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基本情況
李畈村是祝站鎮建檔立卡的18個重度貧困村之一,該村位于孝感市孝南區祝站鎮中部,與孝感城區相距約20公里,距離武漢天河國際機場25公里。全村總人口1470人,總戶數423戶,轄八富灣、齋公灣、六屋灣、小黃灣四個自然灣,4個村民小組,現有黨員27人,村“兩委”干部4人。全村現有耕地面積798畝。全村以水稻、油菜種植為主導產業,村民人均純收入5230元。
目前,全村路、有線電視、寬帶、電話、自來水都已經通到村組戶。居民用電已接通到戶,但存在進線老化,電壓不穩的情況。已建成建筑面積達200平方米的村黨員群眾服務中心和120平方米的村級衛生室。
二、調研過程
這次調研,總體分四個階段進行,第一階段,入戶摸底調查。我所在的工作專班將人員分為四小隊,每一小隊負責對李畈村中的一個自然灣開展調查,根據全區精準扶貧工作培訓會中識別工作思路要求的“兩套名單”原則,在建檔立卡確認的貧困戶、貧困村名單基礎上,入各灣進各戶再進行一次詳細調查,確保貧困戶信息的實時更新。第二階段,精準識別。對照國家關于貧困戶的確認標準,對原建檔立卡的貧困戶和新增貧困戶名單逐一對比甄別確認。最后對貧困戶名單進行民主評議和票決,最終確定李畈村產生的貧困戶數為132戶,總人數為505人。第三階段,制定措施。針對該村確定了四項幫扶措施,逐項明確了幫扶的主要任務、工作目標、責任單位及責任領導、配合單位和完成時限;針對貧困戶逐一制定了幫扶措施,分別明確了脫貧時限、幫扶責任人。第四階段,集中交辦。現場召開面對面集中交辦會,屬于面上的幫扶措施由政府有關部門認領限期辦理,屬于貧困戶個體的由聯戶干部認領限期辦理,并張貼上墻,掛圖作戰。
三、致貧原因分析
我們通過對132戶貧困戶進行調查摸底,并填寫了調查摸底表,建檔立卡,分類管理,按貧困程度分為了重度、中度、輕度三類,按致貧原因又分成了因病、因殘、因教、缺技術缺勞力4類。
(一)因病致貧。家庭成員患大病,巨額費用導致家庭困難,全村共有59戶,占貧困戶總數的44.69%。如李坤占一戶,其兒媳熊莉莉患白血病,治療花費近30萬元,報銷7萬元,自費22萬多元。
(二)因殘致貧。家庭主要成員因殘疾或癡呆傻精神障礙喪失勞動能力,導致家庭收入低,全村共有23戶,占貧困戶總數的17.42%。如李友青一戶,李友青本人、妻子陳梅芳均為精神殘疾,住房破舊,兒子李俊因貧輟學在家。
(三)因教致貧。家庭中有1-3個孩子上學,學費生活費壓力大,同時受教育布局調整影響,鎮內高中學生全部在孝感市區或市外就讀,家長租房陪讀現象十分普遍,教育成本大幅增加。全村共有8戶,占貧困戶總數的6.06%。
(四)缺勞力缺技術致貧。主要是家庭結構異常,以老人和小孩為主,或五保、孤兒,或家庭青壯年成員非正常死亡、失蹤、出走、家庭無能力創收,全村共有42戶,占總貧困戶的31.81%。
四、制定扶貧計劃
根據調查研究收集到的情況,結合我村發展實際,初步確立“兩產業一精準”的發展思路,即傳統水稻油菜產業和水產養殖業齊頭并進,因戶施策,對特殊貧困農戶精準扶貧。
(一)發展村特色產業,“兩條腿”走路。目前,水稻、油菜種植產業是當前李畈村的主導產業,在群眾中有一定基礎,為了使我村的傳統水稻、油菜種植產業走上規模化道路,需完善農田水利等基礎設施建設。計劃投資80萬元,改造塘堰2口,清理溝渠1公里,新建小型滴灌站3個。坦塘面積有60多畝,可以發展水產、家禽養殖業,相應增加發展水產養殖業的相關優惠政策,擴大農機具補貼在水產養殖中的補貼范圍。同時,將積極引導種植農戶成立合作社,打造品牌,開展深加工,延伸產業鏈,提高農產品附加值,并通過實現農超對接,帶動全村種植業和養殖業得到進一步發展壯大。進一步加大適齡人員就業培訓,提高勞動就業能力,就近推薦安置到市、區、鎮招商企業務工,提高收入水平。
(二)因戶施策,精準扶貧。根據每戶致貧的原因按照輕度貧困戶在2015年至脫貧,中度貧困戶在2017年脫貧,重度貧困戶在2018年脫貧的目標,爭取全村在2018年實現全面脫貧。同時,根據致貧原因制定不同脫貧幫扶計劃。①因病致貧的,納入大病救助和爭取慢性病補助;②缺乏技術技能的,組織開展農作物種植技術培訓和就業技術培訓;③因學致貧的,通過申請國家助學金、減免學費或補助生活費得到資助;④完全沒有勞動力和收入來源的以及所有五保戶,實行政府兜底,納入低保救助或五保供養。
(三)改善村民生產生活條件。一是對居民生活、生產電網進行改造。計劃爭取國家項目資金57萬元,對全村每戶的照明電進戶線進行升級更新,同時,架設1500米八富灣至小黃灣的生產用電線路,解決生產用電安全問題。二是開展村莊環境整治。計劃投資82萬元,對村灣內4處近3000米排污溝進行清理。衛生方面,配齊配全保潔人員及保潔工具,加大對衛生的投入。三是開展村莊亮化美化工程。計劃投資18萬元,對村級公路兩旁以及公共活動場所進行植樹綠化,安裝100盞太陽能路燈,硬化一條長100米、寬3米的齋公灣至坦塘路。
五、幾點意見與建議
(一)充分借助各單位、各部門的力量,強化資源整合,擬定貧困村項目建設、進度,加強與包村單位聯系、溝通,在編制規劃上報建設項目時重點傾斜安排貧困村的基礎設施和產業開發等項目建設,進一步加大資金整合力度,建立“三位一體”(專項扶貧、行業扶貧、社會扶貧)的扶貧格局,全面實施貧困村整村推進工作。
(二)重視農戶身體健康,加大宣傳健康科學生活理念的方式方法。李畈村因病致貧的戶數占貧困戶總戶數的44.69%,幾乎占了總貧困戶的一半,指出“沒有全民健康,就沒有全面小康”,因此,在精準扶貧工作中除了做好對已患重大疾病農戶的醫療救助和大病補助等幫扶措施外,還要防患于未然,加強農村醫療衛生事業的建設,并由政府和衛生組織聯合通過宣傳健康科學的生活理念來引導農戶踐行積極健康的生活方式,從“硬件”和“軟件”兩方面著手,更大程度上保證農村居民的身體健康,是實現造血式扶貧的重要基礎。
(三)加強孝文化在扶貧工作中宣傳力度,以“孝”扶貧。扶貧濟困是孝文化的直接體現,孝感又是孝文化名城,通過大力宣傳孝親文化價值觀,引導更多社會力量積極參加扶貧工作,可由地方政府引導搭建自助公益平臺,通過政策表彰激勵等途徑,統籌動員社會各方力量參與扶貧,增添更多的扶貧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