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河南退休人員工資是如何規定的?有什么具體標準呢?下面思而學教育網小編詳細告訴大家吧!
目前首批參保登記正在進行,哪些單位列入首批參保登記范圍?在職人員與退休人員登記有何不同?針對參保職工最為關注的問題,河南省社會保險事業管理局近日予以說明。
首批參保登記193.5萬人
根據全省參保登記情況,河南省社會養老保險事業管理局計劃今年上半年適時啟動養老保險費征繳和養老金發放。養老金發放分類進行。這次改革,實行“老人老辦法、新人新制度、中人逐步過渡”的方式。9月30日前已經退休的人員,繼續按照國家和我省規定的原待遇標準發放基本養老金。按照部署,全省首批參保登記193.5萬人,其中,省直單位5萬余人。
首批登記參保單位范圍
駐鄭省直機關及事業單位中的以下4類單位。即按照公務員法管理的單位,參照公務員法管理的機關(單位),按照國家和省政府有關規定進行分類改革后劃分為公益一類的事業單位,按照我省規定劃分為行政類的事業單位。參保人員分在職和退休退職兩種人,其中:在職人員參保范圍是符合單位參保范圍的機關事業單位中,根據有關政策規定,經機構編制部門同意,組織或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等部門按規定程序辦理了相關手續的人員。退休(職)人員參保范圍是符合單位參保范圍的機關事業單位中,改革前已按機關事業單位退休政策辦理了退休(職)手續的人員。
對目前劃分為生產經營類但尚未轉企改制到位的事業單位,已參加企業職工基本養老保險的仍繼續參加;尚未參加的,暫參加機關事業單位基本養老保險,待其轉企改制到位后,按規定納入企業職工基本養老保險范圍。編制外人員應依法參加企業職工基本養老保險。
個人賬戶自10月建立
參保單位辦理單位參保登記手續后,將按規定及時錄入本單位符合參保條件的在職人員和退休退職人員基本信息。
在職人員信息采集對象分兩類。
其中,在職人員信息采集對象分兩類,9月30日符合參保條件的在職人員,以及10月1日至數據采集期間單位新增且符合參保條件的在職人員。退休(職)人員信息采集對象為:9月30日符合參保條件的退休(職)人員。對于符合條件的參保職工,全省從10月1日起統一按本人繳費工資8%的數額建立基本養老保險個人賬戶,全部由個人繳費形成。個人賬戶儲存額只用于工作人員養老,不得提前支取。
特殊參保情況分類辦理針對10月1日到目前全省機關事業單位養老保險啟動實施期間人員變動情況的特殊情況,將分類辦理。
機關事業單位工作人員經組織批準從機關事業單位調動到企業工作,或辭職、辭退、開除的,由原單位申報辦理參保手續。采集基本信息時,注明養老保險關系中斷原因和中斷時間;補繳相應時間段的養老保險費后,按有關規定轉續其養老保險關系。機關事業單位工作人員經組織批準調動工作且符合參加機關事業單位養老保險條件的,由調入單位按規定程序申報辦理參保手續,采集基本信息,并補繳其間的養老保險費。其間辦理退休(職)手續的人員,仍按在職人員采集基本信息,注明退休(職)時間,并補繳退休(職)前應繳納的養老保險費。政策規定,參保人員在同一統籌范圍內的機關事業單位間流動,只轉移養老保險關系,不轉移基金。參保人員跨統籌范圍流動或在機關事業單位與企業之間流動,在轉移養老保險關系的同時,基本養老保險個人賬戶儲存額隨同轉移,并以本人改革后各年度實際繳費工資為基數,按12%的總和轉移基金,參保繳費不足1年的按實際繳費月數計算轉移基金。轉移后基本養老保險繳費年限(含視同繳費年限)、個人賬戶儲存額累計計算。
河南省機關事業單位養老保險制度改革有關問題解答
一、為什么要開展機關事業單位養老保險制度改革?
