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篇一】履職盡責擔當作為方面存在的問題
根據單位年度履職盡責督促檢查工作相關要求,遵照實事求是地從內心深處認真自我剖析的標準,本著“只講缺點不講優點”“只講主觀不講客觀”的原則,就在局機關一個多月的工作情況,我認真對照自己近段時間的實際工作及思想動態,進行了認真的反思及剖析,深深感到自己在學習、工作方面還存在不少問題,與局機關要求相比,還相差甚遠。為告誡自己,修正錯誤,鑒知未來,以利工作,按照要求,本著無愧于組織,無愧于群眾的態度,就本人在各方面存在問題自我剖析如下:
一、存在的主要問題和不足1.在思想作風上:思想認識不到位。思想上對思想政治理論學習重視不夠,學習方法不創新,理論學習不深入,存在走過場、敷衍了事的想法。學習上存在自滿情緒,淺嘗輒止,不注重業務知識的全面性與系統性學習和更新,遇到具體事情就按老套路去做。學習時間、內容和效果沒有落實到位,在學習中強調客觀多、主觀少。有時只注重實用主義“急用先學”,用什么才去學什么,與工作關系密切的才學,與工作關系不大的少學。對理論武裝頭腦的緊迫性認識不足,學習自覺性、積極性和主動性不足。
2.在工作作風上:業務知識技能欠缺,工作方法跟不上時代要求。一是工作作風不夠扎實,有時存在急于求成的情緒;
與時俱進、開拓創新的思想樹立得不夠牢;
工作思路不夠寬,滿足于得過且過,缺乏主動自覺的思想觀念依然存在。二是不能主動學習關于城市管理的相關業務知識和行政執法相關法律和理論,工作滿足于現狀,缺乏新方法、新思路;
三是對履職盡責的重要性認識還不夠深入細致,平時放松了自身要求,工作多點、繁瑣點,就降低了對工作的積極主動性,完成工作任務標準不高。
3.在紀律上:對工作紀律抓落實不夠,放松了對自己的要求。執行制度有時不夠嚴格,偶爾有遲到早退現象。
二、存在問題的原因1、政治理論學習不扎實。對“履好職、盡好責、轉作風、提效率”缺乏深層面的理解,思想和行動跟不上時代步伐,不能做到與時俱進。
2、工作作風不扎實。認為工作只要過得去就行,沒有養成好的學習習慣,學習的自覺性、主動性不強。對知識的學習沒有引起足夠的重視,只滿足完成本職工作,總以為這些高新知識是上面的事,上面怎么說就怎么干,被動地去學習,而沒有自覺地去學習,理解性地學習。
3、對業務學習不夠。業務用的著就學一點,鉆的不深,沒有過多過深地去研究業務,有滿足于一般的思想。導致了對相關的業務知識掌握不全面,學得不扎實,工作不能得心應手,總在低工作效率中循環。
4、對自身要求不嚴。導致了不能時刻對自己高標準、嚴要求,不能以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宗旨規范自己,使工作作風和服務大局的意識達不到優質高效的要求。
三、今后改進措施與努力方向1、加強政治理論學習,端正學風。今后在工作中更要加強對馬列主義、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三個代表”重要思想和“中國夢”等科學理論的的學習,及時學習領會黨的文件精神,用鄧小平理論武裝自己的頭腦,提高自己的政治理論修養。進一步增強紀律觀念、紀律意識,增強創新意識、克服“思想僵化,不思進取”的思想;以高度的責任感、事業心,以勤勤懇懇、扎扎實實的作風,以百折不饒、知難而進的勇氣完成單位的各項任務。
2、自我加壓,改進工作作風。不折不扣的落實局黨委的各項政策及局里的各項規章制度。要清醒地認識自己,全面的分析自己,合理的定位自己,不要腹中無學、夸夸其談;不能志大才疏、怨天尤人,尤其需要進一步苦練內功,耐得住繁瑣,經得起考驗。廉潔自律,堅持不為私心所擾,不為名利所累,嚴格執法,樂于奉獻,真正做到全心全意為人面服務。
3、堅持理論聯系實際,加強自身業務素質。加強業務知識的學習,提高對學習業務知識重要性和迫切性的認識,自覺、刻苦地鉆研業務,靈活運用合理的方法,不斷提高工作效率。
