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國兩會關于鄉村醫生熱點提案,兩會鄉村醫生解讀
7日,在政協第十二屆全國委員會第三次會議上,農工黨中央建議應進一步加強鄉村醫生隊伍建設筑牢基層衛生網底。
提案認為,鄉村醫生作為農村居民健康的守護人,直接承擔著居民健康檔案建立、健康教育、規劃免疫、傳染病報告、婦幼保健、慢病管理等基本公共衛生服務,以及常見病、多發病的一般診治和轉診服務,是落實新醫改任務、維護農民健康的不可替代的基本依靠力量。近年來,國家高度重視鄉村醫生隊伍建設,不斷加大投入力度和政策支持力度,農村衛生服務條件逐步改善,鄉村醫生隊伍建設持續加強,服務能力不斷提高,基層群眾看病就醫更加方便。盡管鄉村醫生隊伍建設取得了一定成效,但與農村居民日益增長的醫療衛生服務需求和新醫改的要求相比,仍有許多困難和問題:
一是村衛生室產權性質難以界定。由于舉辦主體不明確,籌資渠道多元化,一些地方村衛生室僅僅是在原有基礎上的簡單改造,基礎設施條件仍然比較簡陋;一些地方村衛生室建設資金主要來源于鄉村醫生自籌,承建的鄉村醫生退出后,部分已建成的村衛生室變更用途或成為私有住房,導致其他鄉村醫生又回到居家行醫的狀態。以河南為例,據調查,河南省村衛生室中屬于國家所有和集體所有的23990所,占42.12%,屬于個人所有的32965所,占57.88%。
二是鄉村醫生隊伍后繼乏人。由于鄉村醫生的半農半醫身份,待遇保障水平低,養老保障機制和醫療風險分擔機制沒有建立,加上對新進入村衛生室人員要求標準較高等原因,鄉村醫生崗位的吸引力逐漸減弱,部分地區年輕鄉村醫生開始出現外流、轉行等現象,村衛生室人員老齡化嚴重。以河南為例,全省50歲以上注冊鄉村醫生67666人,占鄉村醫生總數的47%,其中60歲以上43306人,占鄉村醫生總數的30.08%,鄉村醫生后繼乏人的問題日益凸顯,部分地區甚至出現無人執業的空白村現象。
三是鄉村醫生整體素質偏低。以河南為例,目前,全省注冊在崗鄉村醫生學歷層次以中專學歷為主,占鄉村醫生總數的60.71%,大專及以上學歷人員僅占4.02%,鄉村醫生中執業(助理)醫師僅占7.39%,鄉村醫生隊伍的整體素質與所承擔的任務要求不相適應。
為進一步加強鄉村醫生隊伍建設,保證農村三級衛生服務網絡網底不破,農工黨中央建議國家在準入機制、管理體制、保障機制、產權界定等方面加以完善:
一是建立“農村基層全科”執業(助理)醫師考試制度。針對新進入村衛生室人員必須具有(助理)執業醫師資格等問題,在鼓勵鄉村醫生參加各種形式的學歷教育同時,建議國家醫師資格考試中增設“農村基層全科”類別,啟動農村基層全科(助理)執業醫師考試工作,加快鄉村醫生向執業醫師過渡,實現與執業醫師管理的有效銜接。同時,持續加強鄉村醫生培訓,提高培訓補助標準,切實提高鄉村醫生的業務水平。
二是逐步推行鄉村衛生人員一體化管理。在推進鄉村一體化管理過程中,把村衛生室作為鄉鎮衛生院的派出機構,把通過“鄉村全科”(助理)執業醫師考試資格考試的鄉村醫生作為鄉鎮衛生院的派出人員,納入鄉鎮衛生院人員統一管理,轉變鄉村醫生的身份,逐步結束農民給農民看病的歷史。在具體管理辦法上,一方面,可以采取不占編制的辦法擇優聘用,保證其工資水平與當地鄉鎮衛生院職工平均工資水平相銜接;另一方面,在編制不滿的鄉鎮衛生院可將其直接納入鄉鎮衛生院編制管理,使其獲得國家事業單位職工身份,由國家保證其獲得相應的工資福利待遇。
三是提高鄉村醫生養老保障水平。讓鄉村醫生享有一定水平的養老保障,對于穩定鄉村醫生隊伍意義重大。河南、安徽等省雖然初步解決了老年鄉村醫生生活補助問題,但補助標準過低,難以維持日常生活;另一方面,廣大在崗鄉村醫生雖然可以參加城鄉居民養老保險,但因標準過低或無力繳費,部分鄉村醫生放棄參加較高標準的養老保險。建議總結江蘇、浙江等地經驗,由政府繳納一定比例的社保經費,幫助鄉村醫生參加企業職工養老保險或參照靈活就業人員參加企業職工養老保險,解除鄉村醫生的后顧之憂。
四是加大對村衛生室的投入力度。進一步明確政府對村衛生室建設的主體責任,按照政府舉辦、集體所有、鄉村醫生無償使用的原則,中央和地方政府設立專項資金,加大對村衛生室基礎設施建設和基本醫療設備的投入力度,確保一次投資建設、長期發揮作用,明確村衛生室產權歸公,確保村醫有固定的防病治病陣地,防止重復建設和國有(集體)資產流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