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縣人大常委會2015年工作要點安排,8月下旬至11月,由縣人大常委會分管主任牽頭,組織農經工委、財經工委、人選工委和多位縣人大代表,先后到七個鄉鎮近20個村采取進村入戶、查閱資料、聽取匯報、召開座談會等方式,就我縣精準扶貧工作進行了專題調研,在肯定成績的同時也指出了存在的問題,并就做好下步工作提出了意見建議。經主任會議研究,現將調研情況的報告予以印發,供參閱。
一、主要工作開展情況
精準扶貧是指針對不同貧困區域環境、不同貧困戶狀況,運用科學有效程序對貧困對象實施精確識別、精確幫扶、精確管理的治貧方式。5月,我縣啟動貧困村和貧困戶識別工作。將貧困戶分為五保戶、低保戶、扶貧低保戶和一般扶貧戶四種類型,進行動態管理。目前,全縣建檔立卡登記在冊貧困村35個(其中:仁里5個,七都7個,橫渡3個,仙寓5個,大演3個,丁香4個,小河5個,磯灘3個),貧困戶7948戶約2.4萬人。以2013年農民人均純收入2736元的國家農村扶貧標準作為識別標準,除政府兜底的440戶五保戶、909戶無勞動能力低保戶外,扶貧對象重點是貧困村的6599戶扶貧低保貧困戶和一般貧困戶,已將貧困村、戶基本資料、幫扶情況、幫扶責任人、扶貧項目等信息登記在冊,建立臺賬。目前正在進行精確識別建檔立卡“回頭看”工作,擬于12月底上報扶貧對象和需求清單,扶貧目標和時限清單,扶貧工作措施清單和扶貧責任清單。各項工作正在有條不紊推進。
(一)、認真編制 “十三五”規劃
今年,縣政府編制了全縣“十三五”農村扶貧開發規劃,計劃2016-2020年投入16.66億元,建設項目1517個。其中,基礎設施類項目672個11.46億元,產業發展類項目389個3.54億元,民生改善類項目91個0.35億元,能力建設類項目241個0.31億元,生態環境類項目124個0.99億元。全縣35個貧困村制定了2015?2017整村推進規劃,預計總投入33289萬元。制定脫貧計劃的貧困戶7000余戶,5096戶次確定2015年扶持項目,預計將投入扶貧獎補資金843萬元。
(二)、重視政策研究,對上積極爭取
一是借助扶貧政策調整,加大對上爭取力度。密切關注國家扶貧開發政策調整動向,主動匯報積極爭取,如,爭取省下達我縣建檔立卡貧困人口計劃2、4萬人,比省擬定2,28萬人多0、12萬人;爭取貧困村計劃35個,比省擬定計劃多19個。爭取扶貧財政發展資金連續三年突破2000萬元。
二是密切聯系省直定點幫扶單位,謀劃對接主動。緊抓省委常委、省委統戰部長沈素?牽頭幫扶石臺的機遇,制定《省扶貧團定點幫扶石臺縣工作方案》,定期向省領導匯報工作,在省扶貧團的積極推進協調下,國家發改委將我縣列入國家主體功能區建設試點示范縣,省交通運輸廳同意增加我縣享受大別山革命老區交通基礎設施建設優惠政策。省發改委下達了我縣中醫院住院綜合樓建設項目投資1700萬元。積極爭取中國建材集團將我縣確定為2015年的“央企定點幫扶貧困革命老區百縣萬村項目縣”,落實幫扶項目6個,初步安排幫扶資金894萬元。
三是積極爭資立項,努力做好試點創新工作。積極爭取扶貧開發創新試點項目,先后成為“縣為單位、整合資金、整村推進、連片開發”試點縣,獲得專項資金支持1000萬元;開展互助資金行政村全覆蓋試點,爭取扶貧互助資金1165萬元;入選中央專項彩票公益金支持貧困革命老區整村推進試點縣,獲得中央彩票公益金1500萬元。
(三)、立足縣域實際,穩慎推進工作
一是圍繞基礎設施建設改善農村發展條件。近年來投入財政發展資金2000多萬元,安排21個重點貧困村實施“整村推進”項目,重點解決重點貧困村的通路、通水、通電、村莊道路、產業發展等問題。
二是圍繞資源開發農民增收發展特色主導產業。安排扶貧資金400多萬元,按照“市場牽龍頭,龍頭帶基地,基地連農戶”的思路,采取以獎代補、貸款貼息、資金互助、項目扶持等綜合措施,壯大特色主導產業基地,鼓勵農民土地承包經營權向家庭農場、專業大戶、農民合作社、扶貧龍頭企業有序流轉,發展多種形式規模經營,實現企業農戶互惠互利。
