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州中醫藥大學宿舍內部圖片,廣州中醫藥大學宿舍條件怎么樣環境好不好
大學城校區很好,有熱水,電梯(全大學城只有廣中醫才有),空調,獨立的浴室和廁所,還在陽臺配置了一面超大鏡子,設施挺新的,天天有人搞清潔,宿舍外有綠化,總之就是環境不錯;有兩個食堂,二飯的又好吃又便宜。平時又可以去一個比較近的在廣外的村子(叫貝崗村)買東西,那里人很多的,也可以坐車去廣州大學的購物商場玩。而我們學校的缺點就是:上學的一條路的斜坡比較陡,騎車挺危險,另一條路就要爬很討厭的天橋。還有校園比較小(這是相對而言,應該比小學初中高中的大吧),給不了你真實的綜合性大學的感覺。
住宿條件:大學城五星級!。。。。
一間宿舍住四個人,上床下桌(而且是不用爬梯子上床的,我們有樓梯。。,有獨立的廁所和浴室,有很大的鏡子,跟洗手臺,還有全大學城最大的陽臺,很干凈。!有空調,有電梯,還有時不時抽風的熱水卡機,能讓你洗到免費的的熱水澡。電費有補助,水費也有,但基本上水費是不會超支的,電費就看你們自己把握了。
廣州中醫藥大學位于美麗的羊城廣州,成立于1956年,是新中國首批創辦的4所中醫藥高等學府之一,原屬國家衛生部(現國家衛生和計劃生育委員會)、國家中醫藥管理局領導,2000年轉為中央和地方共建、以廣東省管理為主,為國內首批擁有碩士、博士學位授予權的單位,擁有碩士研究生推薦免試資格,兩次接受教育部本科教學工作水平評估結果均為優秀。現為廣東省"211工程"重點建設高校。
學校有廣州三元里、大學城2個校區,占地1377畝,建筑78萬多平方米,設備總值4.9億元,擁有教育部科技查新工作站、測試中心、實驗動物中心和大型室內文體活動場所,下設國際學院、第一臨床醫學院、第二臨床醫學院、第三臨床醫學院、深圳臨床醫學院、基礎醫學院、中藥學院、針灸康復臨床醫學院、護理學院、經濟與管理學院、人文社科學院、醫學信息工程學院、繼續教育學院、體育健康學院等二級學院15個,以及臨床藥理研究所、熱帶醫學研究所、脾胃研究所、鄧鐵濤研究所、高等教育研究所(中醫藥發展研究中心)、青蒿研究中心、中藥資源科學與工程研究中心、東莞數理工程研究院、華南中醫藥協同創新中心、國際中醫藥轉化醫學研究所等一批研究所(中心、院)。
學校堅持"教師為教學而聘",匯聚有"國醫大師"、雙聘院士、國家"973計劃"首席科學家、國家"*"專家、*講座教授、全國教學名師等一批優秀教師。現有教職員工(含附屬醫院)5000
多人,其中博士生導師242人、碩士生導師1125人、全國名老中醫學術經驗繼承工作指導老師38人。
學校堅持"以學生為中心",著力打造優質本科和卓越研究生教育,擁有國家特色專業5個、國家級精品課程3門、國家雙語教學示范課程1門、國家理科基礎科學研究與教學人才培養基地1個、國家級實驗教學示范中心2個、國家級教學團隊2個;開設本科專業18個,橫跨醫學、理學、工學、管理學、經濟學、文學、教育學7個學科門類;擁有碩士學位授權一級學科6個、碩士點46個,博士學位授權一級學科3個、博士點19個,博士后科研流動站3個,中醫學博士后科研流動站蟬聯該學科唯一的全國優秀博士后科研流動站。學生來自110多個國家和地區,全日制在校生接近2萬人。已培養出6萬多名中醫藥高級人才,分布在全球100多個國家和地區,為中醫藥全球化做出了杰出貢獻。
學校注重發揮重點學科對學術創新的引領作用,已建成中醫學一級學科國家重點學科(涵蓋12個二級學科)、國家中醫藥管理局重點學科25個、省攀峰重點學科1個、省優勢重點學科2個,擁有科技部工程中心5個、省部局級重點實驗室21個,近5年主持一批國家和省部級科研項目,累計經費3.5億多元,獲省部級以上科技成果獎30多項。主辦有《新中醫》、《廣州中醫藥大學學報》、《中藥新藥與臨床藥理》3本中文核心(科技核心)期刊。
學校堅持"大學與附屬醫院一體化發展",擁有直屬附屬醫院4所、非直屬附屬醫院26所,教學醫院涵蓋廣東省內絕大多數大中型中醫院及鄰省部分中醫院。其中,第一、二、三附屬醫院形成以43個國家重點專科為龍頭的專科專病技術群,展開床位超過5000張,年門診總量超過1000萬人次,綜合實力位居全國前茅。第二附屬醫院(廣東省中醫院)開創在香港公立醫院設立中醫臨床研究中心的先河,被譽為全國醫德醫風的典范,年門診總量近20年保持全國第一。
學校堅持開放辦學,2009年成為國家科技部、國家中醫藥管理局國際交流與合作基地,已與50多個國家和地區建立友好合作關系、接待100多個國家和地區的訪問團體(個人),是輻射全球的中醫藥學術和教育中心。近年來牽頭舉辦穗臺港澳中醫藥信息交流會和"泛珠三角區域"高等中醫藥院校合作發展聯席會,建立廣東中醫藥博物館并入選全國科普基地,被譽為中醫藥海外傳播的"南風窗"。
發揚"崇德遠志,和衷有容,汲古求新,篤學精業"的廣中醫精神,秉承"厚德博學、精誠濟世"的校訓,廣州中醫藥大學正努力建成高水平中醫藥特色大學,在建設中醫藥強省、發展中醫藥學術、維護全人類福祉中發揮越來越大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