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當有人提出給楊佳拍照,楊佳都停下腳步,微微側身、微笑,黑白呢子大衣配上紅色的圍巾,給莊嚴肅穆的人民大會堂增添了一分亮色。拍完照,楊佳會站在原地等待姐姐陪她上車,從容、淡雅。
15歲考入大學,19歲大學畢業留校任教,24歲成為中科院最年輕的講師,但在29歲時不幸失明。29歲之前,她在超越別人;29歲之后,她選擇超越自我。她成為哈佛大學建校300年來第一位獲MPA學位的外國盲人學生,被哈佛大學肯尼迪政府學院院長約瑟夫·奈譽為“中國的軟實力”,是我國歷史上第一位聯合國殘疾人權利委員會委員,也是第一位榮獲哈佛大學肯尼迪政府學院“校友成就獎”的來自大陸的中國人。她就是全國政協委員、九三學社中央常委、中國科學院大學教授楊佳。
楊佳是全國政協委員中唯一一位盲人女委員,是我國高等學府任職的第一位盲人教授。全國政協委員最主要的履職形式,就是建言獻策,盡管楊佳有各種困難,但是她給自己的要求,一直是保質保量完成提案。她的不少提案也被有關方面采納。去年,她在全國政協十二屆三次會議第四次全體會議上代表九三學社中央的大會發言——《點贊正能量厚愛正能量 弘揚正能量》更是贏得了持久的掌聲。
“如何幫助大學生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和價值觀”“殘疾人跟健全人享受同等的高等教育”“殘疾人隨班就讀”“中小學教師性別比例失衡”“女性高科技人才退休”“全民閱讀從中小學生抓起”……由于長期從事教育工作,楊佳的很多提案都與教育相關。
去年,楊佳提交了一個政協提案《關于從中小學生做起推進全民閱讀的建議》。讓楊佳高興的是,為了滿足特殊讀者的需求,去年9月,楊佳參加了天津人民出版社與天津人民廣播電臺組織的活動,為視障者募集資金印了150套有聲大字書,每套書有6本,包括《朝花夕拾》《小王子》《假如給我三天光明》等,這些書都是文學經典而且鼓勵人們積極向上。到去年冬天的時候,這150套書已經全部送到了視障讀者的手中。
“我就是希望能通過這樣的活動,通過自己的努力,給人們帶去更多的溫暖。雖然我的眼睛看不見,但可以用心來感受美好的正能量。”楊佳說。
今年是楊佳第9次參加“兩會”。 怎樣讓一份提案既能說明問題,又不枯燥干癟,從哪兒切入?如何表述?兩會期間,楊佳每天都在心里盤算這個事情,晚上12點,楊佳還會思考哪個字用得不恰當,專門給記者打電話商討。
今年,楊佳的提案包括《關于加強中小學課外培訓市場管理的建議》《關于借助“互聯網+”全面簡化學歷學位認證程序的建議》《關于切實落實“限塑令”的幾點建議》《關于切實加強安全生產的建議》《關于全面放開二胎背景下,構建父母養育行為教育培訓體系的建議》等。
“我從15歲上大學,到19歲開始當大學老師,一直沒有離開過校園,也沒有離開書,很自然就關心教育,對閱讀、培訓格外關注。去年的提案談到了從中小學生抓起,推動全民閱讀,今年就繼續關注中小學。關注點就不是在校園里,而是在校園外了,就建議加強學校校外培訓市場管理。”楊佳說。
為了課外培訓市場的提案,楊佳在生活中時刻關注這個話題。“和身邊的人調查,去學校了解情況,比如中關村的小學、朝陽區、石景山的小學都有。”楊佳說,有的時候自己出差,到外省市開會,也會去調研中小學課外培訓市場,甚至連回母校,也沒有忘記調研中小學課外培訓市場。楊佳建議,對中小學課外輔導機構,要把好行業入口關、公示培訓機構相關信息、提供項目資助、加強日常監管。
在二孩時代培訓父母養育行為的提案中,楊佳查閱了翔實的數據和資料,有美國心理學家西蒙茲、鮑姆恩的理論研究,也有世界銀行與國家人口計生委聯合研究和撰寫《中國的兒童早期發展和教育:打破貧窮的代際傳遞與改善未來的競爭力》和《中國少年兒童發展狀況調查報告》。楊佳在用做學術的嚴謹方式撰寫提案。楊佳建議,全面二孩政策放開,會形成具有不同特征的父母群體,要有針對性地開展系統的父母教育培訓,構建父母養育行為教育培訓體系。對于已經形成多孩狀態的家庭,培訓教育的重點應放在兄弟姐妹關系的調適以及頭胎子女的情緒調整上。
兩會期間,準備發言、準備提案,楊佳每天都忙到很晚,她在用自己的忙碌和充實,全心全意演繹和闡釋著一名政協委員的光榮職責。“生活中的確有許多不那么完美的地方,但是我們要看到希望,更要踐行善舉義為。我自己的提案能夠得到落實,就是我最快樂的事。”楊佳說。(中國教育新聞網記者 張春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