4、經常自我反省,保持良好的工作作風。在今后的工作生活中,充分發揮共產黨員的先鋒模范帶頭作用,積極倡導和實踐共產主義文明新風,敬業愛崗,勤奮工作,樹立強烈的事業心和責任感。
5、改造自我思想,努力提高綜合素質。熱愛本職工作,保持良好的工作狀態,積極進取,充分發揮主觀能動性,做好每一項工作。做到干一行愛一行,虛心好學,遇到問題多看多問多想,多向周圍的同事請教。
6、強化創新意識。在工作中勤于思考、善于總結,多發現問題、多想辦法、多出路子,不斷改進工作方法,推進本職工作不斷向前發展。
針對以上制定的整改措施,我將在今后的生活、工作和學習中,時時予以對照檢查,嚴格要求自己,不斷完善自己。我相信,在局領導和單位同事們的關心幫助支持下,進一步提高思想認識,轉變工作作風,振奮精神,加倍努力,不斷學習本職業務知識技能,提高為群眾辦事水平,認真完成黨和組織交給的各項工作任務,相信通過自己的不懈努力,這些存在的問題一定能夠在今后的工作和生活中加以克服改進。為城市管理工作的持續快速發展貢獻力量。
【篇二】履職盡責擔當作為方面存在的問題
1.1理想與現實之間的落差,導致學生心理失衡。有人會發現現實中的大學并非如自己想象的那么完美;有的學生上了并非自己所愿的大學。導致他們對學校一切的不滿。
1.2對新環境不適應。新生離開了熟悉的家鄉,面對從未接觸過的校園環境,難免會產生孤獨感和寂寞感;另一方面,同學大多來自全國各地,有著不同的文化背景和生活習慣,處世風格。特長愛好也千差萬別,因此在交住中,難免會產生些許矛盾和沖突。
獨生子女大學生人際關系不和諧
由于父母對獨生子女的關心體貼過度,導致子女對父母、家庭的依賴性大。長輩的嬌生慣養使得他們中的一部分人以自我為中心。一旦進入異地高校,遠離父母,他們的各種缺陷就會暴露出來,心理健康問題也隨之而來。
貧困大學生人際關系不和諧
每個大學里都存在貧困生,他們往往因自己家境貧困而自卑、在人際交往中表現為心理上缺乏信心,行為上采取逃避、退縮的應對方式。貧困大學生經濟上的不獨立、拮據和消費需求之間產生的尖銳矛盾也成為他們人際交往的一個重要障礙。
長期虛擬網絡交往導致實際交往能力下降
一些整日沉溺于網絡的大學生所產生的心理障礙和互聯網成癮綜合癥給大學生人際關系帶來了許多消極影響。熱衷于這種行為的學生在現實世界反應退化,甚至無法與人正常交往。
人際交往技巧缺乏
在缺少人際交往實踐鍛煉的情況下,大學生的人際交往技巧自然不很理想。經常表現為:
5.1語言缺陷。在大學校園里,有的同學說話夾槍帶棒,敲敲打打;有的出語尖酸刻薄,言外有意;冷言冷語,冷嘲熱諷。這些言辭必然會引起他人的反感,從而影響人際關系的融洽。
5.2交際禮儀缺乏。今天的大學生在禮儀知識方面極度缺乏,許多學生跟老師說話語氣不夠尊重,同學間的交流更是火藥味十足。這種禮儀上的不考究使許多同學第一次交往就成了最后的交往。
大學生人際關系障礙及產生的原因
大學生人際關系障礙指大學生在實際生活中難以與別人和諧相處或進行必要的交流與溝通,個體為此感到苦惱,常體驗到負性情緒,產生人際關系障礙的原因主要有主觀和客觀兩方面:
1.主觀原因
1.1首因效應:也稱為第一印象或最初印象,是指交往中首次獲得的信息對以后所給對象的評價或印象產生的影響,即人們通常所說的“先入為主”。
1.2近因效應:指在交往中所獲得的信息或印象對以前給對象的評價或印象產生的影響。在總的印象形成上,新近獲得的信息比原來獲得的信息影響更大。
1.3刻板效應:籠統地把個體劃分為固定、概括的類型來加以認識的現象,即為刻板印象。這種效應在人們生活中廣泛存在,例如北方人豪爽粗獷、南方人精明仔細等。
1.4投射效應:人際關系中的投射效應,即“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指與人交往時把自己具有的某些不討人喜歡、不為人接受的觀念、性格、態度或欲望轉移到別人身上,認為別人也是如此。