我國機關事業單位退休制度始建于1955年,實行了近60年,對保障退休人員生活、穩定干部隊伍,發揮了重要作用。但隨著的發展,也逐步暴露出一些矛盾:一是機關事業單位的退休費用由財政或單位承擔,單位之間負擔畸輕畸重,一些地區和單位,特別是一些基層事業單位退休費不堪重負,無法保證及時足額支付。二是由于制度模式不同,養老保險關系轉移接續困難,制約了人力資源在機關事業單位與企業之間合理流動和有效配置。三是機關事業單位與企業之間的退休費(養老金)待遇確定和調整難以統籌協調,待遇差距拉大,引發“雙軌制”、“待遇差”矛盾,社會上要求實現養老制度公平的呼聲漸高。
黨的十八大和十八屆三中全會明確提出要推進機關事業單位養老保險制度改革,社會保險法和“十二五”規劃也作了相應規定,社會各方面共識增加,機關事業單位養老保險制度改革勢在必行。按照黨的十八大和十八屆三中、四中、五中全會精神,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社會保險法》等相關規定,為統籌城鄉社會保障體系建設,建立更加公平、可持續的養老保險制度,國務院印發《關于機關事業單位工作人員養老保險制度改革的決定》,于10月1日起實施,河南省人民政府及時出臺了《河南省機關事業單位工作人員養老保險制度改革實施辦法》予以貫徹落實。
二、機關事業單位養老保險制度改革有什么重要意義?
機關事業單位養老保險制度改革對于統籌推進社會保障體系建設,建立更加公平、可持續的養老保險制度意義重大。
(一)有利于統籌推進城鄉養老保障體系建設。黨中央把全面建成覆蓋城鄉居民的社會保障體系作為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重要目標之一。近年來,隨著城鄉居民養老保險制度的全面建立,廣大農村和城鎮居民普遍參保,加上城鎮企業職工和其他就業群體,我省養老保險制度已經覆蓋了6200多萬人;只有360多萬機關事業單位職工和退休人員游離在養老保險制度之外,成為制度全覆蓋的“短板”和“孤島”,F在距離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目標期只有4年多時間,改革機關事業單位養老保險制度,是加快推進覆蓋城鄉居民的社會保障體系建設、確保實現第一個“一百年”目標的重大舉措。
(二)有利于促進機關事業單位深化改革。近年來,按照公務員法的規定,開始實行公務員辭職辭退制度,部分地區還開展了公務員聘任制試點,事業單位也正在加快分類改革,推行全員聘用制。為形成能進能出、合理流動的用人機制,分散單位的退休費用負擔,確保事業單位養老金發放,必須建立統籌互濟、社會化管理的養老保險制度。
(三)有利于逐步化解“待遇差”的矛盾。機關事業單位工作人員個人不繳費而享受較高水平的退休費,權利與義務不對應,成為矛盾的焦點。機關事業單位養老保險制度改革后,基本養老保險實行與企業相同的基本制度模式和政策,體現制度公平和規則公平,可以逐步化解待遇差距較大的矛盾。
(四)有利于全面體現工作人員的勞動貢獻。將現行退休費計發辦法改為按繳費水平、繳費年限確定基本養老金待遇,多繳多得、長繳多得,能夠更加全面地體現機關事業單位工作人員整個職業生涯的勞動貢獻,進一步增強激勵性。
三、機關事業單位養老保險制度改革的目標是什么?
以鄧小平理論、“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科學發展觀為指導,深入貫徹黨的十八大和十八屆三中、四中、五中全會精神以及黨中央、國務院決策部署,堅持全覆蓋、;、多層次、可持續的方針,改革現行機關事業單位工作人員退休保障制度,逐步建立獨立于機關事業單位之外、資金來源多渠道、保障方式多層次、管理服務社會化的養老保險體系。
四、機關事業單位養老保險改革遵循的原則是什么?
一是公平與效率相結合。建立多繳多得、長繳多得的待遇確定機制,既體現國民收入再分配更加注重公平的要求,又體現工作人員之間貢獻大小差別,實行養老待遇與繳費金額多少、繳費時間長短掛鉤,提高單位和職工參保繳費的積極性。
二是權利與義務相對應。機關事業單位工作人員按照國家規定履行繳費義務,享受相應的養老保險待遇,形成責任共擔、統籌互濟的養老保險籌資和分配機制。
三是保障水平與經濟發展水平相適應。堅持精算平衡、合理安排、量力而行,確定與我省經濟發展水平及各方面承受能力相適應的基本養老保險籌資和待遇水平,切實保障退休人員基本生活,促進基本養老保險制度可持續發展。
四是改革前后養老待遇水平相銜接。立足增量改革,準確把握改革力度,實現新老辦法平穩過渡。對改革前已退休人員,保持現有待遇并參加今后的待遇調整;對改革后參加工作的人員,通過建立新機制,實現待遇的合理銜接;對改革前參加工作、改革后退休的人員,通過實行過渡性措施,保持待遇水平不降低。
五、機關事業單位養老保險改革的基本思路是什么?
