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綱要求
★世界海陸分布、海底地形、陸地地形。
★世界氣溫與降水的分布,世界主要氣候類型及分布。
★不同尺度區域的位置、范圍以及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的主要特征。一個大洲(如亞洲);五個地區(如東南亞、中東、歐洲西部、撒哈拉以南的非洲、極地地區);六個國家(如日本、印度、俄羅斯、美國、巴西、澳大利亞)。
★學習區域地理的一般方法。
分析解讀
★識記世界海陸分布、各大洲的界線、海底地形、陸地地形及其分布。
★理解并掌握世界氣溫與降水的分布規律及成因、世界主要氣候類型的分布及成因。
★準確識記世界重要地區的海陸輪廓、經緯度位置、交通位置和經濟地理位置。
★正確理解世界各主要地區和主要國家的自然地理、人文地理特征及其政治、經濟地理位置和區際聯系。
★掌握區域自然要素、社會經濟要素的分析方法和區域自然、人文地理的綜合分析方法,學會分析總結區域自然和人文特征。
第一節 世界自然地理
考點分布
1.世界海陸分布,海底地形,陸地地形。
2.世界氣溫與降水的分布,世界主要氣候類型及分布。
考點解讀
1.熟知世界海陸分布,其中重要的海、海峽、島嶼、半島的分布及地理特征需要重點關注。
2.運用各大洲地形剖面圖考查各大洲地形的主要特征、重要的地形單元及分布是命題的另一重點。
備考策略
1.找準“切入點”
可能的考查方式是進行區域位置判斷,概括區域的突出特征,并與系統地理有機結合。如航行路線沿線的自然地理概況和相關國家位置及自然特點;不同海域海水性質差異、資源優勢和環境問題、地質災害的原因;盛產某種農產品的自然因素;不同地區氣候差異及成因、農業地域類型、影響植被類型變化的主要因素;某一區域的城市區位分析;大洲地形剖面圖判讀;呈現局部地區輪廓圖(含剖面圖),要求學生判斷相應的地理事物,分析區域特征。結合時政熱點考查世界政治多極化、經濟全球化的發展也是高考命題的熱點之一,區域合作與競爭一直是命題的切入點。
2.聯系高中地理知識
在復習過程中,要有意識地聯系高中有關地理知識,這樣有利于對區域地理知識的理解和鞏固。如運用影響農業生產的因素解釋各國農業區域分布和農產品類型;涉及漁場時,從世界洋流的分布來解釋;各地的氣候運用氣壓帶、風帶等有關知識來解釋;通過某國工業的分布來復習工業布局的類型和工業布局的變化;各國人口、城市的分布可聯系影響城市的區位因素;各國的地質災害、氣象災害可聯系板塊構造學說以及其他災害的形成原理、防御措施等。
3.注意活學巧記
如七大洲名稱及按面積排序可巧記為:亞非北南美,南極歐大洋。世界主要礦產可巧記,為:世界重要三礦產,煤鐵石油是重點;俄巴中澳印加美,七國鐵礦儲量大;亞歐大陸和北美,煤礦分布也不差;石油分布很集中,一半以上在中東。
4.提升空間定位能力
對世界區域圖的判讀,關鍵是根據圖示中的信息如經緯度、海陸輪廓、山川形狀、特殊事物等進行判讀和定位。
平時學習中要多閱讀和識記世界的局部地區、重要的地理事物如山脈、河湖、海峽、運河、島嶼等的分布和主要國家的輪廓形狀等。
重視雙基,要掌握常見地區地理位置、輪廓形狀,世界大的地形單元、河湖海等基本特征的分布,典型經濟區的自然環境結構及經濟、人文特征。具體做法有:
一是填、寫結合,即準備一張空白地圖,把眾多的地理事物歸納為一圖,使地理事物或規律更加一目了然,達到圖文合一,從而使自身的知識水平由感性認識上升到理性認識,起到深化和鞏固地理知識的作用;
二是練測并重,即通過適當練習來培養分析、歸納、綜合地理問題的能力,進一步掌握各地理要素的規律,以及各地理要素之問相互影響、相互制約的辯證關系,學會用已掌握的地理知識或規律分析一些社會熱點問題:
三是通過讀圖、析圖、用圖等方法,培養以圖釋文、以圖思文、以圖代文的能力,獲得理解課文、深化課文、活化課文和運用課文的技巧,以達到答題目標明確的目的。
5.利用經緯網確定大洲位置(見地圖講義附錄“主要的經線和緯線穿過的地區”)
一、知識歸納
二、重、難點突破
1.主要大洲、地區和重要地理事物的大體區域定位
(1)北半球陸地輪廓
(2)回歸線和赤道穿過的大陸
(3)亞洲和歐洲
(4)非洲
(5)北美洲
(6)南美洲
(7)大洋洲
2.七大洲的典型經緯線地形剖面圖
總結:各大洲地形特征對比
3.世界主要的海峽
注意:海和海峽的概念
海是洋的一部分,位于大洋邊緣。海的種類,按其所處的位置特征一般分成為以下三種:
1.邊緣海──瀕臨大陸,以半島和島嶼與大洋分開的海。如黃海、東海、南海等;2.內海──伸入大陸內部,僅有狹窄的水道同大洋或邊緣海相通。如渤海、波羅的海等;3.陸間海──位于兩個大陸之間。如地中海等。兩端連接海洋的狹窄水道,叫海峽,如直布羅陀海峽、馬六甲海峽等。海峽在交通和戰略上都具有重要意義。
4.世界上主要的運河
5.海底地形類型
6.世界降水的時空分布
(1)降水的時間分布
(2)降水的空間分布
(3)主要的降水類型
根據降水形成過程中冷空氣上升的原因和形式,把降水分為鋒面雨、對流雨、地形雨、臺風雨等類型。
a.鋒面雨:當冷暖空氣相遇時,相對較輕的暖空氣被“抬升”,遇冷凝結而產生降水,叫鋒面雨。鋒面雨的降水時間長,雨區范圍廣,是我國東部季風區降水的主要形式。
b.對流雨:每當盛夏,或者在熱帶地區,近地面空氣層因局部地區增熱而膨脹抬升,引起空氣強烈的對流,使空氣中的水汽,因高空溫度低而冷卻凝結并致雨。對流雨降雨范圍小,雨時短,但強度較大。這種雨的規律性很強,只要條件適合,幾乎每日午后都能發生,對流雨多發生在赤道地區。
c.地形雨:暖而濕的氣流在遇到高山等地形阻擋時,被迫沿山坡抬升,上升時水汽因冷卻而凝結成云,并導致降水。通常在迎風坡降水較多,背風坡降水甚少,形成雨影區。我國臺灣北端基隆南側的火燒寮,它背倚高山,面迎潮濕的東南季風,地形雨充沛,是我國年降水量最多的地方。
d.臺風雨:臺風是發生在低緯度地區海洋上的一種熱帶氣旋。由于氣流自四面八方流入氣旋中心,氣旋中心的空氣被迫抬升,空氣因上升冷卻而成云致雨,稱為臺風雨。臺風雨的強度很大,有破壞力。但臺風雨可解除或緩解江南地區的伏旱,給農業生產帶來一定好處。
7.各大洲氣候特征及其成因
讀圖填圖訓練
陸地和海洋
1.讀世界海陸分布圖回答下列問題。
(1)寫出圖中字母A~G所代表的七大洲名稱:
A 洲, B 洲,C 洲,D 洲,E 洲,
F 洲,G 洲。
(2)七大洲之間的分界線:
④A與B之問的界線: 山脈、 河、 山脈、 海峽。
②B與C之間的界線: 海峽、 海。
③A與E之間的界線: 海峽。
④A與C之間的界線: 運河、 海、 海峽。
⑤F與G之間的界線: 海峽。
⑥E與F之間的界線: 運河。
⑦B與E之間的界線: 海峽。
(3)H~K代表四大洋.分別是:H 洋,I 洋,J 洋,K 洋。
(4)字母L~W所代表的半島或島嶼:
L 半島,M 半島.N 半島。
0 半島,P 半島, Q 半島。
R 半島, J 半島,T 半島。
U 半島,W 島。
