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不卡视频在线播放,中文字幕亚洲综合小综合在线,亚洲一级大片,免费观看的成年网站不下载

教育現代化為全面小康提供智力支撐

思而思學網

黨的十八大報告明確規定,2020年教育現代化基本實現,十八屆五中全會進一步明確“教育現代化取得重要進展”的目標要求。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必須以教育現代化建設的過硬成果為經濟社會發展提供人才保障和智力支撐。

江蘇是全國最早提出教育現代化的省份,在全國率先探索實踐教育現代化。江蘇建設教育強省、推進教育現代化的探索實踐,被譽為教育現代化的“江蘇樣本”。

均衡“大手筆”,

為每個孩子人生出彩奠基

地處蘇北經濟欠發達地區的泗洪縣臨淮小學,是全縣最偏僻的農村小學,但現代化的教學設施??多媒體教學設備、網絡教室、科學實驗室等應有盡有,音樂室、美術室、體育器材室等素質教育“標配”一樣不少。全校有90多名留守兒童,通過學校的網上視頻,可經常與在外打工的家長聯絡親情。“我校的硬件裝備與縣城小學相比也不遜色。”校長沈飛2月25日自豪地對記者說。

臨淮小學是江蘇城鄉教育均衡發展的一個縮影。2013年,江蘇在全國各省中率先推出省域教育現代化指標體系,明確從8個維度考量教育現代化建設水平。

教育普及度是第一大維度。省教育廳廳長沈健2月17日介紹,全省學前三年幼兒入園率達97.6%,高出全國平均水平22.6個百分點;義務教育鞏固率達100%,高出全國平均水平7個百分點;高中階段教育毛入學率達99.1%,高出全國平均水平12.1個百分點;高等教育毛入學率達52.3%,高于全國平均水平12.3個百分點,已從大眾化階段邁向普及化階段。

教育公平度是考量教育現代化的又一大維度。義務教育則是教育公平的“重中之重”。2013年,江蘇率先啟動縣域義務教育發展基本均衡縣(市、區)國家督導認定工作,憑借多年積累的雄厚“資本”??在全國率先普及九年義務教育、省財政及各地累計投入2000多億元實施十大辦學條件改善工程,兩年中,全省100個縣(市、區)中就有89個通過“國檢”,位居全國第一。

在“最后一公里”攻堅階段,省委書記羅志軍作出重要批示,要求“切實把義務教育均衡發展作為造福人民群眾的重大民生工程來抓,力爭在全國率先達到縣縣義務教育均衡發展”。省財政下達5.8億元專項資金,用于支持未達義務教育基本均衡“國標”的11個縣(區)補“短板”。2015年6月5日,教育部副部長劉利民宣布:江蘇100個縣(市、區)全部通過縣域義務教育發展基本均衡國家督導認定,成為全國義務教育基本均衡全覆蓋第一省。

義務教育基本均衡全覆蓋,意味著全省6100余所義務教育學校,在校園環境、教學設施、教師素質等方面達到了“基本一樣”,為全省城鄉每個孩子人生出彩奠定了堅實基礎。

質量“指揮棒”,

引領培養現代化的人

四(3)班學生陳秋實在探尋流水燈發光的“秘密”,六(6)班的孫浩宇通過按鈕指揮機器人準確投球。這是不久前記者在南京市北京東路小學見到的一幕。

“他們都是娃娃科學院成員。”校長孫雙金說,娃娃科學院是北小素質教育“老字號”品牌,近年不斷拓展“擴容”,新增了娃娃國學院、娃娃參議院、娃娃電視臺。“通過開展娃娃系列素質教育,孩子們的各種愛好、潛能都得到了成長。”

微視頻工作室、云課程基地、國學課程、西學課程、合唱課程、生涯規劃課程、擊劍、瑜伽、街舞、話劇排演……江蘇省錫山高級中學、南通市海門中學、南京市十三中等一大批中學豐富多彩、頗具創意的課程設置,顛覆了人們心目中“高中教育只會圍著高考轉”的固有印象。

在江蘇中小學校,上述事例并非個例。“教育現代化建設的根本目的是培養現代化的人。”副省長曹衛星說,人的現代化最重要的是學生的現代化,其根本標準是“全人發展+適應社會”,而不是“高分+聽話”。為此,人的現代化被擺上江蘇教育現代化建設核心位置,與此密切相關的教育質量提升被列為教育現代化戰略主題,成為引領各級各類教育發展的“指揮棒”。