概括起來是“一個統一、五個同步”!耙粋統一”:機關事業單位與企業等城鎮從業人員統一實行統賬結合的基本養老保險制度,實行單位和個人繳費,按照多繳多得原則改革退休費計發辦法!拔鍌同步”:一是機關與事業單位同步改革,避免單獨改革事業單位引發攀比。二是職業年金與基本養老保險制度同步建立,形成多層次保障體系,在優化養老待遇結構的同時保持待遇水平不降低。三是養老保險制度改革與完善工資制度同步推進,在增加工資的同時實行個人繳費。四是待遇確定機制與調整機制同步完善,機關事業單位退休人員待遇計發辦法突出體現多繳多得、長繳多得,今后待遇調整不再與同職級在職職工增長工資直接掛鉤,而綜合考慮經濟發展、物價水平、工資增長等因素,與企業退休人員統籌安排,體現再分配更加注重公平的原則。五是在全省范圍同步實施改革,不再搞局部試點,防止地區之間出現先改與后改的矛盾。
六、機關事業單位養老保險改革的范圍是什么?
這次改革辦法適用于按照公務員法管理的單位、參照公務員法管理的機關(單位)、事業單位及其編制內的工作人員。事業單位是指根據《*國務院關于分類推進事業單位改革的指導意見》有關規定進行分類改革后的公益一類、二類事業單位。對目前劃分為生產經營類,但尚未轉企改制到位的事業單位,已參加企業職工基本養老保險的仍繼續參加;尚未參加的,暫參加機關事業單位基本養老保險,待其轉企改制到位后按有關規定納入企業職工基本養老保險范圍。改革的實施范圍要與現行機關事業單位編制管理和經費保障規定相適應,嚴格按照機關事業單位編制管理規定確定參保人員范圍。編制外人員應依法參加企業職工基本養老保險。對編制管理不規范的單位,要先按照有關規定進行清理規范,待明確工作人員身份后再納入相應的養老保險制度。
七、機關事業單位養老保險的繳費比例是多少?
合理確定繳費比例是這項改革的重點?偟目紤]是與企業職工基本養老保險政策保持一致,以利于實現制度銜接。具體政策、標準是:單位按工資總額的20%繳費;個人按本人繳費工資的8%繳費,本人繳費工資高于當地在崗職工平均工資3倍的部分不納入繳費工資,低于平均工資60%的以60%為基數繳費,即“300%封頂、60%托底”。個人繳費全都計入個人賬戶,統一計息,不實行實賬積累。在單位工資總額和個人工資中包含了現行規定不納入退休費計發基數的部分,在單位工資總額中還包含編制外人員的工資,這些都要在計算繳費工資基數中予以扣除。
八、改革后基本養老金待遇如何確定?
多繳多得、長繳多得是基本養老金待遇確定機制的價值取向。改革后,基本養老金待遇分為兩部分:一是基礎養老金,以社會平均工資和本人繳費工資的平均值為基數,每繳費1年計發1個百分點,即繳費年限越長,待遇水平越高;二是個人賬戶養老金,累計歷年個人繳費的本息,除以規定的計發月數,即繳費越多,待遇水平越高。這樣規定,比原來按“最后工資”分檔確定退休費,能夠更全面歷史地體現機關事業單位工作人員整個職業生涯的勞動貢獻,也與企業職工的基本養老金待遇計發辦法相一致。
九、改革前后待遇如何銜接?
