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篇:預備黨員學習兩會精神心得體會
近來,兩會已成為我們全社會共同關注的熱點話題,作為一名預備黨員,我主動關注兩會動態發展,認真收聽兩會相關報道,認真閱讀各代表團的各項提案,并且聯系自身實際狀況,以及自己身處的社團環境思考,在此發表自己的一些看法與感受。
兩會,即是“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和“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的簡稱,每年3月份“兩會”先后召開全體會議一次,每5年稱為一屆,召開兩會的意義在于將“兩會”代表從人民中得來的信息和要求進行收集及整理,傳達給黨中央,“兩會”代表代表著廣大選民的一種利益,代表著選民在召開兩會期間,向政府有關部門提出選民們自己的意見和要求。
3月5日,第十一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四次會議在北京人民大會堂開幕。國務院總理溫家寶作政府工作報告。而“兩會”期間,《政府工作報告》尤其引人注目。今年的《政府工作報告》實事求是地總結了我國2010年的工作,并提出了2011年的主要任務。內容涉及的都是事關改革和發展大局的熱點、難點問題。今年的《政府工作報告》中,強調指出:經濟越發展,越要重視加強社會建設和保障改善民生。在具體實施中,政府強調要“千方百計擴大就業”,并提出許多措施。在這里,我們可以感覺到國家對于人民的關心,感覺到政府對于社會穩定和經濟發展的深刻認識。
對于民生,今年兩會指出,未來的發展思路有一些新的思維。而這些思維正表現在適度放慢了未來五年經濟發展速度,由前一段時間熱衷于追求量的擴張向質的提升轉換,思路必須有一些創新的轉換。在實際操作上,今年提出要辦十個方面的事情,尤其是對于收入分配差距的問題和房價問題提出了一些做法,比較扎實。聽了總理的工作報告,最大的體會就是“十二五”規劃的最大特點就是圍繞著民生來推動社會進步、經濟發展的,幾乎所有提出的措施、目標、任務,都是圍繞著民生問題而展開的。
第2篇:預備黨員學習兩會精神心得體會
3月5日,十一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在人民大會堂開幕。當然,身為中華人共和國的公民兼中國共產黨的預備黨員,我密切關注著第十一屆兩會的召開。其中,國務院總理的關于政府工作的報告以及相關報道令我有所感悟。
在這期間,全國各地各行各業的“兩會”代表齊聚北京,代表人民把有關人們衣食住行等日常生活中的問題和一些社會問題提交“兩會”討論。因此“兩會”的召開也引起了全國人民的高度關注,關注和他們有關的一些熱點話題。我看“兩會”,一方面是關注國家的大政方針,了解目前我國社會經濟各方面的發展狀況和出現的問題,另一方面是說說自己對一些關鍵問題的個人看法,在關注的同時培養自我思考和相關意識。兩會是中國的窗口,關注中國就不能不關注兩會。經過60年的持續發展,特別是30年的改革開放,今天的中國經濟總量世界第三,進出口總額世界第二,外匯儲備世界第一,國際地位和國際影響日益提高。我們的發展和走勢直接影響著世界經濟態勢和政治格局。因此,國際社會不能不關心中國的情況,兩會就必然地成為國際看國內的一個重要窗口、世界看中國的一個重要平臺。
從總理的政府工作報告中,我了解到了過去五年我國取得的偉大成就,以及黨和政府對2012年工作的部署和展望,使我們從中看到了更大的希望和更光明的未來,全身充滿了干勁兒!在過去五年中,我國社會生產力、綜合國力顯著提高。我們有效應對國際金融危機沖擊,保持經濟平穩較快發展,勝利完成“十一五”規劃的主要目標和任務,國民經濟邁上新的臺階。國內生產總值達到39.8萬億元,年均增長11.2%,財政收入從3.16萬億元增加到8.31萬億元。載人航天、探月工程、超級計算機等前沿科技實現重大突破。國防和軍隊現代化建設取得重大成就。各項社會事業加快發展、人民生活明顯改善。教育、科技、文化、衛生、體育事業全面進步。