學前教育:在全省啟動促進幼兒素質發展的游戲化課程建設,“游建”項目現已達100個。

義務教育:2015年,省政府出臺《江蘇省義務教育學校辦學標準(試行)》,成為全國首個省級層面義務教育綜合性辦學標準,得到劉延東副總理的充分肯定。

高中教育:原創性地開啟普通高中課程基地建設,推進高中辦學類型和培養模式的多樣化,助推學生個性發展、全面發展,已累計建設高中課程基地234個。

職業教育:啟動現代職業教育體系建設,推動職教專業設置與產業需求、課程內容與職業標準、教學過程與生產過程“三對接”,成為江蘇在全國職業院校技能大賽中實現 “七連冠”的堅實地基。

高等教育在教育現代化建設中的地位舉足輕重。“最近幾年,江蘇先后實施了高校優勢學科建設工程、協同創新計劃、品牌專業建設工程和特聘教授計劃‘四大專項’,帶動全省高等教育質量顯著提升。”省教育廳副廳長丁曉昌介紹,我省高等教育內涵建設核心指標在全國名列前茅,13個一級學科列全國同類學科第一,占全國的13.7%;21所高校的79個學科進入ESI全球學科排名前1%,進入高校數和學科數分列全國第一和第二。

“互聯網+”,

重塑江蘇教育生態

“課前學生可以通過多媒體微視頻預習,課中互動教學,課后老師通過微視頻進行作業輔導,非常有利于學生自主學習。”在泰州市姜堰區實驗初中,記者聽到老師們津津樂道“互聯網+智慧課堂”帶來的教學新變化。

打開常州信息職業技術學院網絡學習平臺,里面不僅有校本課程,還有名校公開課。信息中心主任李春華介紹,學校在線學習平臺已建成14門基于“慕課”模式的學習課程,全年在線學習人數超過8500人。

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視教育信息化。2011年起,省財政每年安排2000萬元專項經費,用于全省教育信息化重大項目建設。

2012年,省政府啟動了江蘇省教育信息化三年行動計劃(2013-2015年),以“三通兩平臺”(寬帶網絡校校通、數字資源班班通、學習空間人人通和教學資源公共服務平臺、教育管理公共服務平臺)建設為抓手,促進建成涵蓋各級各類教育的教育信息化公共服務體系。

2015年,我省又全面啟動智慧教育四大工程,涵蓋智慧教育資源共享、智慧教育應用融合等四大重點,力促形成“互聯網+教育”的智慧教育新范式。

在如今的江蘇中小學及高校課堂,一塊黑板、一本教材、一支粉筆,這種延續了上百年的教學“老三樣”,正在被大數據、云計算、移動互聯等信息化手段強勢改變。全省中小學生機比超過6:1,遠高于全國平均水平;全省所有高校、98.6%的普通高中、96.9%的初中、90.5%的小學建成校園網;數字化優質教學資源已覆蓋基礎教育所有階段和全部主干學科;高校資源統建共享取得明顯進展,所有國家級精品課程和6000余門省級精品課程,均可以通過江蘇省高等教育精品課程資源庫下載。

“‘互聯網+’正在重塑教育生態,‘慕課’、‘微課’等各類優質教育資源的開發、整合與共享,極大地拓展了教育發展空間。”省教育廳廳長沈健表示,2020年江蘇要在全國率先實現省域教育總體現代化,教育發展主要指標達到國際先進水平,“互聯網+”無異于給奔向這一目標的江蘇教育插上了翅膀。

政府引領,

鑄就教育現代化“江蘇樣本”

報告顯示,度全省教育現代化建設監測綜合得分為71.6分,提前一年實現省政府確定的“到2015年綜合得分達到68分左右”的規劃目標。

2015年10月,江蘇推進教育現代化的探索和成效吸引人民網、央廣網、光明網、新浪網等全國眾多大牌網媒集體聚焦,被譽為教育現代化的“江蘇之路”“江蘇樣本”。

精彩的背后是政府的超前謀劃、持續強力推進。

1996年,我省在全國率先實現“兩基”目標后,省委、省政府即提出“江蘇要在全國率先基本實現教育現代化”。

2005年,省委、省政府作出《關于加快建設教育強省率先基本實現教育現代化的決定》。

2010年,站在新的歷史起點上,省委、省政府發布《江蘇省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2010-2020年)》,明確提出“到2015年,率先建成教育強省;到2020年,教育發展主要指標達到國際先進水平,率先實現教育現代化”的戰略目標。