實行“老人老辦法、新人新制度、中人逐步過渡”,對改革前已退休的“老人”,維持原待遇不變,并參加今后的待遇調整;對改革后參加工作的“新人”,將來退休時的基本養老金為基礎養老金與個人賬戶養老金兩部分之和;對改革前參加工作、改革后退休的“中人”,由于改革前的工作年限里沒有實行個人繳費,其退休時的個人賬戶儲存額中沒有體現這段時間的勞動貢獻,因此將這段時間確定為“視同繳費年限”,在發給基礎養老金和個人賬戶養老金的同時,再依據視同繳費年限長短等因素發給過渡性養老金。為更好地保持中人待遇的銜接,這次改革設定了10年的過渡期,在過渡期內實行新老辦法對比,新辦法計發的養老金低于老辦法的,按老辦法補齊;新辦法計發的養老金高于老辦法的,對高出部分有所限制。這樣,基本可以保證原有的待遇水平不降低。
十、改革后如何完善基本養老金待遇調整機制?
這次改革后,要統籌考慮機關事業單位與企業退休人員以及城鄉老年居民基本養老待遇調整問題。這有利于體現再分配更加注重公平原則,避免因待遇調整機制不同而導致相互攀比。
十一、機關事業單位養老保險基金如何管理和監督?
我省機關事業單位養老保險實行省級基金調劑制度,并積極創造條件,實現省級統籌。養老保險基金實行嚴格的預算管理,納入社會保障基金財政專戶,實行收支兩條線管理,專款專用,確保安全。機關事業單位養老保險基金單獨建賬,與企業職工基本養老保險基金分別管理使用。
十二、養老保險關系如何轉移接續?轉移前后的繳費年限是否連續計算?
分為兩種情況:一種是參保人在機關事業單位養老保險制度內同一統籌范圍轉移,只轉接養老保險關系,不轉移基金;另一種是在機關事業單位養老保險制度內跨統籌范圍轉移,或者在機關事業單位與企業之間轉移,由于涉及不同地區的財政平衡或者不同制度的基金平衡,所以在轉接養老保險關系時,既轉移個人賬戶累計儲存額,還要轉移部分基金。無論哪種轉移,工作人員轉移前后的繳費年限(含視同繳費年限)都連續計算,不能使之利益受損。
十三、職業年金的繳費比例是多少?
在改革基本養老保險制度的同時,為機關事業單位改革范圍內的所有工作人員(不包括已退休人員)建立職業年金。資金來源由兩部分構成:單位按工資總額的8%繳費,個人按本人繳費工資的4%繳費,兩部分資金構成的職業年金基金都實行個人賬戶管理。工作人員退休時,依據其職業年金積累情況和相關約定按月領取職業年金待遇。這有利于構建多層次養老保險體系,優化機關事業單位退休人員養老待遇結構,實現新老制度待遇的平穩銜接。
十四、目前我省機關事業單位養老保險制度改革進展如何?
(一)建立了組織保障體系。省政府成立了省機關事業單位工作人員養老保險制度改革和完善工資制度工作領導小組,成員單位包括省委組織部、省委宣傳部、省編辦、省委辦公廳、省人大辦公廳、省政府辦公廳、省政協辦公廳、省人力資源社會保障廳、省財政廳、省公安廳、省政府法制辦,領導小組辦公室設在省人社廳。
(二)形成了1+9的政策框架體系。2015年11月11日,省政府下發《河南省機關事業單位工作人員養老保險制度改革實施辦法的通知》(豫政〔2015〕68號),12月10日,省政府召開電視電話會議,進行動員部署,標志著我省機關事業單位養老保險制度改革正式進入啟動實施階段。圍繞做好啟動實施工作,出臺了一系列配套政策。截至目前,已出臺《河南省人民政府辦公廳關于印發河南省機關事業單位職業年金辦法的通知》、《河南省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廳 河南省機構編制委員會辦公室 河南省財政廳關于機關事業單位養老保險分批分類參保登記及認定程序問題的通知》、《河南省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廳關于印發河南省機關事業單位養老保險經辦規程的通知》等9個相關配套文件。
(三)啟動了第一批機關事業單位參保登記工作。按照分批分類、積極穩妥,邊推進、邊完善的工作思路,在全省機關事業單位分批分類開展參保登記工作。第一批開展參保登記的單位共四類:一是按照公務員法管理的單位;二是參照公務員法管理的機關(單位);三是按照*、國務院《關于分類推進事業單位改革的指導意見》(中發〔2011〕5號)和中共河南省委、河南省人民政府《關于分類推進事業單位改革的實施意見》(豫發〔2012〕3號)有關規定進行分類改革后劃分為公益一類的事業單位;四是按照省委辦公廳、省政府辦公廳《關于開展全省事業單位分類工作的實施意見》(豫辦〔2013〕13號)文件劃分為行政類的事業單位。第二批啟動機關事業單位養老保險參保登記的單位范圍是按照中發〔2011〕5號和豫發〔2012〕3號文件有關規定進行分類改革后劃分為公益二類及其他類型的事業單位。按照國家要求,6月底前將全省第一批機關事業單位納入參保范圍并從基金中支付養老金,9月底前將其他符合參保范圍的事業單位納入參保范圍并支付養老金,包括2017年調整增加的養老金。
十五、10月1日以后調入人員參保時間如何確定?
