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學習五把鑰匙心得體會1】
當前,我區正處于“三期疊加”的特殊歷史時期,面臨著宗教極端勢力在意識形態領域的嚴峻挑戰。“五把鑰匙”理念的提出,是維護新疆社會穩定和長治久安、依法治疆建設法治新疆的迫切需要,也是團結凝聚各族群眾,鞏固基層政權,加強民族團結,促進宗教和諧的迫切需要,體現了唯物主義和辯證法的高度統一,具有豐富的精神內涵。
(一)“五把鑰匙”是把握主要矛盾、突出重點問題的具體體現
毛澤東同志在《矛盾論》中談到:“研究任何過程,如果是存在著兩個以上矛盾的復雜過程的話,就要用全力找出它的主要矛盾。捉住這個主要矛盾,一切問題就迎刃而解了......萬千的學問家和實行家,不懂的這種方法,結果如墜煙海,找不到中心,也就找不到解決矛盾的方法。”這就要求我們在實際工作中要著重地把握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并以此作為解決問題的出發點。
張春賢書記觀大勢、抓重點,運用辯證唯物主義的矛盾論方法,從當前新疆紛繁復雜的矛盾難題中梳理出頭緒,全面準確地概括出了我區“去極端化”的五個基本領域,即思想、文化、習俗、宗教、暴恐,體現了高度的政治敏銳性和政治鑒別力。“五把鑰匙”理念的提出,就是要求我們黨員干部“工作要做到點子上”,抓關鍵、抓主要矛盾,避免在實際工作中“眉毛胡子一把抓”,不分主次,不論輕重,不顧緩急,表面上是面面俱到,實際上是顧此失彼。工作全面推進,就要善于抓主要矛盾,什么問題突出就解決什么問題。“五把鑰匙”的提出,為自治區深入推進“去極端化”工作提供了最新理論指導和強大思想武器。
(二)“五把鑰匙”是“具體問題具體分析、是什么問題就按什么問題處理”的具體體現
毛澤東同志指出,“用不同的方法去解決不同的矛盾,這是馬克思列寧主義者必須嚴格地遵守的一個原則”。針對新疆問題的復雜性,在第二次中央新疆工作座談會上明確指出:“注意嚴格區分不同性質的矛盾和問題……堅持具體問題具體分析,是什么問題就按什么問題處理,不能一概歸到‘三股勢力’,不能一概歸結為民族問題、宗教問題。”
對具體問題進行具體分析,是“馬克思主義最本質的東西,馬克思主義活的靈魂”,實踐中必須牢牢把握。在反分裂反滲透斗爭中,“五把鑰匙”堅持思想的問題用思想的方式去解決,不能強制改變;文化的問題用文化的方式去解決,不能固囿封閉;習俗的問題用尊重的態度去對待,不能簡單粗暴;宗教的問題按照宗教規律去解決,不能急于求成;暴恐的問題用法治和嚴打的方式去解決,不能失之過軟。這是自治區黨委深入貫徹落實中央領導重要指示精神,把馬克思主義的思想方法自覺運用于新疆反分裂反滲透斗爭的又一次生動實踐,體現了實事求是、尊重規律的科學執政態度。
(三)“五把鑰匙”是堅持理論指導實踐、實踐提升認識的具體體現
社會生活的各種事物、現象盡管表現形式不同,本質上都是實踐的。實踐出真知,實踐長才干。對于我們黨員干部來說,深入實踐,是堅持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用科學的理論指導實踐、做好工作的根本途徑。馬克思指出:“全部社會生活在本質上是實踐的。凡是把理論引向神秘主義的神秘東西,都能在人的實踐中以及對這種實踐的理解中得到合理的解決。”“五把鑰匙”的提出,就是針對當前新疆出現的新情況、新問題、呈現出的新特點,在各地反分裂反滲透豐富實踐基礎上進行的深刻理論闡發,是在深入推進“去極端化”工作重要階段提出的重要思想武器,有利于各地、各部門在“去極端化”斗爭中,思想更加統一、認識更加準確、態度更加一致、思路更加清晰、方法更加對路、工作更加得力,是建立政策,部署工作的銳利思想武器,是多管齊下,科學施策的總綱。
