媽媽,我只能是一個小孩子嗎?
我要是一只蝴蝶,就飛上藍天,
去采一縷陽光、一片白云送給你。
我要是一棵大樹,就結出香甜的果子送給你。
我要是一棵小草,就讓自己長得更加茂盛,美化環境。
可我只能是一個小孩子呀,
我只能每天對你說:媽媽,我愛你!
很難想象,如此包含愛心、童心和豐富想象力的兒童詩歌,竟然出自一個小學三年級學生之手。和這首詩的小作者謝書航一樣,山東臨淄實驗小學的孩子們,個個都是兒童詩歌的小能手。他們的能力從何而來呢?語文教師郭樹珍告訴記者:“從一年級開始,就要超越教材的局限,引導孩子們從背誦兒歌、仿說兒歌、仿寫兒歌開始,對閱讀和寫作感興趣,積累詩一樣的語言,培養孩子敏銳的觀察力和豐富的想象力。”
“我們一直在思考:小學學科教育會給學生留下什么?”臨淄實驗小學校長李德乾說,“我們學校的名譽校長于永正老師告訴我們:語文教育應該為學生留下語言,留下情感,留下初步的書寫能力、閱讀能力(包括朗讀能力)和表達能力,留下興趣和習慣。”
“我們留給學生最寶貴的數學財富又是什么?”李德乾追問,“日本數學家米山國藏告訴我們:作為知識的數學出校門不到兩年就忘了,唯有深深銘記在頭腦中的數學的精神、數學的思想、研究的方法和著眼點等,隨時隨地發生作用,使人終身受益。”
基于這樣的認識,臨淄實驗小學以突出學科本質、培養學生學科素養為目標,基于學科文化和思想的視角,整體構建學校學科課程體系與評價體系,進行學科整合,讓每一個學生都能接受“好吃而有營養”的學科教育。
在語文學科,該校根據課程標準,以培養學生寫好字、寫好文、會聽話、會說話、會朗讀等方面的語文學科素養,培養學生高貴精神、自由思想為出發點,對語文學科內容進行“主題整合”。
主題之一便是金色童年階梯閱讀課程,從一年級開始讓學生背誦閱讀經典,一年級背誦并踐行《弟子規》、《弟子執》、《三字經》、《千句文》,二年級背誦《老子》、《莊子》,三年級背誦《論語》、《孟子》,四年級精選唐詩宋詞元曲,五年級精選《古文觀止》部分經典文章和毛主席詩詞。同時,分層次閱讀中外文學名著,并將詩歌誦讀貫穿每個年級,兒歌、童話、神話、寓言、小說等分年級階梯推進,高年級以主題閱讀為主。
在階梯推進的基礎上,每個年級還確定重點研究項目:一年級繪本、兒歌、童話,二年級童話和科普讀物,三年級齊文化成語故事、神話和寓言,四年級齊文化知識系列、小說,五年級文史類書籍、詩歌、古文名篇等。
此外,還有讀后說寫課程、班本課程、晨誦課程、寫字課程、作文修改課程等四個主題課程,采取“典型課文”的教學策略,對教材進行整合,做到“用教材教語文”,節省了部分語文教學時間,為語文老師實施主題課程創造了時空。
在數學學科中,臨淄實驗小學借鑒著名小學數學教育家馬芯蘭的做法,用“核心概念”進行“結構整合”,從數與代數、幾何與圖形、統計與概率、生活與思維四個方面梳理教材的知識結構,用具有種子能量的知識生長點串成數學知識鏈,并采用“滲透、遷移、交錯、訓練”的教學策略,在數學課堂上訓練學生思維的邏輯性、靈活性和創新性,讓數學課堂彰顯思維魅力。
在英語學科中,該校實行“情景整合”,將教材中的單詞和課文按情境進行重新歸類,每一類都拓展補充一定量的英語詞匯組成新的情景短文,英語學習變為情景劇表演、電影配音、場景對話等方式,借此擴大學生的英語閱讀量,同時學習西方文化,提高學生的英語表達能力和運用能力。
在美術、音樂、體育、科學、思想品德、信息技術課上,該校實行“跨界整合”。比如美術學科,一節作為基本美術課,學習教材基本內容,一節作為動漫課,從美術技法到動漫制作,逐步開設動漫課程。在音樂學科中,一節作為基礎音樂課,學習教材基本內容,一節作為電鋼課,使用電鋼教材。在體育課上,在保證學生基本身體素質訓練的前提下,讓乒乓球、足球進課堂,形成體育傳統項目特色。在科學課上,一節作為基本科學課,學習教材基本內容,一節作為科技閱讀課,同時滲透科技制作和動手操作。
該校還把思想品德課與地方課程中的《安全教育》進行整合,去掉重復教學內容,突出綜合實踐活動。在信息技術課上,將臨淄齊文化教育和地方課程中的《傳統文化》和《環境教育》作為信息技術處理的資源,實現工具性和人文性教育的有機結合。
學校還改變過去單一的書面考試方式,將學科課程能力評價分為綜合考試和分項能力考核兩部分,均以等級表達的方式評定。學校根據課程內容和學科特點,分別制訂了具體的學習能力評價方案和操作模式。
比如語文學習能力的評價,主要包括認字測評、書寫測評、朗讀測評、古詩背誦測評、閱讀測評、作文專項測評。低年級的認字測評底線是教材中的生字數量,上不封頂,分三個級別進行評價。書寫測評采用“十段三星”的評價方式,寫字水平高的學生可以跨段申報,作文測試采用現場命題、集中評閱、等級評價的方式。數學學習能力的評價,主要包括口算、操作應用、說理分析、數學日記等內容。英語學習能力主要由聽力、單詞認讀、情景對話、情景表演、兒歌演唱等組成。(記者 魏海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