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校在編教職工和簽訂一年以上合同的教師崗位、其他專業技術崗位和管理崗位教職工。離退休教職工信息不采集。思而學教育網 小編精心為大家整理了湖南教師信息管理系統 湖南教師信息管理系統登錄頁面 湖南省教師信息管理系統,希望對你有幫助。
湖南教師信息管理系統 湖南教師信息管理系統登錄頁面 湖南省教師信息管理系統
湖南教師信息管理系統登錄頁面:http://manage.hnteacher.net/Account/Login
溫馨提示:
1、報名參加國培省培計劃培訓項目,請輸入自己的身份證號碼加“888888”的初始密碼登錄;
2、原國培省培項目(報名)管理系統管理員可使用原帳號加“888888”的初始密碼登錄;
3、培訓機構管理員可使用評審系統登錄賬號密碼888888登錄
4、本系統支持的瀏覽器為:IE8及以上版本、谷歌、火狐,適合該系統的最佳瀏覽器為谷歌瀏覽器
資訊:
近日,省人社廳和省教育廳聯合印發《湖南省深化中小學教師職稱制度改革實施方案(試行)》。9月5日,在第32個教師節即將來臨之際,省人社廳和省教育廳又召開電視電話會議對我省深化中小學教師職稱制度改革進行部署安排。中小學教師職稱制度改革怎么改?有哪些亮點?有哪些“硬骨頭”需要啃?9月5日,省人社廳和省教育廳相關負責人進行了回應解讀。
增設了中小學正高級教師,小學、幼兒園新設置了副高級教師專業技術崗位。
在這次改革中增設了中小學正高級教師,在小學、幼兒園新設置了副高級教師專業技術崗位。以前小學最高設中級,中學最高設副高。中小學原來分中學和小學兩個系列,這次改革建立了統一的中小學教師職稱制度。全省普通中小學、職業中學、幼兒園、特殊教育學校、工讀學校、教研室及校外教育機構中實行中小學教師職稱(職務)系列的現有在崗人員均列入改革范圍。
省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廳副廳長黃贊佳介紹,這次改革結合我省實際,將小學教師副高級職稱的比例從零提高到8%,幼兒園教師副高級職稱的比例從零提高到4%,初中教師副高級職稱的比例從10%提高到15%,其他高中學校教師副高級職稱的比例從25%提高到28%。
“通過改革,建立統一的中小學教師職務體系,并將最高職務等級設置到正高級,進一步拓寬了中小學教師的職業發展通道,使廣大中小學教師首次擁有了和教授、研究員一樣的職業發展空間,既符合中小學辦學規律和教師成長規律,也符合教師隊伍建設的內在要求和發展動力。”省教育廳副廳長王建華說。
黃贊佳認為,新的職稱制度增設了正高級教師職稱,打破了中小學教師職稱晉升的天花板,讓中小學教師有了盼頭,提升了中小學教師的職業地位,調動了中小學教師長期從教、終身從教的積極性。
根據人社部和教育部的批復,我省今年中小學正高名額為146人。如何做好這146名正高級教師的申報推薦和評審工作?
“全省今年只有146個正高的指標,而我們有120多個縣市區,將近60萬中小學教師,所以只能好中選優、優中選強。”省教育廳副廳長王建華介紹,這要求把本地業績突出、群眾公認度高、具有教育家風范,對本地教育工作具有突出的引領示范和推動作用的教師選上來;同時,現在通道建立起來了,每年都會開展正高級教師的評審,優秀的教師都是有機會的。
推動更多優秀中小學教師向農村基層流動
“目前,城鎮和鄉村在教育資源配置上還存在著許多亟待解決的困難和問題,農村教育仍然是教育事業中最薄弱的環節。”王建華說,這次改革工作的重要目標,是推動中小學教師合理流動,鼓勵教師長期扎根辦學條件艱苦的教育教學崗位,鼓勵城鎮優秀教師到農村學校、薄弱學校任教,進一步推動教育公平。
“改革在制度上統一了中學和小學教師職稱系列,在評價標準上對農村教師進行傾斜,要求城鎮中小學教師評聘中高級職稱要有在農村學校或薄弱學校任教的相應經歷。”黃贊佳說,同時,這次職稱改革允許跨校評聘,農村學校出現崗位空缺時城鎮中小學教師可以申請跨校評聘,但應服務3年后方可流動,這在一定程度上能夠解決中小學優秀教師受職稱限制不愿意到小學任教和城鎮教師不愿意到農村任教的弊端。
此外,適當調整鄉鎮及以下學校教師崗位結構比例,中級增加5個百分點,高級增加3個百分點,重點用于解決在鄉村學校工作滿20年和30年、目前還是初中級職稱、符合評審條件的鄉村學校教師,目的在于引導基層一線廣大教師專心從教、長期從教、終身從教。
引導中小學教師潛心教書、靜心育人
“廣大中小學教師對職稱非常看重,把職稱看作是個人自身職業發展的畢生追求。職稱是中小學教師職業發展的階梯和通道,承擔著激勵引導中小學教師不斷提高教書育人水平的重要功能。”黃贊佳說。
王建華介紹,這次改革要求各地在執行過程中把握好職稱評審質量,按照“注重師德表現、注重教育教學工作實績、注重教育教學方法改進、注重教育教學一線實踐經歷”的“四個注重”要求,將教書育人工作業績作為教師職稱評聘的主要依據,切實改變過去在職稱評聘中過分強調論文、學歷的傾向,引導廣大教師立足本職工作,潛心教書、靜心育人。
在評聘過程中,將積極探索和不斷完善說課講課、面試答辯等符合教師職業特點的評價方式,讓教育實踐能力強、教學效果好的教師得到充分展示和客觀公正的評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