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自然科學小故事【1】
海參和海膽是一對好朋友。這一天,他們在海底散步,看魚兒象鳥兒一樣游過,看海草象樹葉一樣搖擺。
海膽說:“參,你看這朵珊瑚多漂亮!”
海參說:“是啊,珊瑚后面還有一只觸手呢。”
突然“呼”的一聲,一只觸手伸過來,卷住了海膽!海膽這才發(fā)現那是一只躲在珊瑚后面的烏賊,嚇得驚叫:“參,救我!”
烏賊觸須用力,結果被海膽刺痛得松開了。海膽掉下來,海參說:“膽,快跑!”
海膽躺在海底說:“我受傷了,跑不動!
哎呀,這可怎么辦?
這時,烏賊撲了上來。海膽說:“參,別管我,你逃命去吧。”
海參說:“拋下你逃命,這還算什么好朋友?”
在烏賊撲過來的一剎那,海參噗的一聲,吐出了內臟!烏賊立刻抓住飛來的美味,大嚼起來。
海參急忙背起海膽,逃進了海洋醫(yī)院。
經過海馬醫(yī)生的檢查,海膽受的是輕傷,海參卻受了重傷。海參躺在病床上昏迷不醒,海膽問海馬:“醫(yī)生,海參受的什么傷?”
海馬醫(yī)生說:“它把內臟都吐出來了,現在肚子里什么東西都沒有!
海膽大吃一驚,“啊?沒有內臟,還能活嗎?”
海馬醫(yī)生說:“對于大多數海洋生物來說,是不能活的,不過……”
不過什么呢?海馬醫(yī)生沒說完,就趕去治療別的病人了。海膽在海參的病床邊哭了,它說:“參,為了救我,你舍棄了自己的內臟,舍棄了自己的生命,你太偉大了!雖然你的生命快要結束了,但在這短短的日子里,我會讓你活得象個皇帝!”
海膽無微不至地照顧海參,洗臉、擦身、倒尿盆。海參不能自己吃飯,海膽就先嚼碎了,再一小口一小口地喂到海參嘴里。
每當夜深人靜,海膽就跑到醫(yī)院外面,偷偷地哭泣。“參啊參,無論我如何努力,都不能挽救你的生命!”
很多病人都說,海洋醫(yī)院一到晚上就鬧鬼。
終于有一天,海膽在哭的時候,聽到一個熟悉的聲音:“膽,什么事這么傷心?”
海膽回頭,大吃一驚:“參?你應該死了,海洋醫(yī)院果然鬧鬼!”
海參做了個健美姿勢說:“我的病好了,多謝你的照顧!”
海膽不相信,“這不可能,你沒有內臟!”
海參拍拍肚皮,“我們海參有一項絕招:吐出內臟,還能長出來!”
海馬醫(yī)生給海參拍X光,海參的肚子里果然有內臟!
海膽拍著海參說:“參,這個絕招什么時候也教教我呀!”
“沒問題,”海參說,“我還有一個好消息:烏賊老是攔路搶劫,被梭子蟹警察抓住了!”
海膽仰望月光蕩漾的海面,激動地說:“朋友痊愈,壞蛋被抓,這難道不是最好的結局嗎?”
小學自然科學小故事【2】
世界上第一支蠟燭可能是一根蘸了油脂(動物脂肪)的小樹枝兒。
后來,人們發(fā)現用蜂蠟可以制作蠟燭,這種蠟燭的氣味更好聞,而且由于它可以燃燒盡而不滴蠟油,所以清潔干凈。不久,又出現了用鯨脂制成的鯨蠟,這種蠟即使在夏天也不會軟化。
19世紀60年代,從石油中提煉出的石蠟受到人們的歡迎,F在,制作蠟燭的最常用的原料仍然是石蠟。
生產蠟燭的機器是蠟燭機。人們先把棉或麻做成細絲然后編擰成燭芯,并涂上化學藥品以控制其燃燒速度。再把原料石蠟等放在鍋中熔化。然后,在蠟燭模具里放入燭芯,把熔化的石蠟油澆注到模具中,必須保證凝固后無空心,澆注次數一般為3~5次。對模具進行冷卻后從中取出制好的蠟燭,然后修剪燭芯,進行外表裝飾。最后人們將成品蠟燭進行包裝,打包待運。
你知道嗎?
隨著科學技術的發(fā)展,無黑煙、無灰塵、耐燃燒、亮度大的蠟燭,驅蚊蠟燭,香味蠟燭,工藝蠟燭,音樂蠟燭,彩色火焰蠟燭等形形色色的蠟燭也應運而生。
小學自然科學小故事【3】
新年又到了,家里買來許多各種各樣的糖果招待親朋好友,希望新的一年甜甜蜜蜜。那么,糖是怎么生產出來的呢?
糖是一種天然產品。它源自兩種植物:甜菜和甘蔗。到底一塊小小的方糖是怎樣生產出來的?下面我們就以甜菜為例來看看糖的制作過程吧!
