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選黨員家風家訓征文【篇一】
家訓、家教、家風在任何情況下都與社會大環境分不開,因為家庭是社會的最小細胞,無時無刻不在受著社會大環境的影響和制約。如果社會政治清明、教育發達、風氣端正,家訓、家教、家風就好,否則就可能會發生偏逆。
社會發展到今天,人們對于家訓、家教、家風并不十分關注,所以中央電視臺一提起這個話題 立刻就在海內外華人中引起熱議。其實這也不奇怪,一方面在新思想解放浪潮的沖擊下,家訓等家庭文化一度被作為糟粕文化而剔除,人們不敢輕易提起。另一方面,隨著現代社會人口流動規模的擴大,加之家庭人口數量的減少,原來那種以家族或以大家庭形式居住的家庭迅速解體,家訓也就在一定程度上失去了原有的作用和功能。再者,社會教育空前發達,不僅有各種學校教育,還有電視、廣播、電臺、報刊、網絡等媒介的大眾教育,使家庭教育相形見絀。
要真正培育好家訓、家教、家風文化,首先要搞好社會政治、社會教育與社會風氣,因為他們對家庭教育和風氣的形成有巨大的影響和帶動作用。如果社會政治、社會教育和社會風氣不好,家庭教育和風氣就很難遂人愿,古今同理,現代尤甚。學校教育,還有電視、廣播、電臺、報刊、網絡等媒介的大眾教育,使家庭教育相形見絀。
要真正培育好家訓、家教、家風文化,首先要搞好社會政治、社會教育與社會風氣,因為他們對家庭教育和風氣的形成有巨大的影響和帶動作用。如果社會政治、社會教育和社會風氣不好,家庭教育和風氣就很難遂人愿,古今同理,現代尤甚。
精選黨員家風家訓征文【篇二】
春節期間,央視推出的家風街訪引起社會共鳴。“家風就是不許欺負老婆”,“家風就是教育孩子學好習,做好人”……老百姓用簡樸的言語詮釋家風的同時也向人們傳遞著一種向上、向善的正能量。
家庭是社會的細胞,家風體現著家人的價值追求和傳承,家風也是社會風氣、公民道德的源頭,一句話、一個故事、一段記憶都是家風的載體,在生活點滴中影響著孩子的心靈,塑造著孩子的人格,從而帶動整個社會乃至整個國家的發展。
家是孩子的第一課堂,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人老師。有人形象地將父母比喻成青山綠水,給孩子的健康成長提供良好的生態環境。毋容置疑,在我們身邊也有的父母表現出兩面性,讓孩子面對一些社會現象出現焦慮和困惑。春晚小品“扶不扶”以幽默的語言、滑稽的動作勾勒出面對跌倒的老人究竟應該選擇“扶”還是“不扶”的矛盾心情。“人倒了還可以扶起來,人心倒了可就扶不起了起來了!”在金錢和良知面前,我相信更多的人會選擇良知。同時也呼吁:面對人們為自己不受冤枉之災而置跌倒老人于不顧時,面對跌倒的道德,當社會無力扶起時,法律應該幫一把――讓好人有好報。
作為六十年代出生的我,自小受家庭和父母的影響,把“勤奮、努力、勤勞、節儉、正直、和善”作為家風用來規范自己的行動和價值觀,并影響自己的家庭和孩子。我們夫婦雖然都是普通而平凡的石油工人,但我們在崗位上兢兢業業,用努力和奉獻在平凡中詮釋人生的精彩。在視“分數”為至尊、唯恐孩子輸在起跑線上時,我們的觀點是尊重孩子的選擇、激發孩子的興趣,步入高中生活的兒子學習很緊張,可當兒子提出“要參加校學生會干部競聘 ”時我們選擇尊重的同時提醒兒子要合理安排時間,妥善處理學習和活動之間的關系,一個學期下來,擔任學生會主席的兒子在搞好學校活動的同時也取得了優異的成績。
電視前、餐桌旁,我們也曾談論一些熱點新聞和校園趣事,“在拔河比賽中班因作弊導致兩班同學大動干戈”,“班同學因談戀愛被開除”……有時我也會將群里看到的“男生在校遭女同學騷擾,成績下滑被父母誤認為談對象而離家出走”、“女孩因討厭英語老師而罷課”等問題與兒子交流,“如果換成是你,你該如何處理?”“做為家長,我的觀點是……”站在不同的角度聊自己的觀點,在溝通中固化了平等、尊重的家風,增進了母子感情。
“寒門家風好,少年早成才。”作為平凡而普通的我們,也許不能給予孩子豐厚的物質條件和寬泛的人際關系,但我們會努力將父輩的優良家風傳承下來,讓它成為一種潛在的、無形的力量影響并引領孩子健康成長
精選黨員家風家訓征文【篇三】
家風又稱為門風,家風其實就是在家庭里形成一個統一的道德標準。所以說,一個良好的家風可以幫助在家庭中的成員更好地學習一些人生的道理和做人的道理!