2.客觀原因
首先是環境和角色的變化。大學是整個社會的縮影,大多數新生面臨著適應環境和角色轉換的迫切要求。多數學生不適應這個轉變導致了一些人際交往方面的心理問題。其次,是經濟因素。也就是上面所說的貧困生的人際交往問題。
應對策略
1.正確地認識自己
首先,要正確認識自我。每個人都有優點和缺點,大學生必須要全面客觀地認識自己,并找準自己的定位。其次,在自己所處的環境里,一旦發現問題應及時調整,使自己能夠較好地融入進去。
2.優化自己的性格
外向的性格有利于人際交往和心理健康,具有心理障礙的人大多數是因為內向、孤僻造成的。所以,較內向的學生要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積極參加集體活動和社會實踐,學會主動與人交往,在交往過程中使自己的性格逐漸活潑開朗起來。
3.提高人際交際的技巧
大學生人際關系障礙產生的直接原因是缺乏人際交往的技巧。大學生要學習理解人際交往的理論和技巧,并運用到實際交往中。學會塑造自己,學會傾聽,注意表達,關懷他人。
4.包容和互相尊重
我們在現實中經常由于各種原因而導致不能理解別人。但當你換位思考時,就會了解別人的所言所行,獲得許多從未有過的理解,便會覺得心理上的距離縮短了。
【篇三】履職盡責擔當作為方面存在的問題
一、新發展理念是經濟思想的主要內容,必須長期堅持,不斷豐富發展
理念是行動的先導,一定的發展實踐是由一定的發展理念來引領的。發展理念是否對頭,從根本上決定著發展成效乃至成敗。非常重視發展理念的問題,黨的十八大后不久就提出了要創新發展理念。隨著我國經濟發展進入新常態,用新的發展理念破解發展難題,引領新的發展的任務更加迫切。2015年,我國開始制定和實施“十三五”規劃。“十三五”時期,我國發展面臨許多新情況新問題,最主要的就是經濟發展進入新常態。在新常態下,我國發展的環境、條件、任務、要求等都發生了新的變化。適應新常態、把握新常態、引領新常態,保持經濟社會持續健康發展,必須堅持正確的發展理念。
在“十三五”規劃建議起草時,就強調,首先要把應該樹立什么樣的發展理念搞清楚,發展理念是戰略性、綱領性、引領性的東西,是發展思路、發展方向、發展著力點的集中體現。發展理念搞對了,目標任務就好定了,政策舉措跟著也就好定了。要直接奔著當下的問題去,體現出鮮明的問題導向,以發展理念轉變引領發展方式轉變,以發展方式轉變推動發展質量和效益提升,為“十三五”時期我國經濟社會發展指好道、領好航。
根據的意見,關于“十三五”規劃的建議稿,分析了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決勝階段的形勢和任務,創造性地提出并闡述了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的發展理念,并以這五大發展理念為主線對建議稿進行謀篇布局。“十三五”規劃有八個部分,其中第二到第七部分基本上完全是對應新發展理念展開的。在黨的十八屆五中全會上強調,這五大發展理念不是憑空得來的,是我們在深刻總結國內外發展經驗教訓的基礎上形成的,也是在深刻分析國內外發展大勢的基礎上形成的。五大發展理念是“十三五”乃至更長時期我國發展思路、發展方向、發展著力點的集中體現,也是改革開放30多年來我國發展經驗的集中體現,反映出我們黨對我國發展規律的新認識。
后來,又多次強調:黨的十八屆五中全會提出的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的發展理念,是針對我國經濟發展進入新常態、世界經濟復蘇低迷開出的藥方。適應和引領經濟發展新常態,新發展理念是方向和鑰匙。按照新發展理念推動我國經濟社會發展,是當前和今后一個時期我國發展的總要求和大趨勢。
2017年,黨的十九大把堅持新發展理念作為“十四個堅持”的第四條,確立為堅持和發展的基本方略的重要內容。基本方略是思想的重要內容。十九大確立了思想在全黨全國的指導地位,實際上也就確立了新發展理念在經濟社會發展中的指導地位。