(5)在圖上用字母填注下列著名的海峽和運河:a馬六甲海峽、b霍爾木茲海峽、c曼德海峽、d土耳其海峽、e直布羅陀海峽、f英吉利海峽、9莫桑比克海峽、h白令海峽、i麥哲倫海峽、j德雷克海峽、k蘇伊士運河、l巴拿馬運河。
2.讀東西兩半球圖,回答有關問題。
(1)填注:赤道、東半球、西半球的名稱。
(2)用色筆描出亞洲與歐洲、亞洲與非洲及南北美洲之間的分界線。
(3)填空:
①地球上海洋面積占了 %,而陸地面積僅占 %,因此,可概括地說,地球上是 分海洋, 分陸地。
②地球上最大的一塊陸地是 ,其中 洲是世界上最大的洲。南極洲主要位于 內,四周被 環繞。
③世界上面積最大的大洋是 ,約占世界海洋面積的 ,面積最小的是 。
④赤道穿過的大洲有 ,赤道穿過的大陸有 ,南北跨緯度最多的大洲是 ,東西跨經度最廣的大洲是 。
(4)海岸線最平直的大洲是 ,海岸線最曲折的大洲是 。
世界氣候
典型例題解析
考查方向:七大洲四大洋概況及板塊構造學說
例1 (2007?重慶文綜)讀圖l,回答(1)~(3)題。
圖1
(1)某兩洲面積之和與某大洋面積十分接近,它們是( )
A.亞洲、北美洲與大西洋 B.亞洲、非洲與印度洋
C.歐洲、北美洲與大西洋 D.歐洲、非洲與印度洋
(2)從B大洲最大港口至G大洲最大港口。沿最短海上航線所經過的海峽依次是圖2中的 ( )
A.①②③④ B.①②④③
C.②①③④ D.②①④③
(3)春分日重慶太陽高度角度最大時.H大洋島嶼正好日出。此時.兩架飛機從該島同時起飛。甲沿經線向南飛行至南極點.乙沿緯線飛行一圈,則甲比乙穿越六大板塊的數目 ( )
A.多1個 B.多2個 C.少l個 D.少2個
解析:讀圖可知.A為大洋洲、B為歐洲、C為南極洲、D為南美洲、E為北美洲、F為非洲、G為亞洲、H為北冰洋、J為印度洋、I為大西洋、K為太平洋。第(1)題,亞洲面積約為45百萬平方千米,非洲面積約為30百萬乎方千米,兩洲面、積之和為75百萬平方千米,和印度洋面積接近。第(2)題,由歐洲最大港口為鹿特丹。到亞洲最大港口為上海,則依次經過 ②英吉利海峽 ①直布羅陀海峽 ④馬六甲海峽 ③臺灣海峽。第(3)題,當重慶春分日正午太陽高度最大,為正午l2時。重慶的經度約為106°E.北冰洋某島嶼正好日出,為6時,則該島嶼大約為l5°E的北冰洋之中,甲至南極點需飛越亞歐板塊、非洲板塊和南極洲板塊;乙沿緯線飛行需飛越亞歐扳塊和美洲板塊。
答案:(1)B (2)D (3)A
考查方向:大洲和大洋、陸地地形
例2 讀圖回答(1)~(4)題。
(1)圖中各地所在大洲排序正確的是( )
A.①南美洲、②非洲、③北美洲、④亞洲
B.①非洲、②南美洲、③大洋洲、④歐洲
C.①南美洲、②大洋洲、③亞洲、④歐洲
D.①非洲、②大洋洲、③北美洲、④亞洲
(2)圖中四地所在國家排序正確的是( )
A.①阿根廷、②南非、③泰國、④法網
B.①巴西、②澳大利亞、③印度、④德國
C.①坦桑尼亞、②阿根廷、③澳大利亞、④英國
D.①贊比亞、②智利、③美國、④俄羅斯
(3)圖中四地所在國家所瀕臨的海洋,排序正確的是( )
A.①大西洋、②印度洋、③泰國灣、④地中海
B.①印度洋、②太平洋、③北冰洋、④波羅的海
C.①印度洋、②太平洋、③地中海、④北海
D.①大西洋、②太平洋、③阿拉伯海、④波羅的海
(4)屬于圖中四地所在大洲重要地形區的排序,正確的是 ( )
A.①安第斯山脈、②剛果盆地、⑤拉布拉多高原、④西西伯利亞平原
B.①拉普拉塔平原、②大自流盆地、 ③伊朗高原、④阿爾卑斯山脈
C.①埃塞俄比亞高原、②亞馬孫平原、②大分水嶺、④東歐平原
D.①阿特拉斯出脈、②阿爾卑斯山脈、③密西西比河平原、④青藏高原
解析:據經緯度位置可知①地位于南美洲的巴西,臨大西洋。②地位于大洋洲澳大利亞,臨太平洋和印度洋。③地位于亞洲南部印度境內。臨阿拉伯海。④地位于歐洲西部德國境內,臨波羅的海。
答案:(1)C (2)B (3)D (4)B
方法總結:區域定位的一般方法
(1)根據地理事物的經緯度定位。如澳大利亞介于l0°S~40°S和l20°E~150°E之間,馬六甲海峽附近的0°緯線和100°E等。(2)根據特殊地理現象定位。如馴鹿在冬季生活
在北半球亞寒帶針葉林地區,夏季生活在苔原帶等。(3)根據區域輪廓定位。如:山東如握緊的拳頭,山西如平行四邊形、法國如六邊形等。(4)根據地理事物的分布規律定位。如西風在北半球夏季出現在40°~60°大陸西岸,冬季約出現在30°~60°大陸西岸等。其他如正午太陽高度、晝夜長短等都可作為區域定位依據。(5)根據地理原理定位。如氣旋和反氣旋約方向確定南北半球等。(6)綜合定位法。結合經緯度、地理事物的分布等有效信息,綜合確定該地位置。
考查方向:等溫線及影響氣溫的因素
例l 下圖是世界某一地區一月等溫線圖,其中①是25℃等溫線,②是20℃等溫線,回答(1)~(3)題。
(1)②等溫線明顯與海岸線平行的主要原因是 ( )
A.地形影響 B.洋流影響 C. 降水影響 D.人類活動影響
(2)④②兩條等溫線溫度不同,最主要的影響因素是( )
A.太陽輻射 B.海陸分布 C.大氣環流 D.地面狀況
(3)④⑤⑥⑦等溫線都呈閉合狀,最主要的影響因素是( )
A.太陽輻射 B.大氣環流 C.海陸分布 D.地形
解析:由圖中海陸輪廓可知該地區為非洲南部。②等溫線與海岸線平行,主要原因是受本格拉寒流的影響。①等溫線緯度低氣溫高,②等溫線緯度高氣溫低主要受太陽輻射影響。
④⑤⑥⑦等溫線呈閉合狀,主要受地形因素影響。
答案:(1)B (2)A (3)D
例2 讀下列四幅氣候資料圖,回答(1)~(3)題。
(1)關于圖中四地氣候特征的敘述,正確的是 ( )
A.大陸性氣候特征最突出的是甲 B.海洋性氣候特征最突出的是乙
C.年降水量最大的是丙 D.高溫期與多雨期不一致的是丁
(2)下列關于四種氣候類型分布的敘述,正確的是 ( )
①甲氣候類型只出現在亞洲
②乙氣候類型分布在除南極洲以外的所有大洲
③丙氣候類型分布在南、北緯30。~40。的大陸西岸
④丁氣候類型在南美洲分布最廣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3)形成圖中四種氣候類型的主要因素有 ( )
①太陽輻射因素 ②大氣環流因素
③下墊面因素 ④人類活動因素
A.① B.①② C.①②③ D.①②③④
解析:根據四地氣溫、降水資料判斷甲是溫帶季風氣候,大陸性強;乙是地中海氣候;丙是亞熱帶季風氣候;丁是熱帶季風氣候,年降水量最大。溫帶季風氣候只分布在亞洲,地中海
氣候除南極洲外,各大洲均有分布;南美洲分布最廣的是熱帶草原氣候。四種氣候的形成既有太陽輻射的影響,又有大氣環流的影響。
答案:(1)A (2)A (3)B
方法總結:判斷氣候類型的一般方法
(1)“以溫定半球”;根據平均最低氣溫和最高氣溫出現的月份,判斷該地所處半球,若平均氣溫最低月出現在1月,最高月出現在7月,表明該地在北半球,反之在南半球。
(2)“以溫定帶”:根據最冷月和最熱月平均氣溫,判斷所處的熱量帶。
熱量帶
最冷月平均氣溫(℃)
最熱月平均氣溫(℃)
熱帶
> 15
> 25
亞熱帶
> O
> 18
溫帶
< O(溫帶海洋性氣候除外)
>18(溫帶海洋性氣候除外)
