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全國高校2018屆畢業生教育人才招聘會在吉林省長春國際會展中心舉行。多家幼兒園及幼教機構在招聘條件中,除了要求具備教師資格證和學前專業以外,還增加了師德考核環節。但也有部分幼兒園招聘者表示,只通過筆試、面試等環節難以反映出師德的真實情況,對于求職者師德的考察還缺乏標準和機制,一味地要求應聘者提供證明材料又會增加其不必要的負擔。
號召廣大教育工作者要做“四有”好教師,即要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扎實學識、有仁愛之心。這不僅是對在職教師的要求,也是新入職教師的必經門檻。只有對教育充滿熱愛、對學生充滿熱情,具有良好的道德情操、高尚的職業道德,才具有當一名合格教師、優秀教師的潛質,才能承擔起立德樹人的神圣使命。
近年來,教師招聘工作漸趨規范化、科學化,通過筆試、面試,切實提高了進入教師隊伍的“門檻”,保證了教師的專業素養,為站穩課堂提供了堅實的基礎。但是,對招聘的教師,側重于學科專業素養、教育教學能力,而對師德認定卻一直是一個盲區。
事實上,許多人在進入教師隊伍之前,并沒有從事教師職業,沒有面臨復雜的教育教學環境。他們對師德的認識,只是理論層面,教育教學工作并未發生,意即師德的考察亦無從談起。通過面試問答、心理測試或情境再現等來考察師德,只是預想下的師德行為設計,與真實的教育教學情境還存在較大差異。以此考察結果作為教師招聘的重要依據,并無實質意義。
師德好不好,關鍵看效果。教師是否熱愛學校、熱愛學生、熱愛教育,還要看實際表現,需要以實績性考察作為評價依據。
其實,教師招聘后,大多有一年的試用期,試用期間教師的師德表現,正是師德水平的重要體現,應是學校考察的重點。長期以來,中小學校、幼兒園的教師招聘工作多由教育主管部門或是人社部門組織實施,作為用人主體??學校卻沒有多少發言權與參與權,進而才使少部分師德存在問題的教師進入了教學前線。要切實提高教師的專業素養與師德水平,就必須充分發揮學校的選人、用人自主權,擁有對教師一年試用期的考核評價權,對師德存在問題,甚至有違師德規范,或不適宜從事教育事業的人,堅決清出教師隊伍,以保證教師隊伍的純潔性。
教師的師德水平事關教育大業,關系學生的健康成長與發展。師德考核與評價應當貫徹教育始終,中小學校、幼兒園應當建立、完善科學系統的教師評價機制,廣泛開展同行評價、家長評價、學生評價,對教師師德水平進行系統認定,對違反師德的一票否決,一律清退。對于教學態度不好,學生家長存在意見的教師,要及時跟蹤調查,警示談話,不斷提高學生與家長的滿意度。
2017年,教育部印發《中小學德育工作指南》,明確提出實行師德“一票否決制”。在教師資格注冊、年度考核、職務(職稱)評審、崗位聘用、評優獎勵等方面,教師的師德表現將成為首要標準。學高為師,德高為范,師德為先,才能教書育人。加強中小學師德考察為教師評價的重中之中,也是優化師資隊伍的重要措施。要想提高教師的師德水平,不僅要在招聘過程中把好“入口關”,更應在教育教學實施中,強化過程監管,注重實績考核,通過平時性考核評價,督促每位教師都能夠成為“四有”好教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