篇一:
今年我局民族團結工作以第30個民族團結教育月為切入點,立足實際,結合“熱愛偉大祖國,建設美好家園”主題活動,堅持貼近實際,貼近生活,貼近群眾,開展了以“肩并肩、愛國情”團結共建,“手拉手、兄弟情”結對幫扶,“根連根,骨肉情”溫暖入戶為主題的教育活動。
1、領導重視
我局領導高度重視民族團結工作,把民族團結工作納入交通工作重要議事日程,與交通業務工作相結合,使民族團結工作真正融入到我局工作的方方面面。
2、組織機構健全
我局民族團結工作能做到由領導班子進行會議討論,由辦公室制定工作計劃、活動方案,做到思想統一、目標明確。加強組織內部管理,提高管理水平及組織功效。根據《新疆維吾爾自治區民族團結教育條例》,我局民族團結工作完善了各項規章制度,形成一系列的管理措施。
3、注重宣傳
積極組織會員學習,利用學習、橫幅、公交車張貼標語等形式,加大宣傳民族團結工作力度,在全局上下提倡“團結、友愛、互助”的民族團結精神,體現了民族團結一家親,齊頭并進共發展。
4、活動開展
開展了民族團結徒步活動,我局領導班子充分認識到民族團結工作的重要性,要搞好民族團結工作,不光在上班工作時間,還要在職工的業余閑暇時間廣泛開展民族團結活動。今年夏天,通過組織,自愿報名等方式舉行了名族團結徒步活動。在活動中,大家深刻感受到了團結、互幫、互助的重要性。通過此次活動,全局干部職工對民族團結工作都有了一個更高的認識。
開展了民族團結運動會,在萬物復蘇的春夏相交之際,我們交通系
統和財稅系統共同開展了以“熱愛偉大祖國,建設美好家園”為主題的運動會,同時這也是一次深刻體現民族團結精神的運動會,我局四名少數民族同志中有三位參加了此次運動會,其中兩位少數民族同志還拿上了名次。
開展了“手拉手、兄弟情”結對幫扶活動。交通局為下崗職工艾顯目提供了機關衛生清潔一職,并為其繳納五金和發放工資。每逢佳節,單位還會給她家送去慰問品和慰問金,讓她時刻能感受到來自組織和黨的關懷。
5、下半年工作計劃
(1)逐步完善創建工作
(2)增強民族團結精神,積極開辦活動。
(3)繼續發揚、宣傳有關知識。
(4)加強與幫扶對象的聯系,更詳細的了解他們的困難,爭取開展更全面,更細致的幫扶活動。
篇二:
山西省是少數民族散雜居省份,有53個少數民族成份近12萬人,約占全省總人口0.35%,呈大分散、小聚居特點。由于處在連接我國東西部回族帶的中心地區,我省少數民族人口總量雖少,但在全國有一定影響。全省有42個少數民族聚居村,分布在6市22個縣,除1個蒙古族聚居村外,其余都為回族聚居村。有近百個少數民族相對聚居的社區、學校、企業。每年有近3萬少數民族流動人口在我省求學經商務工。
2012年以來,我省牢牢把握民族工作主題,認真貫徹黨的民族工作方針政策,堅持以人為本,抓好日常和平常工作,在全社會廣泛深入地開展了一系列內容豐富、形式多樣的民族團結進步創建活動,有力的促進了全省民族團結進步事業的發展。
一、強化基礎建設,為創建工作提供有力保障
一是加強領導機制建設。全省各級黨委、政府將民族工作列入重要議事日程,初步形成了民族工作研究機制。在省領導協調下,省民委兼職委員單位進一步加大了對民族工作的支持。省民委建立了與少數民族代表人物聯系交友制度,委主要領導定期與市、縣主要領導和分管領導聯系,形成了聯系溝通機制。2013年,省人大聽取審議了省政府關于全省民族工作報告,給予了充分肯定。
