蒙古高考2020年考生上黑龍江工業學院的文科最低分需要238分,錄取最低位次為38344名;
二、黑龍江工業學院在內蒙古的近三年的排名多少可以上
1、2022年黑龍江工業學院在內蒙古的最低錄取分數線和最低位次
年份 | 招生省份 | 科目類型 | 所在批次/段 | 最低錄取分 | 最低位次 | 率屬于 |
---|---|---|---|---|---|---|
2022 | 內蒙古 | 理科 | 本二A | 349 | 52011 | 省政府 |
2022 | 內蒙古 | 文科 | 本二A | 407 | 14090 | 省政府 |
2、2021年黑龍江工業學院在內蒙古的最低錄取分數線和最低位次
年份 | 招生省份 | 科目類型 | 所在批次/段 | 最低錄取分 | 最低位次 | 率屬于 |
---|---|---|---|---|---|---|
2021 | 內蒙古 | 理科 | 本二A | 342 | 48888 | 省政府 |
2021 | 內蒙古 | 文科 | 本二A | 426 | 15379 | 省政府 |
3、2020年黑龍江工業學院在內蒙古的最低錄取分數線和最低位次
年份 | 招生省份 | 科目類型 | 所在批次/段 | 最低錄取分 | 最低位次 | 率屬于 |
---|---|---|---|---|---|---|
2020 | 內蒙古 | 理科 | 本二A | 358 | 51004 | 省政府 |
2020 | 內蒙古 | 理科 | 專科 | 185 | 74688 | 省政府 |
2020 | 內蒙古 | 文科 | 本二A | 449 | 17242 | 省政府 |
2020 | 內蒙古 | 文科 | 專科 | 238 | 38344 | 省政府 |
中國二本大學排名整理
以下部分中國二本大學排名數據來源于網絡,僅供參考。
全國排名 | 院校名稱 | 批次 |
1 | 廣東財經大學 | 二本 |
2 | 貴州醫科大學 | 二本 |
3 | 重慶醫科大學 | 二本 |
4 | 遵義醫科大學 | 二本 |
5 | 上海海關學院 | 二本 |
6 | 廣東金融學院 | 二本 |
7 | 天津理工大學 | 二本 |
8 | 西安郵電大學 | 二本 |
9 | 四川外國語大學 | 二本 |
10 | 上海立信會計金融學院 | 二本 |
11 | 集美大學 | 二本 |
12 | 重慶理工大學 | 二本 |
13 | 北京聯合大學 | 二本 |
14 | 上海商學院 | 二本 |
15 | 蘇州科技大學 | 二本 |
16 | 成都大學 | 二本 |
17 | 福建中醫藥大學 | 二本 |
18 | 上海工程技術大學 | 二本 |
19 | 廣東醫科大學 | 二本 |
20 | 重慶工商大學 | 二本 |
21 | 貴州師范大學 | 二本 |
22 | 廈門醫學院 | 二本 |
23 | 云南師范大學 | 二本 |
24 | 天津外國語大學 | 二本 |
25 | 新鄉醫學院 | 二本 |
26 | 湖北醫藥學院 | 二本 |
27 | 上海第二工業大學 | 二本 |
28 | 上海應用技術大學 | 二本 |
29 | 溫州大學 | 二本 |
30 | 廣州體育學院 | 二本 |
31 | 廣西師范大學 | 二本 |
32 | 江蘇師范大學 | 二本 |
33 | 山東中醫藥大學 | 二本 |
34 | 山東第一醫科大學 | 二本 |
35 | 廣西中醫藥大學 | 二本 |
36 | 南京工程學院 | 二本 |
37 | 浙江科技學院 | 二本 |
38 | 西安醫學院 | 二本 |
39 | 廣東警官學院 | 二本 |
40 | 安徽財經大學 | 二本 |
大學與學院的不同
辦學規模
大學的辦學規模更大,學生數量差距比較明顯。大學的最低人數比學院多,全日制在校生數量要大于八千人,研究生的數量不能少于總人數的百分之五。
而學院的全日制在校學生數量只要大于五千人即可,而且對研究生的數量沒有要求。人數上的差異也導致大學和學院的其他資源的差別。
大學人數多,因此占地面積也比較大,教學和住宿場地都比較大,教學設備以及圖書館資源都比較豐富。
專業學科
學院需要以一個學科為主要學科,而大學則需要以三個學科為主要學科,這一點也可以解釋大學里有一些學院,可能也達到了人數的標準,但只有一個主要學科,就不能獨立分劃為大學。
師資力量
大學的學生數量比較龐大,還有一部分研究生,需要的教師資源會更加豐富,對高素質教師資源也有需求。
比如大學的專任教師人數規模最少是四百人,一半老師的學歷要在研究生以上,五分之一的老師是博士學歷;而學院老師的最低數量要求是二百八十人,百分之三十的老師是研究生學歷。
教學水平
大學一般碩士教育有比較高的要求,最少有兩個碩士授予點,學院就沒有這一特殊規定。一般教育部對大學的教學水平要求比較高。
三、黑龍江工業學院學校介紹
