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個人每個家庭都會發生一些故事,不同的家庭發生的故事都不一樣,下面是思而學教育網小編為大家搜集整理出來的有關于2017年家的故事主題征文,歡迎閱讀!
2017年家的故事主題征文【1】
家,對于每個人來說, 永遠是心中一道亮麗的風景。
我們的小家!父母搭建起的成長搖籃!
有人說,家可以很大很大,宇宙就是星星的家;家可以很小很小,繭是蛹的家„„家不管大小,里面都曾裝滿過無盡的幸福和快樂,它就像一眼不老的泉井,蘊育了健康的孩子,見證了孩子從出生、成長,直到成才。
人生的大部分時間都是在家里度過的,這個家可能經歷過爭吵,甚至風風雨雨,但一定充滿過幸福快樂。家可能不是永久的,記憶卻是永遠的,甚至它有可能是貧窮的,但它帶給人的回憶卻是內涵豐富的。家既是父母的愛巢,更是孩子成長的搖籃。
提起家,讓我想起一個人??曾國藩,讓我想起他的書《曾國藩家書》。
曾國藩是中國近代史上一位重要的歷史人物,被稱為晚清第一名臣、千古完人、官場楷模。他整肅政風、倡學西洋,開啟同治中興,使即將崩潰傾倒的清王朝又延續了60多年,其功業無人可以效仿。青年時代的毛澤東就曾說過:“愚于近人,獨服曾文正。”可見曾國藩影響之大。蔣介石也表明一生中獨服曾國藩,還把《曾國藩家書》作為黃埔軍校的教材來治軍育德。
曾國藩的家庭教育思想,主要體現在他寫給兒子紀澤、紀鴻以及諸弟的家書中。曾氏家族,向來治家極嚴,也很有章法。他的家庭教育指導思想中,有許多可取之處。諸如在讀書、做學問、勤勞、儉樸、自立、有恒、修身、作官等方面,都繼承和發揚了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讀罷《曾國藩家書》,我油然而生出敬佩!
“孝”是“仁”的基礎,不懂得敬愛自己的父母,又怎么會愛他人、愛祖國。對家庭失去責任感,又會去擔負什么社會責任呢?不“修身”怎能“齊家”何談“平天下”?
父母是我們的第一位老師,搭建起我們成長的搖籃。他們教我們學說話、學走路、學做人……潛移默化地影響著我們的成長。家是我們成長的搖籃,也是棲息的港灣,更是一個愛的寄泊地。
一個健康的家庭,必是孩子健康成長的搖籃,決定著孩子一生的快樂,同時也決定父母自身的快樂,實現孩子幸福的成長。我慶幸,自己有一個幸福、積極向上、充滿正能量的家,并深深地愛著它。家里有疼愛我有加的父親,有寬嚴并濟的父母。有嚴格教育我努力學習的媽媽,有正確引導我為人處世的爸爸。他們以身作則、榜樣示范。爸爸勤勞務實、幽默善良,媽媽誠懇賢良,是一位優秀教師。今天的我是一名初二的中學生,市三好學生,取得了許多榮譽。學習成績優異,有著自己朗讀的特長,還有著廣泛的興趣愛好,如書法、二胡、英語、游泳等等。同時我也是一個性格開朗、綠色節儉、心地善良、樂于助人、愛國守法、尊德守禮、懂得感恩的孩子……他們教育我成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紀律的人;他們教給我“自立、自尊、自強”……每當我遭受挫折時,父母為我排憂解難,教我如何直面生活,讓我懂得了人生不是一帆風順的。感謝父母給予我的教育,感謝父母為我付出的一切!他們是我的第一任老師,是我美好的心靈歸屬,帶給我“家” 的幸福,傳遞著好的家風、弘揚著家的文化,讓我健康快樂地成長!我愛我家,一個讓我倍感幸福和溫馨的家,給我支持和力量的家!
我們的第二個家??校園!我們茁壯成長的樂園!