新理念,在思想中占有重要地位。十九大前后,一個重要的提法就是“十八大以來以同志的黨中央提出一系列新理念新思想新戰略”。十九大報告也用了這個提法。十九大后,黨中央強調“深入貫徹黨中央治國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戰略”,其中,新理念是排在第一位的。新理念,最主要的就是指新發展理念。
在十九大后中央召開的第一次經濟工作會議上,回顧十八大以來我國經濟發展取得的歷史性成就、發生的歷史性變革,總結了十八大以來經濟發展方面理論創新的主要內容,概括了七條。他強調指出,黨的十八大以來,我們成功駕馭了我國經濟發展大局,形成了以新發展理念為主要內容的經濟思想。這一思想,是五年來我們推動我國經濟發展實踐的理論結晶,是運用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對政治經濟學的理性概括,是黨和國家十分寶貴的精神財富,必須長期堅持、不斷豐富發展,推動我國經濟發展產生更深刻、更廣泛的歷史性變革。這就進一步把新發展理念明確為經濟思想的主要內容,同時也進一步明確了新發展理念在經濟社會發展中的長遠指導意義。
通過上述梳理我們可以看出,新發展理念是十八屆五中全會提出的,是思想的重要內容,是經濟思想的主要內容。那么,這一新發展理念與十九屆五中全會通過的“十四五”規劃建議是什么關系?為什么我們學習五中全會精神仍然要強調學習新發展理念?
“十四五”時期,經濟社會發展的主題是推動高質量發展。什么是高質量發展呢?指出:“高質量發展,就是能夠很好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的發展,是體現新發展理念的發展,是創新成為第一動力、協調成為內生特點、綠色成為普遍形態、開放成為必由之路、共享成為根本目的的發展。”【:《談治國理政》第3卷,外文出版社2020年版第238頁。】可見所謂高質量發展,從某種意義上說就是體現新發展理念的發展,所以制定和實施“十四五”規劃,當然要以新發展理念為指引。
在建議稿征求意見的過程中,大家就提出,要“突出新發展理念的引領作用”。在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上,新發展理念被列入“十四五”時期經濟社會發展指導思想,同時也被確立為“十四五”時期經濟社會發展必須遵循的五條原則之一。在十九屆五中全會就《建議(討論稿)》向全會所作的說明中明確指出,建議“第二板塊為分論,總體上按照新發展理念的內涵來組織”。在說明中還特別強調:“新階段的發展必須貫徹新發展理念。”
由此,我們可以看出,在“十四五”規劃建議中,從指導思想到必須堅持的原則,到目標任務的展開,到貫徹落實的要求,都與新發展理念密不可分。我們學習十九屆五中全會精神,一定要在學習新發展理念上下功夫。像說的,要把堅持貫徹新發展理念作為檢驗各級領導干部的一個重要尺度。
二、準確把握新發展理念的豐富內涵,突出新發展理念在經濟社會發展中的引領作用
新發展理念看起來只有十個字,但內涵卻極為豐富。在十八屆五中全會和此后的一系列重要講話中,對此作了深刻闡述。
什么是創新發展?為什么要把創新擺在新發展理念的首位?指出,創新發展注重的是解決發展動力問題。我國創新能力不強,科技發展水平總體不高,科技對經濟社會發展的支撐能力不足,科技對經濟增長的貢獻率遠低于發達國家水平,這是我國這個經濟大個頭的“阿喀琉斯之踵”。新一輪科技革命帶來的是更加激烈的科技競爭,如果科技創新搞不上去,發展動力就不可能實現轉換,我們在全球經濟競爭中就會處于下風。為此,我們必須把創新作為引領發展的第一動力,把人才作為支撐發展的第一資源,把創新擺在國家發展全局的核心位置,不斷推進理論創新、制度創新、科技創新、文化創新等各方面創新,讓創新貫穿黨和國家一切工作,讓創新在全社會蔚然成風。這就是創新發展的主要內涵和它針對的問題,以及把它放在新發展理念首位的一些主要考慮。
