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最新閩南科技學院招生網和吉林招生考試院公布的錄取數據,吉林高考的考生需要成績在328分左右,位次排名需要在59469名左右,才可以考上閩南科技學院,不過每年閩南科技學院在吉林招生人數不同、試卷難度也不同,所以錄取的分數也不會相同。
一、吉林高考多少分可以上閩南科技學院
1、吉林高考2022年考生上閩南科技學院的理科最低分需要346分,錄取最低位次為59469名;
2、吉林高考2021年考生上閩南科技學院的理科最低分需要328分,錄取最低位次為53935名;
3、吉林高考2020年考生上閩南科技學院的理科最低分需要354分,錄取最低位次為58361名;
4、吉林高考2022年考生上閩南科技學院的文科最低分需要374分,錄取最低位次為21861名;
5、吉林高考2021年考生上閩南科技學院的文科最低分需要402分,錄取最低位次為16064名;
6、吉林高考2020年考生上閩南科技學院的文科最低分需要421分,錄取最低位次為18055名;
二、閩南科技學院在吉林的近三年的排名多少可以上
1、2022年閩南科技學院在吉林的最低錄取分數線和最低位次
年份 | 招生省份 | 科目類型 | 所在批次/段 | 最低錄取分 | 最低位次 | 率屬于 |
---|---|---|---|---|---|---|
2022 | 吉林 | 理科 | 本二A | 346 | 59469 | 省教育廳 |
2022 | 吉林 | 文科 | 本二A | 374 | 21861 | 省教育廳 |
2、2021年閩南科技學院在吉林的最低錄取分數線和最低位次
年份 | 招生省份 | 科目類型 | 所在批次/段 | 最低錄取分 | 最低位次 | 率屬于 |
---|---|---|---|---|---|---|
2021 | 吉林 | 理科 | 本二A | 328 | 53935 | 省教育廳 |
2021 | 吉林 | 文科 | 本二A | 402 | 16064 | 省教育廳 |
3、2020年閩南科技學院在吉林的最低錄取分數線和最低位次
年份 | 招生省份 | 科目類型 | 所在批次/段 | 最低錄取分 | 最低位次 | 率屬于 |
---|---|---|---|---|---|---|
2020 | 吉林 | 理科 | 本二A | 354 | 58361 | 省教育廳 |
2020 | 吉林 | 文科 | 本二A | 421 | 18055 | 省教育廳 |
填報高考志愿方法有哪些
1、根據位次確定大學,由于每年考生人數、試題難度、高校招生計劃都可能有變化,每一年的院校錄取分數線會有波動,但是排名是相對穩定的,因此考生最好采用排名法對自身報考進行定位。
2、根據興趣能力明確專業方向,志愿填報之前,考生要對自己的興趣、能力和性格有一個比較全面的了解。一個專業的就業率再高,如果自己不感興趣,就很難憑借理性和毅力學好,有時連畢業都成問題,因此考生一定要選擇最適合自己的專業。
3、優選目標志愿,所謂優選,就是在前兩步圈定可以報考的院校和專業后,進行組合取舍。這一步需要考慮的是如何讓自己的志愿更穩妥,確保每個院校的每個專業都心中有數。
4、根據往年錄取數據做好排序,在填報志愿時,考生應該將最想上、預計門檻高的院校放在前面,將錄取幾率大的院校放在后面,也就是為報考設保底院校。把握沖穩保大原則,沖一沖不要盲目亂沖,穩一穩要重點考慮專業及自己比較滿意的高校,保一保要選好保底學校,避免高分低就。
高考志愿填報的流程
1、錄入院校志愿。
考生須在規定時段內憑本人考生號和密碼登錄高考志愿填報系統(如忘記登錄密碼,可通過已經綁定的手機號碼重置密碼),按照事先填寫并校對正確的《考生志愿表》草稿表,錄入各批次志愿的院校代碼、專業代碼、是否服從專業調劑并在網上提交。
2、網上確認志愿。
考生需逐批次填報志愿,在提交某一批次所填報的志愿后,系統會先進行志愿校驗,如果出現紅色警告字符,該批次所填志愿將無法保存,請考生仔細核對院校代碼及專業代碼,直至修改正確為止。
確認該批次志愿無誤后,請保存所填志愿。考生填報的所有批次志愿均填報并保存后,須進行網上確認。網上確認時,須點擊獲取短信驗證碼,并輸入收到的驗證碼(發送到報名時已綁定的手機)后再進行網上志愿確認。
3、修改志愿時限及次數。
考生志愿未在網上確認前,在規定時間內可多次上網修改自己填報的志愿;考生首次“確認志愿”后,如有需要可最多進行2次取消志愿確認,修改志愿并重新確認志愿。
當考生確定不再進行志愿修改時,必須在規定時間內進行網上志愿確認。取消志愿確認后重新修改的志愿,必須再次進行網上確認,否則志愿修改無效。錄取時以考生網上最后確認的志愿數據為準。
三、閩南科技學院學校介紹
