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最新濱州醫學院招生網和吉林招生考試院公布的錄取數據,吉林高考的考生需要成績在338分左右,位次排名需要在61863名左右,才可以考上濱州醫學院,不過每年濱州醫學院在吉林招生人數不同、試卷難度也不同,所以錄取的分數也不會相同。
一、吉林高考多少分可以上濱州醫學院
1、吉林高考2022年考生上濱州醫學院的理科最低分需要405分,錄取最低位次為42524名;
2、吉林高考2021年考生上濱州醫學院的理科最低分需要381分,錄取最低位次為42034名;
3、吉林高考2020年考生上濱州醫學院的理科最低分需要338分,錄取最低位次為61863名;
4、吉林高考2022年考生上濱州醫學院的文科最低分需要501分,錄取最低位次為4675名;
5、吉林高考2021年考生上濱州醫學院的文科最低分需要495分,錄取最低位次為5552名;
6、吉林高考2020年考生上濱州醫學院的文科最低分需要512分,錄取最低位次為5955名;
二、濱州醫學院在吉林的近三年的排名多少可以上
1、2022年濱州醫學院在吉林的最低錄取分數線和最低位次
年份 | 招生省份 | 科目類型 | 所在批次/段 | 最低錄取分 | 最低位次 | 率屬于 |
---|---|---|---|---|---|---|
2022 | 吉林 | 理科 | 本二A | 405 | 42524 | 省政府 |
2022 | 吉林 | 文科 | 本二A | 501 | 4675 | 省政府 |
2、2021年濱州醫學院在吉林的最低錄取分數線和最低位次
年份 | 招生省份 | 科目類型 | 所在批次/段 | 最低錄取分 | 最低位次 | 率屬于 |
---|---|---|---|---|---|---|
2021 | 吉林 | 理科 | 本二A | 381 | 42034 | 省政府 |
2021 | 吉林 | 文科 | 本二A | 495 | 5552 | 省政府 |
3、2020年濱州醫學院在吉林的最低錄取分數線和最低位次
年份 | 招生省份 | 科目類型 | 所在批次/段 | 最低錄取分 | 最低位次 | 率屬于 |
---|---|---|---|---|---|---|
2020 | 吉林 | 理科 | 本二A | 338 | 61863 | 省政府 |
2020 | 吉林 | 文科 | 本二A | 512 | 5955 | 省政府 |
填報征集志愿的條件
1、對于第一類缺額計劃,達到一批錄取控制分數線且尚未被錄取的考生均可填報;
2、對于第二類和第三類缺額計劃,為避免產生分數夾層,確保錄取公平,只允許不低于正式投檔時該院校最低分數及位次的考生填報;
3、參與征集志愿的考生未達到相應批次控制線且未被錄取的考生和相應批次線下20分以內。
參與征集志愿的院校為相應批次計劃未完成或追加計劃的高等院校,各批次征集志愿仍然實行平行志愿投檔錄取模式。
征集志愿對象:
1、參與征集志愿的院校為相應批次計劃未完成或追加計劃的高等院校;
2、參與征集志愿的考生未達到相應批次控制線且未被錄取的考生和相應批次線下20分以內的學生。
征集志愿是什么意思“征集志愿”是指對于第一批至第四批第一志愿錄不滿額的院校,在每批次第一志愿錄取完成后,由省教育考試院向社會公布院校招生缺額計劃,考生再根據缺額計劃在當地招生辦填報“征集志愿”,這樣使得第一志愿錄取時落選的考生有第二次重新填報志愿的機會。
征集志愿是在統一招生完之后就進行的,時間一般在統招之后補錄之前。征集志愿表是根據各個省各個地方的具體情況而定。征集志愿是給掉檔同學的又一次機會,凡是參加高考的同學應該時刻關注這些信息。
征集志愿也要認真對待,填報第一志愿也應慎重考慮,有的省份的征集志愿都是平行志愿,同樣也應該把最好的選擇填在第一個。
征集志愿的幾種類型:
