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學生暑假社會實踐計劃1:
一、活動主題
為祖國勤學修德?以實踐明辨篤實
二、活動形式
堅持“受教育、長才干、作貢獻”的宗旨,以個人實踐和團隊實踐兩個類別進行,通過實施主題式分散實踐、項目式團隊實踐兩種形式,組織大學生開展內容豐富、形式多樣的實踐服務活動。
三、 活動內容
(一)主題式分散實踐活動
面向一年級學生開展“我的夢想與路徑選擇”主題實踐活動,結合自身職業生涯規劃,在生源地選擇合適的社區、企業、團體、單位等開展為期兩周以上的實踐活動,通過對市場、行業、用人單位、成功人士的調查與訪談,結合自身的興趣、特長和專業,明確自己的發展目標并勾畫發展路徑。
(二)項目式團隊實踐活動
1、理論政策宣講團。重點在人才學院、二級學院人才班、紅船先鋒營、理論學習型社團中招募組建實踐團隊,深入農村鄉鎮、城市社區、企業等,通過多種形式開展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省委十三屆五次全會精神,系列重要講話精神和宣講活動。
2、深化改革觀察團。重點在全校不同專業背景的大學生、校園媒體記者等中招募組建,深入城鎮、鄉村及各類企業事業單位等,特別是我省國家級改革試驗區,實地觀察了解調查各領域變遷發展的歷史和現實,感受改革開放的發展成果,把握和理解國家深化改革的政策舉措。
3、美麗浙江實踐團。積極響應省委“建設美麗浙江、創造美好生活”重要決策部署,重點結合“五水共治”活動,廣泛動員組織大學生到農村基層、縣域城鎮和城市社區,助力“五水共治”,圍繞環境污染、水資源保護、海洋漁場修復振興、垃圾處理、氣候異常、資源開發、自然災害預防等,開展科普知識宣講、社會調查研究、發展建言獻策等活動。
4、校友足跡尋訪團。以百年校慶為契機,圍繞“追憶大學時代、探尋成長足跡、祝福母校百年、重回嘉院熱土”等主題,根據學校、學院校慶工作安排,尋訪各年代的校友,加強與校友交流,了解校友成長足跡,傳遞母校牽念,積累校友資源,凝聚校友力量,激勵在校學生更加努力學習,開拓創新、奮發有為,為學校下一個百年的建設貢獻力量。
5、科技支農幫扶團。發揮專業優勢,組織種植養殖、畜禽防疫、現代農業技術等專業的教師、學生組建團隊,前往相關縣域與當地農業部門合作,開展農技人員培訓、農業科普講座、先進農技推廣、為農民提供“田間地頭”的生產實踐指導等服務活動。
6、教育關愛服務團。組織學生深入基礎教育薄弱、留守農民工子女相對集中的鄉(鎮)村學校等開展支教服務活動。協助當地教育部門開展教師培訓,幫助當地優化教育資源、提升教學質量。同時,結合我省“春泥計劃”的深入實施,以關愛留守兒童為重點,組織大學生團隊開展課業輔導、素質拓展、親情陪伴等活動。
7、文化宣傳服務團。以文化藝術類社團為主力,以弘揚時代精神、倡導文明新風為目標,以反映為主要內容,精心編排基層人民群眾喜聞樂見、貼近基層生活實際的文藝節目,到鄉鎮農村中開展巡回演出。引導廣大青年學生積極投入到講科學、反邪教、促和諧的社會實踐活動中去,廣泛開展科普反邪、文化宣傳、社區服務、調查研究、播放科普影片等活動。
8、醫療衛生服務團。重點組織醫學專業學生到農村基層,開展流行性疾病防治宣傳、基本醫療衛生知識普及等活動,為農民進行健康普查和常見病治療,結合基層實際需求培訓當地醫務人員,捐送部分藥品和醫療器械,協助建設鄉(村)醫療站;開展食品安全實踐調研和食品安全知識傳播活動。
9、創業創新實踐團。立足“挑戰杯”競賽、浙江省科技創新項目、SRT等創新創業活動,有針對性地在暑期開展社會調研活動,為各類創新創業項目取得第一手數據和資料;根據地方需求,將創業項目、科技成果帶出校門,帶進企業、市場,服務地方經濟發展的同時提升自身創業能力,促進科技成果轉化;利用就業創業見習基地資源,組織大學生骨干到基地掛職,在參與實際工作的過程中,提高職業素質、實際操作能力和社會適應能力。
此外,學校鼓勵有關學院圍繞專業和業有學生工作基礎,申報對接省級有關部門發起的專項社會實踐活動和地方共青團組織倡議的返鄉社會實踐活動。目前已公布的專項計劃有:“感恩重陽”公益攝影大賽、“青春使命,關注舌尖上的安全”大學生志愿者暑期食品安全社會實踐活動。
