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都是人們創造的產物,民間文化它立足于民眾生產、生活的具體背景,以一種通俗的方式呈現出來,是人們自發的娛樂型文化。中國歷史文化悠久,流傳至今。安徽的傳統文化有哪些?一起來安徽傳統習俗和元素中看看。
一、安徽的傳統文化有哪些
一、戲曲安徽戲劇表演藝術歷史悠久,品種較多,名家迭出。地方戲種現存30余種,影響較大有黃梅戲、徽劇、廬劇、泗州戲、鳳陽花鼓、墜子戲、花鼓燈等。
黃梅戲:舊稱黃梅調或采茶戲,主要流傳在安慶市一帶,與京劇、評劇、越劇、豫劇并稱中國五大劇種。黃梅戲是由山歌、秧歌、茶歌、采茶燈、花鼓調,先于農村,后入城市,逐步形成發展起來一個劇種。但形成一個完整的劇種,吸收了京劇、漢劇、昆劇、越劇、評劇等眾多姐妹藝術的精華。代表劇目:《天仙配》、《女駙馬》、《牛郎織女》、《小辭店》等。
徽劇:徽劇是一種重要的地方戲曲聲腔,主要流行于安徽省境內和江西省婺源縣一帶。明末清初,亂彈聲腔傳入安徽,與地方聲腔及民間音樂結合,在安慶府的石牌、樅陽、桐城等地形成撥子。乾隆年間,撥子與四平腔脫胎而來的吹腔逐漸融合,形成二簧腔。清乾隆年間,“三慶”、“春臺”、“四喜”、“和春”四大徽班先后進入北京演出,名噪華夏,這就是著名的徽班進京。清道光、咸豐年間,徽劇在北京同湖北漢劇等劇種結合,逐漸演變成京劇。
廬劇,舊稱“倒七戲”,是安徽省地方戲主要劇種之一。清末以來,流行于安徽境內的淮河以南,長江以北地區。它在大別山一帶的山歌、淮河一帶的花鼓燈歌舞的基礎上吸收了鑼鼓書(門歌)、端公戲、嗨子戲的唱腔發展而成。曲調清新樸實,優美動聽,很受當地群眾喜愛。代表劇目為《借羅衣》、《打蘆花》、《討學錢》、《休丁香》、《雪梅觀畫》、《花園扎槍》。
二、文學徽文化:徽州文化,是歷史上的徽州(前稱新安郡)人民在長期的社會實踐中所創造的物質財富和精神財富的總和。徽州文化內涵豐富,包括新安理學、徽派樸學、新安醫學、新安畫派、徽派版畫、徽派篆刻、徽劇、徽商、徽派建筑、徽州“四雕”、徽菜、徽州茶道、徽州方言,等等。
桐城文派:又稱:桐城古文派、桐城散文派。其主要代表人物戴名世、方苞、劉大櫆、姚鼐均系清代安慶府桐城縣人(今桐城市、樅陽縣和安慶市宜秀區等部分地區)故名。
桐城派文論體系和古文運動的形成,始于方苞,經劉大櫆、姚鼐而發展成為一個聲勢顯赫的文學流派,有1200余位桐城派作家、2000多部著作、數以億字的資料——這些數字就是崛起于200余年前的桐城散文派在其間創造出來的文化成果。“天下文章,其出于桐城乎”是清朝乾隆年間世人對桐城文章的贊譽。
三、美術安徽歷史上有新安畫派、龍城畫派,版畫流派有蕪湖鐵畫、徽派版畫等。新安畫派畫派先驅程家燧、李永昌、李流芳,鼎盛時期主要成員有方式玉、王尊素、吳山濤、王家珍、戴本孝、吳龍、吳田標、雪莊等,新安畫派在中國繪畫史上具有重要地位。
龍城畫派清初,在“揚州八怪”崛起的乾嘉年間,蕭縣涌現出一批“重傳統、重筆墨、重生活”的水墨寫意新人,他們頻頻相聚于龍城(蕭縣的古稱),揮灑于室,活躍于世,整個龍城書畫活動沸沸揚揚。
他們既繼承了祖輩的傳統技法,又沖破傳統的束縛,追逐時代新潮,以強烈的個性闊筆寫意,以潑辣豪放的筆墨寫實,技藝日高一日,一時人才濟濟、高手林立,出現了吳作梓、劉云巢、張太平、王維翰、吳鳳昭、吳鳳祥(柳庵)、張昌、袁汝霖等有影響的書畫家數十人。他們藝術思想趨于一致,技法意境趨于相同,融合南疆北國,形成了新的畫風流派,影響較大,活動中心在縣治龍城,被稱為“龍城畫派”。
四、飲食徽菜是中國漢族八大菜系之一,徽菜包括黃山地區的皖南菜、皖中的淮揚菜、和皖北的沿淮菜,皖南菜是徽菜的代表,發端于南宋年間徽州歙縣,徽州因處于氣候交接地帶,雨量較多、氣候適中,物產特別豐富。黃山植物就有1470多種。山珍野味,構成了徽菜主佐料的獨到之處。主要名菜有“火腿燉甲魚”,“紅燒果子貍”、“腌鮮鱖魚”、“黃山燉鴿”等上千種。
二、安徽的簡介
安徽建省于清朝康熙6年(公元1667年),省名取當時安慶、徽州兩府首字合成,因境內有皖山、春秋時期有古皖國而簡稱皖。現轄16個地級市、59個縣(市)、45個市轄區。2021年末,全省常住人口6113萬人,居全國第9位。