1、第一類是院校在正式投檔時生源不足導致缺額;
2、第二類是院校投檔時生源充足,但部分考生因不服從專業調劑、身體條件不符合所報專業的要求等原因而退檔形成的缺額;
3、第三類是院校生源足額,但后期在該省追加了招生計劃。
征集志愿會不會降分錄取
對于不同省份,征集志愿的設置和要求等會有不同,具體報征集志愿時還應認真研讀各自省市官網上發布的相關招生信息。填報學校可參考之前平行志愿的最低投檔線,所填高校最低投檔線分數會有所改動,在填報結束后一天,會公布征求平行志愿投檔分,分數一般較之前是降低的。二、征集志愿大概降多少分
征集志愿階段,高校的錄取分數未必會降低。除非出現在征集志愿名單中的高校既然在正常投檔錄取時沒能錄滿,那征集志愿時的錄取分數一定會有所降低。三、征集志愿錄取機會大嗎
征集志愿匯總后,招生部門根據“位次優先、遵循自愿、一輪投檔”的平行志愿投檔原則,按照1:1的調檔比例進行投檔,供學校審錄。
三、濱州醫學院學校介紹
濱州醫學院是山東省應用型人才培養特色名校,前身是始建于1946年的原國立山東大學醫學院,1956年3月獨立建制為青島醫學院,1970年10月整體搬遷至山東省惠民地區行署駐地北鎮辦學,1974年11月設立青島醫學院北鎮分院,1981年9月改稱北鎮醫學院,1983年3月隨駐地更名為濱州醫學院,2002年煙臺校區投入使用。目前,學校已發展成為一所以醫學學科為優勢,殘疾人高等教育、康復高等教育為特色,醫、理、工、管、教等多學科門類滲透融合、協調發展的省屬本科醫學院校。 辦學規模 學校有全日制在校生16662人,其中本科生15382人、碩士研究生1140人,面向29個省、自治區、直轄市招生;有留學生140人。現設有第一臨床醫學院、第二臨床醫學院、基礎醫學院、特殊教育學院、口腔醫學院、護理學院、人文與社會科學學院、馬克思主義學院、藥學院(葡萄酒學院)、中西醫結合學院、公共衛生與管理學院、外國語與國際交流學院、康復醫學院、老年醫學院、醫學影像學院、繼續教育學院等16個院(系)。 人才培養 學校始終以立德樹人為根本任務、以人才培養為中心,秉承“仁心、妙術”的校訓精神,弘揚“團結、嚴謹、求實、創新”的校風,踐行“教書育人、為人師表、嚴謹治學、敬業奉獻”教風和“崇尚科學、追求真理、勤奮學習、誠實守信”的學風,獨立辦學40多年來,為社會培養了13.7萬名各類醫學及醫學相關人才,學生培養質量得到了用人單位的充分肯定和社會各界的廣泛贊譽,打造了“作風樸實、基礎扎實、工作踏實”的畢業生品牌。2006年,在教育部本科教學工作水平評估中獲得優秀成績;2013年,在山東省高校中率先以“6年完全認證”的優異成績通過教育部臨床醫學專業認證,于2020年獲批認證期延長至10年;2016年,通過教育部本科教學工作審核評估;2020年,山東省教育廳與煙臺市政府簽署共建濱州醫學院合作備忘錄;2021年,山東省教育廳與濱州市政府簽署共建濱州醫學院合作備忘錄。學校現為國家臨床醫學、中醫學專業水平測試單位,教育部“本科教學工程”地方高校第一批本科專業綜合改革試點單位,卓越醫生教育培養計劃“5+3”臨床醫學教育綜合改革試點單位,卓越醫生中醫教育培養計劃改革試點高校;為國家級住院醫師規范化培訓基地、萬名護理人才培訓基地、臨床藥師培訓基地、全科醫師培養基地。 特殊教育 1985年,學校創辦了我國第一個專門招收殘疾人青年的大學本科專業(醫學二系),開創了我國殘疾人高等教育的先河。2012年招收視障學生,2018年招收聽障學生,填補了全國醫學院校開展本科層次視障生、聽障生教育的空白。建成“國家級特殊教育示范園區”,致力于打造集教學、科研、康復服務于一體的殘疾人教育和康復教育高端平臺。30多年來,探索形成了“殘健融合、教康結合、學用合一”的殘疾人人才培養“濱州醫學院模式”,為社會培養了1134名殘疾人醫學人才,為促進國家進步文明事業作出了積極貢獻。學校現為國家殘疾人高等教育基地、盲人醫療按摩規范化實訓基地、康復醫師規范化培訓基地。 