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網長春8月29日新媒體專電(記者張穎)“家長過度關注孩子,不停地發信息問問題,眼睛看得都花了。”長春市一位重點小學的一年級班主任說,過度關注,是因為擔心孩子的自理能力和行為習慣,說明我們的家庭教育出了問題。
“孩子衣服穿得合適不?孩子不敢去衛生間,請老師提醒。孩子吃魚不會挑刺,請老師幫忙……”新學期開學,有著多年教育經驗的王老師主動要求教一年級“小豆包”,盡管她做好了充分的準備,可是開學一周以來面對家長的信息還是有些應接不暇,因為每次打開手機,都有家長大量的信息涌進來。“孩子剛進小學,家長的心情我很理解,為了回復家長信息,眼睛都累得看不清字了。”
很多家長表示,孩子上小學和幼兒園不一樣,家長們一時也適應不了,怕給老師打電話不方便,只能采取發短信或微信的方式進行詢問。“孩子上小學這幾天,心里一直忐忑不安。”一位家長說。
記者采訪中了解到,開學一周來,很多一年級“小豆包”的自理能力很差,像系衣服扣子、鞋帶還需要老師手把手地教,有的孩子帶的水杯自己不動手打開,想喝水時哇哇大哭……“這些本應該在三四歲時就應該學會的自理能力到了七八歲還不會做,說明我們的家庭教育出現了問題。”王老師說。
長春市西五小學校長丁國君說,目前一年級新生教學工作的大部分時間都花在培養孩子的行為習慣上,但是光靠老師教是不夠的,家庭教育很重要。
“孩子的行為習慣需要從小養成,行為習慣好和自主能力強的孩子會順利適應小學生活。反之,則需要一段時間過渡。家長不能著急,好習慣的形成至少需要21天,家長可以邊觀察孩子,邊配合老師讓孩子適應學校的生活。一定不能操之過急,讓孩子產生逆反的情緒。”國家二級心理咨詢師、兒童青少年心理問題專家張幕穎說。
“孩子們聽的能力強,但是坐不住,這就需要家長訓練孩子的注意力。”王老師說,她給家長們集體發信息要求家長陪著孩子每天腳底著地,手放桌面,眼睛看一個位置坐著,從5分鐘開始,一點點延長。“孩子注意力集中,聽課才會好,但這也是對家長耐力的考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