廊坊市上調最低工資標準
廊坊都市報記者從市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局獲悉,本月起,廊坊市開始執行河北省新的最低工資標準。照此標準,我市各縣市區月最低工資標準共分1650元、1590元、1480元三檔。其中市區由原來的每月1480元上調至1650元,提高了170元;小時最低工資標準由原來的15元上調至17元,提高了2元。
根據省人社廳印發的《關于調整最低工資標準的通知》(以下簡稱《通知》),本次調整適用范圍包括我市行政區域內的企業、民辦非企業單位、有雇工的個體工商戶和與之形成勞動關系的勞動者。國家機關、事業單位、社會團體和與之建立勞動合同關系的勞動者依照執行。
據悉,本次調整最低工資標準后,月標準每檔在原標準基礎上全部上調170元,小時最低工資標準每檔在原標準基礎上均上調2元。我市市區、三河市、霸州市執行第一檔標準,為1650元/月;大廠回族自治縣、香河縣執行第二檔標準,為1590元/月,永清縣、大城縣、文安縣、固安縣執行第三檔標準,為1480元/月。與其對應的小時最低工資標準分別為17元、16元、15元。
《通知》指出,月最低工資標準適用于全日制就業的勞動者。計入最低工資標準的項目包括國家規定列入工資總額的計時工資、計件工資、績效工資、特殊情況下支付的工資等和按規定應由勞動者個人繳納的養老保險、失業保險、醫療保險和住房公積金;不包括按規定應由用人單位為勞動者繳納的養老保險、工傷保險、失業保險、醫療保險、生育保險和住房公積金;不包括支付給勞動者延長工作時間的加班加點工資、中班、夜班、高溫、低溫、高空、井下、有毒有害、艱苦崗位、露天采礦、流動施工等特殊工作環境、條件下的津貼、補貼,以及法律、法規和國家規定的勞動者福利待遇等。
小時最低工資標準適用于以小時計酬為主,在同一用人單位一般平均每日工作不超過4小時,每周累計工作不超過24小時的非全日制就業的勞動者。小時最低工資標準除月最低工資標準的構成項目外,還包括應由用人單位為勞動者繳納的基本養老保險和基本醫療保險費。
最低工資標準為應發標準。用人單位支付給提供了正常勞動的勞動者(含試用期、學徒期、見習期、熟練期等以及以勞務派遣形式被派到用人單位的勞動者)的應發工資不得低于當地最低工資標準。
經濟運行基本平穩穩中有進發展新常態特征更加明顯
今年上半年,國際環境復雜嚴峻,國內長期積累的深層次矛盾凸顯,改革轉型任務艱巨繁重。面對困難和挑戰,各地區、各部門在黨中央、國務院堅強領導下,不斷深化對經濟發展新常態的認識,堅持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發展理念,在適度擴大總需求的同時,著力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大力推動大眾創業、萬眾創新,實現了經濟運行基本平穩、穩中有進、穩中有好,符合預期,發展新常態的特征更加明顯,突出表現在“穩、進、新、好”四個方面。
一、主要指標處在合理區間,“穩”的態勢在持續
今年以來,積極的財政政策加力增效,穩健的貨幣政策靈活適度,生產和需求平穩增長,就業物價形勢穩定,經濟持續運行在合理區間。主要表現在“四穩”:
一是經濟增長穩。初步核算,上半年,國內生產總值340637億元,同比增長6.7%,其中二季度增長6.7%,與一季度持平,連續6個季度運行在6.5%?7%的區間。服務業較快增長。上半年,第三產業增加值同比增長7.5%,其中一季度增長7.6%,二季度增長7.5%。工業生產穩中略升。上半年,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同比增長6%,其中一季度增長5.8%,二季度增長6.1%。在世界經濟增長繼續放緩的背景下,我國經濟能夠實現6.7%的增長,確實來之不易。在6月份最新預測中,世界銀行將全球經濟增長預期由1月份的2.9%下調至2.4%。其中,預計美國增長1.9%,歐元區增長1.6%,日本增長0.5%,南非增長0.6%,巴西下降4%,與此相比,中國的增速依然名列前茅。
