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去,一塊黑板、一支粉筆、一本書、一張嘴就是一堂課。那時,我們認為,有了電腦、連上了網絡,我們的教育就現代化了。現如今,每一個老師都有了辦公電腦,也連上了網絡,每個教室也是如此,于是我們就認為學校現代化了,教育現代化了。但是,這種認識是只看表面未見實質。其實,教育技術現代化并非是有了設備就完事了,要看這些電腦的使用、網絡的接入給教師的主營業務到底帶來了什么樣的變化。
其一是備課。僅以備課中文字書寫部分為例。過去,備課,我們寫在紙質本上,一個教師書寫速度按每分鐘60字計算,加上思考時間,一個稍微熟練的老師,準備一節課也就一兩個小時。實行電子備課后呢?打字速度能達到每分鐘60字的教師,尤其是老教師并不多。盡管備課工具現代化了,但它并不比手工來得快,相反,它花的時間可能更多。當然,如果需要在教案中插入圖片、表格,還要再調整格式,花的時間會更多。
其二是課堂上的學情掌握。課堂上,某個孩子走神了或某個孩子在解決問題時出現了困難,現代化的教育技術并沒有提供這類監控與反饋,還要靠教師用眼睛去觀察、去巡察、去提問。除了極少數學校當堂作業在平板電腦上完成,能實現自動批閱和統計外,絕大多數學校教師還是用傳統的方式在了解、調整課堂。即便是這些先進學校,對課堂學情的掌握也還是僅限于在課堂練習上,其他的也是一片空白。
其三是課后作業。于教師而言,作業的批改與情況統計分析是一項特別耗時、耗力的工作。使用電腦和網絡后,是作業批改自動化了,還是統計分析自動化了呢?事實上,我們所謂的現代化根本沒幫忙上什么忙。學生作業還是以紙質為主,還得老師一本一本地批改,問題還得一個一個地統計、分析,應對措施還要自己去制定、去落實。現代化的技術,除了在大型考試后算個總分、及格率、優秀率,排個等級外,在平日的作業統計中根本派不上什么用場。就算是成績統計,還要老師一個一個地敲進去才能計算。
其四是課件。自己親手做過課件的教師都知道,只要不是制作一個簡易課件,只要稍微講究點,制作課件就是一個大工程。以我的經驗來看,不管你技術水平有多高,實際上,制作課件還是個手工活、體力活。你對課件制作效果要求越高、越精細,手工的成份就越多,想在網上找現成資源的可能性越小,你投入的時間、體力和精力就越多。問題在于,課件做得再漂亮,它與課堂教學效果、教學質量也并不直接相關。
可見,以電腦、網絡為標志的教育技術現代化,并未與教師的主要業務產生深度的關聯,并未給教師提供實實在在的助力,也并未把教師從瑣碎的雜事中解脫出來。
問題的解決之道,在于要讓教育技術從現代化走向智能化。如學生作業,能否自動分發、自動收集、自動批改、自動分析結果,并針對每個學生分發個性化作業。教師需要知道整體或個體的結果,只要一鍵搜索或對著電腦語音命令即可;又如課堂監控,我們可否監控孩子每一秒的情況,尤其是孩子的微表情、微動作,將其自動收集轉化為數據,為我們分析孩子在學習過程的問題提供數據支持,甚至能自動分析出孩子的問題所在,并給出建議措施等;在制作課件時,只要輸入課題或課題下的某一環節,自動彈出幾十條備選資源而不必上網去一個個搜索、比對和下載,選中的資源能自動調整至合適的位置、大小等。只有信息技術手段達到智能化或半智能化,教師才可能從雜事中解脫出來,而專心于自己核心業務能力的提高。
因此,教育技術現代化不能僅止步于當前的設備現代化,而應向智能化方向發展。提高教育技術的智能化程度,提升其易用性,這或許是今后教育技術應該發力的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