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煙花
李娟
阿克哈拉只有我們一家漢族人,所以漢族的舊歷年卻似乎很多年都不曾正經過過。但今年卻決定認認真真過個年。于是我從城里買了幾個大大的煙花,決定大年三十也熱鬧一下。五百多公里的路,倒了三回車。
回想一下,長這么大,還從來不曾放過炮仗煙火這些的玩意兒。小的時候看鄰居家孩子玩,并不特別向往。長大后,更沒啥感覺了,反正我們家又從來不過年的。再說了,花那么多錢買回來,點燃后“砰砰”幾下就煙消云散、一地碎紙――實在不劃算。
但這一次卻不知想到了什么。從來都沒過過年,卻突然那么想過年……莫非,年歲不饒人?
吃過飯,還興致勃勃看了春晚??很多年來這也是第一次。然而電視屏幕上噪音與雪花點勢均力敵,看這樣的電視,除了視力外,還得運用非凡的想象力。看到后來實在忍受不了了,索性關了電視,決定開始放煙花。
沒有月亮,外面漆黑一團。但星空華麗,在世界上半部分兀自狂歡。星空的明亮與大地的黑暗斷然分割。站在院門口,一點也看不到村子里的其它房屋。沒有一點燈火,這時候村子里的人都睡下嗎?
我媽打著手電筒照著我,看著我踩著墻角垛的柴禾把煙花小心放到黑乎乎的屋頂,插在積雪里。又遞上來幾塊石頭,讓我抵住煙花,怕它噴燃的時候會震動翻倒。四周那么安靜,我沒穿外套,凍得有些發抖,牙齒咬得緊緊的,但卻非常興奮。
接下來我們開始商量由誰來點燃。因為都沒干過這種事,都還有些害怕。討論完畢,我們都凍得抖抖索索的了,加之害怕,打火機都沒法瞄準導線。
煙花一點問題也沒有。和曾經看到過的一樣,一串串繽紛閃亮的火球從那里迸出,高高地沖向漆黑的空中然后噴爆出一道道金波銀浪。四周寂靜無聲,白雪皚皚。這幕強烈的情景不但沒有撕破四周的寂靜,更令這寂靜瞬間深不見底。
不遠處的荒野在煙花的照耀下忽明忽暗,更遠的地方,沙漠的輪廓在夜色中脈動了兩三下。
時間非常短暫,我趕緊進房子去拉外婆。外婆走得太慢,等拄著拐一步一步挪出門,都已經結束了,只看到殘落的星星點點碎花最后飛濺了兩三下。盡管這樣,她也很高興,驚嘆了好幾聲,然后趕緊躲回屋子。外面太冷。
我開始點燃第二個煙花筒。這回這個是噴花,彩色的火花像噴泉一樣滋啦啦地四面亂濺,還甩得噼里啪啦直響,特別熱鬧。我和媽媽并排站在雪地里仰著頭,看著煙花什么也不顧地揮霍著有限的激情。這煙花之外,四面八方茫茫無際的荒野沙漠……我們是在戈壁腹心,在大地深處深深的深深的一處角落里,面對著這虛渺美好的事物……若有眼睛從高遠的上方看到這幅情景,那么這一切將會令他感到多么寂寞啊!
同上回一樣,外婆好容易走到大門外,又只看到了點尾巴。于是我不許外婆回去,讓她在雪地里等著,當著她的面點燃第三個煙花。火光中,才看清院墻外黑暗中的高處不知什么時候已經站了兩三個人,正靜靜地仰頭凝視著這幕絢爛的――對阿克哈拉來說根本就是“奇跡”般的情景。我認出其中一個女人是我們的鄰居,她穿著破爛的長裙,裹著鮮艷的頭巾,筆直單薄地站在那里,我在瞬間看到她寧靜冷淡的大眼睛在煙花的照耀下是那樣年輕。
遠處有一兩幢房子的燈亮了,有人正披著衣服往這里走。 但這一次同樣很快就結束了。我只買了三個。于是再也沒有了。他們又站了一會兒,低聲說了幾句,才安靜地消失在黑暗中。
誰知到了第二天,從荒野散步回來,遇見的人都會yóu zhōng地贊美一聲:“昨天晚上,你們房子,好漂亮啊!”
真讓人納悶,深更半夜的,怎么會有那么多人看到呢?甚至,連住在河對岸的老鄉套著馬爬犁子來這個村里買東西時也這么說:“昨天晚上你們那里真漂亮啊!你們過年了嗎?”
別說,這還真是阿克哈拉第一次有人放煙花呢!明年我再也不買這種小小的便宜貨了,一定要買那種最高最大的,可以看好長時間的。一定要買好多好多,讓所有人好好看個夠。(選自李娟《我的阿勒泰》,文章有改動)
閱讀題目
1、根據拼音寫漢字
yóu zhōng ( )
2、文章第一句“阿克哈拉只有我們一家漢族人”為故事的發生提供了特定的背景。結合文章和相關注釋,對這一背景理解錯誤的兩項是
A、這里愚昧落后、野蠻不開化
B、這里貧窮偏遠、荒涼寂靜
C、“我們”遠離故鄉和親人
D、“我們”與村民們文化背景不同
E、“我們”無法適應周圍的環境
3、文中寫到了三次“第一次”,分別是:
(1)
(2)
(3)
文章反復強調“第一次”這個詞語,其作用是。
4、在放三個煙花的過程中,除了煙花本身的美,“我”每次都有不同尋常的發現,請閱讀第⑧?段并概括這些發現。
第一個:
第二個:
第三個:
5、文章第二段說“我”小時候對放煙花并不向往,長大了更沒感覺,而且覺得實在不劃算,最后一段卻說明年一定要買“好多好多”“最高最大的煙花”,“讓所有人好好看個夠”。你覺得這兩者矛盾嗎?請簡述理由。
參考答案
1、由衷
2、A
3、(1)第一次決定認真過年
(2)第一次看春晚
(3)第一次放煙花
寫出“我家”的貧窮,強調這個春節對“我”有特殊意義,同時暗含“我” 想要改變生活現狀的愿望。
4、第一個:放煙花那短暫而強烈的情景令四周的寂靜更深不見底,但沙漠為之脈動,外婆為之欣喜。第二個:在戈壁深處,煙花這虛渺而美好的事物帶給人激情,也讓人 感到寂寞。第三個:如奇跡一般的煙花,吸引了不少鄰居和村人靜靜仰視和觀賞。
5、不矛盾。第②段這樣寫為最終“我”的改變埋下了伏筆,起初“我們”因為貧窮、與村民文化背景不同,才不過年、不放煙花,但這一次放煙花卻讓“我”感受到一種孤寂中的美好,也明白即使身處貧窮偏遠之地,人們對美的追求是相通的、不會泯滅,所 以“我”才有了最后的決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