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景
非獨家庭呼喚全面放開二孩政策
“建議河南盡快調研,推動全國盡快放開二孩政策。”
今年河南省兩會期間,河南商報把這個民意傳遞給省人大代表,并形成議案提交兩會。報道引發強烈反響。
鄭州的關女士是一位老師,就在上個月,因為不是非獨家庭,36歲的她放棄了兩個月胎齡的孩子。
“我的很多鄰居,有兩個甚至三個孩子,可為什么我們這些公職人員只能遵守計劃生育政策。”關女士說,她希望河南商報能把她們的聲音再帶上全國兩會。
而陳澤民此次兩會準備提交的建議,就直接涉及調整我國的人口政策。
分析
我國人口紅利已經消失
“我國的人口紅利已經不復存在,取而代之的是越來越嚴重的人口老齡化。”陳澤民說,“一個缺少人的社會,將直接影響經濟等全方位的發展。”
他以臺灣地區為例,日前央視報道,“少子化”已嚴重沖擊臺灣教育,10年來小學生人數減少61萬。
據悉,1965年起,中國臺灣地區開始提倡“一個不算少,兩個恰恰好”。隨著經濟發展,臺灣生育率從1963年的5.47不斷下降,到1989年只有1.68。1992年臺灣將人口成長目標改為“維持人口合理成長”,但生育率并沒有回升,到2010年只有0.895。而維持人口正常更替水平,國際上普遍認為生育率應在2.1左右。
現狀
老齡化加快,養老壓力越來越大
陳澤民也非常憂心獨生子女未來面臨的養老壓力。
“以后,一個孩子可能要為五六個老人養老。”陳澤民說,而一家一個孩子,又增加了家庭的風險。
同時,獨生子女獨特的家庭氛圍,又造成了家庭觀念慢慢淡漠。“如果不去考慮這些問題,未來這種養老壓力會越來越大。”陳澤民說。
第六次全國人口普查數據顯示,河南14歲以下人口比例10年來下降了近5個百分點,而60歲及以上人口比例為12.72%,等于不到8個人中就有一位老人。
鄭州航空工業管理學院教師張宏亮曾著手研究河南獨生子女家庭老年人困難救助現狀。
張宏亮說,調查所選家庭都是第一代獨生子女家庭。這部分獨生子女目前已開始步入中年,而他們的父母多已進入遲暮之年,其子女則還處于青少年期。
在被訪的近300戶獨生子女家庭中,老人的健康狀況總體不容樂觀,超過半數的老人自理能力較差,需要護理或半護理服務。而另外有超過三成的老人患有一種或多種常見慢性疾病,以高血壓和冠心病的患病率最高。
兩會全面放開二孩政策:
3月3號天上午,出席第十二屆全國人大三次會議的北京團代表報到。現任全國人大教科文衛委員會委員,國家衛計委科學技術研究所所長馬旭表示,全面放開二胎預計在今年不會搞區域性試點,單獨二孩政策效果還要再觀察一段時間。
中國社科院2015年12月15日發布《經濟藍皮書:中國經濟形勢分析與預測》指出,中國目前生育率已經非常接近"低生育陷阱",呼吁盡快從"單獨二孩"向"全面放開二孩"政策過渡。
自中共十八屆三中全會后,中國決定啟動實施一方是獨生子女的夫婦可生育兩個孩子(即單獨二孩)政策。對于全面放開二胎,國家層面仍然持謹慎態度,國家衛計委曾多次公開表示,目前暫無全面放開生育二胎的時間表。
國家衛計委1月12日公布的數據顯示,截至2015年年底,大概有100萬對的單獨夫婦提出了申請。2012和,中國勞動人口已經連續2年下降,近期,2015年全年的經濟社會發展數據將公布,2015年勞動年齡人口可能還將延續前兩年的下降趨勢,而計劃生育政策調整步伐也有望加快。
河北大學經濟學院副院長王金營預計"十三五"后半期實施全面放開二孩政策的可能性比較大。湖北人口學會副秘書長石智雷表示,到底或2017年初就應該推行全面放開二孩政策的試點工作。
農村城鎮人口比例失調
賀優琳在建議中說,“少子”、“單子”現象令很多家庭一旦出現孩子遭遇交通事故、自殺、夭折的悲劇就變成了丁克家庭。
