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有好老師心得體會(1)
教育大計,教師為本。教師節前夕,在同北京師范大學師生座談時指出,做好老師要有扎實的學識,這為提升教師素質、加強教師隊伍建設指明了發展方向。
“師者,所以傳道、授業、解惑也。”教書育人是教師的使命,要做到這一點,教師一定要有扎實學識。正如在講話中所言,“水之積也不厚,則其負大舟也無力”,扎實的知識功底、過硬的教學能力、勤勉的教學態度、科學的教學方法是教師的基本素質。如果教師知識不扎實、教學不過硬,教學中必然會捉襟見肘,更談不上游刃有余。我國自古以來就有“學高為師”的古訓,指的是教師應在學識上高人一籌,而“學為人師、行為世范”的話語,也鮮明體現了深厚學識是好老師的必備素質之一。面對當前的信息化時代,經濟快速發展、社會日益多元、各種新知識不斷涌現,做一名好老師,必須具備扎實的學識,努力提升自身的學識魅力,這樣才能滿足學生綿延不絕的求知欲,促進學生的學習發展和自身的專業成長。
好老師應具備精深的學科知識、靈活的教育教學知識以及廣博的文化知識。掌握精深的學科知識,是教師“傳道”的基本前提。教師只有對所教學科有著系統的、深刻的、準確的理解,才能教會學生正確的知識。靈活的教育教學知識是教師教學過程中所不可或缺的知識基礎。教師不僅是知識的傳授者,而且是學生學習的指導者,教育教學知識可以幫助教師理解學生的認知特點,從而選擇合適的教學方法,促進學生更快更好學習。此外,“為了使學生獲得一點知識的亮光,教師應吸進整個光的海洋”,信息時代下做好老師,必須要有廣博的文化知識和寬闊的胸懷視野,才能發現新問題,解決新問題。
好老師應在具體的教育情境中,豐富自身的實踐性知識。教師的學識魅力不僅僅在于教師要擁有廣博和專深的理論知識,更在于教師在具體的教育情境中所積累的豐富經驗,在于教師對自身教育教學經驗的深切反思,在于教師能夠運用知識和經驗有效地、創造性地解決各種教學問題,在行動中做教育,在行動中做研究。只有這樣,教師才能夠成為智慧型的老師,教學課堂才會成為智慧型的課堂。教師在教育實踐中所展現的學習、處世、生活、育人的智慧,彰顯著自身的學識魅力,促進了自身專業成長和學生學業水平的提升。
好老師應樹立終身學習理念,不斷汲取并靈活運用新知識。隨著信息技術高速發展、經濟全球化進程加快,社會需要具備靈活性、適應性、自主性、合作能力以及創新精神的高素質人才。推廣到教師教育領域,社會對教育質量的要求空前提高,對教師隊伍的素質要求也越來越高。好老師不能滿足于裝滿自己的“一桶水”,而要使自己時時有“活水”,與時俱進,不斷汲取新知識,更新自己的知識結構,積極回應新的挑戰,追求卓越。只有這樣,教師才能站在知識發展的前沿,實現自身的長遠發展,并引導學生走向未來發展的人生之路。
做黨和人民滿意的好老師,是對廣大教師的殷切希望。而成為一名具有扎實學識的好老師,則需要教師們在教育教學的實踐當中,不斷摸索、不斷積累。教師只有提升個人的學識修養,才能教書育人,做到“三尺講臺系國運,一生秉燭鑄民魂”。
四有好老師心得體會(2)
第30個教師節前夕,到北京師范大學考察并發表重要講話,對做好老師提出四點要求,第一就是要有理想信念。這一重要論斷指出了*好老師的基本品格,為廣大教師的成長進步指明了方向。廣大教師要牢記囑托,認真學習、深刻領會,自覺堅守理想信念,爭做學為人師、行為世范的好老師。
理想信念,是好老師的人格基石。“師者,所以傳道、授業、解惑也。”教師是人類文明的傳遞者、學生人生道路的引路人。有什么樣的教師,就有什么樣的教育;有什么樣的教育,就有什么樣的學生。夢想要以夢想去點燃,理想要用理想去喚醒。一個抱有理想信念的教師,才有可能在孩子、青年的心中播下夢想的種子。在價值取向多元的時代,我們要以理想信念為基,讓每一個教師都有遠大的志向、純粹的心靈、高尚的節操。古人講:“賢希圣,士希賢。”廣大教師只有樹立崇高的職業信念,把教書育人當作自己的偉大使命,我們的教育才會燦爛,我們的學生才有希望。
一個有理想信念的好老師,心中裝著國家和民族。在中國教育史上,被人們所稱道、為歷史所銘記的好老師,無一例外都是把自己的教書育人事業與國家、民族的奮斗目標、前途命運聯系在一起。孟子說人生有三樂,其中之一就是“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如果一位教師自覺選擇了為他人、為社會做有益的事情,為國家發展、民族復興培養更多更好的人才,并以此為人生大樂,那么他的人生就有了永恒價值,他所從事的這一職業就獲得了偉大意義。今天,在億萬人民向著民族復興夢想邁進的征程中,教師既是筑夢人,也是追夢人、圓夢人,廣大教師要忠誠于黨和人民的教育事業,為實現中國夢培養更多更好的人才。
