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年高考成績放榜的時候,都會掀起一種狀元熱,其實高考狀元”的名頭只是對學子的一種階段性肯定,無需過分地夸大、過度地炒作。為此,我們需要理性的看待高考狀元這件事。比如,對于學生的高考成績可以只提供給考生本人,不再向考生所在學校及其他單位和個人提供;另外,對于高考成績,公眾也不妨多一分理性,少一些炒作,不要再讓“狀元熱”升溫。下面思而學教育網帶你一起了解關于白銀市高考狀元的詳細信息,2018年白銀市高考狀元暫無公布,小編先整理2017年以及歷年白銀市高考狀元的信息,先請閱覽。
2016年甘肅高考文科狀元是來自白銀十中的李曉彤,總分638分,恭喜!
國家級貧困縣會寧是甘肅省的教育大縣和高考“狀元縣”,恢復高考制度以來,已經為全國各大中專院校輸送了5萬多名優秀學生。該縣教育局負責人介紹說,會寧縣在教育上沒有高招,經驗就是十二個字:“家長苦供,教師苦教,學生苦學”。這十二個字造就了甘肅教育界獨特的“會寧現象”。
“我的理想就是要考上大學,以后到城市去生活,去一個有水的地方! 今年10歲的王瓊道出了“會寧現象”背后的動力。她出生在會寧縣北部山區八里灣鄉團結村賀山社,生于斯,長于斯,而志在有水的遠方。
會寧嚴重缺水,王瓊所在的北部山區更是缺水地區的“重中之重”。為了解決飲水問題,上世紀70年代以來,當地人大建水窖,用來收集雨水。從那時候開始,飲水問題有了緩解。但近幾年來,當地降雨量逐年減少。據會寧縣氣象局介紹,會寧縣年平均降水量僅340毫米,蒸發量達1800毫米,2002年以來的7年時間里,會寧縣年降雨量均未達到340毫米。
雨水少了,水窖的作用就大打折扣。尤其是今年,會寧縣出現多年未見的大旱,盡管下半年的幾次降雨緩解了當地的旱情,但水窖卻沒有蓄多少水。王瓊就讀的中莊小學有三口水窖,只有兩口有水。這兩口水窖供給學校7名教師的日常生活用水,學生們常常需要自備飲用水,用飲料瓶裝上,帶著去上學。
在干旱地區,時常給教室里灑點水增加濕度是必須的,毛毛雨一樣的用水量卻讓學校很為難。好在中莊小學算是距離水源比較近的學校,走逾一公里的山路就能取水。水源是山溝里一條渾濁的小溪,水量很小。學校老師說,這樣的水是不能飲用的,只能用于灑水。
中莊小學高年級的學生要輪流到山溝里抬水,5年級的王瓊和她班上的同學今年承擔這個任務。校長魏宏祿說:“只有天氣好的時候才敢讓孩子去抬水,要是天氣不好,那是絕對不能去的,旱塬上的土都比較疏松,下雨就容易發生危險。”
盡管上學的困難很大,王瓊學習非常用功,學習成績在班上一直是第一名。中莊小學從上世紀50年代建校以來,已經走出了幾十名博士、碩士和大學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