民政部門統計,截至2008年底,全國老年人口增至1.69億,占總人口的12.79%,并正以年均近1000萬的增幅“跑步前進”。到2020年我國60歲以上人口將占到總人口的16.7%,2050年將進一步上升到31.1%,大大高于屆時的世界平均水平。一些大城市已經出現了人口的老齡化,關鍵在于城鎮人口的新增數相對農村比重萎縮,造成農村、城鎮人口比例失調。
賀優琳說,隨著老齡化的不斷加聚,贍養老人的問題也日益突出。許多獨生子女長大結婚后,將來要贍養夫妻雙方共4個老人,二代獨生結婚后贍養的老人是8個,這是極為不合理的現象。
全面放開二胎政策的必要性:
在經歷了迅速從高生育率到低生育率的轉變之后,我國人口的主要矛盾已經不再是增長過快,而是人口紅利消失、臨近超低生育率水平、人口老齡化、出生性別比失調等問題。生育政策的調整,可以緩解20年之后的高度老齡化局面,使總人口變化更加平穩,并再次獲得人口紅利。國內20多位頂尖人口學者歷經兩年的研究指出,我國的人口政策亟待轉向,尤其是生育政策應該調整全面放開二胎政策。
專家的研究,不是“煙酒”,筆者一般都會相信;專家的建議,不是拍腦袋決定的,筆者一般都不反對;對于國內20多位頂尖人口學者兩年的研究成果,筆者表示非常欽佩。但是,對于專家“我國全面放開二胎政策”的意見,筆者不敢茍同,甚至認為這或許是個壞主意。
專家指出,我國應實施“生育自主、倡導節制、素質優先、全面發展”的新人口政策。專家的理想很豐滿,然而現實很骨感。如果“生育自主”,富翁富婆要生多少孩子?明星名人要生多少孩子?連江蘇衛視《非誠勿擾》上也有嘉賓想生“一個足球隊”呢;“倡導節制”當然很好,可是有多少人會響應倡導、會節制?之前不是吃過“父母熊熊一對,孩子熊熊一窩”的虧嗎?為什么要走回頭路?“素質優先”是一種幻想,十個指頭有長短,一窩雞也有幾個不叫的,生的孩子多了,能保證每個孩子的素質嗎?此其一。其二,“素質優先”怎么體現和衡量,是否制造另一種不公平?“全面發展”更是讓人難以理解,全面放開二胎莫非就全面發展了?
專家研究認為,分區域分步放開二胎,可以避免同時全部放開二孩帶來的人口大起大落式的劇烈變動,也可避免放開“單獨”(即夫妻雙方一方是獨生子的可生二胎)帶來的花費時間較長、貽誤時機等問題。看來專家想得非常周到,把“單獨”貽誤時機的問題也想到了。但是,假如全面放開二胎,一者,可能很難避免人口大起大落式的劇烈變動;二者,可能會出現一個人口生育高峰,為社會帶來諸多隱患。
中國不能沒有沒有專家,但專家太多未必是一件好事。專家的一個正確觀點,可能帶來巨大效益;反之,專家的一個錯誤觀點,可能造成無法估量的損失。倘若國家采納“全面放開二胎政策”這個建議,帶來的后果到底是“人口紅利”還是“人口災難”,目前估計沒誰敢打包票。中國地大物博,但總資源就這么多,人口越多,分攤到每個人身上的資源就會越少,這個道理大家都懂。正因如此,對于“全面放開二胎政策”這個建議,國家不能只聽專家建議,還要聽聽百姓意見。
放開二胎早已不是新聞,而10月26日中國發展研究基金會發布的《人口形勢的變化和人口政策的調整》報告集納了20多位人口學者的政策建議,這是新聞。因為這個報告,有可能把“放開二胎”變成現實先分步實施,全面放開就在。2016兩會全面二胎最新消息
兩會關于放開二胎熱點解讀,全國兩會關于放開二胎提案城鎮農村人口比例失調,有人大代表提出“工薪階層生二胎利于提高國民素質”“一對城鎮夫妻只生一個孩子,也就是說兩個城鎮家庭有兩個孩子,等同于一個農民家庭的孩子數量,造成了農村、城鎮人口比例失調。”昨日,全國人大代表、廣東省中山紀念中學校長賀優琳準備提交建議,國家應該放寬生育政策允許生二胎,特別是城鎮工薪階層一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