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5日,清華大學國情研究院院長、光明網理論專家委員會委員胡鞍鋼,北京大學國家發展研究院院長、光明網理論專家委員會委員姚洋做客光明網,解讀十八屆五中全會通過的《*關于制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三個五年規劃的建議》(以下簡稱《建議》)。
《建議》提出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的發展理念。胡鞍鋼表示,五大發展新理念是“十三五”規劃的靈魂,帶有超越性。其最大的特點就是通俗易懂,普通老百姓也能聽明白。五大發展理念并不是相互獨立的,而是彼此之間相互融通、相互促進,有著統一的目標。“五大發展理念的核心和最終目的是為了促進人的全面發展”。
《建議》中“發展”出現200多次,位居高頻詞匯榜首,幾乎是其他熱詞出現次數的總和。對此,姚洋表示,這充分凸顯了發展的重要性,發展是第一位的,只有在發展的基礎上,我們才能推進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其他各項工作。
在胡鞍鋼看來,全面建成小康社會需要發動三大戰役:第一大戰役是向極端貧困宣戰,2020年基本消除絕對貧困;第二大戰役是向污染宣戰,使主要污染物排放量與經濟增長、城市化進程徹底脫鉤;第三大戰役是創新戰役,為中國長期中高速增長提供強大動力。
《建議》提到,創新是引領科技發展的第一動力,要發揮科技創新在全面創新中的引領作用。科技創新成為引領發展的“第一動力”。怎么去落實創新?姚洋認為,最重要的還是依賴市場,相信企業家能找到市場的點。政府要做好制度設計,做一些看準的項目,孵化一些好的項目。他舉例說,現在高校有很多擱置的技術,要建立機制將它們轉化出來。
“一分部署,九分落實”。落實的難點在哪?胡鞍鋼強調,最重要的是信息能夠上網,讓人民監督,讓社會監督。五年規劃本質上是關于人民的規劃,所有的信息都應該公開透明。姚洋則對時下火熱的“互聯網+”保持清醒的認識。他表示,隨著互聯網發展帶來的挑戰,實業界的互聯網焦慮也隨之而來。怎么辦?姚洋指出,規劃建議提出加快建設制造強國,實施中國制造2025,實際上是給他們吃了一顆定心丸,國家層面還要強調實業,要強調制造業發展。“互聯網畢竟只是個手段,最后還要以制造業為基礎,制造業不搞好什么都別談。”姚洋強調。
“十三五”規劃舉世矚目,但也容易產生一些誤讀。姚洋認為,最大的問題在于國外的很多人對中國體制認識不清,“他們沒有搞清中國共產黨在中國的位置,老在自己的框架里,用西式民主的眼光來審視中國。”姚洋表示,希望我們能用世界聽得懂的語言來解釋中國做了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