城鎮新增就業5771萬人,轉移農業勞動力4500萬人;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農村居民人均純收入年均分別實際增長9.7%和8.9%;覆蓋城鄉的社會保障體系逐步健全。這五年,改革開放也取得重大進展。重點領域和關鍵環節改革實現新突破,更加完善。去年對外貿易總額達到2.97萬億美元,開放型經濟水平快速提升。我國國際地位和影響力顯著提高。我們在國際事務中發揮重要的建設性作用,有力維護國家主權、安全和發展利益,全方位外交取得重大進展。我們成功舉辦北京奧運會、上海世博會,實現了中華民族的百年夢想。這些輝煌成就,充分顯示了的優越性,展現了改革開放的偉大力量,極大增強了全國各族人民的自信心和自豪感,增強了中華民族的凝聚力和向心力,必將激勵我們在新的歷史征程上繼續前進。
同時,會議也是對中國民主政治模式的實踐和展示。人民代表大會制度是我國的根本政治制度,是我國人民當家作主的重要途徑和最高實現形式。中國共產黨領導的多黨合作和政治協商制度是我國的一項基本政治制度,是我國民主政治的一個特點和優點。這兩項制度扎根中國大地,是構成中國民主政治模式的重要內容。會議的召開和運作過程,同時也就是中國民主政治模式的實踐過程。與此相關聯的是,我們的治國理念和政治模式因為會議而得到更加廣泛的理解和認可,這是一個很大的成就。
為此,本人將著力從以下幾個方面嚴格要求自己,努力在學習和實踐中做到將自己的個人價值和社會價值的實現統一起來:
在思想上,我將繼續不斷加強思想政治修養鍛煉。在工作的同時,除了自覺學習“三個代表”重要思想和兩會精神外,我還計劃經常閱讀有關黨建、黨史及黨員先進事跡的書籍和報刊等,不斷加強對黨的路線、方針政策的認識和理解。使本人在工作上有更大的精神動力,做到學以致用,而不盲目;使自己能夠在改革開放的浪潮中能鑒定好與壞、甄別正與邪;自覺抵制腐朽思想和不正之風的侵蝕,從而樹立起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和世界觀。
在工作上,我要不斷的勤奮努力。當今社會處于一個以信息作為重要生產力的時代,誰掌握的知識,誰就擁有了進步的階梯。因此,要擴大自己的知識面,提高自己的某個領域的精深程度,爭取做到獨當一面,保證高效率地完成任務。我還將及時認真地為自己充電,更新自己的知識結構,把最前沿的知識運用于實際生活中,使自己不會在飛速發展的信息社會中落伍,以便在今后的工作崗位上發揮自己更大的潛能,順應社會發展的需要。
以上就是此次我在觀看兩會后的感悟,我將繼續關注兩會,關注國家大事,關注國家的未來發展,不斷加深自己的認識,提高自己的覺悟,并努力準備好為祖國的未來貢獻自己的力量。
第3篇:預備黨員學習兩會精神心得體會
如果評選2012年三月份的國家大事排行榜,那么“兩會”必定會名列前茅,它牽動了全體中國人民的心,也吸引了世界媒體的眼光。那么“兩會”究竟是在說些什么事?估計“一千個人眼中有一千個哈姆雷特”。作為一名積極向黨組織靠攏的中共預備黨員,我想來說說我的一些看法。
兩會的召開,是國家民主的一種體現,而兩會的重點也在于民生。就拿一直備受矚目的“縮小貧富差距”的問題來說,自改革開放以來,我國居民的收入普遍提高,生活有了很大改善,但與此同時收入差距也在逐漸拉大,成為困擾我國改革和發展的一大社會難題,并直接影響著和諧社會的構建?s小貧富差距可謂任重道遠。改革收入分配,提高貧困地區、貧困人口的生存智慧和競爭力,以“民富優先”來緩解和縮小貧富差距是本次“兩會”中的一些觀點,也是一些需要去好好落實到實處的事。在我看來,貧富差距確實是制約中國發展的一個大問題,如果不采取有效的措施去緩解這個問題,終究會帶來一連串的問題。而要想很好的去改變這一現狀就需要多方面的努力。首先政府要加強調控,在稅收、收入分配的政策上花力氣去盡可能的縮小貧富差距,同時要積極建設比較全面的社會保障制度;其次要積極鼓勵社會各界更好的利用資源去提高廣大勞動人民的收入水平;再次要加強對低收入人群的培訓,使其更具競爭力,從而從根本上消除貧富差距產生的根源。
