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導語:內部控制是指一個單位的各級管理層,為了保護其經濟資源的安全、完整,確保經濟和會計信息的正確可靠,協調經濟行為,控制經濟活動,利用單位內部分工而產生的相互制約,相互聯系的關系,形成一系列具有控制職能的方法、措施、程序,并予以規范化,系統化,使之成為一個嚴密的、較為完整的體系。下面是思而學教育網小編為大家精心整理的關于內部控制制度,歡迎閱讀!
內部控制制度
1、 健全管理法律法規和公司制度
企業管理內部控制,在很大程度上取決于規章制度的監管,而監管力度的大小與國家頒布的相關法律法規和公司制定的制度有關。所以,國家法律在各行業財務管理中需明確各項權利和職責,對違法行為進行嚴格懲罰,同時,不斷完善各項規章制度,加快各項管理的有效實施;企業管理者需要明確各崗位的工作職責和要求,保證工作和管理的順利實施。
2、 組織機構控制
組織機構的控制包括組織機構的設置、分工的科學性、部門崗位責任制、人員素質的控制。在設置內部機構時,企業管理者既要考慮工作的需要,也應兼顧內部控制的需要,使機構設置既精煉又合理。因此,對企業內部組織結構和職責分工要有整體規劃。
3、預算控制
預算控制是內部控制的重要組成部分,其內容可以涵蓋企業經營活動的全過程,包括籌資、采購、生產、銷售、投資等諸多方面。所以企業管理者進行預算控制,是為達到企業既定目標而編制的經營、資本、財務等的年度收支總體計劃。
4、 風險防范控制
在市場經濟中,企業不可避免的會遇到各種風險,因此為防范規避風險,企業管理者應建立風險評估機制。企業常有的風險評估內容有籌資風險評估、投資風險評估、信用風險評估。
5、 財產保全控制
企業的各種財產物資只有經過授權,才可以被接觸或處理,以保證資產的安全。主要內容有:(1)限制接近資產。只有經過企業管理者授權批準的人員才能夠接觸現金、其他易變現資產、存貨資產等。(2)定期盤點實物。企業管理者建立對資產定期盤點制度,對盤點中出現的差異應進行調查,對盤虧資產應分析原因、查明責任。(3)財產保險。企業管理者通過對資產投保增加實物受損后的補償機會,從而保護實物的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