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上午,記者從語文出版社舉辦的語文版義務教育修訂版教材使用暨培訓工作會上了解到,今年秋季,全國各地將有四百多萬中小學生使用語文版一年級和七年級新修訂的語文教材。教材大幅增加反映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課文比重,占一至六年級全部課文的30%,七至九年級全部課文的40%。
據統計,目前廣東、湖南、山東、河北、吉林等地有4000萬學生使用語文版教材,但北京的中小學生不使用該版教材。
教材變化 通過聽說讀寫滲透傳統文化教育
今天上午,來自全國各地的兩百多位語文教育專家、中小學語文教研員、一線骨干語文教師及教材編寫人員參加了該會議。
據語文出版社社長王旭明介紹,語文版修訂教材全套共計十八冊,供義務教育一年級至九年級學生使用。教材修訂充分依據《語文課程標準(2011年版)》的精神,充分發揮語文教材立德樹人的優勢,體現語文課程工具性與人文性統一的特點。
小學階段通過遴選體現愛國主義和革命傳統教育、文質兼美、貼近兒童生活實際的篇目,培養他們的優秀品質和健全人格;中學階段重視選取富有文化內涵和時代氣息的經典篇目,全面提高學生的人文素養。
重視古詩文學習,繼承和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教材大幅增加反映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課文比重。一至六年級相關課文約占全部課文的30%,每冊最后一個單元集中安排反映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課文。七至九年級相關課文約占全部課文的40%,每冊安排兩個單元的古詩文。
修訂后的教材保持了原有教材古詩文的比例,并在這一基礎上增加了古詩文比重。比如1—6年級《百花園》中的“讀讀背背”欄目,安排的內容都是古詩文;全套教材在《百花園》中安排讀背古詩文82篇,比實驗版教材增加了40%。另外,7—9 年級口語交際中的《交流座右銘》、《談談你心目中的君子》,寫作中《我看古人的苦讀精神》,綜合性學習中的《諸子百家初探》、《現代社會與儒家思想》等,都與中華傳統文化密切相關。
教材注意通過課后練習、口語交際、習作(寫話、寫作)、綜合性學習等內容的設計,滲透優秀傳統文化教育,使學生潛移默化地受到優秀傳統文化的熏陶。教材、教參、學參、讀本四位一體,各有不同,方便使用。
替換了原有教材40%的課文
王旭明向記者介紹,語文版修訂教材最重要的特點,就是突出語文性,把語文教材編成語文教材。讓老師用這套教材把語文課上成語文課,讓語文課姓語名文,充滿語文味;讓語文回歸語文。無論是思想教育、道德教育,還是科學教育、審美教育,一切都要在語文的框架內進行。
王旭明稱,修訂后的語文版教材,修改、替換了原有教材60%的內容,所有的選文和練習設計都緊緊圍繞語和文展開,告訴學生如何說、如何讀、如何寫。修訂組成員始終認為,和說什么相比,怎么說更重要;和讀什么相比,怎么讀更重要;和寫什么相比,怎么寫更重要。學生把怎么讀、怎么說、怎么寫搞清楚了,語文素養自然會提高。
“在以課標為依據的基礎上,語文版修訂教材體特點,堅持工具性和人文性統一,注重在統一上下工夫。”王旭明說,在選文上,力求文質兼美,所選課文所選課文既有較高的思想性,又有較高的語文價值。修訂版教材和之前版本比,大概換了40%的課文,更換標準就是是否體現了工具性與人文性的統一。
《語文》教科書致力于為師生提供課堂教學活動的優質資源。《語文教學參考》致力于幫助老師順利開展語文教學,有效解決教學中的實際問題。《語文學習參考》注意激發學生學習興趣,從聽說讀寫等方面檢測學生的語文能力。《語文同步讀本》旨在擴大學生的閱讀量,提高學生自主閱讀的能力。四者互為補充、互為促進,切實提升中小學師生的語文教與學的能力。
語言文字運用題占課后練習一半以上
在課后練習上,注意引導學生在理解內容、體會情感的同時,加強語言文字的理解和運用,做到既有一定數量的朗讀和理解課文內容的練習,又有較大比例的語言文字理解和運用的練習,還有不少則是二者兼顧,比如設計了較多的讀寫結合題。