回顧近代以來世界發展的歷程,可以清楚地看到,一個國家和民族的創新能力,從根本上影響甚至決定國家和民族前途命運。16世紀以來,人類社會進入前所未有的創新活躍期,幾百年里,人類在科學技術方面取得的創新成果超過過去幾千年的總和。特別是18世紀以來,世界發生了幾次重大科技革命,如近代物理學誕生、蒸汽機和機械、電力和運輸、相對論和量子論、電子和信息技術發展等。在此帶動下,世界經濟發生多次產業革命。對于究竟發生了幾次產業革命,有不同的說法,一般概括為三次工業革命,即以蒸汽機為代表的第一次工業革命,主要內容是機械化;以電力的發明和使用為代表的第二次工業革命,主要內容是電氣化;以計算機的發明和使用為代表的第三次工業革命,主要內容是信息化。現在世界經濟正在開啟和經歷以人工智能為代表的第四次工業革命。每一次科技和產業革命都深刻改變了世界發展面貌和格局。一些國家抓住了機遇,經濟社會發展駛入快車道,經濟實力、科技實力、軍事實力迅速增強,甚至一躍成為世界強國。發端于英國的第一次產業革命,使英國走上了世界霸主地位;美國抓住了第二次產業革命機遇,趕超英國成為世界第一;從第二次產業革命以來,美國就占據世界第一的位置,第三次工業革命也是由美國引領的,日本、亞洲“四小龍”都趕上了。
當今世界,經濟社會發展越來越依賴于理論、制度、科技、文化等領域的創新,國際競爭新優勢也越來越體現在創新能力上。誰在創新上先行一步,誰就能擁有引領發展的主動權。當前,新一輪科技和產業革命蓄勢待發,其主要特點是重大顛覆性技術不斷涌現,科技成果轉化速度加快,產業組織形式和產業鏈條更具壟斷性。世界各國紛紛出臺新的創新戰略,加大投入,加強人才、專利、標準等戰略性創新資源的爭奪。美國為什么這么打壓我們的一些科技企業,正是因為如果我國在新一輪科技創新和應用中贏得了先機,我們的崛起和復興就勢不可當了。
現在我國經濟總量雖然躍居世界第二,但大而不強、臃腫虛胖體弱問題相當突出,主要體現在創新能力不強。通過創新引領和驅動發展已經成為我國發展的迫切要求。抓創新就是抓發展,謀創新就是謀未來。這就是“十三五”“十四五”規劃都把創新發展擺在首位的基本考慮。
什么是協調發展?針對的主要問題是什么?提出,協調發展注重的是解決發展不平衡問題。我國發展不協調是一個長期存在的問題,突出表現在區域、城鄉、經濟和社會、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經濟建設和國防建設等關系上。在經濟發展水平落后的情況下,一段時間的主要任務是要跑得快,但跑過一定路程后,就要注意調整關系,注重發展的整體效能,否則“木桶效應”就會愈加顯現,一系列社會矛盾會不斷加深。為此,我們必須牢牢把握事業總體布局,正確處理發展中的重大關系,不斷增強發展整體性。這就是協調發展的主要內容。
其實,我們黨在帶領人民建設的長期實踐中,形成了許多關于協調發展的理念和戰略。新中國成立前后,毛澤東同志就提出了統籌兼顧、“彈鋼琴”等思想方法和工作方法。《論十大關系》是毛澤東同志闡述建設規律的典范,實際上講的就是協調發展的問題。
改革開放后,鄧小平同志針對新時期的新情況新問題提出,“現代化建設的任務是多方面的,各個方面需要綜合平衡,不能單打一”【《鄧小平文選》第2卷第250頁。】。在改革開放不同時期,鄧小平同志提出了一系列“兩手抓”的戰略方針。江澤民同志提出了在推進現代化建設過程中必須處理好12個帶有全局性的重大關系。胡錦濤同志提出了全面協調可持續發展。黨的十八大提出了事業“五位一體”總體布局,后來提出了“四個全面”戰略布局,等等。這些都體現了黨對協調發展認識的不斷深化。
黨的十九大指出,我國社會主要矛盾已經轉化為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發展之間的矛盾。這里說的不平衡,包括不協調。