“學以增智,學以立身”,把勤于學習作為培育良好家風的常態任務。圣賢由學而成,才能由學而得。一個政黨會因學習而強大,民族會因學習而富強,同樣,家庭會因學習而不斷進步和發展。高尚的人格,美好的操守,是一開始從家庭的熏陶、而后在學習和工作的實踐中長期培育而成。古往今來許多有識之士,無不重視以文化人、以學治家,把個人的修身立業與培養良好學習家風聯系在一起。從小就養成善學、愛學、勤學的習慣,才能不斷陶冶道德情操、提升氣質風范,也才能避免陷入少知而迷、不知而盲、無知而亂的困境。古人說:“學者非必為仕,而仕者必為學。”黨員干部不僅要做勤于學習的表率,還要激發家庭成員的學習興趣、培養學習習慣,通過學習立身立德、增智強能,這樣也能使良好的學習家風薪火相傳。
“為官發財,應當兩道”,把甘于清貧作為培育良好家風的價值追求。是為子女留下萬貫家產,還是留下寶貴的精神財富,這是檢驗黨員干部是否具有良好家風的重要標志
唐代詩人羅隱就有“國計已推肝膽許,家財不為子女謀”的名句留傳后世。李克強總理對政府官員也有著擲地有聲的話語:“為官發財,應當兩道,既然擔任了公職,為公眾服務,就要斷掉發財的念想。”當官即不許發財,這是黨的性質宗旨決定的,是職業要求決定的,也是家庭教育必須遵循的。事實說明,家財越多越有可能滋生懶惰心理,扼殺創造精神,這對家庭對社會都是極為不利的。真正高明的父母,是把優良思想和品德操守留給子女,這樣才能為家人贏得長久的榮譽和尊敬,為家庭帶來長久的歡樂和安詳。
精選黨員家風家訓征文【篇四】
家風正,則民風淳;家風正,則政風清;家風正,則黨風正。今年以來,沛縣大力開展黨員干部家風家規家訓建設,增強以德齊家、以廉保家意識,傳播家庭文明正能量,推動好家風的實踐養成和自覺傳承。“七一”前后,沛縣在全縣黨員干部中開展“好黨員講好家訓”主題教育活動。“全國最美家庭”、“中國好人”代表張景宏,來到丈夫的工作單位河口鎮黨委,給黨員講述如何樹立“以德立家、以孝治家、以儉持家、以廉保家”的良好家風。目前,全縣共舉辦“好黨員講好家訓”百村巡講、“好黨員話家訓”座談會、“好黨員家訓傳承”研討會及“好黨員寫好家訓”等153場系列活動。此外,該縣征集黨員干部家訓1152條、家風稿件2426篇,邀請專家學者、黨員干部集中賞析、評賞優秀家規,運用微博、微信、微視頻、微電影等方式,公開公示,精準化傳播,教育引導黨員干部自覺建設和踐行良好家訓,通過黨員干部向家庭子女進行傳承。
家風是滋養干部作風的土壤,好的家風才能養成好的作風。日前,沛縣還啟動了“黨員干部曬家風”主題教育活動,動員全縣黨員干部“曬家風、亮家訓、立家規”,通過舉辦“好家風、好家訓”專題黨課、“我的勤廉家風”征稿、“鄉規民約”研討會及“清官廉吏家風家訓”征集等系列活動,積極引導廣大黨員干部帶頭培育好家風好作風,受教育黨員干部2萬多人次。
傳承清廉家風,該縣還把廉潔經念在飯桌上、枕頭邊,通過開展黨員干部“1+1家風助廉”活動,共組織8600多名黨員干部及家屬到縣警示教育基地接受警示教育,共沐清廉家風,同吃“廉政套餐”,互簽《廉潔家風承諾書》,黨員干部及家屬一致認為,要用實際行動恪守家風、守住“家門”、把好“后院”,共同筑起一道拒腐防變的堅實防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