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這樣一個女人,她沒有傾城的容貌和綽約的身姿,卻在許多人的眼里是最美的天使。有這樣一個女人,她出生于一個富裕的東歐家庭,卻一生都過著樸素甚至清苦的生活。
有這樣一個女人,她不是政治官員不是電影明星,卻受到許多的關注和非議。她就是特麗莎修女,1997年諾貝爾和平獎的獲得者,一個身材瘦小卻震撼無數人的老婦人。
她說過:人類的不幸并不存在于貧困。生病或饑餓,真正的不幸是當人們生病或是貧困的時候沒有人伸出援手,即使死去,臨終前也應有個歸宿。她是印度一個天主教傳教院的修女,原本她可以安寧平靜的度日,但是當她看到街上許許多多因疾病和貧困而奄奄一息的人們時,她毫不猶豫的把他們接到了修道院,為他們清洗腐臭潰爛的傷口,替他們向上帝祈禱,一位窮人在臨終前拉著特麗莎修女的手說:“我生前活的像只狗,而我死的時候卻是個人,謝謝你!”她讓這些垂死者在臨終前得到關愛和尊嚴,讓他們最后的靈魂得到安寧和升華。
有一位記者在她獲得諾貝爾獎后問她:“我們可以做什么促進世界和平?”她回答說:“回家和愛你的家庭。”特麗莎修女始終認為除了貧困和饑餓,世界上最大的問題是孤獨和冷漠。孤獨也是一種饑餓,是期待溫暖愛心的饑餓。她的人生就是圍繞著愛而展開的,她竭盡所能,在那個平復差距極大的社會里,給予窮人平等,寬厚的關懷。她一生獲獎無數,美國總統自由勛章,美國國會金牌,美國名譽公民……或許對于一個平民而言,這些至高無上的榮譽是可以閃耀一生的成就。但對于特麗莎修女而言讓人們記住它的卻是光環后的善良與博愛。
她年逾80,卻仍和其他修女一樣睡地板,身邊只有兩套換洗的棉質修女服,整日照顧病人,做著繁忙瑣碎的工作。干凈而簡樸的生活如她的心靈一般,有著執著到單純的美麗。當一個人功名成就、登峰造極,卻忘記了如何去關心他人、幫助他人時,他的人生定是缺失的、簡陋的,更無法與“精彩”畫上等號。而特麗莎修女,她用自己的行動和微笑滋潤了無數干癟的靈魂,也用愛和善良譜寫了一段精彩的人生!
文中作者對特麗莎修女精彩的一生進行了描寫,敘事完整內容充實,表達了作者對特麗莎修女的贊美崇敬之情。文章結構合理,層次清晰有條理;文章語言流暢,感情表達真摯,字里行間透露出作者對特麗莎修女的贊美之情。如:“干凈而簡樸的生活如她的心靈一般,有著執著到單純的美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