十九屆五中全會通過的“十四五”規劃建議稿提出,“十四五”時期經濟社會發展必須遵循堅持系統觀念的原則。重點之一主要就是為了解決不協調問題。在解釋這一原則時強調,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后,我們將開啟全面建設現代化國家新征程,我國發展環境面臨深刻復雜變化,發展不平衡不充分問題仍然突出,經濟社會發展中矛盾錯綜復雜,必須從系統觀念出發加以謀劃和解決,全面協調推動各領域工作和現代化建設。
什么是綠色發展?指出,綠色發展注重的是解決人與自然和諧問題。綠色循環低碳發展,是當今時代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的方向,是最有前途的發展領域,我國在這方面的潛力相當大,可以形成很多新的經濟增長點。我國資源約束趨緊、環境污染嚴重、生態系統退化的問題十分嚴峻,人民群眾對清新空氣、干凈飲水、安全食品、優美環境的要求越來越強烈,生態環境惡化及其對人民健康的影響已經成為我們的心頭之患,成為突出的民生問題。為此,我們必須堅持節約資源和保護環境的基本國策,堅定走生產發展、生活富裕、生態良好的文明發展道路,加快建設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社會,推進美麗中國建設,為全球生態安全作出新貢獻。
學過環境保護史的人都知道,發達國家在發展過程中給環境造成了嚴重危害。20世紀,發生在西方國家的“世界八大公害事件”對生態環境和公眾生活造成巨大影響。其中,洛杉磯光化學煙霧事件,先后導致近千人死亡、75%以上市民患上紅眼病;倫敦煙霧事件,1952年12月首次暴發的短短幾天內,致死人數高達4000人,隨后2個月內又有近8000人死于呼吸系統疾病,此后1956年、1957年、1962年又連續發生多達12次嚴重的煙霧事件;日本水俁病事件,因工廠把含有甲基汞的廢水直接排放到水俁灣中,人食用受污染的魚和貝類后患上極為痛苦的汞中毒病,患者近千人,受威脅者多達2萬人。美國作家蕾切爾?卡遜的《寂靜的春天》一書對這些狀況作了詳細描述。
我國在快速發展中也積累了大量生態環境問題,造成明顯的短板,成為人民群眾反映強烈的突出問題。這樣的狀況,必須下大氣力扭轉。生態環境沒有替代品,用之不覺、失之難存。講,環境就是民生,青山就是美麗,藍天也是幸福,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保護環境就是保護生產力,改善環境就是發展生產力。在生態環境保護上,一定要樹立大局觀、長遠觀、整體觀,不能因小失大、顧此失彼、寅吃卯糧、急功近利。我們要堅持節約資源和保護環境的基本國策,像保護眼睛一樣保護生態環境,像對待生命一樣對待生態環境,推動形成綠色發展方式和生活方式,協同推進人民富裕、國家強盛、中國美麗。
“十四五”規劃建議有六個主要目標,其中一個就是生態文明建設實現新進步:國土空間開發保護格局得到優化,生產生活方式綠色轉型成效顯著,能源資源配置更加合理、利用效率大幅提高,主要污染物排放總量持續減少,生態環境持續改善,生態安全屏障更加牢固,城鄉人居環境明顯改善。
什么是開放發展?指出,開放發展注重的是解決發展內外聯動問題。國際經濟合作和競爭局面正在發生深刻變化,全球經濟治理體系和規則正在面臨重大調整,引進來、走出去在深度、廣度、節奏上都是過去所不可比擬的,應對外部經濟風險、維護國家經濟安全的壓力也是過去所不能比擬的。現在的問題不是要不要對外開放,而是如何提高對外開放的質量和發展的內外聯動性。我國對外開放水平總體上還不夠高,用好國際國內兩個市場、兩種資源的能力還不夠強,應對國際經貿摩擦、爭取國際經濟話語權的能力還比較弱,運用國際經貿規則的本領也不夠強,需要加快彌補。為此,我們必須堅持對外開放的基本國策,奉行互利共贏的開放戰略,深化人文交流,完善對外開放區域布局、對外貿易布局、投資布局,形成對外開放新體制,發展更高層次的開放型經濟,以擴大開放帶動創新、推動改革、促進發展。“一帶一路”建設是擴大開放的重大戰略舉措和經濟外交的頂層設計,要找準突破口,以點帶面、串點成線,步步為營、久久為功。要推動全球經濟治理體系改革完善,引導全球經濟議程,維護多邊貿易體制,加快實施自由貿易區戰略,積極承擔與我國能力和地位相適應的國際責任和義務。