寒帶
< 0
<1 0
(3)“以水定型”:根據年降水量及各月的分配情況,確定降水季節分配類型(雨型)
雨型
特征
可能氣候類型
熱帶雨林氣候
年雨型
全年降水分配均勻
溫帶海洋性氣候
冬雨型
降水集中在冬季
地中海氣候
夏雨型
降水集中在夏季
熱帶季風氣候
熱帶草原氣候
亞熱帶季風氣候
溫帶季風氣候
溫帶大陸性氣候
少雨型
全年降水少
熱帶沙漠氣候
極地氣候
(4)綜合考慮熱量帶和降水季節分配類型,判斷氣候類型。如某地的熱量帶為熱帶,而降水的季節分配類型為少雨型,則該地的氣候類型應為熱帶沙漠氣候;若某地降水的季節分配類型為年雨型,而熱量帶為溫帶,則該地的氣候類型應為溫帶海洋性氣候。
第二節 世界人文地理
考點分布
1.世界的人口、語言、宗教和國家。
2.世界政治多極化、經濟全球化和綜合國力競爭。
考點解讀
1.運用圖、表考查世界人口增長概況和分布特點、人口遷移,人口問題對環境、社會經濟的影響仍是命題的重點。
2.世界三大人種的特征及分布、三大宗教及分布地區、主要語言及其分布地區近幾年考查較少,但復習中也不容忽視。
3.結合時政熱點考查世界政治地圖及其變化、世界主要地理分區及主要國家是歷年高考追蹤的熱點。結合時政熱點考查世界政治多極化、經濟全球化趨勢是重要方向之一。區域合作與競爭、綜合國力等問題也是將來高考命題的熱點。
備考策略
1.從自然到人文
從自然到人文主要是指從自然條件考慮到對人文方面的影響,注意把高中地理的自然地理部分內容穿插在世界地理的復習過程中。既要挖掘知識間的橫向聯系,又要尋找知識間的縱向聯系,在自然、人文地理之間構建起完整的知識體系,做到透析自然地理原理、活用人文地理。同時要注意把復習的區域始終放在它所屬的大地理背景之下,從總體上把握大的地理要素對其地理特點的影響。
2.先宏觀后微觀,掌握知識系統
先宏觀后微觀是指先復習各大洲、各世界地理分區的自然地理概況,再復習《考試說明》中提到的重點國家的自然條件和社會經濟特征。
3.理解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論
緊扣地圖學習。通過對地圖的判讀、比較和分析,理解和掌握世界政治、經濟地理基本格局及其相關的地理知識。要高度重視知識結構的構建,充分發揮知識結構提綱挈領、聯系清晰、便于掌握、利于記憶和運用的作用。這樣在解答問題時,就清楚地知道從哪些方面去思考,從哪幾條知識渠道去組織答案。
4.關注時事
平時多關心國家大事,關注國際政治和經濟的重大事件。利用信息技術和媒體手段,了解乃至熟悉當今世界上的熱點和焦點問題,進而選擇典型的案例,運用所學的理論知識進行剖析,作出判斷,形成自己的觀點。
5.加強學科滲透
該部分內容與中國地理、世界區域地理及國家分布、世界政治地圖變化、經濟發展及其地區差異等相關知識聯系在一起,因此在學習過程中,應高度注意各區域、各部分、各單元相關地理知識的滲透與整合,提高地理學科內知識的綜合能力;同時還要密切聯系所學歷史、政治等學科的相關知識,加強跨學科知識的綜合,全面提高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6.構建“數碼地理”學習模式
將主要的知識點高度濃縮,提煉歸納,形成地理知識數字化的模式。能夠把抽象的理論知識化難為易,化繁為簡,易于掌握,便于解題。
一、知識歸納
二、重難點突破
(一)世界的人口和居民
1.世界人口增長的空間差異(結合必修二“人口”部分)
從數量看,1999年已經突破60億,人口超過1億的國家有:中國、印度、巴基斯坦、孟加拉國、印尼、日本、美國、巴西、俄羅斯、尼日利亞、墨西哥;從增長看:速度在加快,地區差異大,發展中國家人口增長快于發達國家。各大洲人口增長由大到小排列是:非洲>拉美>亞洲>大洋洲>北美>歐洲。從分布及成因看有如下特點:
2.世界的人種
世界人種按體質特征分為:黃種人、白種人、黑種人。白種人主要分布在歐洲、北美和大洋洲,分布在西亞和北非的阿拉伯人也屬于白種人。黃種人主要分布在亞洲東部,印第安人、因紐特人也屬于黃種人。非洲是黑種人的故鄉,大洋洲和美國境內也有黑種人分布。
3.世界的語言和宗教
聯合國的六種工作語言
世界的宗教及其分布
(二)世界的國家
1.發達國家和發展中國家
世界各國根據經濟發展水平和貧富狀況,通常分為發達國家和發展中國家,發達國家主要分布在歐洲、北美洲和大洋洲,以及亞洲的日本,因其主要分布在北半球,所以也被稱為“北方”,發展中國家以亞洲、非洲、拉丁美洲的國家為主,因主要分布在北半球南部和南半球,而被稱為“南方”。
2.世界上主要的內陸國
3.世界上的全球性組織
(三)世界的農業(可以結合必修二農業地域類型部分進行復習)
1.重要農作物分布
(1)棉花:中國、中亞、美國(密西西比河下游平原)是世界三大產棉基地。烏茲別克斯坦有“白金之國”之稱,埃及是著名的長絨棉產地。德干高原西北部是印度棉花的主產區。
(2)其他經濟作物:印度恒河三角洲的黃麻和東北部低山丘陵區的茶葉,伊拉克的椰棗,馬來西亞的天然橡膠和油棕,菲律賓的椰子,摩洛哥的油橄欖,地中海地區的檸檬、柑橘、無花果、葡萄(如法國西南)等,古巴的甘蔗,中美洲的香蕉、咖啡,巴西的咖啡、甘蔗、香蕉、劍麻等。
(3)主要糧食作物:①水稻主要分布在東亞、東南亞和南亞的季風區,以及東南亞的熱帶雨林區。其中東亞的朝鮮半島、東南亞的泰國以生產稻米著名,印度半島東西兩側和恒河平原是水稻的重要產區。②小麥主要分布在溫帶大陸性氣候區和我國的半濕潤、半干旱氣候區,其中印度西北部、美國中部平原的小麥區、澳大利亞東南部和西南部、阿根延、俄羅斯的伏爾加河與頓河流域、法國的巴黎盆地是主要的小麥產區。③玉米分布在夏季商溫多雨、生長期長的地區,拉美各國種植普遍,巴西、墨西哥、阿根廷、美國中部平原的玉米帶、中國東北是主產區。
2.世界的糧食問題
表現為發達國家龐大的生產能力與發展中國家支付能力小而需求大之間存在著不可解決的矛盾。一方面,美國、加拿大、澳大利皿和法國等發達國家有大量糧食出口,而遭受長期殖民統治的亞、非、拉廣大發展中國家糧食生產落后,缺糧嚴重,又無力購糧。
3.世界主要農業區
東南亞的河谷平原與河口三角洲(優勢:熱量和水分充足、生物資源豐富、土壤肥沃、開發歷史悠久);印度的恒河平原與半島東西兩側的沿海地區;中亞北部和西部平原(地勢平坦、灌溉條件好);埃及的尼羅河谷地與河口三角洲(肥沃的土壤、便利的灌溉條件、夏季陽光充足、冬季溫暖無霜);法國的巴黎盆地;德國南部的河谷地帶(土壤肥沃、日照時間長);俄羅斯的伏爾加河與頓河流域;美國中部平原(地勢平坦、土壤肥沃、夏季暖濕、專門化程度高,小麥、玉米、棉花、乳畜等農業蒂);澳大利亞的東南部地區都是所在區域主要的農業區。
4.農業生產的地區差異
東南亞、拉美、非洲以熱帶經濟作物種植為主,生產結構比較單一;撒哈拉以南的非洲地區生產方式落后,糧食不能自給。
(四)世界的工業(見世界國家部分)
三、填圖訓練
1.讀世界人口的分布圖,回答。
(1)世界人口分布稠密的地區是 、 、 和__________,這些地區人口稠密的原因是 。
(2)圖中A、B、C、D人口稀少的原因分別是什么?
