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各級領導學習大發展理念心得體會
用長達三年的時間,先后經歷以上十個步驟,才制定了一個全國五年規劃《綱要》,如果說其中沒有民主,就如同說一部七十多萬字的《紅樓夢》中沒有描寫愛情一樣。中國五年規劃決策不但是民主的,而且還具有以下突出特點:
第一,調查研究。重視調研是中國政府決策的最大特點,也是五年規劃編制的突出特點,中國的歷次五年計劃編制都開展系統的、專門的調查研究。“十二五”規劃編制期間,中國已經形成了不同層次、不同類型的調研,包括最高決策者開展的調研、規劃起草組開展的調研,以及參與決策咨詢的全國人大、全國政協、各智庫等開展的調研。恰恰是通過廣泛的調研,使得決策者能夠掌握第一手的信息,使得五年規劃編制能夠做到實事求是。
“十二五”規劃編制期間也召開了若干次片會(指按照東部、西部、東北、中部等劃分的區域座談會)進行調研,但都是由國家發改委有關負責人主持。“十三五”規劃編制期間的調研有一個創新,即*同志圍繞著“十三五”規劃編制分別在浙江、貴州和吉林召開不同省區負責人座談會,與省區市負責人直接交換意見,對于“十三五”規劃編制做出部署。這在我們國家規劃編制歷史上是首次。
第二,廣泛協商。規劃編制通過反復的交流、比較和協商來逐步實現其科學性,這是一個寓科學于民主的過程,包括前期的頭腦風暴與初稿形成,編寫過程中的內部反復商討,以及基本思路、《建議》、《綱要》草案、《綱要》征求意見稿形成后的多方、反復征求意見。這種幾上幾下的協商與集中,恰恰是中國式的協商民主。
第三,大眾參與。五年規劃編制是一個匯聚民意的過程,與政治參與不同,群眾路線要求決策者主動地逆向參與,深入廣大人民群眾,鼓勵普通公眾充分表達他們的意見,了解人民群眾的疾苦與需求。我國決策模式的最大特點是決策者逆向參與。除了專門開展面向全社會的建言獻策活動外,決策者還通過開展調研、召開座談會、聽取正式渠道和非正式渠道的公眾意見來實現公眾的廣泛參與。
“十三五”規劃編制前期就提供了公眾參與的渠道,6月,國家發改委和各地方政府專門開通了“建言‘十三五’”微信公眾平臺,聽取并采納公眾建言。
第四,民主集中。只有通過高度的民主,具備有限理性的決策者才能處理海量分散的、不充分的信息,才能面對參與者的多元利益。“集思廣益”決策通過“屈群策”機制來收集分散的信息,克服信息不對稱;通過“合議決”機制來達成政治共識;通過“廣納言”機制來克服個人在決策上的片面性與主觀性。
由于這種決策模式重視不同決策主體事前的充分協商,從而可以有效地形成決策共識,避免表決時的掣肘與延宕,減少政策執行過程中的困難。
【2】各級領導學習大發展理念心得體會
黨的十八屆五中全會提出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的發展理念,集中反映了我們黨對經濟社會發展規律認識的深化。這些新發展理念對于破解發展難題、增強發展動力、厚植發展優勢,對如期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具有重大指導意義。
新發展理念是新發展行動的先導,是管全局、管根本、管方向、管長遠的。堅持和發展是一篇大文章,需要一代又一代中國共產黨人接力奮斗。指出,今天,歷史的接力棒傳到了我們手里,我們的責任,就是要繼續團結帶領全黨全國各族人民,繼續完善和發展,繼續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而努力奮斗,使中華民族更加堅強有力地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為人類作出新的更大的貢獻。
完善和發展。,是科學理論邏輯和中國社會發展歷史邏輯的辯證統一,是根植于中國大地、反映人民意愿、適應中國和時代發展進步要求的科學,是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的必由之路。回首近代以來中國波瀾壯闊的歷史,展望中華民族充滿希望的未來,我們不難得出這樣一個結論:是黨和人民團結的旗幟、奮進的旗幟、勝利的旗幟。堅持和發展,必須全面深化改革,完善和發展制度,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使各方面制度更加成熟、更加定型;必須全面推進依法治國,法治體系,建設,為黨和國家事業發展提供根本性、全局性、長期性的制度保障。
