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個省市區、各個批次的錄取通知書的發放時間不一樣,從本月15日前后到8月底一直在發放錄取通知書。第一批(提前批、一本)已經或就要開始錄取,正常情況下應該從現在到20日前后就能發放錄取通知書。具體的時間以學校為準。
學校師資力量雄厚。現有教職工3000余人,教授、副教授1200余人,其中,中國科學院院士1人,中國工程院院士1人,國務院學位委員會學科評議組成員5人,國家“*”6人,“*獎勵計劃”特聘(講座)教授9人,國家杰出青年基金獲得者3人,國家優秀青年基金1 人,國家特支計劃4人,廣東省領軍人才1人,廣東省特支計劃19人,廣東省高等學校特聘教授(珠江學者)15人,人(事)社部“百千萬人才工程”人選8人,教育部跨/新世紀優秀人才培養計劃11人,廣東省“千百十工程”國家級培養對象5人,,科技部中青年科技創新領軍人才6人,農業部農業科研杰出人才4人,國家級教學名師4人,國家級教學團隊3個,博士生導師236人,碩士生導師823人。
學校以應用型人才培養為主,致力于創新人才培養模式,著力培養高素質創新人才。學校設有26個學院(部),現有全日制在校生4.2萬余人,其中本科生3.8萬余人,研究生4000余人,來自27個國家的留學生89人。有國家級精品課程10門、省級精品課程26門,國家精品視頻公開課2門,省級精品視頻公開課程4門,國家級精品資源共享課6門,省級精品資源共享課41門。國家級實驗教學示范中心4個、廣東省高校實驗教學示范中心21個,國家級特色專業12個、廣東省特色專業23個,國家專業綜合改革試點2個,國家卓越人才培養計劃專業8個。國家理科基礎科學研究和教學人才培養基地(生物學)1個,國家人才培養模式創新實驗區1個,國家大學生校外實踐教育基地6個。學校形成了以丁穎創新班為突破點,以紅滿堂計劃、主輔修、雙學位、國際聯合辦學為主線,以平臺加模塊為基礎的點、線、面相結合,分層次、多樣化的人才培養新模式;實施研究生教育創新計劃成效顯著,目前學校共獲全國優秀博士學位論文4篇,提名論文6篇,論文學科涵蓋了農學、工學和管理學等門類。被教育部評為“全國畢業生就業典型經驗50強高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