A ;
B ;
C ;
D 。
(3)將人口在一億以上的國家代號標注在圖中相應位置:
①中國 ②印度 ③美國 ④印度尼西亞 ⑤巴西 ⑥俄羅斯⑦日本⑧盂加拉國 ⑨尼日利亞⑩巴基斯坦 11墨西哥
(4)由圖中看出,人口最多的大洲是 洲,其次是 洲,最少的是 洲(南極洲除外)。
2.讀面積居世界前六位的國家輪廓圖,回答下列問題。
(1)在圖中標注出六個國家的名稱。
(2)六個國家中,人口超過l億的有 (寫出國家名稱),主要分布在南半球的有 。
(3)六個國家中,屬于發達國家的有 。
(4)六國中,地跨兩洲的國家有 ,與中國相鄰的國例題剖析家有 。
(5)六國中,屬于聯合國常任理事國的有 。
四、經典例題剖析
考查方向:世界人口的增長及人口問題
例1 閱讀下列人口統計圖表.計算并回答問題。
(1)A國人口自然增長率約為 ‰;在A、B、C三國中,人口自然增長率最高的是 國,與我國人口自然增長率(2004年約6‰)相似的是 國。
(2)與A國人口自然增長率類似的國家主要分布于( )
A.非洲 B.亞洲 C.歐洲 D.北美洲
(3)根據表格提供的數據,在圖乙中標出A點,以表示A國15歲以下、65歲及以上人口年齡構成。
(4)分析圖甲和圖乙可以看出,A國人口問題主要是 、 和 等。
(5)圖丙所示的城市流動人口數量變化對該市產生的積極影響是 、 。可能帶來的問題是 、 。
解析:本題以A、B、C三國人口出生率和死亡卒圖及A國人口年齡構成表及某市流動人口數量變化圖為材料,重點考查學生分析地理圖表的能力及圖表轉繪的能力以及對人口自然增長率、人口問題、人口遷移帶來的影響等問題的理解和掌握程度。
答案:(1)30 A C (2)A (3)如右圖
(4)人口出生率高,自然增長快,少年兒童比重大,加大資源環境、教育、就業等壓力。(任答三點即可)
(5)彌補勞動力不足,提高城市競爭力,活躍市場,提高人口素質,加強多元文化交流。(任答兩點即可)加大教育壓力、住房壓力、交通壓力、加重了環境負擔,加大了社會治安壓力。(任答兩點即可)
考查的方向:聚落的形成和分布
例2 農村的發展應該在黨和政府政策的引導下,統籌規劃、因地制宜、注重實效。回答:
(1)說明圖中所示地區村落分布特點,并指出地形對村落規模的影響。
(2)簡述圖中所示地區農業土地利用狀況。
解析:圖示地區村落沿道路呈帶狀分布。地形對村落的影響,主要表現為山地和平原對村落規模的影響,該地區的土地利用狀況,從圖上可直接進行閱讀。
答案:(1)沿道路呈帶狀分布。山地村落規模小.平原村落規模大。
(2)有荒山、林地、果園(園地)、農田(耕地)、湖泊(魚塘)等。
考查方向:世界的糧食生產
右圖是2004~2006年世界各種谷物的產量變化圖。讀圖,回答(1)~(2)題。
(1)各種谷物產量變化表明世界( )
A.谷物總產量下降 B.農業勞動力減少 C.谷物需求量減少 D.谷物單產下降
(2)埃及是世界十大糧食進口國之一,保證該國糧食供需平衡的最佳措施是( )
A.提高糧食單產,加強國際合作 B.擴大耕地面積,提高人口素質
C.鼓勵勞務輸出,減少糧食消費 D.控制人口增長,調整飲食結構
解析:(1)讀圖可知,世界主要谷物除稻谷產量略有增加外,其余均有所減少,根據縱坐標提供的數據可知世界谷物的總產量下降。影響世界谷物總產量的因素包括播種面積和單位面積產量兩方面,世界谷物產量的下降與農業勞動力的多少、谷物的需求量和單產沒有必然的聯系。(2)一個國家保證本國糧食供應的最佳措施應提高糧食產量,增加糧食生產的最佳途徑則是提高單位面積產量。 (1)A (2)A
考查方向:發達國家與發展中國家
例3 當今世界呈現出發達國家之間、發達國家與發展中國家之間、富國與窮國之間的多元化差異。根據有關資料,回答問題。
(1)在德國,城市、工業與人口的地區分布相對均勻,而在日本卻高度集中,原因是什么?