以中國精神凝聚中國力量。中國精神是興國之魂、強國之魂。實現中國夢,必須弘揚中國精神、凝聚中國力量。弘揚中國精神,要堅持以馬克思主義為指導,特別是要用系列重要講話統一思想、武裝頭腦、指導工作。核心價值觀是文化軟實力的靈魂,關系社會和諧穩定,關系國家長治久安。要用凝魂聚氣、強基固本。弘揚中國精神,還要大力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對傳統文化進行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激活其生命力,增強其影響力和感召力。
協調推進“四個全面”戰略布局。“四個全面”戰略布局是我們黨在新形勢下治國理政的總方略,是事關黨和國家長遠發展的總戰略。這一戰略布局,既有戰略目標又有戰略舉措,既統攬全局又突出重點,每一個“全面”都具有重大戰略意義,共同構成一個密切聯系的有機整體。協調推進“四個全面”戰略布局,必須緊緊扭住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戰略目標不動搖,緊緊扭住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國、全面從嚴治黨戰略舉措不放松,努力做到“四個全面”相輔相成、相互促進、相得益彰。
新發展理念是指揮棒和紅綠燈,牢固樹立和貫徹五大發展理念。要使之落地生根、變成普遍實踐,關鍵在各級領導干部的認識和行動。對不適應、不適合甚至違背新發展理念的認識要立即調整,對不適應、不適合甚至違背新發展理念的行為要堅決糾正,對不適應、不適合甚至違背新發展理念的做法要徹底摒棄。
【3】各級領導學習大發展理念心得體會
五大發展理念體現了中國的發展思路,彰顯著中國的發展信心,必將引領中國發展方式的深刻變革。
11月,世界傾聽中國。中國有信心、有能力保持經濟中高速增長,繼續為各國發展創造機遇。從二十國集團*峰會、亞太經合組織會議到即將召開的氣候變化巴黎大會,從溫暖如春的東南亞到驕陽似火的非洲大陸,中國行動激發力量,中國聲音傳遞信心。
而中國前后相續的五年規劃,也迎來了又一次交接棒。“堅持創新發展、協調發展、綠色發展、開放發展、共享發展,是關系我國發展全局的一場深刻變革。”十八屆五中全會確立五大發展理念,標定了“中國號”巨輪未來的發展航標。在土耳其,在菲律賓,向世界宣示中國新的發展理念,來自世界東方的“發展宣言”格外響亮。
法國經濟學家埃里克曾形象地描述:如果中國的汽車擁有率與發達國家相同,那就足以把一條從地球通向月球的路堵滿,而且還是7車道的高速路。正是在一個龐大的人口體量上,我們實現了堪稱奇跡的增長,成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改善了億萬人民的生活。恰如*主席所說,我們的信心,來自于全面深化改革、建立開放型經濟新體制的決心和行動,來自于中國經濟強勁內生動力和中國政府堅強有力的政策引導。五大發展理念正是這“兩個來自于”的集中體現,體現了中國的發展思路,彰顯著中國的發展信心。
理念是行動的先導。30多年的發展,改變了中國的“提問方式”。過去總是在問:中國怎么才能趕上去?而現在問題變成了:中國為什么能趕上來?五大發展理念,正是對我們在推動經濟發展中獲得的感性認識的升華,既回答了“中國為什么能”的問題,更昭示著“實踐?理論?實踐”的過程。從發展移動互聯網等新技術,到打造區域協調發展增長極;從建立用能權、排污權等初始分配制度,到推進“一帶一路”建設,“十三五”規劃建議中這些新部署、新舉措,源于理念的推動,更是理念的落實。五大發展理念引領的,必將是中國發展方式的深刻變革。