二是就業物價穩。在服務業較快發展和創業創新帶動下,就業形勢好于預期。上半年,城鎮新增就業717萬人,完成全年預期目標的71.7%,全國31個大城市城鎮調查失業率穩定在5%左右。二季度末,農村外出務工勞動力17509萬人,同比增長0.4%。物價水平基本穩定。上半年,居民消費價格同比上漲2.1%,其中一、二季度均上漲2.1%,月度同比漲幅一直保持在1.8%?2.3%區間內。
三是收入消費穩。在就業形勢穩定、工資性收入繼續增長、社會保障水平穩步提高以及消費環境逐步改善的帶動下,居民收入和消費增長總體是平穩的。從收入看,上半年,全國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1886元,同比增長8.7%,扣除價格因素,實際增長6.5%,增速與一季度持平。從消費看,上半年,全國居民人均消費支出同比增長8.8%,扣除價格因素,實際增長6.6%。同時,上半年,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同比增長10.3%,其中二季度增長10.2%,與一季度基本持平。
四是農業基礎穩。上半年,第一產業增加值同比增長3.1%,比一季度加快0.2個百分點。夏糧再獲豐收。初步統計,全國夏糧產量2785億斤,雖然比上年減產32億斤,但仍為歷史第二高,屬于豐收年。隨著生豬養殖效益改善,畜牧業生產有所恢復。上半年,豬牛羊禽肉產量3853萬噸,同比下降1.3%,降幅比一季度縮小1.8個百分點。
二、經濟結構持續優化,“進”的力度在加大
各地區各部門按照黨中央、國務院的部署和安排,堅持政府引導和市場主導相結合,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加大對符合結構調整和轉型升級方向重點領域的支持力度,我國經濟結構在調整中優化,轉型升級態勢良好。主要表現在“四進”:
一是產業結構上有“進”。今年以來,我國服務業持續較快增長,生產性服務業和生活性服務業發展勢頭都比較好,服務業穩居國民經濟第一大產業,是穩定增長的主動力、吸納就業的主渠道。上半年,第三產業增加值同比增速比第二產業快1.4個百分點,占國內生產總值的比重為54.1%,比上年同期提高1.8個百分點,比第二產業高14.7個百分點;對經濟增長的貢獻率達到59.7%,比第二產業高22.3個百分點。從工業內部來看,高技術產業和裝備制造業增長明顯快于傳統產業,工業發展技術含量不斷提升。上半年,高技術產業和裝備制造業增加值同比分別增長10.2%和8.1%,比規模以上工業快4.2和2.1個百分點,占規模以上工業比重分別為12.1%和32.6%,比上年同期提高0.7和1.2個百分點。
二是需求結構上有“進”。面對國際貿易低迷、出口波動較大的情況,我國擴內需、促消費取得積極進展,經濟增長主要靠內需拉動,內需又主要靠消費拉動的態勢明顯。上半年,最終消費對經濟增長的貢獻率為73.4%,比上年同期提高13.2個百分點,比資本形成的貢獻率高36.4個百分點。發展享受型消費增長較快,占比繼續提高。上半年,全國居民人均消費支出中,教育文化娛樂、醫療保健支出占比分別達到9.6%、7.8%,均比上年同期提高0.3個百分點。與此同時,政府更加重視支持經濟發展中的薄弱環節和重點領域,投資內部結構繼續改善。上半年,高技術產業和服務業投資同比分別增長13.1%和11.7%,快于全部投資4.1和2.7個百分點,占比分別達到6%和57.7%,比上年同期提高0.2和1.4個百分點。
三是區域發展上有“進”。“三大戰略”統籌推進。“一帶一路”沿線地區交通、能源、通訊等重大標志性工程加快建設;京津冀協同發展重大項目加快實施,北京城市副中心等功能平臺加緊規劃落地;長江經濟帶生態保護進一步加強,綜合立體交通體系加快構建。受益于“三大戰略”,相關省(區、市)經濟保持較快發展。東部地區結構調整優化起步早、步伐快,轉型引領作用明顯。上半年,東部地區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同比增長6.4%,快于全部規模以上工業0.4個百分點;東部地區固定資產投資(不含農戶)增長11.0%,快于全部投資2個百分點。中西部地區后發優勢繼續發揮,主要指標增長仍然快于東部。上半年,中、西部地區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同比增速分別比東部地區快0.9和0.8個百分點,固定資產投資(不含農戶)增速分別比東部地區快1.8和2.5個百分點,但東北地區工業和投資增長仍然較慢。
