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在第三屆中國“互聯網+”大學生創新創業大賽總決賽中,廣東交通職業技術學院代表團隊高水平發揮,勇奪銀獎,成為全國獲得銀獎的4所高職院校之一。
近年來,廣東交通職業技術學院回歸高等教育發展的社會需求邏輯,以雙創教育作為教育教學改革的總抓手,構建了“精神、意識、能力”三位一體的學生雙創教育體系,促進了雙創教育與專業教育的深度融合,創新了科技服務反哺教學的協同機制,打造了素質教育的升級版。
系統設計,構建一條主線,明晰兩個目標
系統設計、穩步推進,夯實教育教學和人事制度改革基礎,更新理念、加大投入,推動了專業教育與雙創教育、學校文化建設的深度融合,構建了以深化專業教育教學改革為主線,豐富雙創實踐活動為輔線,提升學校文化為隱線的“一主一輔一隱”的分層分類雙創教育體系。明確了雙創教育的雙“125”目標,即100%的學生具有創新意識,20%的學生具有創新精神,5-10%的學生具有創新能力;使100%的學生“明其理”,對20%有濃厚創業興趣的學生“增其能”,對5%左右創業意向明顯并有一定基礎的學生“扶其業”。
深化專業教育教學改革,著力培養創新意識和創新精神
優化調整專業布局。圍繞“培養交通一線創新性技術技能人才”總定位,回應社會需求,全面分析綜合交通運輸體系建設和粵港澳區域產業轉型升級對人才的需求,重點對接智能制造、船舶、軌道、信息等產業發展,采取淘汰、合并、改造、新增的方式對專業進行調整,形成了“公路、水路、軌道三路引領,機電信息、經濟管理兩翼發展”的專業布局。建構了“動態調整、分類發展”的專業群內生式發展動力機制,提高了專業競爭力,近三年新增國家級教學教改專業2個,省級重點專業18個,省級品牌專業14個,為深入開展雙創教育打下基礎。
全面修訂專業人才培養方案。學校自2015級開始,全面修訂專業人才培養方案,把創新精神、創業意識培養作為衡量人才培養質量的重要指標之一寫進所有專業群的人才培養方案中,在職業能力分析中細化不同專業(群)雙創素質和能力要求,在課程轉化中將學生雙創能力培養融入課程體系和課程標準,推進“專業教育與雙創教育融合、學校文化與雙創實踐融合”的兩個融合。
搭建雙創與素質教育融合課程體系。學校將通識教育課劃分為思想政治類、創新創業類、體育健康類、交通運輸類、自然科學與工程技術類與人文社科類等六個模塊,促進學生思想品格、身心健康、創新創業幾個方面同步發展,鞏固基礎,拓展潛力,搭建“二功能、三性質、六模塊”的雙創與素質教育融合課程體系。同時,在全校范圍開設《創新創業基礎》、《創業就業指導》等啟蒙公共必修課程、公共選修通識課,開設專業群基礎課程、跨專業跨學科的交叉課程、技術前沿課程,對有明確創業意愿、希望創業的學生開展“專門化”創業實踐課程或培訓,提升這一部分學生創業實戰技能,培養實際創辦企業的能力,對其“扶上馬,送一程”。
搭建雙創教育實踐活動平臺,努力提升創新創業能力
建設“3+1”雙創平臺。學校搭建實訓室、科技平臺、創業實踐基地等校內外雙創實踐平臺,建立技能大師室、協同創新發展中心、創客空間、創業孵化基地,加強學生技術技能訓練,鍛造創新能力,培其能扶其業。同時,通過課室改造,推進小班教學和一體化教學。
舉辦豐富多彩的實踐活動。將學生社團、活動項目按照國家、省級、校級進行分級,按照技術技能比賽項目、創新創業項目進行分類建設、指導學生參與。以全國職業教育活動月、學校科技文化節為載體,每年上下半年分別以院、校兩級方式開展專業競賽活動,專業全覆蓋,學生參賽率超過90%。
全員育人指導實踐活動。按照新生班級學業導師配備率100%、學生學習型社團指導老師配備率100%、參加國家、省、行業科技創新競賽等指導老師配備率100%的三個100%,實行“時時、處處、人人”開展雙創教育。
做強應用技術服務,創新科技反哺教學協同機制
開放聚源,開展立地式技術服務。明確高職姓“高”,科研是教育教學的源頭活水,是校企合作的關鍵紐帶,確定了“搞活三池水、完善兩條鏈、歷練一批人”的“321”科技工作方針,對接行業企業尤其是中小微企業的技術需求,以技術服務、技術培訓、技術開發、二次集成開發為主攻對象,解決科技與生產的“最后一納米”問題。
構建團隊,搭建平臺。搭建省、校二級科技服務平臺,使科技平臺集專業、服務、育人為一體,成為技術策源地、孵化器和推廣基地。以2個省級平臺、6個校級平臺為依托建設特色團隊,加強各二級學院、各專業之間項目協同,形成發揮優勢、專業互補、資源整合、協同發展的高職院校科技創新路徑,發揮技術集成和培訓服務優勢,使學院成為區域交通行業從業人員職業技術技能提升的“充電站”。
創新寓教于研的人才培養模式。通過校企深度融合的技術研發與產品推廣服務機制,形成了“企業出題、學校組織、師生研發、引領企業、培養學生”的產學研用協同科技服務范式,構建了學生全程參與技術服務和產品開發的寓教于研的人才培養模式。學校輪機工程師生團隊,近兩年依托省級“兩中心一平臺”,以“導師-項目-團隊”模式,吸納58名學生參與,承擔技術研發項目25項,申報學生專利24項(已授權18項),跟隨項目轉化就業12人。
做強應用技術服務,創新科技反哺教學協同機制
幾年來,學校一直本著“扎硬寨、打呆仗”的戰略方針開展雙創教育工作,不求急功,但求實效,扎扎實實做好每一項工作,學校創新創業成果斐然,走出了一大批雙創明星。“廣交優品匯”(超市)項目團隊,年營業額達到500多萬元,團隊成員林杜嘉榮獲首屆世界青商大會“2017年度優秀青商”稱號;衣谷傳媒團隊,承接了包括中央電視臺、地方衛視和電視臺、企業形象宣傳等多檔節目的拍攝和服務工作;“視途科技”團隊參加了全國“建行杯”第三屆中國“互聯網+”大學生創新創業大賽,獲得國賽銀獎;廣州奕航科技有限公司在智能交通控制、交通安全與運載工具能效監測管理等方面擁有50多項國家授權的技術專利,為國內20多家交通、物流和港航企業提供技術和產品服務,與合作企業共建技術研發中心4個。
、2017年學校連續兩年入選“高等職業院校服務貢獻50強院校”,成為廣東省一流高職院校建設計劃立項建設單位。學校創新創業教育成效受到廣泛關注,輻射與示范作用正在不斷增強。(廖文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