閩南科技學院坐落于海上絲綢之路起點、中國著名僑鄉南安,2001年由福建省“雙一流”建設高校、省屬重點綜合性大學福建師范大學與菲律賓愛國華僑共同舉辦,是福建省首批設立的獨立學院,實施普通高等學校全日制本科教育。學校堅持*辦學方向,明確為非營利辦學。2018年11月,經教育部批準轉為獨立設置的普通本科高校。 學校董事會成員都是菲律賓著名愛國華僑,他們情系桑梓,捐資辦學、樂育英才,現任董事長為菲律賓著名僑領、菲華各界聯合會名譽主席、實業家戴宏達先生;名譽校長為中國科學院著名數學家、中國數學會生物數學分會理事長陳蘭蓀教授,現任校長為游小波教授。 學校共有康美、美林、江北三個校區,現有占地面積近700畝,規劃面積1000多畝,目前設有計算機信息學院、光電信息學院、商學院、生命科學與化學學院、藝術設計學院、馬克思主義學院、人文學院、土木工程學院、通識教育學院、創新創業學院及國際教育學院等11個二級學院,開設涵蓋理、工、經、管、文、藝等學科31個本科專業,在校本科生近9600人。 學校實施人才強校和特色興校戰略,致力構建一支素質優良、結構合理、愛崗敬業、富有活力的師資隊伍。現有專任教師400多人,其中有省級教學名師、省級優秀教師,多位老師獲省五一勞動獎章、省級師德標兵榮譽,多位老師入選“福建省教育廳高校杰出青年科研人才培養計劃”“福建省高校青年教壇新秀”,多位老師獲批泉州市學科、專業帶頭人,多位老師獲評南安市科技特派員,共有泉州市、南安市高層次人才200多人。 學校積極推動教學科研發展,現有省、市科研教改項目500余項,橫向項目30多項,國家發明專利、實用新型、外觀專利120多項;教師在國內外期刊上發表論文1000多篇,出版教材、專著55部,2部主編教材入選全國普通高校“十一五”規劃教材;獲得省高等教育優秀教學成果獎3項;學校教師多次榮獲省高校青年教師教學競賽一、三等獎,屢獲省“優秀教學案例”一等獎、二等獎、三等獎,并入選全國“優秀教學案例”。學校擁有福建省高校工程研究中心1個,福建省高校人文社科研究基地1個,福建省“三全育人”綜合改革試點院系1個。在近年發布的全國應用型大學排行榜、中國民辦大學創業競爭力、創新能力排行榜中,學校排名在全國、全省同類高校中靠前。 學校明確“以理工科為主,理工科和應用型文科交叉融合,協調發展”的學科發展定位,鋪就“深轉型”布局結構,形成“僑校企”合作模式,實現“專產業”緊密對接,創新“三導向”育人機制,完善“產學研”協同機制,推進師生“產學研”合作,深入開展“雙創”教育。學校與200多家知名企事業單位深度共建,實施“訂單式”人才培養、卓越工程師培養計劃,已開設有20多個企業冠名班,聯合企業共建產業學院等。先后獲得2個省級特色專業、3個省級人才培養模式創新實驗區、3個省級專業綜合改革試點、6個省級高等學校創新創業改革試點專業、3個省級服務產業特色專業、1個省級應用型人才培養專業群、1個省級軟件適用人才重點培訓基地、4個省級實驗教學示范中心、1個省級虛擬仿真實驗教學中心、3個省級教學團隊、2個省級大學生校外實踐教育基地、11個教育部高教司產學合作協同育人項目、6門省級精品課程、9門省級精品資源共享課程,國家級、省級大學生創新創業訓練計劃項目299項。學校大學生創業園“筑夢空間”榮獲“2017年度福建省巾幗眾創空間示范基地”“2018年泉州市B級眾創空間示范基地”“2019年首批百家泉州市青年創業基地”等稱號。 學校堅持以立德樹人為根本,全面實施三方面保障、三階段覆蓋、三課堂聯動,不斷推進全員育人、全過程育人、全方位育人工作,以培養基礎實、素質高、技能強的應用型高級專門人才為目標,重視學生的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近年來,在中國大學生創業計劃競賽國賽銅獎1項、省賽金獎2項、銀獎9項、銅獎7項,在全國大學生藝術展演中多次榮獲一、二、三等獎,在全國大學生光電設計競賽榮獲一等獎1項、三等獎1項,在中國大學生智能設計競賽全國總決賽一等獎2項、二等獎1項,在全國大學生IT技術大賽一等獎1項、三等獎5項,在第四屆、第五屆福建省“互聯網+”大學生創新創業大賽總決賽累計斬獲兩銀三銅獎,并有1個項目斬獲全國總決賽銅獎等。 學校高度重視教育質量,努力培養合格人才,不斷提高畢業生就業質量和就業層次,先后3次獲福建省普通高校畢業生就業工作優秀單位,畢業生連續多年就業率達98%以上。2008-2016屆畢業生畢業2年工作勝任力在福建省全省本科獨立學院和民辦高校中排名第一,在福建全省本科綜合高校工作中排名第五。 學校扎實推進文明校園建設,是南安市文明校園。1個黨總支、5個黨支部入選福建省黨建工作標桿院系、樣板支部,1個黨支部榮獲教育部思想政治工作司第二批*高校黨建工作樣板支部。學校獲福建省“平安校園”、福建省安全穩定工作先進集體、全國教育系統關心下一代工作先進集體、全國高校“農校對接”與學生食堂采購工作先進院校等榮譽稱號。學校關工委“與青年教師結對子,助青年教師成長成才”工作案例入選全國高校關工委工作十大品牌優秀案例。 在“仰望星空、腳踏實地”的校訓精神引領下,閩南科技學院堅持“學生成才、家長放心、社會滿意”的辦學宗旨,堅持“高層次、應用型、復合型”專門人才的培養目標,強化“政企校僑”辦學特色,努力建設一所立足閩南,面向海西,服務區域經濟社會發展和現代產業體系建設,具有僑鄉特色、在海峽兩岸有影響力的高水平應用型本科高校。 (以上數據統計截止2021年9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