三是圍繞提升自我發展能力培育新型農民。按照財政扶貧資金10%,落實“雨露計劃”培訓項目資金,開展多渠道、多層次、多形式的引導性培訓、職業技能培訓、創業培訓和農業實用技術培訓,培育新型農民。加強與華夏旅游學校合作,培訓地方旅游人才。提高大中院校貧困學生資助水平和覆蓋面,整體提高貧困群眾綜合素質和就業能力,促進低收入人口穩定脫貧。累計開展實用技術培訓10場次,受教育農民達3500人次。
四是圍繞“兩不愁三保障”推進精準扶貧。積極構建省、市、縣、鄉四級包保幫扶體系,57個省、市、縣直單位結對幫扶35個貧困村,并派駐了駐村扶貧工作隊。扎實開展光伏扶貧到戶項目,擬用三年時間在全縣35個重點貧困村各投入48萬元建設1座60千瓦的村級光伏電站,選擇2000貧困戶建設戶用光伏發電系統。(建成后預計在20-25年內實現村級集體經濟年均增收6萬元以上,戶年均增收3000元左右。)目前縣實施方案已批復,進入招投標階段。認真實施扶貧小額信貸工作,會同縣農商行啟動對全縣2.4萬貧困戶進行評級授信工作,為貧困戶提供5萬元以下三年期內,免抵押、免擔保的信用貼息貸款,幫助貧困戶增收脫貧。已授信 1400 戶。
二、存在問題
(一)思想認識未統一。一是對扶貧開發工作的政策學習和宣傳力度不夠,少數幫扶單位和基層干部對現行精準扶貧政策理解不深,對上級要求我縣貧困人口實行規模控制、有序退出、按期脫貧和在一定時間內摘帽不摘政策領悟不透。二是對精準扶貧到底怎么扶等問題缺乏有效思考和實際舉措。
(二)精準識別不認真。一是不少村入戶調查不仔細,由村干部定貧困戶。二是精準識別涉及面廣,責任大,基層干部怕擔當,特別是實行逐級追責和出現“馬山”事件后,更是畏首畏尾,推卸思想濃。
(三)基礎設施欠賬多。受區劃調整等因素的影響,我縣農村交通等基礎設施欠賬問題依然突出。
(四)脫貧發展意識差。由于農村多數貧困人口受教育程度低、思想保守、思維觀念還停留在自給自足的小農經濟時期,脫貧主動性不強,甚至還有少數人依賴國家扶貧兜底政策及社會捐助而自我滿足;一些貧困戶“等、靠、要”思想依然嚴重,脫貧動力不足。
(五)產業扶貧統籌差。一是目前出臺的扶持產業發展政策、對產業規模的要求與貧困戶的自身能力不相匹配,導致扶貧資源多傾向實施效果相對明顯的“大戶”身上,而“大戶”與貧困戶之間利益鏈接機制不健全,使得部分扶貧項目最終未能落實到貧困戶。二是對產業扶貧缺乏系統謀劃,與精準扶貧因戶制宜不能有效銜接。三是農業產業規模小,鏈條短,特色未彰顯,帶動能力弱。
三、幾點建議
(一)營造積極的脫貧工作氛圍。一是要吃透中央和省關于精準扶貧工作的指示精神,把思想統一到縣委關于扶貧工作的部署上來。二是要做好宣傳工作,適時把黨的精準扶貧政策宣傳到村組,讓每戶知曉政策,通過宣傳來營造全社會關心、支持精準扶貧工作。
(二)扎實開展“回頭看”工作。要充分利用兩個多月“回頭看”時間,把精確識別工作做實做細,既要以規模控制、逐級分解等政策為依據,又要堅持實事求是,因地制宜依據“十不準、三嚴禁、三優先”等參照,公正、公平、公開地確定貧困戶,為今后扶貧工作順利開展打下堅實基礎。
(三)加大基礎設施投入力度。針對貧困村、貧困戶地理位置偏遠,地形復雜交通不便,生存條件差等問題。加強通路、通水、通電、通網等基礎設施建設,改善農戶生產生活條件。對生存環境特別惡劣的地區,應抓住機遇實施整體易地扶貧搬遷。
(四)加大產業發展統籌力度。加強規劃設計,以本地區特色優勢產業和農特等產品為依托,擴規模,提檔次,集中力量整合項目,加大投入,加快培育特色產業。盡快改變農戶自產自銷、粗放經營的模式,提升產業競爭力,從而提高農民收入。
(五)加大對上爭取力度。要把握精準扶貧的政策不斷調整釋放機遇,繼續跟蹤研究精準扶貧政策,完善扶貧規劃,加大對上爭取力度,力爭最大限度地享受優惠政策。
(六)加強組織領導,形成工作合力。一是壓實責任,強化管理和考核,形成工作合力。二是定期召開精準扶貧工作會議,研究對策,順利完成精準識別工作任務,實施好“五個一批”工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