一個有理想信念的好老師,是的帶頭踐行者和傳播者。人類社會發展的歷史表明,對一個民族、一個國家來說,最持久、最深層的力量是全社會共同認可的核心價值觀。培育和踐行,是實現中國夢的價值支撐。從事塑造靈魂、塑造生命、塑造人的工作的教師,理所當然是的帶頭踐行者。核心價值觀植根于一個民族的歷史文化傳統的土壤之中。道路自信、理論自信、制度自信的基礎是文化自信。*的教師應該有文化自覺,了解、欣賞乃至熱愛中華民族優秀傳統文化,對“去中國化”保持高度警覺。教師亦是核心價值觀的傳播者,為莘莘學子把好人生的“總開關”,扣好人生的第一顆“扣子”,就能為黨和國家事業造就大批理想遠大、信念堅定的合格人才,為實現民族復興偉大夢想輸送源源不斷的生力軍。廣大教師要用自己的學識、閱歷、經驗點燃學生對真善美的向往,培養對中華文化、中國精神、中國價值有歸屬感乃至有信仰的年輕一代。
理想信念是人生的指路明燈。廣大教師只有樹立遠大理想、堅定崇高信念,才有可能為社會、為民族培養出棟梁之材。我們希望每個有理想、有追求的教師,都能以“傳道”為第一責任和使命,為孩子點燃更燦爛的夢想,為國家和民族貢獻更多正能量。
四有好老師心得體會(3)
教師節前夕,在同北師大師生座談時指出,做好老師要有道德情操。重要講話指明了師德的極端重要性。教師承擔立德樹人神圣使命,必須要師德垂范。立德先立師,樹人先正己,培養和造就一支學高身正的教師隊伍,是立德樹人成敗的關鍵。
道德情操,是好老師踐行教育使命的核心品質。“教,上所施,下所效也;育,養子使做善”,教師的職業特性決定教師必須是道德高尚的人。教師的工作就是塑造靈魂、塑造生命、塑造人,最終達成向善的教育目標。教師是在言傳身教的過程中,用自己的道德情操去感染學生、引導學生。因此,合格的老師首先是道德上的合格,好老師首先應該是以德施教、以德立身的楷模。《論語》有言:“其身正,不令而行。”學生對于教師不僅是聽其言,更觀其行,教師在學生眼中是為人的模范。一個教師如果在是非、曲直、善惡、義利等方面都有問題,怎么能擔當起立德樹人的責任?教師只有以德立身、以身作則,學生才能以師為鏡,自覺踐行。
一個有道德情操的好老師,把敬業愛生作為教育工作的根本準則。敬業者,專心致志以事其業也。有敬業愛生精神的教師,才會獻身教育,心系學生;才會嚴以律己,為人師表;才會嚴謹治學,誨人不倦;才會終身學習,追求進步;才會成就自己,成就學生。在我國的中西部農村、邊遠地區的教師,正是秉持著敬業愛生的精神,才能安于清苦生活而不失理想,才能立于困難條件而不失追求,為廣大的農村學生鑄就圓夢基石。一個有道德情操的好老師,應該像這些教師一樣,去除浮躁之氣、遠離功利之風,執著于教書育人,把心放在學生身上,把根扎在三尺講臺。
一個有道德情操的好老師,在自我修養的不斷提升中實現道德追求。師德需要教育培養,更需要教師自我修養。做一個高尚的人、純粹的人、脫離了低級趣味的人,應該是每個教師的不懈追求。腹有詩書氣自華,教師自我修養的陶冶需得在讀書上下功夫。心靈要用精神食糧去涵養,教師只有常讀書、讀好書,多讀中國古典詩詞、經典作品,以詩書育浩然之氣,才能認識和相信道德之理。知行合一,互為表里,教師自我修養的完善更需要在行動中磨礪。教師要在教育教學實踐中嚴以律己,用個人的行為來體現自己于公于私、于國于民的價值觀;要在日常言行中三省吾身,自覺堅守倫理底線,見賢思齊、景行行止,唯此才能體會和展示道德之美。教師正是用在道德追求之路上的知行統一,去示范人的高尚和純粹,去弘揚價值和中華傳統美德,去引領學生把握好人生的方向。
“師垂典則,范示群倫”,道德情操是成長為一個好老師的先決條件。廣大教師只有以培育和踐行為己任,以立德樹人為目標,才能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之夢培養有德之才。我們希望每一個有道德、有情操的教師,都能以“要成才,先成人”為指引,為祖國培養一大批合格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