蘭州理工大學宿舍內部圖片,蘭州理工大學宿舍條件怎么樣環境好不好
六人間,室內家具只有床桌子柜子凳子。。。
晚上11:00熄燈
什么電器,不用想了。。。
連熱得快、電夾板、吹風等都無法使用,因為這里限電,功率大的都不行~~~電腦還是能用的。。。。
沒有獨立浴室和衛生間,沒有沒有空調和電視
應該這樣說 寢室環境是室友之間共同打造的 即使硬件條件不好 室友之間和諧寢室的環境也會不錯的。我是計通院畢業的畢業生 西區寢室是上床下桌的那種條件 六人寢室 還有可以掛衣服的地方 網速一般 不過有ipv6掉渣天的 公共衛生間 公共水房 開水房打熱水 只要分配的樓層不高 基本來講都還不錯。校本部的環境就慘的多了 大四搬到本部住我就在外面找房子住了 不論網速還是環境 都要好的多。兩個校區周圍還成 別回去太晚基本就行 你去習慣了就好了
大一新生基本上都在西區,校本部的話基本上是大四的;西區都是六人間,以前倒是有4人間,床鋪的話看運氣,有的樓是老式的上下鋪,配三張桌子;好點的是地下是電腦桌上面是床;無獨立衛生間;電的話,11點斷電,而且不能帶大功率的設備,否則就跳閘,嚴重就會斷電寫檢討,宿舍樓的瓷磚很危險,建議繞行 蘭州理工大學坐落在黃河之濱的甘肅省省會蘭州市,前身是始建于1919年的甘肅省立工藝學校,1958年,在組建蘭州工學院的基礎上,將甘肅交通大學并入,同年10月1日正式定名為甘肅工業大學。1965年學校劃歸第一機械工業部,同時將東北重型機械學院和北京機械學院的水力機械、化工機械、石油礦場機械和焊接工藝及設備專業成建制全部遷入,并從湖南大學、合肥工業大學抽調一批教師來校工作。1998年轉制為“中央與地方共建,以地方管理為主”的院校。2003年更名為蘭州理工大學。經過90多年的建設與發展,學校已成為一所工科實力比較雄厚、理科水平不斷提高、文科具有一定特色的多學科協調發展的理工科大學。
學校兩個校區占地面積2430畝,校舍建筑面積108萬平方米;圖書館館藏圖書204.5萬冊,數字資源12450GB。學校設有20個學院、1個教學研究部。全校教職工總數為2309人,其中專任教師1505人,與中國科學院、中國工程院共享院士3人,教授、副教授等副高級以上職稱831人。學校有普通本科生22729人、研究生4339人、成人本專科生14494人。
學校是我國首批學士、碩士學位授權高校。學校共有9個學科門類,有16個省級重點學科、5個博士后科研流動站、5個一級學科博士點、25個二級學科博士點、18個一級學科碩士點、92個二級學科碩士點,有6個碩士專業學位類別,其中工程碩士專業學位具有18個授權領域;有64個本科專業,其中有6個國家特色專業建設點、2個教育部戰略性新興產業相關專業;有2個國家級教學團隊,2個國家級實驗教學示范中心。
學校是國家“中西部高等教育振興計劃”重點建設高校,是“國家大學生創新型實驗計劃”和教育部“卓越工程師計劃”入選高校,是東南大學對口支援高校,是蘭州軍區后備軍官選拔培養基地。在2006年教育部組織的本科教學工作水平評估中學校獲得“優秀”。畢業生就業率連續多年保持在95%以上,被教育部授予“2009年度全國畢業生就業典型經驗高校”稱號。
學校建有“省部共建有色金屬先進加工與再利用國家重點實驗室”,學校高新技術成果推廣中心是首批國家級技術轉移示范機構,大學科技園是國家級大學科技園,是擁有“軍品三證”的高校。學校現有“*和創新團隊發展計劃”創新團隊2個、國家級科技創新平臺4個、省部級科研機構及行業中心30個。學校承擔了包括“973”、“863”在內的多項國家重大科技項目,近三年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和國家社科基金立項171項;SCI收錄論文在全國高校排名達到147位,EI收錄論文在全國高校排名達到71位。
學校先后與蘭州、酒泉、金昌、溫州等20余個省內外城市建立了全面合作關系,與酒鋼公司、金川公司、蘭州石化公司、蘭石集團等200多家企業建立了穩定的產學研合作關系,與金川公司聯合成立了“鎳鈷金屬新材料協同創新中心”,建立了“溫州泵閥工程研究院”、“蘭州新區產業發展研究院”、“金川研究院”、“新能源學院(酒泉)”、“白銀新材料研究院”等科研教學機構。
學校先后與美國、俄羅斯、英國、澳大利亞等40余所大學建立了人才培養、科學研究等合作關系;學校具有中國政府獎學金留學生招生資格,28個國家的133名外國留學生來校接受學歷教育或短期學習,留學生教育已初具規模。
學校秉承“奮進求是”的校訓,大力弘揚以“艱苦奮斗,自強不息,求真務實,開拓創新”為主要內涵的“紅柳精神”,黨的建設、思想政治工作和精神文明建設成績喜人,榮獲“全國黨建和思想政治工作先進高等學校”、“全國精神文明建設先進單位”、“全國文明單位”、“全國先進基層黨組織”等榮譽。
學校堅持以學科建設為主線,以人才培養為中心,以師資隊伍建設為重點,以科學研究為支撐,綜合辦學實力不斷提升,已經成為高級專門人才的培養基地、解決重大工程技術問題的研究基地、區域經濟增長和社會進步的服務基地。
站在新的歷史起點上,學校將貫徹十八大、十八屆三中、四中全會精神,以立德樹人為根本任務,堅持內涵發展、特色辦學、深化改革,努力在2019年建校百年之際,把學校建設成為具有一流工科、堅實理科、特色文科的國內高水平教學研究型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