四、時間安排
6月09日?6月17日,宣傳發動,組隊申報
6月18日?6月22日,立項評審
6月23日?6月30日,立項團隊分級網絡報備
6月底?8月底, 暑期社會實踐實施階段
9月上旬, 結項審核,總結評比
10月-11月, 表彰及成果宣傳展示
五、參與原則
1、一年級學生必須參加主題實踐活動(參加項目式團隊實踐活動可替代),結束后應提交“一篇調查報告、一份過程鑒定、一次成果展示”,由班主任進行考核,合格給予課外實踐學分0.5分。
2、項目式實踐團隊一般由5-20人組成,個別有實際需求可適當擴大隊伍,團隊成員須有攝影、文字(通訊報道)等特長學生;每支團隊須有指導老師,鼓勵指導老師隨隊參與,對實踐內容、方法、在實踐中遇到的問題進行深入指導。
3、各學院組隊時要考慮宣傳發動面,從生均組隊數、立項層次、結項比例等方面提高要求,力誡“為了數量多組隊,為了立項多報隊,立了項目不管隊”和“重立項結果,輕全程指導”的形式主義表現。
六、申報程序
1、201X年暑期社會實踐實施項目化運營方式,凡經校、院級立項團隊均需進行結項認定,校級及以上立項團隊學校將給予一定經費支持,省級專項計劃團隊參照省級團隊立項。其余實踐團隊由各分院團委根據管理權限進行管理和考核。
2、申報校級及以上立項的團隊須填寫《嘉興學院201X年暑期社會實踐立項申報表》(見附件2),申報表紙質稿、電子稿經學院團委評審指導后,于6月17日前將所需申報的項目申報表和匯總表電子稿,以及其他相關表格(見附件)統一整理后發至校團委(學院須自行立項一批院級重點立項團隊名單)。
3、繼續推動建立重點團隊網絡備案制度。須于6月底前,將實際立項組建的校級、院級重點團隊信息在全國“三下鄉”社會實踐活動官方網站進行報備(具體流程見官方網站說明)。未登記報備的團隊,將不能申報國家級、省級重點團隊或參與國家級、省級社會實踐活動的獎項評選。
七、其他事項
1、今年學校將對省、校級社會實踐基地進行復核審查。
2、對于指導暑期社會實踐的老師,各學院應給予相應的教學工作量認定。
3、今年我校申報省級立項團隊數不超過15支。校級立項申報將根據申報材料,參照以往標準進行立項。學校將給予立項團隊一定經費資助。
4、今年暑期社會實踐總結評比將設置“十佳百優”評選,“十佳”面向校級及以上立項團隊,“百優”面向大一主題實踐參與學生。
八、有關要求
1.高度重視,加強領導。各學院要充分認識暑期社會實踐的重要意義,切實加強領導,統籌安排部署,落實安全管理責任,抓好工作落實。各團隊要充分利用好各級社會實踐基地、志愿服務基地,與實踐地團組織取得聯系、溝通,爭取所需的資源和支持,為“三下鄉”活動爭取必要的保障。
2.完善機制,科學運作。暑期社會實踐活動要堅持以點為主、點面結合,各學院要根據地方需求、學生需求和學生特點主動探索社會實踐組織運作新機制;積極爭取學院支持、積極吸引指導老師參與,將實踐育人成果納入教師教學評價和學院年度考核,形成推進社會實踐三大動力機制;完善社會實踐基層需求調研制度,完善社會實踐過程管理和規范機制,完善社會實踐基地建設,實現社會實踐針對性、專業性、長效性、規范化。
3.加強宣傳,營造氛圍。各學院要充分重視大學生暑期社會實踐活動宣傳報道和信息報送工作,要充分利用好微博、微信、博客和社會實踐活動簡報,特別要充分利用各級團組織的官方微博平臺,在活動的策劃、動員、實施、總結等各個階段進行廣泛宣傳推廣和互動參與,力求取得最大的傳播效益。要求每支團隊要建立專屬微博,關注并@“浙江團省委學校部”騰訊官方微博和學校團委官方微,騰訊#黑板報##青春三下鄉#話題中以圖文形式實時發布實踐進展,分享實踐中的思考與感悟,暢談實踐中的感受與收獲,展示我校青年學子的風采。團隊微博的活躍程度將作為省級和校級暑期社會實踐優秀團隊評選的重要依據。
大學生暑假社會實踐計劃2:
一. 實踐目的
貴州是全國經濟文化都相對落后的一個省,而黔東南地區是貴州省最為貧困的地區,也是年初受雪災影響最大的地方之一。作為上海的高校學生,我們很想了解黔東南目前的文化教育現況,并盡己所能對當地給予幫助。