有經濟學家認為,中國的發展已經由“給定了環境”,變成“決定了環境”。從“被動態”到“主動態”的變化也意味著,接下來的每一步都需要綜合考量、慮及長遠。對于各種問題,不是簡單地貼上“經濟”“社會”或者“政治”的標簽,而是以更富遠見的方式,厘清根本的方向、路徑和理念。“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五者相輔相成、相互促進,正可被視為一種綜合性的解決方案。從全局的角度看,五大發展理念齊頭并進,才能給中國創造更好的內部和外部環境,讓發展進入一個不斷上升的良性循環。
“如果斗爭是在極順利的成功機會的條件下才著手進行,那么創造世界歷史未免就太容易了。”從既往經驗看,一個國家的發展中程,既可能面對人口紅利消失的“劉易斯拐點”,也可能陷入人均GDP4000美元之后的“中等收入陷阱”,甚至是國際秩序變革中的“修昔底德陷阱”。正如“十三五”規劃建議中所說的,中國還“面臨諸多矛盾疊加、風險隱患增多的嚴峻挑戰”。
發展經濟學的研究也表明,所謂“陷阱”,大多是源于資源稟賦變化之后,既有發展路徑被鎖死。從這個角度看,五大發展理念引領的新變革,正是中國應對發展風險、跨越發展陷阱的一把鑰匙。經濟下行壓力增大、人口紅利逐漸消失、環境約束日益增強、產業升級阻力重重、傳統優勢不斷削弱……站在更高起點的中國,正需要以新思路尋找新動力、以新理念引領新行動。當經濟發展步入新常態,當戰略機遇期內涵發生新變化,五大發展理念著眼的正是速度變化、結構優化、動力轉換,瞄準的正是由快到好的“轉型機遇”、由大到強的“升級機遇”,指向的正是中國發展的下一個關鍵五年。
從以經濟建設為中心、發展是硬道理,到發展是黨執政興國的第一要務;從堅持科學發展、全面協調可持續發展,到堅持“五位一體”總體布局,中國發展的進程,也正是思路升級、理念更新的過程。五大發展理念,必將融入“中國道路”、續寫“中國奇跡”,它所導引的深刻變革,將推動中國為人類做出新的更大的貢獻。
【4】各級領導學習大發展理念心得體會
把握好黨的五中全會提出的五大發展理念,要樹立全面系統的思維,掌握科學統籌的方法,一起用力貫徹落實,不能顧此失彼,也不能相互替代。
重要講話和“十三五”規劃建議作了深刻闡述。概括起來講,就是要深刻認識創新是引領發展的第一動力,把創新擺在國家發展全局的核心位置,讓創新貫穿黨和國家一切工作,讓創新在全社會蔚然成風;深刻認識協調是持續健康發展的內在要求,牢牢把握總體布局,正確處理發展中的重大關系,不斷增強發展整體性;深刻認識綠色是永續發展的必要條件和人民對美好生活追求的重要體現,堅定走生產發展、生活富裕、生態良好的文明發展道路,推進美麗中國建設;深刻認識開放是國家繁榮發展的必由之路,奉行互利共贏的開放戰略,發展更高層次的開放型經濟;深刻認識共享是的本質要求,堅持發展為了人民、發展依靠人民、發展成果由人民共享,朝著共同富裕方向穩步前進。在學習貫徹全會精神過程中,領會好五大發展理念的基本內涵和實踐要求,有這樣五個方面需要深刻把握。
五大發展理念體現著黨的思想路線的本質要求,蘊含著解放思想、與時俱進的思想品格。樹立和踐行五大發展理念,是關系我國發展全局的一場深刻變革,意味著對傳統發展思路和發展方式的根本轉變,也必然伴隨著思想的解放、觀念的更新。要從黨的思想路線的高度看待問題,注重從思想方法和思維方式上解決問題,深刻認識發展是一個不斷變化的過程,發展環境、發展條件不會一成不變,發展理念自然也不會一成不變。面對新的發展實踐,有些東西過去有效,現在未必有效;有些過去不合時宜,現在卻勢在必行;有些過去不可逾越,現在則需要突破。這就需要領導干部把解放思想作為總開關,樹立與時代和實踐發展相適應的思維方式,堅決破除那些片面追求GDP、拼資源拼投入、重城市輕農村、先污染后治理、重效率輕公平等陳舊觀念,以新的發展理念引領新的發展實踐。樹立和踐行五大發展理念,不能停留在口頭上,而要作為行為標尺,自覺對照檢驗我們的實際工作,符合的就鼓勵和支持,不符合的就反對和摒棄,更好地在解放思想中跟上時代,在轉變觀念中贏得新的發展。