忽然,想起幾首歌《讓我們蕩起雙槳》、《童年》、《同桌的你》,從歌聲中我們感悟著校園生活的美好。常聽到大人們說:“人生最美好的時代,就是學生時代。”那最難忘的地方就是校園了吧?最動人的故事也是在這里上演的吧?校園是值得我們一生回憶的地方。
這里的環境優美,有默默無聞、誨人不倦的師長,有陽光向上的伙伴,我們是相親相愛的一家人。這里是我們茁壯成長的樂園!
每周一的升旗儀式開始了。我們回顧過去,著眼當下,展望未來,每一次都心潮澎湃、熱血沸騰。聽!大課間的鈴聲響起了!我們做操、跑步、跳繩、擲球……運動并快樂著。看!運動場上彩旗飄飄,鑼鼓喧天。砰!一聲槍響,全場都沸騰了,一股強大的集體榮譽感油然而生。瞧!銀裝素裹的校園真美!歡快戲雪的場景真酷!紫紫的臉,白白的雪,紅紅的手,大大的雪人,冷冷的天,但我們那么開心,笑聲早已穿透了冬日里的寒冷與寧靜……成長于樂園,我們好幸福!
多少辛勤的園丁將自己的青春血汗普灑校園,“黑發積霜織日月,粉筆無言寫春秋。”他們中的有些人,皺紋已清晰可見,腰身已不再挺拔,銀絲已遮蓋不住……但我們分明看到他們衣著整齊、氣質優雅、不言病痛、不計得失,他們的風范深深地觸動著我們。
多少優秀的學子從這里插翅高飛,夢想成真。這里到處都是我們的兄弟姐妹。我們愛校園、愛師長、愛同學,我們是相親相愛的一家人。忘不了與寡言的同學說的第一句話,從此懂得了友善他人,尊重他人;忘不了貧困同學收到全校師生的愛心,從此學會了關愛他人、互幫互助;忘不了分小組除雪,從此明白了擔當與責任;忘不了發生口角又重歸于好,從此學會了寬容與諒解;忘不了不受待見的說謊欺瞞,讓我們領悟到了誠信待人有多么重要……我們的成績名列前茅,活動分毫不差。征文大賽、演講比賽、英語奧賽、書法比賽、心理劇表演、體育競技……樣樣都有我們的身影。我們學在其中、悟在其中、樂在其中,共享幸福。
校園的學習充實有序,校園的生活溫馨幸福,校園的魅力歷久彌新,校園的上空光芒萬丈。校園,這片樂土,是我們幸福的家!
我們的大家??祖國!在蔚藍的天空下,我們健康成長!
只有我們的大家??祖國,安定繁榮,才會有我們億萬戶小家的溫馨幸福。
詩人余光中的《鄉愁》訴說著他漂泊異鄉,游弋于海外回歸祖國后所作的一首現代詩。詩歌表達對故鄉,對祖國---我們的大家,戀戀不舍的一份情懷。
一篇題為《沒有了祖國你將什么都不是》的文章中寫道:“自古弱肉強食,沒有國就別想有家!只有祖國才是我們的依靠,只有祖國強大穩定才是我們幸福自由的前提!”
幾千年的文化風俗,成為我國的精魄。那國旗上閃動的金星,是革命前輩的淚花閃爍。各地發展進步的歷程,在神州大地留下了印記一碩。家鄉里土地的肥沃,哺育了人口眾多的泱泱大國。翱翔在宇宙中的飛船,是無數智慧結晶的探索。看著太空中揮舞的國旗,億萬人的淚水潤濕了眼窩。這是我們的家??中國。祖國,沒有你,哪有我們?我們新一代青年一定會奉獻自我,將重任扛在肩上,嘹亮的唱出響徹天際的歌!
我愛你,我們的家!有了你,我們健康成長,翱翔于蔚藍的天空,快樂無比!