一個國家能不能富強,一個民族能不能振興,最重要的就是看這個國家、這個民族能不能順應時代潮流,掌握歷史前進的主動權。經濟全球化是我們謀劃發展所要面對的時代潮流,我國改革開放40多年來的發展成就得益于對外開放。“十四五”規劃建議強調,堅持實施更大范圍、更寬領域、更深層次對外開放,依托我國大市場優勢,促進國際合作,實現互利共贏。
規劃建議特別強調,建設更高水平開放型經濟新體制。全面提高對外開放水平,推動貿易和投資自由化便利化,推進貿易創新發展,增強對外貿易綜合競爭力。完善外商投資準入前國民待遇加負面清單管理制度,有序擴大服務業對外開放,依法保護外資企業合法權益,健全促進和保障境外投資的法律、政策和服務體系,堅定維護中國企業海外合法權益,實現高質量引進來和高水平走出去。完善自由貿易試驗區布局,賦予其更大改革自主權,穩步推進海南自由貿易港建設,建設對外開放新高地。穩慎推進人民幣國際化,堅持市場驅動和企業自主選擇,營造以人民幣自由使用為基礎的新型互利合作關系。發揮好中國國際進口博覽會等重要展會平臺作用。這些都是開放發展內涵的進一步豐富。
什么是共享發展?共享發展注重的是解決社會公平正義問題。指出,讓廣大人民群眾共享改革發展成果,是的本質要求,是制度優越性的集中體現,是我們黨堅持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根本宗旨的重要體現。這方面問題解決好了,全體人民推動發展的積極性、主動性、創造性就能充分調動起來,國家發展也才能具有最深厚的偉力。我國經濟發展的“蛋糕”不斷做大,但分配不公問題比較突出,收入差距、城鄉區域公共服務水平差距較大。在共享改革發展成果上,無論是實際情況還是制度設計,都還有不完善的地方。為此,我們必須堅持發展為了人民、發展依靠人民、發展成果由人民共享,作出更有效的制度安排,使全體人民朝著共同富裕方向穩步前進,絕不能出現“富者累巨萬,而貧者食糟糠”的現象。
共享理念實質就是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體現的是逐步實現共同富裕的要求。其內涵主要有四個方面。一是共享是全民共享,這是就共享的覆蓋面而言的。共享發展是人人享有、各得其所,不是少數人共享、一部分人共享。二是共享是全面共享,這是就共享的內容而言的。共享發展就要共享國家經濟、政治、文化、社會、生態各方面建設成果,全面保障人民在各方面的合法權益。三是共享是共建共享,這是就共享的實現途徑而言的。共建才能共享,共建的過程也是共享的過程。要充分發揚民主,廣泛匯聚民智,最大激發民力,形成人人參與、人人盡力、人人都有成就感的生動局面。四是共享是漸進共享,這是就共享發展的推進進程而言的。共享發展必將有一個從低級到高級、從不均衡到均衡的過程,即使達到很高的水平也會有差別。我們要立足國情、立足經濟社會發展水平來思考設計共享政策,既不裹足不前、銖施兩較、該花的錢也不花,也不好高騖遠、寅吃卯糧、口惠而實不至。這四個方面是相互貫通的,要整體理解和把握。
落實共享發展理念,歸結起來就是兩個層面的事。一是要充分調動人民群眾的積極性、主動性、創造性,舉全民之力推進事業,不斷把“蛋糕”做大。二是要把不斷做大的“蛋糕”分好,讓制度的優越性得到更充分體現,讓人民群眾有更多獲得感。要擴大中等收入階層,逐步形成橄欖型分配格局。特別要加大對困難群眾的幫扶力度,堅決打贏農村貧困人口脫貧攻堅戰。