二是加強干部隊伍建設。堅持把做好民族工作“重在平時、重在交心”作為衡量干部隊伍建設的標準,通過聘請高層次領導、專家授課、與中國社科院合作舉辦民族宗教知識系列講座、請省民委兼職委員單位開辦系列講座、到民族工作先進省、市學習考察等方式強化對黨政領導、民族工作干部、少數民族代表人士的培訓,不斷提高他們的政治素質和工作能力。省民委建立了與市、縣兩級黨政領導聯系溝通機制,共同推進工作。同時,各級黨委加強對少數民族干部、少數民族代表人士的教育培養。全省現有少數民族市廳級干部4人,縣處級120余人。省、市、縣三級少數民族代表、委員均超過了少數民族的人口比例數。
三是加強基層建設。不斷推動基層執法主體建設,推動市、縣建立健全管理網絡和兩級目標責任制,初步形成了“主體在縣,延伸到鄉,落實到村,規范到點”的工作格局。按照“工作任務重、工作有特色、經費缺口大”的原則,省民委逐步加大對市、縣(市、區)和社區、聚居村創建活動工作經費支持。
二、強化宣傳教育,筑牢民族團結的思想感情基礎
全省各級黨委宣傳、統戰和政府民族工作部門密切配合,積極探索推進民族團結進步創建活動的途徑和方法。2012年,省委宣傳部、省委統戰部、省民委印發了《關于貫徹全國民族團結進步創建活動經驗交流會精神 進一步推進我省創建活動的通知》,對全省創建工作進行了安排部署;2013年,廣泛開展了民族團結進步創建示范單位活動,召開了全省民族團結進步創建活動經驗交流會,命名了首批18個全省民族團結進步創建活動示范單位并授牌;組織了民族團結進步模范評選活動,大力宣傳民族團結進步模范的先進事跡,全省有6個集體、8名個人被國務院授予全國民族團結進步模范,營造了“民族一家親”的和諧氛圍。
一是集中開展宣傳。全省連續12年集中開展民族團結進步宣傳月活動,通過發放宣傳資料手冊、開辟“民族團結專欄”、組織知識競賽、制作播放主題宣傳片、微電影等方式,加強黨的民族理論政策、民族法律法規和基本知識的宣傳教育,廣泛宣傳創建活動中涌現出的先進事跡,教育引導各族人民不斷增強“四個認同”、“三個離不開”思想,強化少數民族群眾的公民意識、國家意識和法律意識,進一步增強了干部群眾做好民族團結進步創建工作的責任感和使命感。
二是搭建活動平臺。以民族團結進步表彰大會、民族文化健身活動、民族節日慶祝等重大活動為平臺,不斷擴大民族團結進步事業的影響力,全省各市通過開展“民族文化藝術節”,“比團結、比發展、比貢獻”競賽活動、“民族團結一家親”征文比賽、“民族團結,社會和諧”書畫作品展、民族團結進步演講比賽、清真食品烹飪大賽、慈善募捐等活動,拉近了黨委政府和少數民族群眾、少數民族和漢族群眾之間的距離,激發了各族群眾維護民族團結,爭當先進模范的熱情。
三是突出“六進”活動。堅持面向群眾、面向基層,積極動員各族群眾廣泛參與民族團結進步創建“進學校、進機關、進鄉村、進社區、進企業”活動。學校創建豐富多彩,全省大中專學校積極為少數民族學生搭建成長平臺,組織多種活動,促進少數民族學生與漢族學生的溝通交流,不斷增強學生們的民族團結意識和集體歸屬感;長治市組織開展了“民族大團結、共筑中國夢”青少年民族團結主題教育活動;山西大學附屬中學把創建活動作為學校教育主旋律,圍繞“建設偉大祖國,建設美麗家鄉”主題,組織藏班學生參觀愛國主義教育基地、考察成果、開展漢藏學生手拉手、舉辦藏文化節等系列活動,在各族學生心田播下了民族團結的種子,使他們從小感受、理解、學會了民族尊重、民族平等、民族進步的真正內涵。今年,學校被命名為“全國民族團結進步創建活動示范學校”。社區創建活動蓬勃開展,2013年長治市充分發揮少數民族代表人物在促進民族團結進步創建工作中的積極作用,在民族宗教界開展“一崗雙責”社會履職活動,組織民族宗教界代表人士分組包片少數民族聚居社區,通過建立工作機制,協助黨委和政府做好團結穩定工作,當好少數民族群眾的“連心橋”、“穩壓器”和“暖心人”。