2017年家的故事主題征文【2】
不同的家庭,都有著不同的故事。雖然說我家的故事平平凡凡,卻也幸福美好。
“起床了!起床了!起床了!起床了!”正在裝睡的我再也裝不下去了。媽媽的語調真逗,時而高,時而低;時而清脆,時而低沉;時而幸災樂禍,時而陰陽怪氣。我猛地從被窩里鉆出來,搖了搖像雞窩一樣的腦袋,卻還是困的不行。于是……我又……倒頭睡下……“咳!”哎呀,嚇死我了。媽媽你這一驚一乍的習慣什么時候才能改呀!
開始吃飯。哎,不對呀。媽媽,爸爸怎么還沒起床?我放下手中的碗筷,像個特種兵一樣徑直向前走去。“嗯,你,小同志,怎么還沒起床?”哦,爸爸笑了,但是沒有出聲。我知道,爸爸是在裝睡呢。吃飯吃了一會兒,突然停電了。我趕緊扒拉幾口飯,這時,燈突然又亮了。哈哈,我頓時“詩興大發”,“難道這就是傳說中的‘扒拉拉能亮’?”“撲哧!”爸爸露餡了!“快點,你姑娘還要上學哪!”“知道了,真是的,這一大早上絮絮叨叨的……”還說媽媽呢,你不也是嘛!“哎呀,尊敬的老爸,請您給個面子快點唄,我都快遲到了。”爸爸急的像熱鍋上的螞蟻,呵呵,爸爸著急的時候還挺好玩的嘛。就這樣,早上的生活就先告一段落了。
哎,放學回來,拖著疲憊的身子,真累呀!“今天怎么樣?考試了嗎?”嘿,我就知道,媽媽就喜歡考試,每次回來就先問“考試”怎么怎么樣……不過嘛,對于這樣的問題,我早就習慣了。
又到了飯點,別看只是普普通通的一頓飯,可是別有一番情趣的哦!可能是因為從小沒人教我用過筷子的原因,所以我用筷子的方式和大家都不一樣??食指要向前伸著才能把菜夾上來 。爸爸總算找到了我的弱點,總是抓著我這根小辮子不放。呃,這不,又來了。“你的手指頭總伸著干什么呀?多不得勁呀!來,像我這樣。”爸爸一邊說一遍比劃著。我不耐煩的擺擺手,“哎呀,我習慣了,改不過來了。爸,快吃吧。”爸爸見我不領情,就“傲慢無禮”的對我說了聲“切”。我也“毫不客氣”的給爸爸回了一個鬼臉。媽媽在一旁尷尬的笑。
家在你的眼中是什么?是一個幸福的港灣?是一個心靈的歸宿?是一個遮風避雨的碼頭?還是一個人生的驛站?不,不,不是,這些都不是,家在我的眼里,就是一個小小的家,一個平凡的家,一個和睦的家,它帶給我無限的溫暖與幸福。我愛這個家,也愛這里的每一個人。
2017年家的故事主題征文【3】
魚兒說,深海是它的家,在萬頃深藍的波濤之下,它才能自由遨游,自由自在;浮云說,天空是它的家,只有在廣袤無垠的蒼穹中,它才能快活嬉戲;落葉說,大地才是它的家,只有在蕭蕭秋月里掙脫大樹,撲向大地的懷抱。家永遠是一個美麗的富含深義的字眼。
曾看過一則故事,美國某城市街頭,警察扶起一個醉漢,認出他是當地的富豪,警察說:“我說你回家吧!”“家……我沒有家”警察指著遠處一幛幢豪華的別墅說:“那不是你的家嗎?富翁喃喃道:“那是我的房子。”一個短小的故事卻道出一個淺顯易懂的道理:“愛,才是家的載體,房子如果沒有愛這個填充物,只能是一幢空蕩蕩的建筑物。家,可能是一桌精心烹制的豐盛酒菜,可以是感冒時的一聲聲關切的噓寒問暖,是村口村下永恒的盼望,是承歡膝下的天倫之樂,一個簡簡單單的字,卻包含了人間最美的情感,傾注了父母無限的關愛。