“實踐、認識、再實踐、再認識,這種形式,循環往復以至無窮,而實踐和認識之每一循環的內容,都比較地進到了高一級的程度。”這個過程既是認識在實踐基礎上沿著科學方向不斷深化發展的過程,也是實踐在認識的指導下沿著合理化方向不斷深入推進的過程。“五把鑰匙”理念將長期以來持續開展的意識形態反分裂反滲透斗爭實踐與當前大力推進的反恐維穩工作和“去極端化”工作實踐,進行了全域性、系統性的新思考,是對意識形態反分裂斗爭歷史經驗的總結,同時,也進一步豐富和發展了反分裂斗爭的理論。“五把鑰匙”秉本執要,將新疆治理中的重大重點突出問題置頂統攝,形成綱目,以通俗易懂的方式進行闡釋。一方面體現了反分裂反滲透斗爭的整體思路,讓反分裂反滲透理論在頂層更完整、更系統、更科學;另一方面,鮮明地體現了現實問題導向和反分裂實踐導向,有著強烈的現實針對性和指導性。
(四)“五把鑰匙”是戰略思維、系統思維、底線思維和群眾路線的有機統一的具體體現
人民群眾是歷史的創造者。代表最廣大人民群眾的根本利益,得到最廣大人民群眾的擁護支持,是我們黨力量的源泉和勝利的法寶。作為一個久經考驗的馬克思主義政黨,中國共產黨最大的政治優勢是密切聯系群眾,執政后的最大危險是脫離群眾。“五把鑰匙”是群眾路線的自覺運用。思想的方式、文化的方式、尊重的態度、宗教的規律、法治和嚴打的方式,“一把鑰匙開一把鎖,最大限度地將各族群眾團結在黨和政府周圍”,充分體現了中國共產黨做好群眾工作的辯證思考和價值立場。
“五把鑰匙”的思想方法告訴我們,一切為了群眾,一切依靠群眾,在與境內外“三股勢力”的斗爭中,維護社會穩定和長治久安,不能 “一竿子打倒一船人”,要注意劃清問題界限,嚴格區分不同性質的矛盾和問題,心中有群眾,腦里有遵循,手上有分寸。提出“五把鑰匙”就是要充分發揮我們群眾工作的優勢,尊重信仰、尊重文化、尊重習俗、尊重規律,將心比心、以心換心、春風化雨、溫潤心靈,化解矛盾、凝聚人心。唯有如此,才能把各族群眾“拉過來”,“把自己的人搞得多多的,把敵人搞得少少的”,真正打一場反分裂反滲透的人民戰爭。
解決當前我們面臨的突出矛盾和問題,僅僅依靠單個領域、單個層次難以奏效,必須加強頂層設計、整體謀劃,增強各個領域的關聯性、系統性、協同性。“五把鑰匙”理念以寬廣的胸懷把握全局,審時度勢;以系統的思維分析全局,順勢而為,將“思想、文化、習俗、宗教、法治”五個方面協同發力,整體推進,體現了戰略思維、系統思維、底線思維和群眾路線的有機統一。
【2016學習五把鑰匙心得體會2】
學習張春賢書記在自治區黨委八屆八次全委(擴大)會議上強調,要堅持用好“五把鑰匙”,習俗的問題用尊重的態度去對待,作為在新疆工作的我們一定要尊重各民族的風俗習慣。中華先賢一直追求“和而不同”的社會生態,這種理念在全面推進依法治疆、用好“五把鑰匙”的今天同樣頗有意義。