一年來,成功化解各類社會矛盾30余個,整合幫扶資金90余萬元,救助困難群眾210余人。同年,長治市城區被命名為“全國民族團結進步創建活動示范單位”。省屬國有企業把創建活動納入企業精神文明一體化考核,形成了較為完善的創建工作機制。在落實黨的民族政策、營造團結氛圍、助推企業發展上起到了積極作用。農村創建富有特色,翼城縣北關村被確定為全國唯一的村級少數民族傳統體育示范基地。“六進”活動的深入開展,促進了各民族相互學習、相互幫助、相互尊重、共同進步,構筑了各族人民共促團結、共謀發展、共建和諧的良好局面。
四是高度重視對口援疆工作。2011年至2013年,省財政撥付資金6.55億元實施援疆項目61個,提高了各族群眾生活水平,增強了受援地內生動力,促進了民族團結,為推進新疆社會穩定和長治久安作出積極貢獻。
三、強化民生服務,增強創建活動的實效性
近年來,全省各地堅持創建活動與促進少數民族經濟社會發展相結合,與保障少數民族合法權益相結合,與維護社會穩定相結合,堅持把重點放在加快發展改善民生上,放在溫暖人心爭取人心上,讓少數民族群眾切實體會到了黨和政府的溫暖,既激發了少數民族群眾促進民族團結、參加祖國建設、服務回報社會、維護和諧穩定的積極性和自覺性,也增強了少數民族群眾對黨和政府的依賴和信任。
一是大力發展少數民族經濟。加快少數民族聚居村脫貧致富步伐。五年來全省累計投入專項發展資金7009萬元。42個聚居村的基礎設施得到顯著改善,“一村一品”種養殖產業初步形成,科技培訓機制更加完善,少數民族群眾生活水平明顯提高。2013年全省少數民族聚居村農民年人均收入為5262.4元,特困村由2010年的10個減少為8個,3個村被國家民委確定為少數民族特色村寨保護與發展試點村。全面落實國家扶持少數民族特需商品定點生產企業的優惠政策。全省29家民品企業近3年享受國家優惠利率貼息資金2.35億元,生產補助和技改貸款貼息1270萬元,有效提升了企業服務少數民族地區和少數民族群眾的能力,2013年企業實現銷售收入151.24億元,完成納稅1.83億元。依法推動清真食品業健康發展,2013年,全省清真食品業年產值在1000萬元以上的大型清真食品加工企業19家,擁有全國馳名商標2個,山西省著名商標5個。民族經濟的快速發展,增強了民族團結進步創建的物質基礎。
二是積極促進少數民族社會事業協調發展。實行少數民族學生中考照顧政策,積極改善民族小學和山大附中西藏班辦學條件,投入專項資金,幫助西藏班學生改善學習生活條件。注重涉及民族團結文藝作品的挖掘和創作,新編歷史劇《傅山進京》在第四屆全國少數民族文藝會演上取得了優秀成績。精心培育推廣少數民族傳統體育項目,在第九屆全國少數民族傳統體育運動會上成績突出。
三是切實保障少數民族的合法權益。全省形成了在重要節日各級黨委政府都要慰問少數民族代表人士和救濟困難戶的關懷慰問工作機制。依照國家有關政策為符合條件的少數民族公民恢復民族成分。尊重少數民族風俗習慣,在城市建設規劃中將回民公墓列入其中,予以保障;依法加強清真食品監管,各市都成立了清真食品安全工作領導組,建立了清真食品監督員隊伍,太原、陽泉、晉中、晉城等市將具有清真飲食習慣的少數民族群眾的肉食補貼列入財政預算,維護了少數民族群眾的合法權益。
四、創新服務管理,做好流動少數民族群眾工作
我省始終把少數民族流動人口的服務管理作為開展創建活動的重要內容,堅持在“平時”、“交心”上下功夫,從組織領導、工作原則、工作機制等方面安排部署,努力把工作做深、做細、做實,贏得了各族群眾的理解、支持和擁護。