五大發展理念來自于發展經驗和教訓的深刻啟示,蘊含著尊重規律、按規律辦事的實踐邏輯。在發展問題上,我們既有成功經驗,也有深刻教訓。成功經驗在哪里,重要的是堅持從實際出發,按客觀規律辦事;教訓也主要反映在脫離實際上。一個時期以來,一些地方片面發展、畸形發展,一些地方竭澤而漁、寅吃卯糧,一些地方與民爭利、忽視民生,等等,帶來了諸多矛盾和問題。強調:我們的發展,必須是遵循經濟規律的科學發展,必須是遵循自然規律的可持續發展,必須是遵循社會規律的包容性發展。黨的十八屆五中全會提出五大發展理念,從根本上說,就是要把發展更好建立在把握規律、按規律辦事的基礎上,實現更有質量、更高水平的發展。貫徹好五大發展理念,就要增強規律意識,在研究和把握規律中認識發展的新內涵、新要求。要注重適應和引領經濟發展新常態,堅持發展速度、質量和效益的有機統一,統籌做好穩增長、促改革、調結構、惠民生、防風險的各項工作;注重綠色富國、綠色惠民,尊重自然、順應自然、保護自然,推動形成綠色發展方式和生活方式;注重加強社會建設、創新社會治理,把改革力度、發展速度與社會可承受程度統一起來,使改革發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體人民。在全面建成小康社會進程中,要始終堅持從實際出發,不搞整齊劃一、不搞大干快上、不搞層層加碼、不作難以兌現的承諾,做到因地制宜、因事制宜,一步一個腳印地做好工作。
五大發展理念是針對我國發展中的突出矛盾和問題提出來的,貫穿著鮮明的問題導向。在實踐中發現和解決問題,是我們認識世界、改造世界的重要方法。五大發展理念以問題為牽引,直指我國發展中的突出矛盾和問題。創新發展注重解決發展動力問題,協調發展注重解決發展不平衡問題,綠色發展注重解決人與自然和諧問題,開放發展注重解決發展內外聯動問題,共享發展注重解決社會公平正義問題。可以說,五大發展理念既抓住了制約發展的癥結,又開出了解決問題的良方。貫徹五大發展理念,也要增強問題意識、強化問題導向,瞄著問題去、追著問題走,在破解發展難題中實現發展的新進步。抓問題還要注意抓薄弱環節,解決問題應當緊緊扭住短板、全力做好補齊短板這篇大文章。無論是制定具體規劃,還是出臺政策措施、完善體制機制,都要著力補短板、解難題,在攻堅克難中增強經濟社會發展的協同性平衡性。
五大發展理念堅持發展為了人民、發展依靠人民、發展成果由人民共享,彰顯著人民至上的價值取向。為什么人、由誰享有的問題,是發展要解決的根本問題,也是衡量一個政黨、一個國家性質的試金石。我們是共產黨領導的,理所當然要把實現好維護好發展好最廣大人民根本利益,作為發展的根本出發點和落腳點。五大發展理念貫穿著鮮明的百姓導向、民生導向,反映著我們黨立黨為公、執政為民的根本宗旨。要始終堅持人民主體地位,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把實現人民幸福作為發展的目的和歸宿。越是發展到更高層次、更高水平,越要堅持人人參與、人人盡力、人人享有,越要堅持全體人民共同富裕。要全面把握和推動落實共享發展的政策措施,凡是為民造福的事情就要千方百計做好,凡是損害群眾利益的事情就堅決不做,使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過程成為增進人民福祉、促進公平正義的過程。要著眼于堅決打贏“十三五”脫貧攻堅戰,下大力氣解決收入差距過大、公共服務供給不足、社會保障滯后、教育和就業機會不均等突出問題,使發展更具公平性、普惠性,讓人民群眾有更多獲得感、幸福感。
五大發展理念是具有內在聯系的集合體,體現著辯證思維和統籌兼顧的科學方法論。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的發展理念,相互貫通、相互促進,有著深刻的內在聯系。這五大發展理念,主題主旨相通、目標指向一致,統一于“四個全面”戰略布局和“五位一體”總體布局中,統一于堅持和發展的實踐中,統一于實現“兩個一百年”奮斗目標、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的歷史進程中。這五大發展理念,既各有側重又相互支撐,共同構成了一個開辟未來發展前景的頂層設計,構成了一個系統化的邏輯體系。把握好五大發展理念,要樹立全面系統的思維,掌握科學統籌的方法,一起用力貫徹落實,不能顧此失彼,也不能相互替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