2013年5月,省政府與教育部簽訂了全國唯一的部省共建教育現代化試驗區協議,加速推進教育現代化建設。

今年1月,全國各類教育資深專家應邀會聚南京,對我省“十三五”教育改革發展進行論證、建言獻策。專家們一致認為,江蘇“十二五”教育事業發展水平總體超過世界中高等收入國家平均水平,教育強省的目標已經實現。

指標引領,動態監測,是教育現代化“江蘇路徑”又一閃光點。江蘇教育現代化建設經歷了在部分鄉鎮和學校探索、在縣域層面開展、在省域層面推進三個階段,每個階段都制定了“省標”進行引領。其中,2013年初發布的《江蘇教育現代化指標體系》,是全國首個省域層面的教育現代化指標體系,細化的檢測點達46個。

,我省又在全國省份中首先啟動教育現代化建設監測評估。“監測評估分省、市、縣三級,監測結果定期公布,這對督促各地及時拉長教育現代化‘短板’,確保全省進度,起到了重要作用,是新時期深入推進教育現代化建設的機制創新。”省教育評估院院長陸岳新說。

經費投入是教育現代化的重要保障。近年,各級政府均把教育現代化和試驗區建設放在“重中之重”的位置,持續加大投入。“十二五”以來,全省地方教育經費總投入年均增長12.16%,首次突破2000億元,達到2080.09億元,與“十二五”之初相比增幅接近60%。

“今后一段時期,江蘇將按照教育部和省政府共建教育現代化試驗區協議要求,依據省定教育現代化指標體系,堅持省、市、縣三級同步推進、同步監測,力爭到2018年全省教育現代化整體達成度達到80%,2020年達到90%左右,為我省決勝全面小康提供更大更強的智力支撐。”沈健表示。

本報記者 蔣廷玉

央媒記者點評 >>>

從教育現代化到現代化教育

從教育大省邁向教育強省,江蘇教育現代化的浪潮,一波接著一波,一浪高過一浪。作為一個關注江蘇教育20多年的記者,我感到江蘇教育現代化有三點特別可貴:

第一是教育理念的現代化。江蘇教育摒棄高度統一的標準化考核模式,把培養全面而個性發展的學生作為教育現代化的根本目標,對接國際先進的教育理念,深化了教育現代化的內涵。

第二是教育方式的現代化。江蘇中小學校基于學生興趣的課程設置、特色社團、興趣課堂、模擬社會等層出不窮的教學新路子,讓教育現代化落到實處。人文傳統和現代教育的完美結合,成為江蘇教育現代化的又一大亮點。

第三是教育設施的現代化。目前,江蘇省中小學生機比超過6:1,遠遠高于全國平均水平。基于利用“校校通”技術實現的優質教育跨際分享,正在覆蓋江蘇學校的每個教室。這種融合信息技術和智能化的現代教育,一方面強健了江蘇教育的“筋骨”,另一方面也使江蘇教育的裝備標準達到國際先進水平。

鄭晉鳴(光明日報江蘇記者站站長)

教育均衡“江蘇樣本”堪為全國示范

2015年,江蘇成為全國首個實現縣域義務教育基本均衡全覆蓋的省份。這是江蘇教育改革發展的里程碑,也為全國教育均衡發展“帶了好頭”。

在江蘇,哪怕是最偏遠的農村教學點,孩子們也踏上了塑膠跑道,坐進了標準教室。透視教育均衡的“江蘇樣本”,最根本的一條,是政府責任落實到位。目前,全省年度財政性教育經費、財政教育支出和公共財政預算教育撥款相繼邁上千億元量級,進一步夯實了教育均衡發展的基石。

其次,深化改革為教育均衡發展保駕護航。師資均衡是義務教育均衡發展的關鍵。通過幾年努力,目前全省義務教育教師定期交流比例達15.3%,一些地區基本消除擇校現象。省會南京的探索尤其值得點贊,通過名校辦分校、名校集團化,通過兼并、托管方式,通過名校長、骨干教師流動,使得優質教育資源廣泛覆蓋,惠及更多的家庭。

率先實現教育現代化、多舉措遏制過度擇校、鼓勵學校特色發展……著眼未來,江蘇的教育改革發展令人期待。

熱門推薦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