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都是人們創造的產物,民間文化它立足于民眾生產、生活的具體背景,以一種通俗的方式呈現出來,是人們自發的娛樂型文化。中國歷史文化悠久,流傳至今。婁底的傳統文化有哪些?一起來婁底傳統習俗和元素中看看。
一、婁底的傳統文化有哪些
溪硯、棕編、新化山歌、楓坪儺獅舞、花鼓戲、湘劇、杖頭木偶戲
二、婁底的簡介
婁底是湖南省最年輕的地級市,是環長株潭城市群的重要組成部分,被譽為“湘中明珠”。轄婁星區、冷水江市、漣源市、雙峰縣、新化縣和婁底經濟開發區,總面積8117平方公里,總人口454.55萬。據傳,天上二十八星宿中的“婁星”和“氐星”在這里交相輝映,故而得名。
婁底文化厚重,人杰地靈。是被后世尊為“戰神”的中華民族三大始祖之一蚩尤的故里,是湖湘文化的主要發源地之一,梅山文化、蚩尤文化源遠流長,博大精深;耕讀文化、龍山藥文化脈絡清晰,結構完整;新化山歌、梅山武術、剪紙藝術、儺戲等根植民間,獨具魅力,是“中華武術之鄉”“中華詩詞之鄉”“中華女杰之鄉”。境內山清水秀洞奇,自然人文景觀競相輝映,有梅山龍宮、曾國藩故里、紫鵲界梯田三個國家級4A旅游景區,有大熊山、龍山兩個國家級森林公園和湄江、波月洞等精品旅游景點70多處,是湘中獨具特色的新興旅游目的地。獨特的風景與文化孕育了被諸葛亮稱為“社稷之器”的后蜀丞相蔣琬、清代中興重臣曾國藩、晚清著名外交家曾紀澤、民主革命斗士陳天華、譚人鳳,還有中共早期杰出蔡和森、中國婦女運動領袖蔡暢,以及無產階級革命家、教育家成仿吾、國際共產主義戰士羅盛教和當代著名企業家梁穩根等杰出代表。
婁底區位優越,交通便捷。地處湖南幾何中心,是南北通達、東西連貫的要衢,既是環長株潭城市群一小時經濟圈的重要節點城市,又是“兩型社會”綜合配套改革試驗區之一。湘黔鐵路和正在建設的滬昆高鐵橫穿東西,洛湛鐵路縱貫南北,40條鐵路專用線溝通全市主要廠礦,形成了“米字型”鐵路網。婁新高速全面貫通,新溆、安邵、婁益、婁衡、婁長高速同時規劃建設,國省干道改造完成,婁底即將步入“高速”時代。婁底機場建設進入前期準備階段,資江水運全面升級。隨著水路、高速、高鐵、航空等交通基礎建設的全面推進,婁底已成為環長株潭城市群中極具發展潛力與活力的重要節點城市。
婁底資源豐富,基礎雄厚。是湖南乃至全國的重要新型能源原材料產業基地,已探明可供開采的礦藏48種,已開發25種。其中銻礦儲量居世界第一,煤炭、白云石、大理石等非金屬儲量居湖南之首,享有“世界銻都”、“江南煤海”、“現代鋼城”、“火電明珠”等美譽。圍繞冶金、能源、建材、化工、機械五大支柱產業,聚集了華菱漣鋼、三一重工、博長股份、大唐華銀金電、閃星銻業、湖南海螺、湖南宜化、華潤電力等665家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已形成1000萬噸優質鋼、1000萬噸煤炭、1000萬噸水泥的巨大產能,正在著力打造汽車零部件及工程機械零部件產業園、三一產業園、冷水江循環經濟產業園及光電產業園、雙峰農機機電以及不銹鋼產業園等一批百億產業園區。豐富的物產資源,良好的產業基礎,為加強與廣大投資者全面開展戰略合作提供了重要的基礎支撐。
婁底平臺優越,潛力巨大。婁底經濟開發區已正式獲國務院批準成為國家級經濟開發區,另外還擁有5個省級開發園區,水府示范片萬寶新區是長株潭城市群“兩型”社會建設示范區“五區十八片”之一。投資環境進一步優化,制定出臺了鼓勵投資創業的若干規定和政策,實行剛性收費、全程代理和一站式服務,致力打造各方滿意的投資洼地,實現互利共贏、共創共享。招商銀行、華融湘江銀行、交通銀行、上海農商銀行等股份制銀行相繼進駐婁底,項目融資更加便利。
婁底環境優良,宜居宜業。婁底積極搶抓環長株潭城市群“兩型社會”建設機遇,以中心城區建設為龍頭,以縣市城區建設為節點,以小城鎮建設為紐帶,加快完善城鎮基礎設施,強化城鎮產業支撐,突出宜居宜業主題,堅持大視野謀劃、大空間布局、大項目推進、大配套建設、大氣魄趕超,著力打造青春婁底嶄新名片,走出了一條比較適合婁底實際的新型城鎮化之路。先后被評為全國綠化模范城市、中國優秀旅游城市和國家園林城市,國家衛生城市創建已通過了預檢,正在全力創建全國文明城市。
近年來,婁底在湖南省委、省政府科學領導下,積極搶抓中部崛起、國家老工業基地建設、資源枯竭城市轉型、武陵山片區區域發展與扶貧攻堅、衡邵干旱走廊綜合治理規劃、兩型社會綜合配套改革試點、承接沿海產業轉移等多重政策機遇,緊緊圍繞建設幸福婁底的目標,大力實施“科學發展,加速趕超”戰略,著力打造“新型能源原材料基地、特色裝備與先進制造基地、文化與生態旅游休閑基地、區域性商貿與物流中心、區域性交通樞紐”,經濟社會步入了加速發展的快車道。初步核算,全市實現地區生產總值1825.76億元,同比增長7.7%,兩年平均增長5.8%。其中:第一產業增加值204.1億元,同比增長9.2%,兩年平均增長6.8%;第二產業增加值723.65億元,同比增長6%,兩年平均增長5.5%;第三產業增加值898.02億元,同比增長8.7%,兩年平均增長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