10月1日以前在企業參加工作,10月1日以后調入機關事業單位的,機關事業單位養老保險參保時間為調入機關事業單位的時間。10月1日以前在機關事業單位工作,之后調入其他機關事業單位工作的,參保時間為10月1日。
十六、原在企業工作、制度改革前已調入機關事業單位的人員,在企業工作期間應參保繳費但未參保繳費,退休時繳費年限(含視同繳費年限)如何認定?
根據豫政〔2015〕68號文件規定,機關事業單位養老保險制度改革實施前曾參加企業職工養老保險、實施后參加機關事業單位養老保險的工作人員,其參加企業職工養老保險的實際繳費年限予以確認,不認定為視同繳費年限,并與參加機關事業單位基本養老保險的實際繳費年限合并計算。原在企業工作期間應參保繳費但未參保繳費的時段,不能計算為實際繳費年限,也不能認定為視同繳費年限。
十七、改革前獲得省部級以上勞模、有重大貢獻的高級專家等榮譽稱號的工作人員,改革后退休時是否加發基本退休費?
豫政〔2015〕68號文件規定,“對本辦法實施前已獲得此類榮譽稱號的工作人員,退休時給予一次性退休補貼并支付給本人,資金從原渠道列支。退休補貼標準按照我省有關規定執行。符合原有加發退休費情況的其他人員,按照上述辦法處理”。
十八、職工個人繳納的基本養老保險費怎么使用?
單位和個人足額繳納基本養老保險費后,社保經辦機構為其建立基本養老保險個人賬戶,本人繳費全部計入個人賬戶,個人賬戶儲存額每年按照國家統一公布的記賬利率計算利息,免征利息稅,個人賬戶儲存額屬于參保人員本人,只用于參保人員養老,不得提前支取。參保人員死亡的,個人賬戶余額可以依法繼承。
十九、機關事業單位養老保險制度改革后,退休人員的養老金發放渠道改為由社保經辦機構委托銀行實行社會化發放,對退休人員有何影響?
根據國家及我省有關規定,機關事業單位養老保險實行社會化管理服務。機關事業單位養老保險原則上實行屬地化管理,各地社會保險經辦機構按照國家統一制定的業務經辦流程和信息系統,開展機關事業單位養老保險經辦管理服務,退休人員的基本養老金由社保經辦機構委托銀行實行社會化發放,確保按時足額發放。同時,隨著各級政府加強街道、社區人力資源社會保障工作平臺建設,加快老年服務設施和服務網絡建設,退休人員將享受到更加方便快捷的服務。
企業退休人員可以參考《河南省勞動和社會保障廳、河南省財政廳關于改革企業職工基本養老金計發辦法若干問題的通知》計算自己的工資。退休后,按月計發的基本養老金由基礎養老金和個人賬戶養老金組成。
1.基礎養老金月標準以參保人員退休時全省上年度在崗職工月平均工資和本人指數化月平均繳費工資的平均值為基數,繳費每滿一年發給1%。用公式表示為:
基礎養老金=(參保人員退休時全省上年度在崗職工月平均工資+本人指數化月平均繳費工資)÷2×繳費年限×1%
=(U+Va)÷2×N×1%
U??參保人員退休時全省上年度在崗職工月平均工資;Va??參保人員退休時計算基礎養老金的本人指數化月平均繳費工資;N ??參保人員繳費年限。
2.個人賬戶養老金月標準為參保人員退休時個人賬戶儲存額除以計發月數。用公式表示為:
個人賬戶養老金=參保人員退休時個人賬戶儲存額÷本人退休年齡相對應的計發月數
=J÷y
J??參保人員退休時個人賬戶儲存額;y??本人退休年齡相對應的計發月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