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第一篇:中秋月
俗話說,中秋的月亮圓又圓。今天是中秋節,又可以欣賞到這圓圓的月亮了。
晚上6點50分,我們全家圍在一起津津有味的吃著團圓飯。我吃完飯了,便走到窗前的飲水機前準備倒水喝。咦?那是什么東西?只見一個粉紅色的圓圓東西掛在東邊,我想搞清楚那個"粉紅圓盤"到底是啥,就一直注視著它。過了幾分鐘,那個"圓盤"越升越高,慢慢地從淡淡的粉紅色變成了金燦燦的金黃色。啊!原來那就是中秋月啊。遠遠望去,它是那么的圓,那么的亮。
我們把桌子椅子抬入院內,一邊賞月,一邊吃著香甜可口的月餅。在月光的照射下,樹葉被照得一清二楚。為什么今天的月亮會那么大?聽說,中秋節這一天,月亮是離地球最近的,怪不得那么大,那么亮。
爸爸說,在中秋節這天,許多出門在外的人都會回家團圓,如果有些人回不了家,他們就會看著這輪明月,思念家鄉的親人,而家鄉的親人也會對著這輪明月想著在外的游子。
聽了爸爸的話,我深思起來:希望天下所有的家庭都像今晚的月亮----團團圓圓。
范文第二篇:中秋賞月感懷
明月如鏡,星斗滿天。在八月十五幽靜的月夜里,我們全家一起興奮地來到黃河邊,欣賞中秋的月亮。我反剪著手搖頭晃腦地念著蘇東坡的詞《水調歌頭》:“明月幾時有,把酒問青天……”把全家人逗得哈哈大笑。
人們常說“月到中秋分外明”,這話很有道理。看,那帶著一圈金環的月兒終于升起來了。它先是金黃金黃的,徐徐穿過一朵一朵輕煙似的白云,向上升著、升著,就在一剎那間,月兒的顏色變淺了、變白了!
它高高地升起來了。圓得那樣可愛,那樣有趣,就像一個銀色的玉盤反射出一道道白光。
皎潔的月亮,你引起多少人的豐富想象:嫦娥,因偷吃仙藥,被關在寂寞的廣寒宮內;吳剛,被罰砍那砍不斷的桂花樹;小玉兔,在廣寒宮里為嫦娥搗藥……
我多想和吳剛去做伴,多想去慰問孤獨的嫦娥,多想去逗逗可愛的小玉兔呀……
可你又那么遙遠,我想借大雁的翅膀,在這歡樂的時刻飛向你的懷抱,可大雁也飛不了這么高;我想用長虹架起一座彩橋,去探望你這地球的少年,可當彩虹出現時,你卻不知在何方……
看著這圓圓的月亮,我又思念起去世的奶奶來。她那慈祥的面龐又浮現在我的眼前。一想起奶奶來,我的眼睛就濕潤了,奶奶好像也在我們身旁和我們歡度佳節。這不正應了“每逢佳節倍思親”的詩句嗎?
我凝神望著月兒,口里嚼著香甜的月餅,聽爸爸講著月亮的傳說,我又想起臺灣的小朋友,直到很晚很晚……
范文第三篇:
月亮既是偉大的,也是悲傷的,更是溫馨的。
唐代詩人李白曾經寫出過不朽的詩篇:“今人不識古時月,今月曾經照古人。古人今人若流水,共看明月皆如此。”正像李白所說,無論是今人還是古人,都對月亮產生了一份獨特的感情。
晚霞消退,太陽漸漸褪去了明亮的光輝,留給大地的是暗紅中的憂傷,
也許是一份恐懼,把人間帶進了黑暗之中。
忽然一種莫名的銀白灑在了大地上,我抬頭一看,好不驚喜,啊,月亮,原來是月亮!
月亮用她那皎潔的光輝撫摸著大地,大地更有了一些嫵媚和神秘,我們也就少了一些恐懼,多了一些夢幻。
看一看,想一想,深感月亮是偉大的。
為什么這么說呢?因為月亮反射著太陽的光輝,當一個二傳手,把光明在人們最需要的時候奉獻給人們。
有了夜晚的光明,人們就特別喜愛月亮,月亮代替了路燈,這黑暗里的光明啊,是多么的真貴呀,使人們的心里也亮了起來。
夜空中的月亮,不僅照亮了天空和山川自然,照亮了大地,更照亮了人類的心靈。月亮,心靈之夜的明燈。
月亮又是悲傷的。她的苦楚只有她自己才知道。
寂靜的夜里,她是孤單的,沒有任何知己陪伴,也沒有任何一點點人聲的熱鬧,有的只是如水的空冥,無邊的寂寥。她還有什么法子呢?也只好把自己微弱的光灑在了環宇,自己為自己解悶,制造一些陽陽的感覺,這也許就是她最殷實的欣慰了。
月亮更是溫馨的。她陪伴了散步的人們,陪伴了旅途勞累的游子,更安撫了遠在他鄉的親人。
正如李白詩中寫到的“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
月亮充滿了人文關懷,他不嫌棄任何一個人,當你高興的時候,憂傷的時候,不知所措的時候,她都是你的好朋友,與你娓娓道來。
在中秋節,月亮是最圓的,那時,她才得意洋洋地放出她那明亮的光輝,也許這天晚上是月亮最得意的時光。
月亮并不總是順心如意,有時瘦瘦的,可憐兮兮,彎彎的,像是有什么勞役累彎了她的腰,像一只孤零零的小船,怎經得起曠宇中的海嘯巨浪呢,,也似一把總在勞作的鐮刀,夠累的。看到了彎月,宋朝詞人就發出了“月有陰晴圓缺,人有悲歡離合,此事古難全”的感慨。
月亮的美,在于她美若天仙的氣質,更在于她幽幽怨怨的靈魂。月亮,我們靈魂的家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