(2)以人均國內生產總值指數反映收入水平,以教育入學率指數表示社會發展水平。依據這兩個指數的組合關系,將圖中12個國家的代碼按四個一組分類: ; ; 。
(3)歐盟是世界上最大的經濟體之一,目前中國是歐盟第二大貿易伙伴。讀圖,回答問題。
①從出口產品的類型上看,中國與歐盟的主要差異是 ,說明中國與歐盟之間的貿易關系具有很強的 性。
②從中長期看,中國只有通過 等措施才能提升產品的全球競爭力。
(4)根據下列資料與兩圖,分析撒哈拉以南非洲熱帶草原氣候區社會貧困化的自然和人文因素。
材料 自20世紀70年代以來,撒哈拉以南非洲貧困化問題日益嚴峻。此地區人均國民收入僅為高收入國家平均水平的l.75%,國內生產總值多年平均增長率為0.6%,外債負擔沉重;出生率、死亡率分別為4.1%和l.4%,成人文盲率是世界平均水平的2倍;使用衛生設施和安全飲水的人口分別為37%、45%,結核病、瘧疾、艾滋病等情況嚴峻。
解析(1)德國各地自然環境差異不太大,礦產較豐富,工業、城市、人口分布都較均勻;而日本一多群島國,礦產資源匱乏,原料大量進口,沿海地區地勢平坦、海運便利,成為人口、城市、工業的集中分布區。(2)1、3、4、8四國教育入學率指數都較低,反映社會發展水平較低,且四國人均國內生產總值指數也較低。6、7、9、10四國經濟都較發達,人均收入都較高,在圖中表現為教育入學率指數與人均國內生產總值指數也較高,其他四國暫居中游水平。(3)圖中歐盟出口的產品占世界市場份額:勞動密集型產品與高科技產品皆在40%以上,初級產品在40%以下;中國出口的產品占世界市場份額:初級產品和高科技產品均在5%以下,而勞動密集型產品近幾年達l0%以上。(4)撒哈拉以南非洲熱帶草原區社會貧困化,既有自然因素,又有人文因素,且信息中給出從20世紀70年代以來貧困化日益嚴峻,從圖中信息看出,其降水自20世紀70年代以來比正常年份少很多,此為其自然方面,而戰亂發生率近40%,為世界各地之最。
(1)德國:①氣候、地形等自然條件差異較小;②交通位置優越,交通道路網發達,河、海港眾多;③歷史上,曾形成過眾多經濟中心;④國家控制城市規模和布局。日本:①自然資源缺乏,需要依賴進口;國內市場小,對外依賴性強。②山地多,平原狹小且集中分布在沿海地帶。③島國,港灣條件優良。④人口、工業集中分布在沿海地區。
(2)①、③、④、⑧②、⑤、⑥、⑥⑥、⑦、⑨、⑩
(3)①中國是勞動密集型產品占主導,初級產品比重大,資本與技術密集產品比重低,歐盟是勞動力密集型產品和資本與技術密集型產品比重大,而初級產品比重較低 互補(或差異) ②加大科技投入,發展技術密集型產品。
(4)自然因素:①溫度高,干、濕季明顯,降水季節變化大;②河流徑流變化大,不利于灌溉;③植被稀疏,土壤貧瘠,荒漠化嚴重,生態問題嚴峻,不適宜農耕;④干旱災害嚴重,糧食缺乏,饑荒不斷。人文因素方面:①人口增長過快(導致人口、環境、經濟惡性循環);②(長期的殖民統治導致)經濟基礎落后,經濟結構單一,經濟增長緩慢;③戰亂不斷,社會動蕩不安,阻礙經濟發展;④債務負擔沉重,教育落后,醫療條件差,疾病加重貧困。
(3)亞洲和歐洲
(4)非洲
(5)北美洲
(6)南美洲
(7)大洋洲
2.七大洲的典型經緯線地形剖面圖
總結:各大洲地形特征對比
3.世界主要的海峽
注意:海和海峽的概念
海是洋的一部分,位于大洋邊緣。海的種類,按其所處的位置特征一般分成為以下三種:
1.邊緣海──瀕臨大陸,以半島和島嶼與大洋分開的海。如黃海、東海、南海等;2.內海──伸入大陸內部,僅有狹窄的水道同大洋或邊緣海相通。如渤海、波羅的海等;3.陸間海──位于兩個大陸之間。如地中海等。兩端連接海洋的狹窄水道,叫海峽,如直布羅陀海峽、馬六甲海峽等。海峽在交通和戰略上都具有重要意義。
4.世界上主要的運河
5.海底地形類型
6.世界降水的時空分布
(1)降水的時間分布
(2)降水的空間分布
(3)主要的降水類型
根據降水形成過程中冷空氣上升的原因和形式,把降水分為鋒面雨、對流雨、地形雨、臺風雨等類型。
a.鋒面雨:當冷暖空氣相遇時,相對較輕的暖空氣被“抬升”,遇冷凝結而產生降水,叫鋒面雨。鋒面雨的降水時間長,雨區范圍廣,是我國東部季風區降水的主要形式。
b.對流雨:每當盛夏,或者在熱帶地區,近地面空氣層因局部地區增熱而膨脹抬升,引起空氣強烈的對流,使空氣中的水汽,因高空溫度低而冷卻凝結并致雨。對流雨降雨范圍小,雨時短,但強度較大。這種雨的規律性很強,只要條件適合,幾乎每日午后都能發生,對流雨多發生在赤道地區。
c.地形雨:暖而濕的氣流在遇到高山等地形阻擋時,被迫沿山坡抬升,上升時水汽因冷卻而凝結成云,并導致降水。通常在迎風坡降水較多,背風坡降水甚少,形成雨影區。我國臺灣北端基隆南側的火燒寮,它背倚高山,面迎潮濕的東南季風,地形雨充沛,是我國年降水量最多的地方。
d.臺風雨:臺風是發生在低緯度地區海洋上的一種熱帶氣旋。由于氣流自四面八方流入氣旋中心,氣旋中心的空氣被迫抬升,空氣因上升冷卻而成云致雨,稱為臺風雨。臺風雨的強度很大,有破壞力。但臺風雨可解除或緩解江南地區的伏旱,給農業生產帶來一定好處。
7.各大洲氣候特征及其成因
讀圖填圖訓練
陸地和海洋
1.讀世界海陸分布圖回答下列問題。
(1)寫出圖中字母A~G所代表的七大洲名稱:
A 洲, B 洲,C 洲,D 洲,E 洲,
F 洲,G 洲。
(2)七大洲之間的分界線:
④A與B之問的界線: 山脈、 河、 山脈、 海峽。
②B與C之間的界線: 海峽、 海。
③A與E之間的界線: 海峽。
④A與C之間的界線: 運河、 海、 海峽。
⑤F與G之間的界線: 海峽。
⑥E與F之間的界線: 運河。
⑦B與E之間的界線: 海峽。
(3)H~K代表四大洋.分別是:H 洋,I 洋,J 洋,K 洋。
(4)字母L~W所代表的半島或島嶼:
L 半島,M 半島.N 半島。
0 半島,P 半島, Q 半島。
R 半島, J 半島,T 半島。
U 半島,W 島。
(5)在圖上用字母填注下列著名的海峽和運河:a馬六甲海峽、b霍爾木茲海峽、c曼德海峽、d土耳其海峽、e直布羅陀海峽、f英吉利海峽、9莫桑比克海峽、h白令海峽、i麥哲倫海峽、j德雷克海峽、k蘇伊士運河、l巴拿馬運河。
2.讀東西兩半球圖,回答有關問題。
(1)填注:赤道、東半球、西半球的名稱。
(2)用色筆描出亞洲與歐洲、亞洲與非洲及南北美洲之間的分界線。
(3)填空:
①地球上海洋面積占了 %,而陸地面積僅占 %,因此,可概括地說,地球上是 分海洋, 分陸地。
②地球上最大的一塊陸地是 ,其中 洲是世界上最大的洲。南極洲主要位于 內,四周被 環繞。
③世界上面積最大的大洋是 ,約占世界海洋面積的 ,面積最小的是 。
④赤道穿過的大洲有 ,赤道穿過的大陸有 ,南北跨緯度最多的大洲是 ,東西跨經度最廣的大洲是 。
