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基本要求
全面考核普通高等學校專科(含高職)應屆畢業生經濟學知識是否達到教學大綱所規定的要求。所有考生在經濟學基礎知識上應該了解和理解馬克思主義經濟學的基本原理,掌握商品經濟、市場經濟的一般原理,資本主義社會和我國的經濟制度,經濟運行的一般原理和經濟發展、經濟全球化等基本知識。具體要求:
(一)商品經濟的一般原理
1.了解政治經濟學演變的簡單歷史;
2.了解人類社會發展商品經濟的必然性;
3.了解政治經濟學的研究對象、研究任務和研究方法;
4.了解貨幣的產生、貨幣的現代形式、信用及作用;
5.理解生產商品的勞動二重性原理;
6.掌握生產力與生產關系相互作用的原理;
7.掌握商品的二因素、商品價值量的決定;
8.掌握市場經濟的含義、市場機制和價值規律;
9.掌握貨幣的職能、貨幣流通量規律原理。
(二)資本主義社會的基本經濟理論
1.了解資本主義制度的本質特征;
2.了解剩余價值的生產過程和基本方法;
3.了解剩余價值規律是資本主義社會的絕對規律;
4.了解工資的本質和基本形式;
5.了解剩余價值的分配形式:產業利潤、商業利潤、借貸利息和地租等;
6.了解資本主義的發展階段理論、經濟周期理論;
7.理解資本積累規律及其后果;
8.掌握單個資本增大的方式和資本的周轉。
(三)的經濟理論
1.了解我國經濟理論體系的基本內容;
2.了解我國選擇的必然性;
3.了解經濟發展的一般含義;
4.了解我國實現經濟發展方式轉變的必要性;
5.了解我國經濟結構優化的方向;
6.理解我國基本國情、本質和根本任務;
7.掌握我國基本經濟制度、分配制度;
8.掌握的特點、市場機制、市場體系和市場秩序;
9.掌握我國國有企業改革的方向和目標;
10.掌握科學發展觀的內涵及意義;
11.掌握我國對外開放的基本形式和意義;
12.掌握對外開放是我國的基本國策的含義。
(四)經濟全球化和國際經濟的知識
1.了解經濟全球化的必然性及其對世界經濟的影響;
2.理解經濟全球化對發展中國家的影響;
3.理解國際經濟危機、金融危機產生原因和影響;
4.掌握經濟全球化的含義、內容及影響;
二、考試內容
(一)商品經濟的一般原理
1.商品的二因素、生產商品的勞動二重性;
2.復雜勞動與簡單勞動,商品經濟中個別勞動與社會勞動的矛盾;
3.貨幣的本質、職能和貨幣形式;
4.價值規律的內容、要求、表現形式和作用;
5.市場機制的基本含義及作用。
(二)資本主義社會的基本經濟理論
1.剩余價值的生產過程和基本方法;
2.資本主義工資的本質、基本形式;
3.剩余價值的分配形式:產業利潤、商業利潤、借貸利息和地租等;
4.資本主義的發展階段理論、經濟周期理論;
5.資本積累規律及其后果;
6.單個資本增大的方式和資本的周轉。
(三)的經濟理論
1.我國正處在的涵義;
2.我國的本質和根本任務;
3.我國基本經濟制度的基礎和分配制度;
4.的特征、體制框架;
5.政府職能的轉變;
6.科學發展的內涵及意義;
7.我國對外開放的基本形式和意義;
(四)經濟全球化、國際經濟知識
1.經濟全球化的必然性及其對世界經濟的影響;
2.經濟全球化的含義、內容及雙重作用;
3.當前國際金融的特點;
4.經濟全球化對發展中國家的影響;
5.經濟全球化條件下的國際經濟合作。
三、試題難題易度
較容易題約30%
中等難易題約50%
較難題約20%
四、說明
試卷滿分為200分,考試時間為120分鐘。
五、參考教材:
宋濤主編:《政治經濟學教程》(第10版),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13年8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