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會談談減負”系列評論之四
為了孩子能全面發展,健康成長,國家四部門強力出臺“減負令”,這是持續推進“減負”,促進學生全面發展的重要舉措。但是,卻有一些家長對“減負”政策不理解。家長們一方面抱怨負擔重,一方面基于過高的期望,不斷給孩子加負擔,這是中國的現實,是中國教育需要面對的窘境,也是“減負”政策落實難的原因之一。
受中國傳統文化的影響,中國人對子女教育極其重視,總希望通過學習勝出別人,在物質水平提高后,還加了一個“更”字。近年,伴隨政府對學校強力的“減負”措施,學習負擔大規模向課外輔導班轉移,形成了所謂的課內減下來、課外加上去的現象,某種程度上造成了課外輔導機構風光無限。
有人認為除了文化,還有中國應試教育制度的問題。這種說法是完全站不住腳的。新東方在很長時間里,都是中國教育市場頭號企業,其輔導內容幾乎都是英美教育所需要的考試與語言學習,與中國的教育和教育考試制度并無關系。早在2002年,新東方就在華人聚集的多倫多開了海外分校。
重視孩子教育,又過于功利,有好的一面,也有不好的一面,無論如何,是一個現實問題。對此,我們需要正視。比如,能否在承認現實需要的前提下,爭取在校內教育最大程度解決這種需要,從而把負擔降到可能的最低。而不是規定完成作業不能超過多少小時。否則,很容易與部分家長造成對立,好心辦壞事。
我們需要正確認知“減負”問題,進而調整我們的“減負”策略與辦法,做精準“減負”。負擔首先是一個心理感受,喜歡玩游戲,10個小時可能也不覺得辛苦,不喜歡學習,10分鐘都是痛苦。同時,對于那些有遠大追求與抱負的學生與家長,也需因材施教,區別對待。對一部分對自己有期望的學生,辛苦一些是應該的,多學一些也是應該的,也是因材施教,應該給這部分學生與家長可能的發展空間。
當然,我們需要堅定地減,減去那些不合理的,尤其是從眾的負擔。比如對校外培訓的此次治理,其中關鍵之一就是禁止提前教、提前學,同時要求學校不得非零起點教學,就是非常有效的一個思路。把不想多學、不想提前學,但卻被裹挾的家長、學生的負擔減下來,這就是一次精準“減負”。
在“減負”的問題上,我們更需要拿出長遠的計劃,著手解決家長的教育觀念問題。其實,教育問題,在很多時候也都是家長的問題,在“減負”的矛盾上就表現得很突出。政府希望把負擔減下來,希望讓孩子多一點全面發展的時間與空間,但對于功利的家長,無論是數學還是藝術,都是奔著好學校去的,多數在做重復訓練以獲得好分數與好成績。
家長對孩子有追求固然好,但我們需要有清醒清楚的定位。每年的900多萬考生中,清華北大只招7000余人,很多家長,仍然盲目地向這個方向前進,負擔加上去了,但結果卻永遠得不到。這所有的難題,都有待家長觀念的改進,不是一朝一夕可以解決的。
“減負”的大方向沒有錯,我們就需要堅持。此次輿論對“減負”的一些反對聲,是一次很好的提醒,提醒我們哪些地方還須更精準,及時調整我們的策略;需要面對中國家長對孩子教育有普遍過高要求的現實需要,積極引導,區別對待,做好區別化、精準化減負。如此,相信“減負”行動會得到老百姓的贊同與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