(4)海岸線最平直的大洲是 ,海岸線最曲折的大洲是 。
世界氣候
典型例題解析
考查方向:七大洲四大洋概況及板塊構造學說
例1 (2007?重慶文綜)讀圖l,回答(1)~(3)題。
圖1
(1)某兩洲面積之和與某大洋面積十分接近,它們是( )
A.亞洲、北美洲與大西洋 B.亞洲、非洲與印度洋
C.歐洲、北美洲與大西洋 D.歐洲、非洲與印度洋
(2)從B大洲最大港口至G大洲最大港口。沿最短海上航線所經過的海峽依次是圖2中的 ( )
A.①②③④ B.①②④③
C.②①③④ D.②①④③
(3)春分日重慶太陽高度角度最大時.H大洋島嶼正好日出。此時.兩架飛機從該島同時起飛。甲沿經線向南飛行至南極點.乙沿緯線飛行一圈,則甲比乙穿越六大板塊的數目 ( )
A.多1個 B.多2個 C.少l個 D.少2個
解析:讀圖可知.A為大洋洲、B為歐洲、C為南極洲、D為南美洲、E為北美洲、F為非洲、G為亞洲、H為北冰洋、J為印度洋、I為大西洋、K為太平洋。第(1)題,亞洲面積約為45百萬平方千米,非洲面積約為30百萬乎方千米,兩洲面、積之和為75百萬平方千米,和印度洋面積接近。第(2)題,由歐洲最大港口為鹿特丹。到亞洲最大港口為上海,則依次經過 ②英吉利海峽 ①直布羅陀海峽 ④馬六甲海峽 ③臺灣海峽。第(3)題,當重慶春分日正午太陽高度最大,為正午l2時。重慶的經度約為106°E.北冰洋某島嶼正好日出,為6時,則該島嶼大約為l5°E的北冰洋之中,甲至南極點需飛越亞歐板塊、非洲板塊和南極洲板塊;乙沿緯線飛行需飛越亞歐扳塊和美洲板塊。
答案:(1)B (2)D (3)A
考查方向:大洲和大洋、陸地地形
例2 讀圖回答(1)~(4)題。
(1)圖中各地所在大洲排序正確的是( )
A.①南美洲、②非洲、③北美洲、④亞洲
B.①非洲、②南美洲、③大洋洲、④歐洲
C.①南美洲、②大洋洲、③亞洲、④歐洲
D.①非洲、②大洋洲、③北美洲、④亞洲
(2)圖中四地所在國家排序正確的是( )
A.①阿根廷、②南非、③泰國、④法網
B.①巴西、②澳大利亞、③印度、④德國
C.①坦桑尼亞、②阿根廷、③澳大利亞、④英國
D.①贊比亞、②智利、③美國、④俄羅斯
(3)圖中四地所在國家所瀕臨的海洋,排序正確的是( )
A.①大西洋、②印度洋、③泰國灣、④地中海
B.①印度洋、②太平洋、③北冰洋、④波羅的海
C.①印度洋、②太平洋、③地中海、④北海
D.①大西洋、②太平洋、③阿拉伯海、④波羅的海
(4)屬于圖中四地所在大洲重要地形區的排序,正確的是 ( )
A.①安第斯山脈、②剛果盆地、⑤拉布拉多高原、④西西伯利亞平原
B.①拉普拉塔平原、②大自流盆地、 ③伊朗高原、④阿爾卑斯山脈
C.①埃塞俄比亞高原、②亞馬孫平原、②大分水嶺、④東歐平原
D.①阿特拉斯出脈、②阿爾卑斯山脈、③密西西比河平原、④青藏高原
解析:據經緯度位置可知①地位于南美洲的巴西,臨大西洋。②地位于大洋洲澳大利亞,臨太平洋和印度洋。③地位于亞洲南部印度境內。臨阿拉伯海。④地位于歐洲西部德國境內,臨波羅的海。
答案:(1)C (2)B (3)D (4)B
方法總結:區域定位的一般方法
(1)根據地理事物的經緯度定位。如澳大利亞介于l0°S~40°S和l20°E~150°E之間,馬六甲海峽附近的0°緯線和100°E等。(2)根據特殊地理現象定位。如馴鹿在冬季生活
在北半球亞寒帶針葉林地區,夏季生活在苔原帶等。(3)根據區域輪廓定位。如:山東如握緊的拳頭,山西如平行四邊形、法國如六邊形等。(4)根據地理事物的分布規律定位。如西風在北半球夏季出現在40°~60°大陸西岸,冬季約出現在30°~60°大陸西岸等。其他如正午太陽高度、晝夜長短等都可作為區域定位依據。(5)根據地理原理定位。如氣旋和反氣旋約方向確定南北半球等。(6)綜合定位法。結合經緯度、地理事物的分布等有效信息,綜合確定該地位置。
考查方向:等溫線及影響氣溫的因素
例l 下圖是世界某一地區一月等溫線圖,其中①是25℃等溫線,②是20℃等溫線,回答(1)~(3)題。
(1)②等溫線明顯與海岸線平行的主要原因是 ( )
A.地形影響 B.洋流影響 C. 降水影響 D.人類活動影響
(2)④②兩條等溫線溫度不同,最主要的影響因素是( )
A.太陽輻射 B.海陸分布 C.大氣環流 D.地面狀況
(3)④⑤⑥⑦等溫線都呈閉合狀,最主要的影響因素是( )
A.太陽輻射 B.大氣環流 C.海陸分布 D.地形
解析:由圖中海陸輪廓可知該地區為非洲南部。②等溫線與海岸線平行,主要原因是受本格拉寒流的影響。①等溫線緯度低氣溫高,②等溫線緯度高氣溫低主要受太陽輻射影響。
④⑤⑥⑦等溫線呈閉合狀,主要受地形因素影響。
答案:(1)B (2)A (3)D
例2 讀下列四幅氣候資料圖,回答(1)~(3)題。
(1)關于圖中四地氣候特征的敘述,正確的是 ( )
A.大陸性氣候特征最突出的是甲 B.海洋性氣候特征最突出的是乙
C.年降水量最大的是丙 D.高溫期與多雨期不一致的是丁
(2)下列關于四種氣候類型分布的敘述,正確的是 ( )
①甲氣候類型只出現在亞洲
②乙氣候類型分布在除南極洲以外的所有大洲
③丙氣候類型分布在南、北緯30。~40。的大陸西岸
④丁氣候類型在南美洲分布最廣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3)形成圖中四種氣候類型的主要因素有 ( )
①太陽輻射因素 ②大氣環流因素
③下墊面因素 ④人類活動因素
A.① B.①② C.①②③ D.①②③④
解析:根據四地氣溫、降水資料判斷甲是溫帶季風氣候,大陸性強;乙是地中海氣候;丙是亞熱帶季風氣候;丁是熱帶季風氣候,年降水量最大。溫帶季風氣候只分布在亞洲,地中海
氣候除南極洲外,各大洲均有分布;南美洲分布最廣的是熱帶草原氣候。四種氣候的形成既有太陽輻射的影響,又有大氣環流的影響。
答案:(1)A (2)A (3)B
方法總結:判斷氣候類型的一般方法
(1)“以溫定半球”;根據平均最低氣溫和最高氣溫出現的月份,判斷該地所處半球,若平均氣溫最低月出現在1月,最高月出現在7月,表明該地在北半球,反之在南半球。
(2)“以溫定帶”:根據最冷月和最熱月平均氣溫,判斷所處的熱量帶。
熱量帶
最冷月平均氣溫(℃)
最熱月平均氣溫(℃)
熱帶
> 15
> 25
亞熱帶
> O
> 18
溫帶
< O(溫帶海洋性氣候除外)
>18(溫帶海洋性氣候除外)
寒帶
< 0
<1 0
(3)“以水定型”:根據年降水量及各月的分配情況,確定降水季節分配類型(雨型)
雨型
特征
可能氣候類型
熱帶雨林氣候
年雨型
全年降水分配均勻
溫帶海洋性氣候
冬雨型
降水集中在冬季
地中海氣候
夏雨型
降水集中在夏季
熱帶季風氣候
熱帶草原氣候
亞熱帶季風氣候
溫帶季風氣候