我們的計劃是組成以交大學生為主的團隊,同時積極吸收交大的貴州籍學子,結合他們的本地優勢,在當地開展支教和進行物質援助。同時了解貴州山區地區教育情況,針對當地的特點和需求,與當地政府和教育機構協作,建立上海交大在當地的社會實踐基地,對當地需要幫助的學校進行長期、定期的援建。
二. 實踐意義
適逢祖國改革開放三十周年、上海交通大學社會實踐開展二十周年之際,此次凱里之行我們不僅去黔東南進行支教捐贈活動,而且我們也要將黔東南地區改革開放三十周年的巨大成就,尤其是民族地區教育事業的蓬勃發展展現給大家。
此外,我們希望此行能促進少數民族與漢族,東部地區與西部地區的溝通與交流,切實而高效地把善意與支援傳達至基層,加深對中國民族與地理的多樣性的了解與把握。發揮大學生的優勢,豐富暑假生活,歷練人生,培養團隊合作精神和大學生的社會責任感。作為交大首次進入凱里地區支援的暑期社會實踐團隊,為后續長期活動的開展,起到先鋒與鋪路石的作用。
三. 實踐特色
1. 支援物資與支教相結合,聯系當地,支助當地緊缺的教學物質
2. 積極聯系交大的貴州學子,結合他們的本地優勢,更好的服務和幫助當地
3. 支教部分以興趣小組以及激發學生求學興趣以及求學動機為主
4. 直接聯系基層,去最需要支援的地區,使資金和效率最大化
5. 與社會緊密聯系,希望活動發端于學校,把影響力擴展到社會上。支援結果不僅在交大展示,還在相關網站上進行宣傳
6. 以建立長期的幫助關系為出發點,以交大作為依托,尋求各種長期有效的支援方式,通過諸如幫助學生提高學習動力和拓寬思維,讓困難學生與社會愛心人士建立1對1援助以及尋求贊助單位等方式,給予當地長期的幫助
四. 實踐內容
1. 支教活動
發揮交大學生的優勢,對當地學生進行英語、計算機以及音體美等課程上的輔導
根據當地校長提出的村鎮普遍蔓延“讀書無用”的情緒,部分學生無學習動力的情況,結合當地實際,開展諸如“外面的世界”,“知識的力量”等講座,幫助學生了解世界,激發學生的興趣,提高學生的學習動力
交大學生與當地學生在平時也建立長期的聯系,通過書信等方式,和當地學生進行交流,對他們進行精神上的幫助和鼓勵
2. 捐助當地急需的教學物質
書籍、報刊、雜志:課外書(如十萬個為什么、格林童話、世界真奇妙等),參考書(新華字典、現代漢語詞典等)
體育器材:羽毛球拍、乒乓球拍、足籃排、跳繩、毽子等
文具:書包、圓規三角板直尺等
其他:電子琴、電腦等
圖書室:結合當地實際條件,在資金允許的情況下,幫助購買書架,補充圖書資源,建立圖書室
3. 與當地政府和教育機構合作,建立長期的社會實踐基地
與凱里市團委合作,在當地建立上海交通大學社會實踐基地。我們的最終目的是能使凱里地區的學生能長期受益,而非“打一槍換一個地方”的游擊戰。我們希望能建立長期的實踐基地,每半年或一年回訪一次,使學生的需求與其他信息得到及時反饋,同時,我們也可以實時檢驗社會實踐的效果并及時調整方案。此行我們打算先鎖定2所最需要幫助的學校,并爭取建立長期基地。如效果理想,并且條件允許,將在當地擴展實踐基地的規模,對更多的學校進行幫助。
與凱里學院合作,凱里學院是黔東南州目前唯一的公辦全日制普通本科高等學校,,與凱里學院的同學建立長期友好合作關系,可以及時了解黔東南州的情況,并可以邀請凱里學院的同學管理社會實踐基地的日常事務。
4. 收集貧困學生信息,通過學校和社會建立長期捐助
上海有不少愛心人士想長期捐助孩童讀書,苦于缺乏了解學生信息的渠道。我們可以為捐助者和受助者牽線搭橋。如果有長期基地作為依托,我們可以每半年或一年回訪一次,實時了解受助者信息并反饋給捐助者。
剩余的經費,作為長期運作的資金,設立凱里支援專項基金
5. 對當地社會、文化教育等問題進行考察,并思考解決方案
考察凱里地區教育情況,結合訪談與問卷等形式,對學校數量,學生人數,學費,入學與升學情況,學校發展的困難瓶頸,資助情況,少數民族學生受教育情況,漢族與少數民族學生數量比,學生求學動機,理想,學生家庭情況等進行調查
周邊旅游開發情況以及商業化程度
少數民族對祖國的融入感以及生活滿意程度
雪災對黔東南的影響
五. 前期相關準備工作(各部分內容持續更新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