一是加強保障機制建設。省委、省政府2010年出臺了《關于認真做好新疆籍少數民族群眾來我省務工經商服務管理工作的意見》;2013年頒布實施了《山西省流動人口服務管理辦法》,對少數民族流動人口參加社保、子女入學等方面依法依規作出了安排部署;成立了山西省新疆少數民族群眾服務管理工作小組,建立了山西省新疆少數民族群眾服務管理工作制度。全省各地各部門也制定了具體的貫徹措施,為做好少數民族群眾服務管理工作、促進流動少數民族群眾待遇平等,維護其合法權益,提供了組織、政策保障。
二是堅持服務為先。各地各部門堅持服務親情化,管理精細化,實現了單一管理向服務與管理并重的轉變。通過成立少數民族聯誼會,建立少數民族服務站,發放聯系卡、結對幫扶、舉辦文體活動、走訪慰問等方式盡力為流動少數民族解決就業、就醫、就學、司法等方面的困難,促進了各民族的交往交流交融。陽泉市創立了“12345”工作法(“1”是緊緊抓住流動人口中的代表人士;“2”是依靠市伊協和清真寺;“3”是落實清真肉食補貼待遇享受、就業培訓服務、子女上學入園服務;“4”是建立市、縣(區)民宗部門上下協調,與有關部門左右協調,輸入地和輸出地協調,與相鄰市縣跨界協調四大協調機制;“5”是實現引導入寺、引導遵紀守法、引導社區發揮作用、政策咨詢引導、引導依法維權,實現少數民族流動人口服務和管理立體化、全覆蓋);晉中榆次區在繁華市場為新疆籍少數民族群眾劃片設立專門的經營場所;臨汾市建立健全由民族、公安、工商、城管等相關職能部門、伊協和外來少數民族代表人士參與的外來少數民族聯誼會和聯席會議制度,定期對外來少數民族代表人士進行政策、法律法規和城市管理規定的培訓,提高外來少數民族依法經營、文明經營和服從城市管理的自覺性。長治市開通“民族一家親”微信服務平臺,形成了“三必清、三必談、三必幫”的“三個三”工作法(即:強化溝通,做到“來源地清、暫住地址清、職業清”;強化聯系,“每周一次電話聯系、每月一次見面聯系、每年一次座談聯系”;強化服務,做到就業困難、辦理手續、生活困難必幫),2013年被國家民委評為全國民族團結進步創建示范單位。
五、強化日常督導,維護社會和諧穩定
堅持底線思維,堅持依法行政,經常性地對全省民族團結創建活動進行督導,培養典型、推廣經驗,加強日常不穩定因素排查,及時清除隱患。各級各部門完善了應急處突領導機制和工作預案,在處理涉及民族因素的矛盾糾紛時,堅持具體問題具體分析,是什么問題,就按什么問題處理,全力維護民族團結、社會穩定。我省已連續多年未發生較大規模涉及民族因素的群體性事件。
總之,我省創建活動開展以來,注重發揮學校、鄉村、社區和企業的主渠道作用,取得了一定成績,但也應該看到,創建活動還存在許多不容忽視的問題,如活動進展不平衡,大部分單位活動開展手段單一,創新不足,拓展延伸不夠等等。同時,山西面臨走出轉型新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重要任務,在發展過程中,加快推進少數民族經濟社會事業大發展,是事關全省轉型綜改和社會穩定大局的重要課題。因此,大力營造各民族和諧發展的社會環境,不斷加強對民族團結創建活動的領導,引導各族群眾和睦相處、共同進步,任務艱巨。
新的歷史條件下,我們將在打基礎、謀長遠、見成效上下功夫,以“圓好團結夢,追尋發展夢,實現中國夢”為根本任務,更加有力地推動少數民族經濟社會事業又好又快發展,更加有力地推動民族工作社會管理和服務創新,為鞏固和發展民族團結,維護社會穩定作出新的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