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交通大學是國家教育部直屬重點大學,為我國最早興辦的高等學府之一。其前身是1896年創建于上海的南洋公學,1921年改稱交通大學,1956年國務院決定交通大學內遷西安,為交通大學西安部分,1959年定名為西安交通大學,并被列為全國重點大學。2000年國務院決定將西安交通大學、西安醫科大學、陜西財經學院三校合并,組成新的西安交通大學。學校是“七五”“八五”首批重點建設單位,首批進入國家“211”和“985”工程建設、國家確定為以建設世界知名高水平大學為目標的學校。2017年,在國家公布的“雙一流”建設名單中,入選一流大學A類建設高校,8個學科入選一流建設學科。
學校是一所具有理工特色,涵蓋理、工、醫、經、管、文、法、哲、教、藝等10個學科門類的綜合性研究型大學,設有27個學院(部)、9個本科生書院和19所附屬教學醫院。現有教工5982人,其中專任教師3072人。師資隊伍中有兩院院士38名、國家級教學名師6名、國家“*”入選者112名、教育部*入選者93名、國家杰出青年科學基金獲得者40名、國家有突出貢獻專家23名、國家“百千萬人才工程”及“新世紀百千萬人才工程”人選28人、教育部創新團隊帶頭人29人次、教育部“新世紀優秀人才培養計劃”入選者234名、為國家作出突出貢獻并享受政府特殊津貼專家511名。
學校現有全日制在校生38103人,其中研究生 18919人。現有本科專業82個、博士學位授權一級學科31個、碩士學位授權一級學科45個、博士專業學位授權點2個、碩士專業學位授權點20個,博士后流動站25個。現有8個國家一級重點學科。現有5個國家重點實驗室、6個國家工程(技術)研究中心、3個國家工程實驗室、5個國家國際科技合作基地、1個2011協同創新中心。建有國家西部能源研究院、中國西部質量科學與技術研究院。有115個省部級重點科研基地。據ESI公布的數據,截至2018年3月,學校14個學科進入世界學術機構前1%,2個學科進入前1‰。
建校120余年來,學校形成了興學強國、艱苦創業、崇德尚實、嚴謹治學的優良傳統,愛國愛校、追求真理、勤奮踏實、艱苦樸素的優秀品格,起點高、基礎厚、要求嚴、重實踐的辦學特色。張元濟、蔡元培、蔡鍔、黃炎培、鄒韜奮、陸定一、錢學森、張光斗、吳文俊、徐光憲、江澤民、蔣新松、侯宗濂等,為校友中的杰出代表。西遷以來培養了李伯虎、李鶴林、葉尚福、陳國良、雷清泉、熊有倫、蘇君紅、孫九林、陳桂林、程時杰、孫才新、韓啟德、譚鐵牛、叢斌、郝躍、江松、房建成、王華明、陳政清、湯廣福、郭萬林等32位中國科學院、中國工程院院士;高華健、鎖志剛、姜晶、劉奕路、梁平、陳掌星等美國國家工程院、加拿大工程院等海外院士。遷校62年來,學校為國家輸送了25萬各類人才,畢業生在社會各界享有良好的聲譽,涌現了蔣正華、張福安、陳惠波、張玉浦、溫熙森、馬德秀、崔殿國、姚引良、孫來燕、張國寶、賈全喜、王玨、連維良、溫樞剛、項兵、龍興元、汪建平、江小涓、蒲忠杰、于杰、張月娥、桂生悅、盧雷、趙歡、仇建平、黎仁超、胡懷邦、周鴻?、陳曦、李壽生、鄭海濤、路一鳴、樊登、劉烈宏、王東峰、劉奇等一批知名校友。
學校全面貫徹落實“品行養成、知識傳授、能力培養、思維創新”四位一體人才培養理念,建立“通識教育+寬口徑專業教育”、本-碩-博貫通式人才培養體系。2006年,在國內高校率先實行“書院制”,書院、學院“雙院制”培養模式為學子插上騰飛的翅膀。2017年,學校成立本科生院,落實“校-院-系”三級教學責任,建立“橫向協作、縱向貫通、教書和育人統籌協調”的本科生人才培養管理體系。以錢學森學院為載體,學校把錢學森精神和智慧運用到教育教學實踐中,先后創辦“少年班”“錢學森實驗班”“宗濂實驗班”“基礎學科人才培養實驗班”等拔尖人才培養實驗班,探索創新人才培養新機制。學校以獨特的教育理念,寬松的學習氛圍,強大的師資配置,良好的教學效果備受學生和家長好評。獲國家級教學成果獎67項,建成國家級精品課程35門、國家級精品資源共享課23門、國家級視頻公開課11門,擁有12個國家級教學基地、9個國家級教學團隊,獲“全國百篇優秀博士論文獎”27篇,提名獎46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