安徽地處長江、淮河中下游,長江三角洲腹地,居中靠東、沿江通海,東連江蘇、浙江,西接湖北、河南,南鄰江西,北靠山東,東西寬約450公里,南北長約570公里,土地面積14.01萬平方公里,占全國的1.46%,居第22位。地跨長江、淮河、新安江三大流域,世稱江淮大地。長江流經安徽境內約400公里,淮河流經省內約430公里,新安江流經省內242公里。長江、淮河橫貫東西,將全省分為淮北平原、江淮丘陵、皖南山區三大自然區域。境內巢湖是全國五大淡水湖之一,面積800平方公里。
交通網絡 安徽在中國交通干線網中具有承東啟西的地位,鐵路密度居華東前列。昌景黃、池黃、宣績等高鐵加快建設,安慶—九江高鐵建成運營,連接安徽與粵港澳大灣區的高鐵干線順利貫通,高鐵里程增至2451公里,居全國第一。“五縱九橫”高速公路主骨架加速形成,2021年末全省高速公路通車里程達5146公里,固鎮至蚌埠、池州至石臺、蕪湖至黃山3個計劃通車的“縣縣通高速”項目全部建成通車,“縣縣通高速”攻堅行動圓滿收官。長三角互聯互通水平持續提升,寧和高速以及寧洛、宣廣高速改擴建工程開工建設,來六、黃千、寧安等項目加快推進,新開通省際毗鄰公交線路5條。攜手共建長三角世界級港口群,合肥至上海外貿定制直達航線、蕪湖至日本快運航線、定埠至上海港航巴士相繼開通,蕪湖港-上海洋山港實現一體化運行,上港集團-安徽港航蕪湖集裝箱聯合服務中心揭牌運營。攜手共建長三角世界級機場群,蕪宣機場正式運營,蕪湖專業航空貨運樞紐港加快建設,合肥機場二期開工,合肥至倫敦、仁川2條國際貨運航線開通,合肥國際貨運集散中心建設進程加快。
歷史文化 安徽是中國史前文明的重要發源地之一,文化底蘊深厚,源遠流長,曾培育出道教文化、建安文學、桐城派、北宋理學、徽文化等,涌現出老子、莊子、管子、曹操、華佗、包拯、朱元璋、李鴻章、胡適等一批著名歷史人物。產生于淮河流域的老莊道家學派,與儒家學說一起構成我國傳統文化兩大支柱;徽文化是明清時期最有影響的文化流派。徽劇是京劇的主要源流之一,黃梅戲是中國四大戲曲門類之一,池州的儺戲號稱“戲劇活化石”,淮河兩岸流行的花鼓燈被譽為“東方芭蕾”。
產業基礎 安徽是我國重要的農產品生產、能源、原材料和加工制造業基地,汽車、機械、家電、化工、電子、農產品加工等行業在全國占有重要位置。奇瑞、江淮汽車是中國自主品牌汽車代表。銅陵是中國最大的電解銅生產基地,豐原集團是全國最大的農產品深加工企業,中國寶武馬鋼集團是我國特大型鋼鐵聯合企業,海螺集團是全國最大的水泥和塑料型材生產企業,海螺集團、銅陵有色入選世界500強企業。2021年,中國集成電路共保體安徽中心掛牌成立。“中國聲谷”新入園企業數達1423家。馬鋼國產高鐵車輪實現批量裝車。中國光伏行業年度大會在皖舉行,新能源汽車產量突破25萬臺、增長1.4倍。世界級智能家電家居產業集群加快打造,第十一屆中國國際機器人高峰論壇成功舉辦,省生命健康產業社團聯盟正式組建,邁瑞醫療等醫藥名企落戶安徽。
科教實力 安徽擁有中國科學技術大學、合肥工業大學等著名大學在內的普通高等院校121所,2021年末本專科在校生150.5萬人。全省有國家重點實驗室(含國家研究中心)12個,省重點實驗室171個;有省級以上工程技術研究中心521家。科研機構6769個,從事研發活動人員27.9萬人。全省專業技術人才總量達451.4萬人,其中高層次人才47.5萬人。2021年,全省登記科技成果17755項,授權專利15.3萬件,年末全省有效發明專利12.2萬件。有省級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20個,其中國家級6個;高新技術企業11368家。安徽也是國家技術創新工程試點省,省會合肥是全國首個科技創新型試點市。全省建成國家大科學裝置3個,2021年榮獲國家科學技術獎12項、中國專利獎金獎2項。光量子計算原型機“九章二號”、超導量子計算原型機“祖沖之二號”使我國成為世界上唯一在兩種物理體系上實現“量子計算優越性”的國家,人造“小太陽”創造1056秒長脈沖高參數等離子體運行的世界紀錄,智飛龍科馬新冠病毒疫苗獲批緊急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