學科專業 設有臨床醫學、口腔醫學、預防醫學、護理學、兒科學、中醫學、醫學影像學、醫學檢驗、藥學、應用心理學、眼視光學、康復治療學、特殊教育、聽力與言語康復學、生物制藥、假肢矯形工程、中藥學、康復物理治療等34個本科專業。其中,國家級一流本科專業建設點1個,國家特色專業4個,山東省高水平應用型立項建設專業群4個、一流專業建設點20個;是山東省博士學位授予立項建設單位,擁有碩士學位授權一級學科6個、碩士專業學位授權點5個;有省部級重點學科8個,其中,臨床醫學進入ESI全球排名前1%,入選“山東省一流學科”、山東省高校“高水平學科”建設名單,獲批為山東省新舊動能轉換專業對接產業項目;護理學進入“軟科中國最好學科排名”前25%。有國家虛擬仿真實驗教學中心1個,國家中醫藥管理局重點研究室1個,山東省工程實驗室1個、技術創新中心(籌)2個、人文社科基地1個、山東省協同創新中心4個、廳局級科研平臺22個,直屬附屬醫院有省級臨床重點專科23個。有國家級一流課程2門,山東省一流本科課程15門、精品課程(雙語教學示范課程)32門,省級實驗教學示范中心3個,省級人才培養模式創新實驗區1個。 科學研究 近5年,承擔科研課題1400余項,其中國家自然科學基金102項(含重點項目1項)、國家社科基金2項,省部級課題300項;獲得省部級科研成果獎勵9項;出版著作114部、教材558部;發表完全知識產權SCI、CSSCI、卓越期刊等收錄論文900余篇;獲專利169項,其中發明專利100項。承擔省級教學改革項目31項,獲省級教學成果獎18項,其中一等獎2項;獲省級優秀教材獎4項。主辦《中國醫院統計》和中國學術期刊綜合評價數據庫來源期刊《濱州醫學院學報》,均向國內外公開發行。 師資隊伍 現有教職醫護員工6730人(含2所直屬附屬醫院),其中專任教師1173人;教授(含具有正高級專業技術職務人員)286人,副教授(含具有副高級專業技術職務人員)882人;博士564人;有國家級海外高層次引才工程專家2人,“*”講座教授1人,全國模范、優秀教師7人,教育部新世紀優秀人才4人,享受國務院特貼專家9人;“泰山學者”特聘教授18人,“泰山學者”青年專家10人,泰山產業領軍人才4人,山東省有突出貢獻的中青年專家8人、衛生系統杰出學科帶頭人(泰山醫學家)和青年重點科技人才3人、高校重點學科(實驗室)首席專家2人,省級教學名師8人、優秀教師(研究生指導教師)8人;全國黃大年式教師團隊1個,省級教學團隊5個,省級科研創新團隊1個。 條件設施 現有煙臺、濱州兩個校區,占地1678.3畝,總建筑面積72.9萬平方米;資產總值17.3億元,教學科研儀器設備總值4.4億元;圖書館藏書125.3萬冊(另有電子圖書140萬冊);有直屬附屬三甲綜合醫院4所、非直屬附屬醫院18所、教學醫院13所、實踐教學基地205所。濱州附屬醫院是山東省區域醫療中心,建筑面積31.4萬平方米,資產總值25.6億元,儀器設備總值11.5億元,開放床位2778張。煙臺附屬醫院是煙威地區首家省屬大型三甲綜合醫院,建筑面積22.9萬平方米,資產總值14億元,開放床位1690張。2020年,煙臺市人民政府與學校簽署協議,將煙臺市煙臺山醫院、煙臺市口腔醫院納入學校直屬附屬醫院管理。 交流合作 先后與美國阿拉巴馬大學、加拿大多倫多大學、英國德蒙福特大學、瑞典國家生命科學中心、奧地利歐亞太平洋學術協會、澳大利亞南澳大學、日本學校法人育英館、韓國嶺南大學等40余所高校和醫療機構,與北京大學、首都醫科大學、南京醫科大學等國內知名高校,與山東國際生物科技園、愉悅家紡、榮昌制藥、渤海制藥、美寶集團等大型醫藥集團,建立了友好交流與合作關系,在人員交流、聯合培養研究生、科研攻關、協同創新等方面取得了較好成果。 (2021年3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