再說說在兩會召開前網上的調查中,連續三年來一直位居榜首的社會保障問題。如今,我國實行的“社保雙軌”制度讓廣大的普通公司職工深深地感到不公平,同樣都為社會的進步做出了貢獻,為什么公務員的退休工資是企業職工的數倍?在此次兩會上,“取消‘社保雙軌’,走向實質公平”就道出了廣大工薪階層的心聲。這個問題的提出代表了廣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中國共產黨的宗旨就是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所以必將會用實際行動來說明一切。而社保問題中關于農村老人的養老問題也需要足夠的重視。從我自身的經歷來說,我見過不少因為子女在外打工而沒人照顧甚至還要照顧孫兒孫女的孤苦老人,他們辛苦了大半輩子,如今本應享天倫之樂的,卻依舊要為生活奔波。如何去改善這些孤苦老人的生活是我們需要去好好思考的問題。完善農村養老保險制度,做好城鄉養老保險制度的銜接是迫在眉睫的事,同時,政府還可以搭建平臺,培養多元化的養老市場。而要從根本上解決農村老人的養老問題,關鍵還在于大力促進農村經濟的發展,切實解決好“三農”問題。值得肯定的事,政府近些年在“三農”問題上還是取得了不小的成績的。所以,我們有理由相信農村老人的養老問題在不久的將來必將不會再是問題。
作為一個大三的學生,就業問題也日漸提上了我們的日程。所以,對于今年兩會中關于大學生就業問題的消息也就會更加想要去關注,去思考。當前,我國教育體制與產業需求之間的結構性矛盾,嚴重影響了大學生的就業。據調查,2012年全國普通高校畢業生680 萬人,預計100萬以上大學生難以找到工作。在大學生就業難的背后是教育結構與產業需求間的突出矛盾,部分地區、行業、專業教育存在過熱、大量人才扎堆現象,在我國的就業需求中,非常缺乏技能型人才,這與社會對其認知不全面有著莫大的關系。有代表指出:在我國,專業化實用型人才是高校對接產業發展的一個戰略支點,也應該是解決大學生就業的主要途徑。而要解決供需的結構性矛盾,需首先明確對不同階段高校的定位,調整教育結構,以培育更適應社會需求的大學生。可以將高職類院校定位為“技能型”人才,本科生定位為“知識轉化型”人才,研究生定位為“科技型”人才。高職類院校的教育要貼近產業發展和企業需求,培養專業技能,成為產業藍領的技術骨干;本科教育既要注重專業基礎,又要注重實踐技能,將知識轉化為工作能力,成為產業基礎型人才隊伍;研究生教育為高科技產業提供人才,成為我國參與國際高科技競爭的主力軍。在進行教育結構調整的同時,也要同步進行產業結構和企業結構的調整升級,實現產與需的內在協同。企業應該為大學生的實習實踐提供基地,增加相應的崗位培訓費用,縮短大學生的適應期。同時政府可出臺就業培訓相配套的政策,從政策層面開創大學生創業的新格局,為大學生培養就業前所具備的崗位基本技能,提高就業能力。溫總理在今年的政府工作報告關于就業的部分中提到,堅持實施積極的就業政策,落實以創業帶動就業的方針,加強就業和創業培訓,鼓勵自謀職業和自主創業,支持創辦小型企業。可見大學生也應發揮自己的優勢,加強主觀能動性,積極去思考、去行動,以便更好的為社會的發展做出貢獻,也可以實現自己的價值。在這樣一個大環境下,社會各方面都積極關注大學生的就業問題,而從我們自身來說,我認為我們至少應該做到以下兩點:首先,改變舊有的擇業觀念,樹立正確的人生觀、世界觀、價值觀,不從眾,明確自己的方向,并為之努力。其次,掌握扎實的基本理論,同時注重對自己的課程操作能力的培養,理論聯系實際,增強自己的就業能力。
“兩會”中還討論了關于教育公平、關于食品安全、關于物價穩定、關于信息公開化、關于房市、關于股市等等一系列國計民生的大事小事,真正體現了黨的宗旨和先進性。我們要從“兩會”中了解中國,了解人民的需求,了解黨的先進性,同時要積極思考,力爭為國家的發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建言獻策,貢獻出自己的一份綿薄之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