同時,練習中多次出現“用自己的話說說”、“用自己的話寫寫”等題目,這樣做的目的是從小學開始培養學生用自己的話表達的能力。在口語交際、習作(寫話和寫作)和綜合性學習上,注重話題與知識學習、能力培養的巧妙結合。比如八年級第三單元,課文分別是《北京喜獲2008年奧運會的主辦權》、《別了,不列顛尼亞》、《雜交水稻之父袁隆平》、《三十年前驚世一跪,三十年后一座豐碑》,體現出和現實生活的結合。
王旭明告訴記者,在強調語言文字運用,以語用觀統領全套教材。體現在選文上,力求語言文字運用的示范作用,加強讀寫結合。比如七至九年級的教材,在保持原來四篇魯迅作品的基礎上,又增加了一篇《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
在課后練習上,大幅度增加語言文字運用題比重。全套教材當中,語言文字運用題,即用語文來說現象,分析、解釋各種問題的題目,占到 50% 以上。體現在口語交際、習作和綜合性學習上,話題的形式更加考慮學生的需要。
口語交際加強了互動性,比如一二年級看圖講故事《勸說》,七八年級開一次辯論會《一分錢的官司該不該打》 等;習作加強了實用性,比如一至六年級加強應用文的寫作指導,安排了8次應用文寫作的練習;綜合性學習加強了實踐性,比如七至九年級的編演短劇、辦一份小報、調查社會用字情況等。
□背景
歷時三年完成400余萬學生今秋啟用
語文出版社是全國唯一的語文專業出版社,也是我國能獨立研發全套基礎教育階段語文教科書的出版社之一。自2001年《語文課程標準(實驗稿)》頒布后,語文出版社組織編寫了從小學至高中的課程標準語文教科書。15年來,語文版課標教材被福建、廣東、廣西、貴州、河北、河南、湖北、湖南、遼寧、寧夏、山西、四川、云南、浙江等省份的2000多萬學生使用。2013年,教材修訂大幕正式被拉開。
隨即,語文出版社成立了教材修訂工作領導小組、編委會和教材修訂工作小組三級機構,組織了一支由出版社專業教材編輯、省市教研員和一線優秀教師組成的教材修訂團隊,還聘請教育教學專家、語言文字專家擔任教材的編寫顧問,對教材內容反復討論,努力使教材既有理論的高度,又有實踐經驗的支持。在教材修訂過程中,編委會嚴把質量關,建立了三審制度,還成立了監審組,分別對內容和文字進行審定。
為做好教材修訂工作,語文出版社邀請了全國人大常委會原副委員長、中國文化院院長許嘉璐先生和原國家教委副主任、總督學柳斌先生擔任語文出版社修訂版語文課標教材總顧問,還多次邀請溫儒敏、孫紹振、吳忠豪等語文教育領域的專家與教材編寫者座談,以進一步提高教材編寫人員對當前語文教學改革的認識水平。
根據教育部辦公廳4月下發的《關于中小學教學用書有關事項的通知》,語文出版社修訂版義務教育語文教科書已進入《義務教育用書目錄》。
王旭明介紹,此次語文版修訂教材全套共計十八冊,供義務教育一年級至九年級學生使用。今年秋季,將從兩個起始年級——一年級和七年級啟用,涉及400多萬中小學生。
□北京落點
北京未使用語文版教材小學古詩文占比已不低15%
記者注意到,雖然此次教材修訂并不涉及北京,但加大傳統文化比重卻也是北京版教材的共同選擇。
目前,北京市使用的義務教育教材分為“人教版”“北師大版”“京版”和“景山版”。本學年,北京市義務教育語文教材仍按原版本進行使用,新學年的教材修訂和使用將按照教育部的部署和規范要求進行。
一直以來,北京市在基礎教育階段高度重視中華民族優秀傳統文化的教育和傳承,通過教材建設、閱讀選薦、校園文化活動和考試評價等多方面給予滲透和落實,夯實學生母語素養,培養學生民族精神。
早在,北京就已開始啟動語文教材的修訂工作。負責主編北京市義務教育語文教材的北師大語文教育研究所相關負責人曾表示,
按照教育部要求,小學古詩文在整個課本的比例不應低于15%,初中不低于30%,高中不低于45%。北京的語文教材已經達標。新修訂的北京版語文教材中,小學一年級到初中三年級將增加古代經典詩詞和民族傳統文化的內容,如《弟子規》《三字經》和《百家姓》等。例如新版小學一年級《語文》中,古典詩詞將由現在的6到8篇增加到22篇,整個小學階段古典詩詞不少于100篇。
目前北京版語文教材最終審查結果還未正式發布。根據教育部工作要點透露:今年將抓緊義務教育品德、語文、歷史教材的編寫、修訂和審查。組織開展新編三科教材使用工作。隨著語文版教材的審定通過,這意味著,今年各版本的語文教材修訂和使用工作也將提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