四是五大重點任務落實上有“進”。在去產能方面,部分嚴重過剩行業產品產量有所下降。上半年,原煤產量同比下降9.7%,粗鋼產量下降1.1%。在去庫存方面,工業企業和商品房庫存出現積極變化。5月末,規模以上工業企業產成品存貨同比下降1.1%,連續2個月下降。6月末,商品房待售面積71416萬平方米,比5月末減少753萬平方米,連續4個月減少。在去杠桿方面,工業企業資產負債率有所下降。5月末,規模以上工業企業資產負債率為56.8%,比上年同期下降0.5個百分點。在降成本方面,工業企業成本有所降低。1?5月份,規模以上工業企業每百元主營業務收入中的成本為85.73元,比上年同期減少0.22元。5月1日全面推開營改增試點,預計全年將為企業減稅5000億元以上。在補短板方面,薄弱領域投資增長較快。上半年,水利環境和公共設施管理業、信息傳輸軟件和信息技術服務業、農林牧漁業投資同比分別增長26.7%、22.5%和19.5%,快于全部投資17.7、13.5和10.5個百分點。
三、新經濟發展勢頭良好,“新”的動能在成長
在新舊發展動能接續轉換的關鍵時期,各地區各部門貫徹黨中央、國務院部署,加快簡政放權、放管結合、優化服務,推動大眾創業、萬眾創新,著力激發市場活力和創造力,促進了新經濟如雨后春筍般破土萌生、蓬勃發展,點亮了未來中國經濟發展的新希望。雖然新經濟目前在規模上還難以與傳統動能等量齊觀,但在支撐增長、帶動就業、促進轉型等方面正發揮著越來越重要的作用。主要表現在“四新”:
一是新主體新成果快速增加。隨著簡政放權、商事制度改革等一系列政策措施加快落實,創業創新氛圍更趨濃厚。各類市場主體數量持續快速增長,市場活力進一步迸發。上半年,全國新設市場主體日均超過4萬戶,其中日均新登記企業1.4萬戶,高于前兩年。新興服務業和小微企業市場主體增長更為明顯,有力地帶動了就業。企業更加重視創新投入、技術研發,創新成果不斷涌現。上半年,國內發明專利授權量16.4萬件,同比增長41%。
二是新產業新業態方興未艾。知識技術密集、成長潛力大、綜合效益好的新興產業發展明顯快于傳統產業。上半年,戰略性新興產業同比增長11%,高于全部規模以上工業5個百分點,其中二季度增長11.8%,比一季度加快1.8個百分點。1?5月份,戰略性新興服務業營業收入同比增長15.8%,高于規模以上服務業5.8個百分點。網購、快遞、移動支付等改變了社會消費方式,居民線上消費在過去兩年高增長的基礎上繼續保持較快增長,服務類、移動端消費成為新的增長點。上半年,全國網上商品和服務零售額同比增長28.2%,其中,網上商品零售額增長26.6%,占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的比重達到11.6%。上半年,預計快遞業務量完成131.4億件,同比增長55.4%。
三是新產品新技術迅猛發展。順應產業結構和消費結構升級的大趨勢,在電子信息、生物醫藥、智能制造、節能環保、新能源、新材料等高新技術的推動下,相關產品成為新的經濟增長點。上半年,新能源汽車產量同比增長88.7%,運動型多用途乘用車(SUV)增長39.7%,工業機器人增長28.2%,光纖增長28.2%,太陽能電池增長28%,智能電視增長20.5%,城市軌道車輛增長19.1%,環境污染防治專用設備增長17.9%,光電子器件增長17.1%,化學藥品原藥增長13.1%。
四是新服務新模式不斷孕育成長。基于大數據、云計算、物聯網的服務應用和創業創新日益活躍,創意設計、遠程診斷、系統流程服務、設備生命周期管理等服務模式快速發展,為制造業轉型升級提供了有力支撐。隨著居民收入提高和消費升級,旅游、文化、養老、健康、體育等“五大幸福產業”快速發展,網絡約車、遠程教育、在線醫療、數字家庭、智慧社區等新服務模式不斷涌現,進一步拓展了消費領域。同時,分享經濟已經滲透到交通出行、營銷策劃、資金借貸、餐飲住宿等方方面面,正在深刻改變著經濟形態和生活方式。
四、經濟發展提質增效,“好”的因素在累積