溫帶大陸性氣候
少雨型
全年降水少
熱帶沙漠氣候
極地氣候
(4)綜合考慮熱量帶和降水季節分配類型,判斷氣候類型。如某地的熱量帶為熱帶,而降水的季節分配類型為少雨型,則該地的氣候類型應為熱帶沙漠氣候;若某地降水的季節分配類型為年雨型,而熱量帶為溫帶,則該地的氣候類型應為溫帶海洋性氣候。
第二節 世界人文地理
考點分布
1.世界的人口、語言、宗教和國家。
2.世界政治多極化、經濟全球化和綜合國力競爭。
考點解讀
1.運用圖、表考查世界人口增長概況和分布特點、人口遷移,人口問題對環境、社會經濟的影響仍是命題的重點。
2.世界三大人種的特征及分布、三大宗教及分布地區、主要語言及其分布地區近幾年考查較少,但復習中也不容忽視。
3.結合時政熱點考查世界政治地圖及其變化、世界主要地理分區及主要國家是歷年高考追蹤的熱點。結合時政熱點考查世界政治多極化、經濟全球化趨勢是重要方向之一。區域合作與競爭、綜合國力等問題也是將來高考命題的熱點。
備考策略
1.從自然到人文
從自然到人文主要是指從自然條件考慮到對人文方面的影響,注意把高中地理的自然地理部分內容穿插在世界地理的復習過程中。既要挖掘知識間的橫向聯系,又要尋找知識間的縱向聯系,在自然、人文地理之間構建起完整的知識體系,做到透析自然地理原理、活用人文地理。同時要注意把復習的區域始終放在它所屬的大地理背景之下,從總體上把握大的地理要素對其地理特點的影響。
2.先宏觀后微觀,掌握知識系統
先宏觀后微觀是指先復習各大洲、各世界地理分區的自然地理概況,再復習《考試說明》中提到的重點國家的自然條件和社會經濟特征。
3.理解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論
緊扣地圖學習。通過對地圖的判讀、比較和分析,理解和掌握世界政治、經濟地理基本格局及其相關的地理知識。要高度重視知識結構的構建,充分發揮知識結構提綱挈領、聯系清晰、便于掌握、利于記憶和運用的作用。這樣在解答問題時,就清楚地知道從哪些方面去思考,從哪幾條知識渠道去組織答案。
4.關注時事
平時多關心國家大事,關注國際政治和經濟的重大事件。利用信息技術和媒體手段,了解乃至熟悉當今世界上的熱點和焦點問題,進而選擇典型的案例,運用所學的理論知識進行剖析,作出判斷,形成自己的觀點。
5.加強學科滲透
該部分內容與中國地理、世界區域地理及國家分布、世界政治地圖變化、經濟發展及其地區差異等相關知識聯系在一起,因此在學習過程中,應高度注意各區域、各部分、各單元相關地理知識的滲透與整合,提高地理學科內知識的綜合能力;同時還要密切聯系所學歷史、政治等學科的相關知識,加強跨學科知識的綜合,全面提高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6.構建“數碼地理”學習模式
將主要的知識點高度濃縮,提煉歸納,形成地理知識數字化的模式。能夠把抽象的理論知識化難為易,化繁為簡,易于掌握,便于解題。
一、知識歸納
二、重難點突破
(一)世界的人口和居民
1.世界人口增長的空間差異(結合必修二“人口”部分)
從數量看,1999年已經突破60億,人口超過1億的國家有:中國、印度、巴基斯坦、孟加拉國、印尼、日本、美國、巴西、俄羅斯、尼日利亞、墨西哥;從增長看:速度在加快,地區差異大,發展中國家人口增長快于發達國家。各大洲人口增長由大到小排列是:非洲>拉美>亞洲>大洋洲>北美>歐洲。從分布及成因看有如下特點:
2.世界的人種
世界人種按體質特征分為:黃種人、白種人、黑種人。白種人主要分布在歐洲、北美和大洋洲,分布在西亞和北非的阿拉伯人也屬于白種人。黃種人主要分布在亞洲東部,印第安人、因紐特人也屬于黃種人。非洲是黑種人的故鄉,大洋洲和美國境內也有黑種人分布。
3.世界的語言和宗教
聯合國的六種工作語言
世界的宗教及其分布
(二)世界的國家
1.發達國家和發展中國家
世界各國根據經濟發展水平和貧富狀況,通常分為發達國家和發展中國家,發達國家主要分布在歐洲、北美洲和大洋洲,以及亞洲的日本,因其主要分布在北半球,所以也被稱為“北方”,發展中國家以亞洲、非洲、拉丁美洲的國家為主,因主要分布在北半球南部和南半球,而被稱為“南方”。
2.世界上主要的內陸國
3.世界上的全球性組織
(三)世界的農業(可以結合必修二農業地域類型部分進行復習)
1.重要農作物分布
(1)棉花:中國、中亞、美國(密西西比河下游平原)是世界三大產棉基地。烏茲別克斯坦有“白金之國”之稱,埃及是著名的長絨棉產地。德干高原西北部是印度棉花的主產區。
(2)其他經濟作物:印度恒河三角洲的黃麻和東北部低山丘陵區的茶葉,伊拉克的椰棗,馬來西亞的天然橡膠和油棕,菲律賓的椰子,摩洛哥的油橄欖,地中海地區的檸檬、柑橘、無花果、葡萄(如法國西南)等,古巴的甘蔗,中美洲的香蕉、咖啡,巴西的咖啡、甘蔗、香蕉、劍麻等。
(3)主要糧食作物:①水稻主要分布在東亞、東南亞和南亞的季風區,以及東南亞的熱帶雨林區。其中東亞的朝鮮半島、東南亞的泰國以生產稻米著名,印度半島東西兩側和恒河平原是水稻的重要產區。②小麥主要分布在溫帶大陸性氣候區和我國的半濕潤、半干旱氣候區,其中印度西北部、美國中部平原的小麥區、澳大利亞東南部和西南部、阿根延、俄羅斯的伏爾加河與頓河流域、法國的巴黎盆地是主要的小麥產區。③玉米分布在夏季商溫多雨、生長期長的地區,拉美各國種植普遍,巴西、墨西哥、阿根廷、美國中部平原的玉米帶、中國東北是主產區。
2.世界的糧食問題
表現為發達國家龐大的生產能力與發展中國家支付能力小而需求大之間存在著不可解決的矛盾。一方面,美國、加拿大、澳大利皿和法國等發達國家有大量糧食出口,而遭受長期殖民統治的亞、非、拉廣大發展中國家糧食生產落后,缺糧嚴重,又無力購糧。
3.世界主要農業區
東南亞的河谷平原與河口三角洲(優勢:熱量和水分充足、生物資源豐富、土壤肥沃、開發歷史悠久);印度的恒河平原與半島東西兩側的沿海地區;中亞北部和西部平原(地勢平坦、灌溉條件好);埃及的尼羅河谷地與河口三角洲(肥沃的土壤、便利的灌溉條件、夏季陽光充足、冬季溫暖無霜);法國的巴黎盆地;德國南部的河谷地帶(土壤肥沃、日照時間長);俄羅斯的伏爾加河與頓河流域;美國中部平原(地勢平坦、土壤肥沃、夏季暖濕、專門化程度高,小麥、玉米、棉花、乳畜等農業蒂);澳大利亞的東南部地區都是所在區域主要的農業區。
4.農業生產的地區差異
東南亞、拉美、非洲以熱帶經濟作物種植為主,生產結構比較單一;撒哈拉以南的非洲地區生產方式落后,糧食不能自給。
(四)世界的工業(見世界國家部分)
三、填圖訓練
1.讀世界人口的分布圖,回答。
(1)世界人口分布稠密的地區是 、 、 和__________,這些地區人口稠密的原因是 。
(2)圖中A、B、C、D人口稀少的原因分別是什么?