1!咎鸩瞬杉刻鸩讼矚g溫和的氣候,糖分就儲存在甜菜的根部。
2!局铺菑S】收割下來的甜菜被送到制糖廠,工人是在廠房里提煉糖的。
3!景烟鸩饲谐尚∑刻鸩讼磧艉蟊磺谐尚∑缓笥脽崴疂擦,糖分便溶解在熱水中,成為“糖水”。
4!炯儍舻奶菨{】清除雜質后的“糖水”,送進鍋爐里煮沸,大部分水分被蒸發(fā)掉,糖水就變成了濃縮的糖漿。
5!境汕先f的結晶體】為了使糖漿結成晶體,首先要把糖漿倒入一個特制的鍋爐里,然后加入一些極細小的糖塊,這樣便會形成無數的糖結晶體,但是,加熱糖漿的溫度不能過高,要不會變成焦糖了。
6【脫水】充滿結晶體的糖漿經過一個高速轉動的篩子,結晶體就會與水分離,水分從篩子的小孔里流走,結晶體留在篩子里。
7!玖钸是粉狀】糖的結晶體顆粒經過篩選大小后分別被制成糖霜、細白糖和方糖,在制造方糖時。在制造方糖時,工人把又濕又熱的結晶體放進一個個小模子里,經過烘干,結晶體就便成立糖塊。
8!景b后出售】糖塊經過包裝處理后,就會送到商店出售。
小學自然科學小故事【4】
的綠色景觀。那是一種巴掌大的綠葉,層層疊疊、密密匝匝地籠蓋了一切,時而平鋪直敘,時而起伏高聳,伸展出數十數百英里去。不到冬天的枯葉季節(jié),你就休想見到大地的真面目,你能夠看到的只是無邊無涯密不透風的綠葉遮蓋。
可是,你一定不會想到,形成這個北美奇觀的,竟是一種東方藤蔓。
那還是1876年,在美國費城舉行的世界博覽會上,前來參展的日本人,帶來了他們家鄉(xiāng)的葛藤。日本人帶來葛藤的目的很簡單,只是為了在博覽會日本館的庭園涼亭上面,做一點小小的裝飾。這個主意果然不錯??盛夏的克棟開著串串紫紅色的花朵,使得空氣中彌漫著一種甜甜的葡萄般的香氣。
也許,正是一陣陣的香風,吸引了一些前來參觀的苗圃主人的目光。駐足在這個環(huán)繞著美麗藤蔓的日本涼亭前的眾多美國人中,出了那么一個好事之徒,偷偷地指下一個芽頭,回去喜滋滋地培育出一株小葛藤來。
不過一兩年工夫,葛藤的名字已經出現在美國南方苗圃的銷售目錄上了。它被介紹為一種涼棚植物。
進入 20 世紀以后,葛藤的庭園觀賞植物的身份忽然發(fā)生了變化,起因十分偶然??僅僅是一個退休的植物學家?guī)Я巳酶鹛儆酌缁丶。這名退休植物學家名叫拍利斯,買回來以后,他竟一時找不到合適的地方種植,最后還是接受了妻子的建議,種在家里的垃圾堆旁,以期葛藤能夠幫助他們遮蓋那堆不雅觀的垃圾。
一年以后,不僅那堆垃圾不見了,還有鄰居的籬笆等等,都消失在葛藤茫茫的綠葉之下。正因為這一次的葛藤是滿地鋪開的,所以,它不僅顯示了自己神奇的生長速度,還終于有機會道出自己的其他優(yōu)點。柏利斯發(fā)現,葛藤幾乎是一種活的飼料儲存。牛也吃,羊也吃,雞也吃,豬也吃。由于葛藤生長迅速,怎么吃它也不在乎,幾乎是邊吃邊長,邊長邊吃。僅僅八年之后,柏利斯發(fā)現自己那三棵小苗,已經覆蓋了整整 35 英畝的牧場!
