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語:沈因洛走了,卻留下了不盡的精神財富。作為黨員,他是一面指引青年前進的旗幟,方向明確、形象鮮亮。以下是小編帶來的學習沈因洛心得體會,希望對您有所幫助。
學習沈因洛心得體會(一)
沒有照片、沒有生平、沒有墓地。他是紀念碑上第1304個名字。他就是沈因洛。責在人前、利居人后的他,一輩子不愿意宣傳自己,去世后卻在荊楚大地引發強烈反響。從踏上抗日救亡戰場,到帶領武鋼創造輝煌,再到走上湖北省領導工作崗位,沈因洛時刻不忘初心、求真務實、甘于奉獻,畫出了一副好干部、好黨員的“標準像”。沈因洛的先進事跡,無論從黨性還是干事,都是一本生動的教材。也正是一個個如沈因洛這樣的共產黨人,用情懷與風骨凝結成了屬于這個時代的旗幟。
心懷信仰、對黨忠誠,理想信念放在心間。沈因洛之所以值得紀念,不只是因為他身處高位,更在于他一生的堅守。戰爭時期,他浴血奮戰;文革期間,他始終堅持九死不悔的赤子之心,為黨為國煉好鋼;在任省領導之時,他兢兢業業,為黨和人民的事業不懈奮斗;退休以后,他依舊積極發揮余熱,努力為國家發展建言獻策。審視沈老的一生,不難發現,這是源于堅定的理想信念。“臨終前還在學習中央文件”、“辦公室的大門誰都可以進”,這種對黨和人民的拳拳之心,無比深刻地詮釋了一個共產黨員應有的本色,也托起了黨員這個稱呼的分量。
牢記宗旨、一心為民,群眾冷暖掛在心頭。古語云:“一切為民者,則民向往之!鄙蛞蚵宓目少F之處,就在于他心中始終裝著群眾,凡事總是想著群眾,對待群眾不擺“架子”,為民辦事不做“樣子”,事事處處從群眾的根本利益出發,察民情、解民憂。初到武鋼,沈因洛經常到車間帶領工人一起勞動,不是嘴巴喊,是身體力行。從他的一舉一動可以看到,為民務實不是只做表面,不是只喊口號,而是真正將親民為民貫穿于日常的點滴之中。反觀今天,有的領導干部說起來滔滔不絕,規劃也做得很漂亮,卻不去真正將為惠民的美好設想變成現實,而是鼓吹一通調走了,留下一個個畫餅,這樣的干部尤其需要反躬自省。
至善至正、嚴于律己,廉潔作風行在腳下。不寫回憶錄、不接受個人專訪,是沈因洛給自己定下的兩條“鐵律”,也是他堅持不易的原則。原則之“鐵”,使得媒體上沒有他的專訪,但是,人們卻永遠把他記在了心上。在扶危濟貧之時,他慷慨大方;而對自己,唯有一件穿了快40年的黑色皮夾克和一條腰身橡皮筋已經松垮的寬大褲子,如此“摳門”,可見一斑。能夠做到清廉垂范,沈因洛同志確實不易,但正是這份不易撐起了其光輝形象,更使其英名長存?梢哉f,廉潔催人節儉,作風更是端正一生。
一位哲人說過,世上有兩樣東西亙古不變:一個是高懸在我們頭頂上的日月星辰,一個是深藏在每個人心底的高貴信仰。沈因洛作為一名領導干部,他有堅定的理想信念;作為一名黨員,他有崇高的政治信仰。學習沈因洛,更要學做沈因洛。廣大黨員干部當以沈因洛為鏡、以沈因洛為標桿,深思、細照、篤行,努力做“心中有黨、心中有民、心中有責、心中有戒”和“清廉為官、事業有為”的干部,讓時代豐碑永續傳承,讓黨員形象冬夏常青。
學習沈因洛心得體會(二)
沈因洛的一生,是革命的一生,更是奉獻的一生,從出生到離世,他無時無刻不想著為共產主義事業而奮斗,無時無刻不想著為他人的幸福生活而奉獻著自己青春乃至生命。這種奉獻的精神值得我們用一生去學習,這種奉獻的境界值得我們用一生去膜拜。
青年時,應該學習沈老為了窮人能翻身而將寶貴青春奉獻給了革命事業的寶貴精神。沈老從1938年就開始參加革命工作,那時他才十八歲。在部隊里,他不知道經歷過多少血雨腥風、九死一生的戰斗場面,經歷過不知多少常人難以想像的饑寒交迫。在各種困難面前他從來沒有低過頭,在強敵面前從來沒有示過弱,這樣一拼就是十多年,直到全國解放的鐘聲敲響,才遠離了戰火紛飛的年代。而處于和平年代的黨員干部,更應該珍惜老一輩無產階級的革命成果,傳揚他們為了人民的利益而不畏犧牲的寶貴精神。
中年時,應該學習沈老為了群眾能過上好日子而將絕大部分精力花費在工作崗位上的堅定意志。從部隊到公司,再到黨政機關,沈老可謂身經百戰、多崗位歷練。而在每一個崗位、每一個職位,他都兢兢業業、一步一個腳印,時刻將人民的利益放在前頭,將自己的煩惱拋在后頭。為了國家能夠早日富強,為了人民能夠早日小康,他將絕大部分時間和精力用于鉆研工作上,用于為人民謀福祉上。與沈老所處的年代相比,現代社會物質生活水平大大提高,科學技術手段大大進步,每位黨員干部又有什么理由不將自己的本職工作干好?又有什么借口,不將自己的義務盡到?
老年時,應該學習沈老為了破解醫學難題而不惜將自己的遺體捐贈給紅十字協會的崇高品質。為了能在醫學界奉獻自己的綿薄之力,讓他人免受疾病困擾,沈老在離逝的33年前,就已經許下承諾,要將自己的遺體捐獻給紅十字協會。33年后,他如愿以償,兌現了自己曾經的諾言,安然離逝。在他看來,奉獻是無止境的,生前是奉獻,逝后還可以奉獻。這是一種怎樣的奉獻境界?如果現在的所有黨員干部,哪怕只拿出沈老一半的奉獻精神和奉獻意識,這個社會將會是一個充滿溫馨和浪漫的社會,將會是一個遠離“四風”、腐敗等“霧霾”的和諧社會,風清氣正的政治生態早已圓滿構建,脫貧奔小康的腳步早已成功抵達彼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