A ;
B ;
C ;
D 。
(3)將人口在一億以上的國家代號標注在圖中相應位置:
①中國 ②印度 ③美國 ④印度尼西亞 ⑤巴西 ⑥俄羅斯⑦日本⑧盂加拉國 ⑨尼日利亞⑩巴基斯坦 11墨西哥
(4)由圖中看出,人口最多的大洲是 洲,其次是 洲,最少的是 洲(南極洲除外)。
2.讀面積居世界前六位的國家輪廓圖,回答下列問題。
(1)在圖中標注出六個國家的名稱。
(2)六個國家中,人口超過l億的有 (寫出國家名稱),主要分布在南半球的有 。
(3)六個國家中,屬于發達國家的有 。
(4)六國中,地跨兩洲的國家有 ,與中國相鄰的國例題剖析家有 。
(5)六國中,屬于聯合國常任理事國的有 。
四、經典例題剖析
考查方向:世界人口的增長及人口問題
例1 閱讀下列人口統計圖表.計算并回答問題。
(1)A國人口自然增長率約為 ‰;在A、B、C三國中,人口自然增長率最高的是 國,與我國人口自然增長率(2004年約6‰)相似的是 國。
(2)與A國人口自然增長率類似的國家主要分布于( )
A.非洲 B.亞洲 C.歐洲 D.北美洲
(3)根據表格提供的數據,在圖乙中標出A點,以表示A國15歲以下、65歲及以上人口年齡構成。
(4)分析圖甲和圖乙可以看出,A國人口問題主要是 、 和 等。
(5)圖丙所示的城市流動人口數量變化對該市產生的積極影響是 、 。可能帶來的問題是 、 。
解析:本題以A、B、C三國人口出生率和死亡卒圖及A國人口年齡構成表及某市流動人口數量變化圖為材料,重點考查學生分析地理圖表的能力及圖表轉繪的能力以及對人口自然增長率、人口問題、人口遷移帶來的影響等問題的理解和掌握程度。
答案:(1)30 A C (2)A (3)如右圖
(4)人口出生率高,自然增長快,少年兒童比重大,加大資源環境、教育、就業等壓力。(任答三點即可)
(5)彌補勞動力不足,提高城市競爭力,活躍市場,提高人口素質,加強多元文化交流。(任答兩點即可)加大教育壓力、住房壓力、交通壓力、加重了環境負擔,加大了社會治安壓力。(任答兩點即可)
考查的方向:聚落的形成和分布
例2 農村的發展應該在黨和政府政策的引導下,統籌規劃、因地制宜、注重實效。回答:
(1)說明圖中所示地區村落分布特點,并指出地形對村落規模的影響。
(2)簡述圖中所示地區農業土地利用狀況。
解析:圖示地區村落沿道路呈帶狀分布。地形對村落的影響,主要表現為山地和平原對村落規模的影響,該地區的土地利用狀況,從圖上可直接進行閱讀。
答案:(1)沿道路呈帶狀分布。山地村落規模小.平原村落規模大。
(2)有荒山、林地、果園(園地)、農田(耕地)、湖泊(魚塘)等。
考查方向:世界的糧食生產
右圖是2004~2006年世界各種谷物的產量變化圖。讀圖,回答(1)~(2)題。
(1)各種谷物產量變化表明世界( )
A.谷物總產量下降 B.農業勞動力減少 C.谷物需求量減少 D.谷物單產下降
(2)埃及是世界十大糧食進口國之一,保證該國糧食供需平衡的最佳措施是( )
A.提高糧食單產,加強國際合作 B.擴大耕地面積,提高人口素質
C.鼓勵勞務輸出,減少糧食消費 D.控制人口增長,調整飲食結構
解析:(1)讀圖可知,世界主要谷物除稻谷產量略有增加外,其余均有所減少,根據縱坐標提供的數據可知世界谷物的總產量下降。影響世界谷物總產量的因素包括播種面積和單位面積產量兩方面,世界谷物產量的下降與農業勞動力的多少、谷物的需求量和單產沒有必然的聯系。(2)一個國家保證本國糧食供應的最佳措施應提高糧食產量,增加糧食生產的最佳途徑則是提高單位面積產量。 (1)A (2)A
考查方向:發達國家與發展中國家
例3 當今世界呈現出發達國家之間、發達國家與發展中國家之間、富國與窮國之間的多元化差異。根據有關資料,回答問題。
(1)在德國,城市、工業與人口的地區分布相對均勻,而在日本卻高度集中,原因是什么?
(2)以人均國內生產總值指數反映收入水平,以教育入學率指數表示社會發展水平。依據這兩個指數的組合關系,將圖中12個國家的代碼按四個一組分類: ; ; 。
(3)歐盟是世界上最大的經濟體之一,目前中國是歐盟第二大貿易伙伴。讀圖,回答問題。
①從出口產品的類型上看,中國與歐盟的主要差異是 ,說明中國與歐盟之間的貿易關系具有很強的 性。
②從中長期看,中國只有通過 等措施才能提升產品的全球競爭力。
(4)根據下列資料與兩圖,分析撒哈拉以南非洲熱帶草原氣候區社會貧困化的自然和人文因素。
材料 自20世紀70年代以來,撒哈拉以南非洲貧困化問題日益嚴峻。此地區人均國民收入僅為高收入國家平均水平的l.75%,國內生產總值多年平均增長率為0.6%,外債負擔沉重;出生率、死亡率分別為4.1%和l.4%,成人文盲率是世界平均水平的2倍;使用衛生設施和安全飲水的人口分別為37%、45%,結核病、瘧疾、艾滋病等情況嚴峻。
解析(1)德國各地自然環境差異不太大,礦產較豐富,工業、城市、人口分布都較均勻;而日本一多群島國,礦產資源匱乏,原料大量進口,沿海地區地勢平坦、海運便利,成為人口、城市、工業的集中分布區。(2)1、3、4、8四國教育入學率指數都較低,反映社會發展水平較低,且四國人均國內生產總值指數也較低。6、7、9、10四國經濟都較發達,人均收入都較高,在圖中表現為教育入學率指數與人均國內生產總值指數也較高,其他四國暫居中游水平。(3)圖中歐盟出口的產品占世界市場份額:勞動密集型產品與高科技產品皆在40%以上,初級產品在40%以下;中國出口的產品占世界市場份額:初級產品和高科技產品均在5%以下,而勞動密集型產品近幾年達l0%以上。(4)撒哈拉以南非洲熱帶草原區社會貧困化,既有自然因素,又有人文因素,且信息中給出從20世紀70年代以來貧困化日益嚴峻,從圖中信息看出,其降水自20世紀70年代以來比正常年份少很多,此為其自然方面,而戰亂發生率近40%,為世界各地之最。
(1)德國:①氣候、地形等自然條件差異較小;②交通位置優越,交通道路網發達,河、海港眾多;③歷史上,曾形成過眾多經濟中心;④國家控制城市規模和布局。日本:①自然資源缺乏,需要依賴進口;國內市場小,對外依賴性強。②山地多,平原狹小且集中分布在沿海地帶。③島國,港灣條件優良。④人口、工業集中分布在沿海地區。
(2)①、③、④、⑧②、⑤、⑥、⑥⑥、⑦、⑨、⑩
(3)①中國是勞動密集型產品占主導,初級產品比重大,資本與技術密集產品比重低,歐盟是勞動力密集型產品和資本與技術密集型產品比重大,而初級產品比重較低 互補(或差異) ②加大科技投入,發展技術密集型產品。
(4)自然因素:①溫度高,干、濕季明顯,降水季節變化大;②河流徑流變化大,不利于灌溉;③植被稀疏,土壤貧瘠,荒漠化嚴重,生態問題嚴峻,不適宜農耕;④干旱災害嚴重,糧食缺乏,饑荒不斷。人文因素方面:①人口增長過快(導致人口、環境、經濟惡性循環);②(長期的殖民統治導致)經濟基礎落后,經濟結構單一,經濟增長緩慢;③戰亂不斷,社會動蕩不安,阻礙經濟發展;④債務負擔沉重,教育落后,醫療條件差,疾病加重貧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