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防止教育行政部門對教育信息化的投入出現‘窗口效應’,在我調研的有些農村中小學,因為上級經費撥付有限,網絡升級換代缺乏資金保障,變得不暢通。”全國人大代表、重慶醫科大學附屬兒童醫院院長李秋說。
李秋是一位連任代表,她一直致力于為兒科醫療鼓與呼,今年,除了兒科醫療問題,她還關注城鄉教育信息一體化發展的問題。
為了解情況,她在重慶進行實地考察和訪談調查。李秋說:“城市學校和農村學校投入不均衡,26.9%的城區初中平均每百名學生擁有的教學用終端數在30臺以上,而農村初中擁有這樣條件的僅為3.7%,同時存在部分硬件資源閑置情況。”
李秋建議建立經費保障機制。“各地政府要將教育信息化建設中的學校終端設備、購買服務費、網絡使用費等信息化經常性支出納入財政預算。同時,還要加強對農村學校信息化資源的政策傾斜。”
“設備有了,但農村教育信息化保障缺乏相應的資金和制度支持。”李秋說,在所有被調查學校中,每個學校教育信息化經費當年投入占學校總經費的比例平均為8.86%,最少的學校某個年度幾乎為零投入,最多的年度投入占比約40%,說明教育信息化經費投入保障不健全不平衡。
為此,李秋建議建立信息化設備定期維護和適時更新機制。確保基礎設施的建設升級,對區域內信息化設備正確使用,定期檢測,強制維護,視情修理,適時更新。
在調研中,李秋還發現,“一方面,不少城市學校不需淘汰的信息設備、資源無序淘汰。另一方面,農村學校亟需更新或添置的設備、資源無法及時到位,建設方與需求方缺乏有效的溝通機制。”
“不能為建而建,還要看使用率。”李秋說,要加強對基礎設施使用效率的監測,通過教育技術裝備與應用檢測評估系統對教育技術裝備使用過程進行監控,運用“周統月報”管理手段,加強過程監管,實現裝備管理手段信息化。
有了設備,還要鼓勵教師用起來。李秋認為,應該通過理念引領,制度激勵。“比如,制定人事考核測評制度。將信息化應用能力納入教師資格認證體系。落實檢查考核,將教育信息化工作納入政府教育督導考核內容,制定學校和教師教育信息化考核評估辦法。”
“不是看有沒有用PPT、有沒有用資源網等,而是看如何有效地應用信息技術提升教育教學效果。”李秋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