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夏至節氣的特點和風俗
夏至在每年公歷6月21日或22日。這一天北半球白晝最長,以后白晝漸短,南方各地從日出到日落大多為十四小時左右。夏至這天雖然白晝最長,太陽角度最高,但并不是一年中天氣最熱的時候。因為,接近地表的熱量,這時還在繼續積蓄,并沒有達到最的時候。俗話說“熱在三伏”,真正的暑熱天氣是以夏至和立秋為基點計算的。大約在七月中旬到八月中旬,我國各地的氣溫均為最高,有些地區的最高氣溫可達40℃左右。夏至,古時又稱“夏節”、“夏至節”。
2、夏至氣象變化
◆氣溫降水
夏至過后,雖然太陽直射點開始從北回歸線逐漸向南移動,北半球白晝開始逐漸變短,但由于太陽輻射到地面的熱量仍比地面向空中散發的多,故在其后一段時間內,氣溫將繼續升高,因此有“夏至不過不熱”的說法。俗話說“熱在三伏”,真正的暑熱天氣,大約在公歷7月中旬到8月中旬。
夏至太陽直射地面的位置到達一年的最北端,北半球各地的白晝時間達到全年最長。這期間我國大部分地區氣溫較高,日照充足,作物生長很快,生理和生態需水均較多。夏至以后地面受熱強烈,空氣對流旺盛,午后至傍晚常易形成雷陣雨。這種熱雷雨驟來疾去,降雨范圍小,人們稱“夏雨隔田坎”。
◆“立竿無影”
在夏至這一天,太陽幾乎直射北回歸線,正午時分呈絕對(接近)直射狀,北回歸線地區就會出現短暫的“立竿無影”現象。目前中國大陸設有5處北回歸線標志,分別位于廣東的汕頭、從化、封開,廣西的桂平和云南的墨江。生活在北回歸線上及其以南附近區域的人們,可于夏至日前后幾天的中午在太陽下立根竿子,觀察一下“立竿見影”如何變成“立竿無影”。
◆對流天氣
夏至以后地面受熱強烈,空氣對流旺盛,午后至傍晚常易形成雷陣雨。這種熱雷雨驟來疾去,降雨范圍小,人們稱“夏雨隔田坎”。唐代詩人劉禹錫,曾巧妙地借喻這種天氣,寫出“東邊日出西邊雨,道是無晴卻有晴”的著名詩句。對流天氣帶來的強降水,不都像詩中描寫的那么美麗,常常帶來局地災害。
◆暴雨天氣
夏至期間中國大部分地區氣溫較高,日照充足,作物生長很快,生理和生態需水均較多。此時的降水對農業產量影響很大,有“夏至雨點值千金”之說。這時長江中下游地區降水一般可滿足作物生長的需求。
多數情況,“夏至”期間,正值長江中下游、江淮流域梅雨,頻頻出現暴雨天氣,容易形成洪澇災害,甚至對人民生命財產造成威脅,應注意加強防汛工作。
◆江淮梅雨
夏至時節正是江淮一帶的“梅雨”季節,這時正是江南梅子黃熟期,空氣非常潮濕,冷、暖空氣團在這里交匯,并形成一道低壓槽,導致陰雨連綿的天氣。在這樣的天氣下,器物發霉,人體也覺得不舒服,一些蚊蟲繁殖速度很快,一些腸道性的病菌也很容易滋生。這時要注意飲用水的衛生,盡量不吃生冷食物,防止傳染病發生和傳播。
◆高溫桑拿
夏至和冬至一樣,都是反映四季更替的節氣。天文學上規定,夏至為北半球夏季的開始。過了夏至,雖然太陽直射點逐漸向南移動,北半球白天一天比一天縮短,黑夜一天比一天加長。但由于太陽輻射到地面的熱量仍比地面向空中散發的多,故在以后的一段時間內,氣溫將繼續升高,因此有“夏至不過不熱”的說法。
夏至,意味著炎熱天氣正式開始,之后天氣越來越熱,因此民間有“夏至不過不熱”的說法。夏至后雖然太陽直射點逐漸向南移動,北半球大部分地區白天一天比一天縮短,黑夜一天比一天加長,但由于太陽輻射到地面的熱量仍比地面向空中散發的多,故在以后的一段時間內,氣溫將繼續升高。
3、關于夏至的民間諺語
◇不到冬至不寒,不到夏至不熱。
◇夏至大爛,梅雨當飯。
◇夏至無雨三伏熱。
◇夏至餛飩冬至團,四季安康人團圓。
◇冬至一場風,夏至一場暴。
◇夏至悶熱汛來早。
◇夏至東風搖,麥子水里撈。
◇夏至東南風,平地把船撐。
◇冬至始打霜,夏至干長江。
◇冬至江南風短,夏至天氣旱。
◇夏至東風搖,麥子坐水牢。
◇初頭夏至十頭割,十頭夏至兩頭割,兩頭夏至騎拉著割。
◇夏至狗無處走。
◇夏至有雨三佚熱,重陽無雨一冬睛。
◇夏至食個荔,一年都無弊。
◇芒種栽秧茸管日,夏至栽秧時管時。
◇夏至伏天鰣,中耕很重要,伏里鋤一遍,賽過水澆園。
◇日長長到夏至,日短短到冬至。
◇夏至風從西邊起,瓜菜園中受熬煎。
◇夏至落雨十八落,一天要落七八砣。
◇夏至雨點值千金。
(一).夏至吃什么 夏至有哪些習俗
(二).夏至是什么意思 夏至是幾月幾號
(三).夏至未至節選閱讀及答案【薦讀】
(四).夏至未至小說結局簡介【匯總】
(五).關于夏至未至小說番外結局
(六).夏至末至小說結局曝光精選
(七).夏至未至讀后感怎么寫【集錦】
(八).關于電視劇《夏至未至》觀后感范文
(九).2020年《夏至未至》觀后感精選
(十).夏至未至電視劇觀后感【匯總】
◇夏至一場雨,一滴值千金。
◇夏至東南風,十八天后大雨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