潘美辰多年前迷惘地唱著:我想有一個家,一個不需要多大的地方……陳紅卻娓娓地吟唱:常回家看看,回家看看,哪怕幫媽媽刷刷筷子洗洗碗……家是成長的搖籃,是心靈最深處的牽掛。父母用滿腔的關愛為我們默默擎起生命的藍天,無論走到天涯海角,走得多遠,父母深情的目光似乎是茫茫黑暗中隨之前行的燈光,引領著、關切著,卻不會阻擋,既然愛他,就不會讓他窩居在一方狹窄天地里,卻能在他闖蕩之后給予最好的無言的慰藉。
家是一灣溫馨的避風港,年少輕狂,熱血澎湃地認為外面的世界那么精彩,執著地輕裝上路追逐夢想。然而,精彩卻同樣復雜,激烈的打拼讓游子身心俱疲,傷痕累累、風塵仆仆地趕回家,無論在外流了多少汗,受了多少痛,父母的殷殷關切永遠是一帖最好的良藥,癡癡守望的那間小屋,是流浪的心永遠的驛站。
也許任何一個文字巨匠都無法用文字描述這個字眼,但只要你用心聆聽用愛譜寫的美妙旋律,會發現:家、愛、原來離你如此地近。
2017年家的故事主題征文【4】
讀書,這是我們家共同的喜好,也可算是我們家的一道靚麗風景。
嚴格來說,我們家并不是什么讀書世家,更非什么圣賢之后,我雖整天吹著我乃李耳、李白的后人,卻也明白,我的祖先乃是清朝時兩位從異地遷來的獵戶,說不上是什么賢者的后代?
讀書這種“文化人”才配做的事,第一個做出的,又是我們家的誰呢?
爺爺是我所知道最早的讀書人(當然,我們家族中的)。爺爺今年八十余歲,具體出生年份可是記不清了,只知道是個“30后”,當時家中貧寒,能得到一本紙爛章殘的破書便是莫大的榮幸,于是乎,每當爺爺借來、撿來或是買來一本書,便會一頭“鉆”入書中,直把它看穿,把每個字都熟記于心才罷休。后來,爺爺考上了大學,成了一名光榮的科研工作者,為祖國建設出了一份微薄之力。
現在,每當我去看望爺爺時,爺爺都會笑呵呵地遞給我一杯白開水,自己倒上一杯茶,問我要哪杯,然后點上一支煙來翻看手中的書,還不時嘆道:“好哇,好哇!”
爺爺之后呢?
爸爸出生時的環境自然比爺爺好得多,可是……爸爸出生在“文革”時期,可這并不妨礙他讀書,可惜爸爸與爺爺的風格不同,凈愛些小說,一度被小說迷了心,害得沒考上大學,追悔莫及,只能在工廠里做個工人。在工作中,他逐漸了解到了學習的重要性,于是扔掉小說,鉆研經典,終于脫繭成蝶,成為了一名優秀的新聞工作者。現如今,他的書柜里還擺滿了新書。
我又如何?
經過一連串事實證明,爺爺和爸爸的好讀確實改變了我們家族的基因。我從小就愛讀書,家里讀、野外也讀;站著讀,躺著也讀。古代一位大文學家所說的“三上”我已經占了“枕、廁”兩上。讀童話不過癮,便讀神話、名著、唐詩、宋詞,漸漸地,視野開闊了,世間道理也就了然于胸。當然,我讀的書還遠遠不夠,看來,我要加油呀。
爸爸說,中國夢是夢,也不是夢,它太大了,是一個民族復興的夢,實現中國夢,不是幾年就行的,他可能需要幾十年,上百年才行,但人們一直在努力。
我們的祖輩為中國夢打下基礎,靠的是讀書,靠的是實干;我們的父輩為中國夢發展前途,靠的也是讀書。中國夢就像一只風箏,一只金色的待人放飛的風箏。身為新一代的我們,有什么理由不讀書呢?
捧起手中的書吧,放飛中國夢吧,做一個愛讀書,志向遠大的好少年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