新疆自古就是一個多民族聚居的地方,各民族同胞在發展經濟的同時,也因獨特的地理氣候、不同的生產活動、生活環境以及宗教信仰的影響,形成了各具特色的服飾、飲食、居住、節日、婚喪喜慶等源遠流長、多姿多彩的民族風俗習慣。而在構建和諧新疆、建設新疆的征程中,風俗習慣的差異是新疆各民族同胞在社會生活和彼此交往中必然會碰到的社會問題,這就需要我們用尊重的態度去對待。尊重并發揮好習俗對社會規范的積極作用,對于推進依法治疆、實現新疆長治久安至關重要。
在這里,我們還必須要清楚的一個認識:優秀的民族傳統和習俗是可以用來輔助依法治疆的,而不是拿來替代法律的,更不能與現行法律相悖。新疆嚴峻復雜的反分裂斗爭現實告訴我們,“三股勢力”總是利用民族和宗教相互重疊交織的因素,妄圖擴大宗教在民族風俗活動中的影響,試圖打著遵循伊斯蘭教教義的幌子把信教群眾的社會生活行為引向宗教化,通過煽動宗教狂熱、滲透宗教極端思想、引導宗教極端化,來培植極端勢力、從事暴力恐怖、破壞民族團結、破壞社會秩序、危害國家安全。
所以,作為老師我們既要充分尊重各民族的風俗習慣,又要警惕分裂分子和宗教極端勢力打著習俗和宗教的幌子,分裂國家。鑒于此,我們更要保持清醒頭腦,正確認識、尊重并以與時俱進的態度理性對待民族風俗習慣,樹立正確的民族觀念,使之成為社會發展進程中的和諧音符。在多元的新疆,學會各民族之間如何相互尊重,實為必要之第一步。
【2016學習五把鑰匙心得體會3】
穩定是新疆繁榮發展的生命線,當前,民族分裂、宗教極端、暴力恐怖“三股勢力”嚴重破壞了新疆來之不易的安定團結大好局面,嚴重威脅著新疆各族群眾的生命財產安全,嚴重阻礙了新疆實現跨越式發展的歷史進程。
黨的十八大以來,黨中央高度重視維護新疆社會穩定,沉著應對、果敢出擊,提出了以社會穩定和長治久安為工作的著眼點和著力點,統籌推進各方面工作,為抓住和用好歷史機遇、實現新疆跨越式發展創造良好條件的重大戰略思想。
“堅決把暴力恐怖分子的囂張氣焰打下去,以震懾敵人、鼓舞人民”;“反恐怖斗爭事關國家安全,事關人民群眾切身利益,事關改革發展穩定全局,是一場維護祖國統一、社會安定、人民幸福的斗爭”;“要深入開展各種形式的群防群治活動,著力打好反恐怖人民戰爭,筑起銅墻鐵壁,使暴力恐怖分子成為‘過街老鼠、人人喊打’,通過打擊極少數教育團結大多數”,這些都是黨中央作出的重要指示。我們要始終與黨中央保持一致,一定要從全局和戰略的高度,充分認識中央提出把新疆經濟社會發展搞上去、把長治久安搞扎實的基本要求和總體目標,把思想切實統一到中央的構想和決定上來。
實現新疆跨越式發展和長治久安,必須處理好五大問題,就是要做好五個方面的工作:一是要推動科學發展。要充分發揮比較優勢、后發優勢,總結借鑒其他省區經濟社會發展的寶貴經驗,吸取教訓,努力實現又好又快發展。二是著力改善民生。把民生問題擺到優先位置,著力抓好教育、社保、醫療、養老等各項社會事業,切實解決各族群眾的后顧之憂,讓各族人民共享現代文明生活,享受公平和尊嚴,過上更加幸福的生活。三是進一步深化改革。把改革作為促進發展的強大動力,思想要更加解放,以更加開放的姿態,搭建更加開放的平臺,發揮地緣優勢,提升開放水平。四是不斷增進民族團結。各民族人民只有在祖國大家庭中和睦相處,抱成一團,幸福生活才有希望。要進一步促進各民族群眾之間的團結、交流、交融,使新疆成為各民族人民共同團結奮斗、共同繁榮發展的大家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