“十四五”規劃建議稿在到2035年基本實現現代化遠景目標中提出,“全體人民共同富裕取得更為明顯的實質性進展”,在改善人民生活品質部分突出強調了“扎實推動共同富裕”,提出了一些重要要求和重大舉措。這樣的表述,在黨的全會文件中還是第一次,既指明了前進方向和奮斗目標,也是實事求是、符合發展規律的,兼顧了需要和可能,有利于在工作中積極穩妥把握,在促進全體人民共同富裕的道路上不斷向前邁進。這實際上是對共享發展理念的進一步豐富。
以上是五大發展理念的主要內容。五大發展理念每一個都有豐富的內涵,但又不是孤立的,是一個整體。所以,強調,五大發展理念相互貫通、相互促進,是具有內在聯系的集合體,要統一貫徹,不能顧此失彼,也不能相互替代。哪一個發展理念貫徹不到位,發展進程都會受到影響。他要求全黨同志一定要提高統一貫徹五大發展理念的能力和水平,不斷開拓發展新境界。
三、深入把握新發展理念,進一步深化對新發展理念的研究和宣傳闡釋
指出,各級領導干部要加強對新發展理念的學習,結合歷史學,多維比較學,聯系實際學,深入把握新發展理念對發展經驗教訓的深刻總結,深入把握新發展理念對經濟社會發展各項工作的指導意義,真正做到崇尚創新、注重協調、倡導綠色、厚植開放、推進共享。
多次強調,把握新發展理念,不僅是政治性要求,而且是知識性、專業性要求,因為新發展理念包含大量充滿時代氣息的新知識、新經驗、新信息、新要求。如果只是泛泛知道其中一些概念和要求,而不注重構建與之相適應的知識體系,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講話做事就會缺乏專業水準。
這就要求我們把政治性和學理性統一起來,進一步深化對新發展理念的研究和宣傳闡釋。這方面,我們有廣闊的空間。比如,創新這個概念,馬克思主義經典作家有沒有用過,創新在人類歷史發展進程中的推動作用,馬克思主義經典作家說過沒有,怎么說的,我們在這方面如何豐富發展了馬克思主義?資本主義垂而不死、腐而不朽,與它在一定程度上能夠容納創新是什么關系?應該如何在創新上比資本主義做得更好?新發展理念把創新擺在第一位,強調創新是引領發展的第一動力,這對生產力與生產關系的學說有什么發展,由此將創造出一種什么樣的社會形態?
比如,協調發展與跨越中等收入陷阱是什么關系?一些國家陷入中等收入陷阱與城鄉、區域發展不協調是什么關系?
比如,生態學說是如何產生的?這些學說與我們所說的綠色發展是什么關系?
比如,我國對外開放搞了40多年了,有哪些基本經驗,有哪些教訓?在全球化遭遇曲折的情況下,我們如何利用我國和世界各國對外開放的經驗構建新發展格局?
(1)、學校教師履職盡責敢于擔當心得體會(三篇)
(2)、檢察院執檢履職盡責擔當作為心得體會(三篇)
(3)、履職盡責擔當作為方面存在的問題及原因(兩篇)
(4)、個人履職擔當方面存在的問題和不足(兩篇)
再比如,共享在馬克思主義經典著作中是如何表述的?共享與共產主義是什么關系?現階段在多種所有制共同發展的情況下,強調共享,可不可以說是共產主義在現階段的實踐?共享的理念在什么意義上豐富發展了馬克思主義?
里夫金在《零邊際成本社會》【[美]里夫金:《零邊際成本社會》,賽迪研究院專家組譯,中信出版社2017年版。】一書中提出,物聯網、合作共贏的新經濟時代,人類能以近乎零成本的方式生產、分享一切物質精神資料,那將是一個物質極大豐富、按需分配的社會。在他看來,信息經濟將導致進入共產主義。還有一本書引起很多人的關注,就是《工作的終結》【[美]里夫金:《工作的終結》,王寅通等譯,上海譯文出版社1998年版。】,認為共享經濟將幫助很多人獲得自由。因為借助互聯網、物聯網,很多生產資料可以共享,于是就產生了大量自由職業者。當前我們國家就業形態發生了很大變化,自由職業者也越來越多。按照這個趨勢,是不是可以實現馬克思所說的“自由人聯合體”。有人還提出了數字的概念。我們要研究和關注這些前沿問題,為研究宣傳貫徹新發展理念作出應有的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