在黨中央、國務院正確領導下,各地區各部門聚焦制約經濟增長的突出問題和主要矛盾,切實利用好政策“組合拳”,堅定不移地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大力落實五大重點任務,政策效應初步顯現,提質增效取得進展,積極因素不斷累積。
一是節能降耗成效明顯。隨著產能過剩行業生產和投資增長明顯放緩,我國能源利用效率整體提升,能源消費結構繼續發生積極變化。上半年,在全部能源消費中,煤炭消費占比比上年同期下降2.9個百分點;水電、風電、核電、天然氣等清潔能源消費占比提高2.0個百分點。上半年,萬元國內生產總值能耗同比下降5.2%。主要耗能產品綜合能耗繼續下降。
二是工業領域通縮壓力有所緩解。6月份,工業生產者出廠價格同比下降2.6%,降幅比上月收窄0.2個百分點,連續6個月降幅收窄。流通領域重要生產資料價格監測顯示,6月下旬與5月下旬相比,螺紋鋼、電解銅、燒堿、煤炭、水泥、平板玻璃等工業品價格均有不同程度上升。6月30日,國內主要鋼材綜合平均價格比年初上升了18.7%,秦皇島港5500大卡市場煤價比年初回升30元/噸。
三是企業盈利狀況初步改善。1?5月份,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利潤同比增長6.4%。今年以來,工業企業各月利潤均保持增長,改變了2015年利潤下降的局面。企業主營業務帶來的利潤增長加快。5月份,規模以上工業企業營業利潤同比增長3.4%,增速比上月加快0.9個百分點。主營業務收入利潤率穩步提高。1?5月份,規模以上工業企業主營業務收入利潤率為5.59%,比上年同期提高0.21個百分點,比1?4月份提高0.09個百分點。
四是民生事業持續發展。精準扶貧精準脫貧全力推進。新一輪易地扶貧搬遷全面啟動,交通扶貧脫貧“雙百”工程加快推進,對搬遷戶開展就業技能培訓34萬人,實施產業扶貧13萬戶,落實就業崗位12萬個。社會保障和公共服務體系進一步完善。基本養老和基本醫療參保人數穩定增加,11個地區出臺城鄉居民醫保整合方案,30個省市實現省內異地就醫聯網。棚戶區改造穩步推進。上半年棚戶區改造新開工超過400萬套。
總體來看,在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不斷推進和穩增長政策效應持續釋放的共同作用下,上半年,經濟運行保持在合理區間,調結構轉方式邁出新步伐,為完成全年預期目標奠定了較好的基礎。同時也要看到,國內外環境依然復雜嚴峻,穩定發展的基礎尚不牢固,經濟下行壓力仍然較大。世界經濟不穩定不確定因素依然較多。世界經濟復蘇不及預期,貿易持續低迷,主要經濟體宏觀政策繼續分化,國際金融市場震蕩,地緣政治風險繼續發酵,恐怖主義、難民問題威脅區域穩定。特別是近期英國公投“脫歐”,給市場帶來新的風險因素,將會對世界政治、經濟和金融格局產生深遠影響。國內有效需求特別是民間投資增長乏力。受產能過剩和市場需求不振的影響,制造業投資增長放緩;而傳統領域投資漸趨飽和,新興領域投資回報尚不穩定,民間投資增長下滑。上半年民間投資同比僅增長2.8%,增速比全部投資低6.2個百分點,占全部投資的比重為61.5%,比上年同期下降3.6個百分點。企業生產經營仍比較困難。雖然企業生產經營情況有所改善,但由于傳統行業產能過剩問題仍比較突出,市場需求依然不振,工業品價格還在下跌,企業仍面臨著生產經營成本高、銷售不暢、資金周轉壓力大、融資難融資貴等問題。1?5月份,規模以上工業企業應收賬款平均回收期為39.1天,比上年同期增加2.3天。有關調查顯示,二季度,小微企業獲得民間借款的年化利率約為22.04%。此外,行業、地區經濟運行分化較為明顯,部分行業、部分地區穩崗就業壓力有所上升。對此,必須堅定信心,保持定力,迎難而上,積極進取,既要穩勢蓄勢,又要謀勢筑勢,保持政策的連續性和穩定性,增強政策的針對性和有效性,適度擴大總需求,堅定不移地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堅定不移地實施創新驅動,堅定不移地支持實體經濟發展,用政策連續穩預期、用改革落地穩預期、用項目帶動穩預期,促進經濟穩中有進、穩中向好,確保完成全年經濟社會發展主要預期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