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嵩岳蒼蒼,河水泱泱,中原文化悠且長。濟濟多士,風雨一堂,繼往開來揚輝光……”
8月25日上午,河南省欒川縣潭頭鎮。誕生于抗戰烽火中的《河南大學校歌》在青山翠柏間響起,一幕幕場景從歷史躍出。
76年前的1939年,硝煙彌漫,戰火熊熊。在日寇的驅迫下,河南大學被迫遷址,在豫西山區潭頭鎮堅持流亡辦學,用生命和鮮血譜寫了一首感天動地的教育救國、文化抗戰的壯麗史詩。
為祭奠“潭頭慘案”中犧牲的河大師生,從追憶歷史中汲取精神力量,河大今天在流亡辦學舊址舉行了系列紀念活動。
鞠躬,獻花,圍繞“河南大學潭頭慘案紀念碑”行走,每一個河大師生心里都銘記著一段難以磨滅的歷史。
“在流亡辦學地舉行紀念活動,就是希望全校師生繼續弘揚在流亡辦學中形成的‘自強不息,百折不撓’的河大精神,以高水平大學建設的新成就來告慰先賢和血濃于水的潭頭人民。”河南大學黨委書記關愛和表示。
當天,河南大學抗戰時期潭頭辦學舊址紀念館開館。紀念館共分7個展室,從“八年流亡”“潭頭辦學”“人才會集”“潭頭慘案”“情深誼長”“河大精神”6個部分,集中展示了河大抗戰時期流亡辦學的情形,生動記錄了河大師生在烽火中的堅守。
開館儀式上,河大向潭頭鎮捐資20萬元用于發展教育事業,還向潭頭中學捐贈了部分圖書。“潭頭人民在最困難的年代給予河大無私幫助,河大師生與潭頭人民結下了深情厚誼,我們要飲水思源,回報民眾。”校長婁源功說。(記者 李見新 8月25日發自河南欒川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