黑龍江工業學院是教育部批準設立的綜合性全日制公辦普通本科學校。學校位于中俄邊境城市——雞西。雞西地處東北亞經濟圈核心區域,是國家“一帶一路”戰略向北開放的窗口和前沿,是第二次世界大戰終結地、中國空軍誕生地、“北大荒精神”發源地、“珍寶島精神”弘揚地,境內機場、鐵路、高速公路、高鐵(在建)構成了通暢便捷的立體化交通網絡。 學校秉承“修德修能,成人成事”的校訓,按照“素質培養、專業培養、多元培養”人才培養思路,構建了“1333”多元應用型人才培養體系,校企共建多個二級學院,實現了教學內容與企業需求深度融合,為振興東北老工業基地和國家經濟社會發展培養輸送了一大批“能就業、敢創業、可創新”的應用型、技術技能型人才,先后榮獲全國精神文明創建工作先進單位、校園文化建設優秀成果院校、巾幗建功先進集體、教育支援西部地區先進單位等稱號,是全國首批畢業生就業典型經驗高校,全省首家人才培養工作水平評估優秀院校。 學校坐落在中俄界湖——興凱湖畔,位于雞西市區中心,教育教學用地58萬平方米,教學行政用房15萬平方米,教學設施齊備,實驗實訓條件優越,校內實驗實訓基地119個,校外實踐教學基地87個。教學科研儀器設備總值1.14億元,圖書館藏書100.01萬冊。開設22個本科專業(工學12個,管理學2個,文學4個,經濟學、法學、教育學、藝術學各1個)。全日制在校生9852人,其中本科生8681人。有教職工649人,其中二級教授2人,教授、副教授152人,具有博士、碩士學位人員385人,國務院特殊津貼專家、省政府特殊津貼專家、省級名師、教學新秀、市級學科帶頭人、專業技術拔尖人才30人,省級教學團隊3個,從國內外重點大學和科研機構聘任院士、首席教授、終身教授和客座教授為兼職教授12人,從行業企業聘請兼職教師128人。 學校科研圍繞地方轉,項目圍繞應用轉,建有1個博士后科研工作站,2個省級重點實驗室,1個省級技術研發中心。牽頭制定了兩項省級標準。“十三五”以來,承擔各級各類教科研項目615項,獲各級各類獎項372項,發表論文885篇,其中被SCI、EI、EI會議、CSSCI、CPCI、CSCD等收錄95篇,出版專利編著教材135部,授權專利、著作權551項,其中,3項發明專利填補全省空白,連續三年獲得中國知識產權遠程教育平臺優秀分站稱號。放電等離子體石墨提純協同創新科研基地建設項目獲省專項資金400萬元。在石墨提純、生物制藥、生物質液化、光電信息技術、新材料開發、新能源環保、水稻自動控制、科技計劃管理系統開發等領域為域內企業提供技術咨詢、技術服務。成立了學校科學技術協會,獲批國家自然科學基金依托單位。 學校文化示范引領作用不斷凸顯。設有中國肅慎文化研究中心、邊疆(紅色)文化研究中心,承擔著以“北大荒文化”為代表的區域特色文化研究和挖掘、傳承任務。“十三五”期間,承擔了黑龍江歷史文化工程項目6項,黑龍江省經濟社會發展重點工程項目5項。中國高等教育學會課題2項,研究成果《興凱湖新開流肅慎文化研究》獲黑龍江省社會科學編譯著類一等獎,是雞西建市以來社科研究取得的最高成果獎。雞西地域紅色文化成果《東安根據地研究》《東安根據地回憶錄》《雞西——中國石墨之都》等8部學術著作,被國家圖書館和部分高校圖書館永久館藏。中國肅慎文化研究中心被評為“全國社科組織先進單位”、黑龍江省特色社團,獲批中央財政專項建設課題經費100萬元。北大荒版畫研究成果豐碩,北大荒版畫研究團隊應邀參加摩洛哥文化交流、葡萄牙全球版畫展和第九屆國際版畫雙年展;學生版畫作品代表黑龍江省參加全國大學生藝術展演獲一等獎2項(全省代表隊共獲一等獎3項)。 學校堅持開放辦學,與俄羅斯、韓國、日本、英國、烏克蘭等多個國家的高等院校、研究機構建立了姊妹校和首要合作伙伴等關系。與俄羅斯、韓國等高校開展“3+1+2”本碩連讀項目合作,開展常態化本科生赴俄體驗游學、語言課程游學、專業實踐游學和學習交流。出臺政策支持教師增加海外學習和體驗經歷。同時,加強省內外校地、校企、校校間的合作與交流,率先在全國建立了“校政企服務大學生就業創業聯合體”,把人力資源市場建在校園,把就業創業指導服務送到校園,實現了資源共享、優勢互補、服務再造,經驗被人社部推廣。學校被命名為全省大學生就業創業成功素質訓練基地、全省大學生創業培訓示范基地。 進入*,黑龍江工業學院黨委帶領全校師生,在****思想引領下,積極踐行“1146”發展思路,進一步明確了立足龍江東部地區、服務資源型城市轉型發展的辦學定位,確定了建設一流應用技術大學的辦學目標:把學校建設成辦學定位鮮明、辦學理念先進、辦學機制創新、技術技能人才培養能力突出的“五地一庫”和“四個示范校”,即高級應用型“落地”人才輸出地、科技創新支撐地、高層次人才聚集地、科技成果轉化地、文化傳承創新承載地和地方黨委政府的新型智庫;助推龍江煤城轉型發展作用顯著的區域高水平應用型示范校、省內應用型人才培養模式改革示范校、創新創業教育示范校和非中心城市校政企合作機制創新示范校。 (數據截至2021年11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