消息傳開,葛藤頓成傳奇。它被譽為 20 世紀最神奇的植物之一。它當然立即受到美國農業(yè)部的關注,經過觀察研究,發(fā)現葛藤可以在極其惡劣的土壤條件下生長,在生長季節(jié)無需施肥照料,適應性強,一英畝可以產出兩噸飼料。 1916 年,美國的奧本大學還得出這樣的研究結果:葛藤是有效的綠肥。在葛藤覆蓋過的土地上,飼料和莊稼都有明顯增產。
正在這個時候,又戲劇性地出現一系列的歷史偶然,對美國葛藤種植的擴展,起了推波助瀾的作用。
首先是普遍出現的蟲災摧毀了大量美國南方的種植園,接著又是經濟大蕭條的打擊,壓低了農產品價格,以致農民無利可圖。這些都導致了大片的農田撂荒。前頭一撂荒,后面跟著就是水土流失。
于是, 1935 年美國成立了聯邦土壤保護委員會。這個保護土壤的專職機構成立后的第一個任務就是推廣速生的土壤覆蓋植物以保護水土。具體說,就是種葛藤了。其后的五年中,僅僅美國聯邦政府組織的苗圃就培育了 8400 萬棵葛藤幼苗。"成千上萬的專職人員被派赴南方,從事種植葛藤的工作。農民只要是在自己家的荒地上種葛藤,每種一英畝就可以獲得八美元的補貼。到 1940 年,僅僅得克薩斯一州,就種植了不下 50 萬英畝的葛藤。
于是,葛藤上了頭條新聞:"屠殺植物入侵美國"、"南方又打了一仗……可惜,又輸了"。美國人當然也不肯放過這個幽默的好題材,有人夸張地宣稱,葛藤的生長速度是每小時以英里計;種葛藤的最佳方式,就是栽下去扭頭就跑,以免給它追上。還有人開玩笑地說,假如你想種葛藤,一定要在半夜種,白天種有危險,因為鄰居看到了沒準會向你扔石頭。 1954 年,美國聯邦農業(yè)部已經把葛藤從推薦植物的名單上勾去。到 60 年代,當年致力于研究如何培育葛藤的聯邦農業(yè)部門,已經一百八十度大轉彎,轉向研究如何控制和消除葛藤了。經過長期的努力,花費了巨大的財力人力之后,在 70 年代中期,據說葛藤已經被限制在 8500 英畝的面積上,這已經是相當了不起的成績了。
這時候,人們才有了一點心思,回過頭來忽然想到,葛藤不是從日本來的嗎?那么,"葛藤在日本"的故事又是怎么樣的呢?
據說,經過一番考證,人們發(fā)現,在日本,葛藤從來就不是一個災難。葛藤在日本不僅是最受喜愛的野生植物之一,還是上百萬的產業(yè)??葛藤的花枝莖葉芽在日本據說樣樣有用,尤其是葛藤巨型的塊根,可以做成交粉,還可以做成類似豆腐的吃食。葛藤的塊根一塊可以重達 300 磅,一英畝可產 10000 個塊根。聽說在美國葛藤成災,日本人居然覺得不可思議。于是,有日本商人提出以一磅一美元的價格,向美國人買葛藤的塊根,可是沒有人接茬。一朝遭蛇咬,十年怕井繩。美國再也沒人肯開一個葛藤農場了。
可是,自從看到葛藤的第一眼,我就自然想起黃土高原上水土流失得干丘萬壑的中國土地。
小學自然科學小故事【5】
聽說狗經常把舌頭伸在外面是因為它的汗腺長在舌頭上,所以它要通過吐舌頭來排汗。我在電視上經?吹缴卟徽摕岵粺岫及焉囝^吐來吐去,這是為什么呢
你觀察得很仔細哦!蛇老吐舌頭是因為它的視覺很差,要靠嗅覺來尋求獵物和辨別環(huán)境。它的嗅覺器官并不是鼻子,而是那條又細又長、頂端分叉的舌頭。空氣中細微的氣味粒子就被沾到舌頭上,然后它把舌頭縮回到喉嚨附近,那里是蛇的“氣味分析室”,再清淡的氣味也逃不過“檢查”哦!現在,你知道了嗎?
小學自然科學小故事【6】
蝙蝠是一種哺乳動物。它的視力很弱,很怕光。白天,它們倒掛著睡覺;到了夜晚,才飛出來捕食蚊子、飛蛾等害蟲。
蝙蝠飛翔時,忽高忽低,往來穿梭,卻從來不會撞到障礙物。即使是一根很細的電線,它們也能靈巧地避開。對于蝙蝠的這種能力,科學家感到很詫異。這到底是什么原因呢?
為了揭開這個謎底,科學家做了一個實驗:他們在一個黑暗的房間里,橫七豎八地拉了許多繩子,繩子上系著小鈴。他們把一只蝙蝠的眼睛蒙上,讓它在房間里飛。蝙蝠飛了幾個鐘頭,小鈴一個也沒響。
科學家又做了以下兩次實驗:一次塞住蝙蝠的耳朵,一次封住蝙蝠的嘴巴,讓它在房間里飛。結果,蝙蝠四處亂撞,鈴聲此起彼伏,響個不停。實驗證明:蝙蝠飛行時,能靈巧地避開障礙物,靠的不是眼睛,而是耳朵和嘴巴。
原來,蝙蝠在飛行時,一邊飛,一邊從嘴巴里發(fā)出一種超聲波。這種超聲波,一碰到障礙物,就立刻反射回來;蝙蝠聽到了,就迅速作出反應,避開障礙物。它們憑著這種方法,不但在黑夜里可以自由飛行,還可以捕食小生物呢!所以,人們稱它為“動物中的雷達兵”。
科學家從蝙蝠身上得到了啟示,發(fā)明了雷達。飛機里裝置的雷達,在夜航時,就像蝙蝠的嘴巴和耳朵能發(fā)出電波。這種電波,遇到了障礙物就反射回來;機師便可從而接受到障礙物的影像。有了雷達,飛機就能在夜里安全地飛行了。